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分众化实施探讨

2020-03-04习芳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理论课受众政治

习芳

(福建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350000)

互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0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思想状况和发展需求都发生了变化,呈现出很强的时代特征。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谈到,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正确认识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从分众的角度出发,根据受众大学生群体的不同特点、不同需求进行有重点、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分众化的理论依据

(一)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即矛盾的共性与个性,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末。矛盾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都各有其特点,一方面,在不同的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同一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另一方面,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也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善于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矛盾分析法的核心要求,就是要坚持具体矛盾具体分析,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又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即“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普遍真理结合实际情况,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这些原理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实践活动中,一方面要求我们要把握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也就是其特殊性;另一方面,针对某一类型的大学生群体,我们又要把握其矛盾的主要方面,也就是该群体在教育内容上所欠缺和急需的方面。因此,在高校大学生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也要遵循不同群体的特殊性,对不同特点、不同需求的群体进行有重点、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分众化,这是马克思主义矛盾特殊性原理及其矛盾分析方法的要求。

(二)分众传播理论

分众这个概念来自传播学,分众传播和分众营销理论日趋成熟。分众传播理论是顺应时代发展产生的一个理论。新媒体的发展促使了分众这一理念逐渐被大家所认识并运用。互联网的发展,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更多的信息量,在这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真真假假,无用或者有价值,当下人们获取自己所需信息须耗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由此分众传播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让受众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自己所需信息。分众传播理论,就是个人或者团体运用高端的传播技术,通过专门的媒介平台,向指定的信息需求群体传播有用信息或者从信息源处获取有用信息的活动。通常的对策是通过细分受众群,动态调整,内容创新来完成分众。细分受众群就是通过调查研究将不同特点的受众划分为不同的受众群;动态调整就是随着时间和生活环境的变化,根据受众的需求来进行调整。内容创新就是结合受众的需求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方式将传播内容传递给受众者。应该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获取信息的能力上都不断地进步,但是另一方面,他们面临的社会环境也日益复杂化,他们自身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在思政课教育中引入分众传播理论显得尤为必要。根据受众不同的需求进行思政教育,结合时代发展诉求推送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议程设置法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借助媒体的力量,有针对性地设置某一类或者某一个问题,以影响大众的意识导向和价值判断,从而赢得舆论主动权和优势话语权的方法。高校作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掌握网络舆论的主动权,通过应用各种新媒体技术如微信、微博、抖音、数字报纸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新媒体所具有的传播快速和便捷是不能隐蔽性表达的,使其逐步成为高校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渠道。在调控群众舆论时,应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引领,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媒体对某一议题的报道程度加深的时候,受众对该议题的认知就会愈加清晰和深刻。将这一理论运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就是针对性地推送、有目的的设置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大学生对推送和设置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当然在这些过程中,大学生群体存在思想政治素质的差异、认识能力的差异,所以在设置内容的过程中就不能整齐划一,而是要针对受众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和需求有差别分众的设置需要教育内容,也就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分众化。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分众化开展的必要性

大数据引导了个性化时代,新媒体成为大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自我的重要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分众化教育理念,充分体现了在教育过程中应坚持因材施教和人文关怀的原则。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对不同的个体进行针对性教育,能够进一步激发主体对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潜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内在需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强烈,不再停留于对物质需要的满足,而是更多地追求精神需求的满足,从而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他们追求个性与自由,有一定的主体选择和价值判断能力。马克思指出:“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就是说人和动物之间的区别就是人具有主动性,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目的来从事劳动。个体的主体性这一特征,要求教育载体应尊重个体的主体意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分众化正是契合了这一思想。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根据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实际水平、兴趣爱好、个性化的价值追求,准确把握大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要,深入分析大学生的内在需要,促进良好的个性品质能力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分众化的开展,将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具备这些能力的大学生才能承担起社会赋予的责任和使命。

(二)大数据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树立数据信息的理念,信息源于数据,数据通过整理加工提炼成为可靠的信息,可以更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真实情况,但是也给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大数据的传播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类型越来越多,数量也愈加庞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恐怕很难支撑如此大规模的数据信息。另一方面,新媒体的使用大大丰富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微信、微博、抖音等媒介方式的广泛运用,为大学生获取信息,认知外部世界提供了更有效更便捷的方式。但是由于大学生群体社会阅历不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全面形成,心智还不太成熟,对网络上充斥的价值观碰撞认识不足,很容易出现价值评判的混乱和错位。分众化这一教育理念正是迎合了大数据时代发展的需要,也给予了大学生个体人文关怀,充分尊重受众个体发展的需要,呼应了大学生成长发展的时代诉求。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直接体现

分众化教育方式实施的目的旨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把握受众大学生的真实情况,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新媒体的使用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面临严峻的挑战,并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众媒体呈现一种泛娱乐化的发展态势,一些低俗文化、明星绯闻、虚假信息、谣言散播、毫无价值的信息充斥着大众的视野,更甚者一些境外势力通过媒体传播技术对我国进行价值观的渗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受众大学生的价值信仰和道德判断。传统的显性的理论灌输模式应该进行改良,可以利用大数据提供的平台创新教学方法,针对性地进行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讲话中曾提出:“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思想政治教育分众化传播方法的运用,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需选择符合其不同特点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既调动了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又有效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和吸引力。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分众化开展的实施举措

