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体育博物馆的功能定位及发展策略研究

2020-03-04白志忠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蒙古族内蒙古博物馆

白志忠

(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51)

197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设的国家博物馆协会通过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对博物馆做了明确的定义:“博物馆是不追求盈利的,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而以研究、娱乐、教育为目的收集、保管、传播、展示有关人类及其环境的物证的不以营利为目的永久性机构”。[1]因此,作为博物馆的性质应该是公益性的,是以提供公共服务不追求盈利为目的的,博物馆应该具有收藏展示、社会教育和科学研究等基本功能。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西安博物院时强调:“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如何将博物馆沉睡的文物变成会说话的鲜活的历史,彰显出时代新功能,对于初建的内蒙古体育博物馆来说,做好功能定位和发展策略的构建是最值得研究的现实性课题。

一、基本概况

为加强内蒙古体育文化建设,促进