(一)对受众大学生进行科学研判,因人施教1.以问题为导向,全面了解学生需求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为了全方位了解学生需求,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可以通过课前调查、课中互动、课后加强的形式来开展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力量。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关键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了主要的任务,贯穿了教学的各个环节。结合学生的思想情况和知识水平设计不同的问卷,分析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个性特征。在问题发现的基础上,有的放矢,解决相应的问题。在课堂环节,要重视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针对问题获得学生的有效反馈,善于从学生的问题中发现其认识误区或者思想困惑,利于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进行重难点的安排、教学活动的安排等。通过座谈会、课后交流会、实践环节来全面了解学生需求,针对性解决学生现实难题。

2.区分受众,进行分众分层教育

受众大学生在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中具有特殊性,掌握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的学生诉求,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和实践教育。按照教育对象的特征和需求的不同,对各个不同特点的受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大一学生,应该说大多在18周岁左右,自我认识不清,对外界的信息辨识能力不足,学习模式还停留在中学时代的单向灌输阶段;随着课程设置的多样化,社会交往的范围也逐渐扩大,互联网成为大学生不可或缺的沟通工具,成为二三年级的学生进行社交、学习以及生活的重要渠道;大四的学生面临就业的问题,还有毕业论文的压力,更能够主动学习和探索知识。根据专业类别的不同,文科类和理工科类的大学生的认知诉求也不同,尤其是对思想政治理论的认知能力是有差别的。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整体上说,文科类专业的学生思想政治认知水平和兴趣高于理工科类的学生。这就要求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区分,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二)挖掘数据信息,分众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1.利用大数据信息,进行科学分析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大数据广泛运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通过采集大量的数据信息,经过相应的软件和硬件的处理,从而获取更大的价值。所以通过大数据所传递的信息,经过科学的分析,可以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比如说大学生使用的校园卡,微信支付账单,支付宝的账单等显示的数据信息,通过大数据的整合和分析,就可以得到明确的结论。在获取的结论中,可以了解到关于大学生的交友情况、消费情况、生活习惯、思想状态等信息,通过掌握了这些信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才能够更加熟悉学生。正所谓知己知彼才能做到百战百胜,针对呈现不同特征的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者综合使用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方式,分众推送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搭建网络平台,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高校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重要用户群,他们的思想观念、政治态度、道德行为等受到互联网的影响。如果缺乏正确的规范和引导,一些大学生可能会出现理性缺失和道德失范。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既要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现代网络技术,也要搭建一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网络化、现代化。加强对网络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研究,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技术的交叉领域的理论研究,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三)树立分众化的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1.转变教学观念,盘活教学资源

树立分众化的理念,首要要转变观念,特别是改变传统的“一刀切”的思维模式,要针对不同对象的差异化、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根据学生的分众的不同,坚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原则,调整一部分教育内容,针对性地实施分众教育。大学生群体有南北方的文化差异,有民族的差异,有宗教信仰的差异,有思想情感发展的差异,如何求同存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有应对之策。面对这么多的差异,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应合理地优化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打破民族、地域的思想局限,从人本的角度理解个人成长、民族团结、国家建设的意义,进而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分众化差异化视角下,教师应根据学生个体发展需要,充分利用教学条件,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指导方法。

2.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渗透教育教学领域的背景下,教师应利用教育技术的便捷性为分众化差异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多媒体教学方式,将枯燥的理论教学转化为可视化的知识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社交网络建立课下沟通渠道,建立专门的微信公众号,结合时事政治为大学生提供案例分析,利用评论引导学生参与,并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政政治教育内容,促进信息化思政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四)明确责任,发挥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分众化中的作用

1.完善教学管理,增进师生沟通

按照常规的教学管理,在执行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分众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教师付诸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在理论学习上指导学生,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解决学生的思想难题。但是另一方面,教师除了教学还要承担科研任务,当教学时间和科研时间面临冲突时,需要在制度上给予教师一些自主空间,积极主动加强师生互动。在课程教育中,要把晦涩难懂的理论内容贴合学生实际,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注重营造自由、平等、开放的学习环境。

2.坚持人本理念,建立合理化考评机制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及辅导员要承担起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在分众化差异化的视角下,在评价考核中应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模式,而不是以成绩作为考核的唯一标准。在综合考核中,在评估对象方面,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坚持人本理念,建立合理差异化的考评机制。运用分众化差异化教育理念推动教学标准和考核标准的差异化设计,如考查学生是否诚信,是否守法,是否爱国,是否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积极加入党组织等方面分析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得出最终的考评结果。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定程度上能更加主动地学习思政教育内容。

猜你喜欢

理论课受众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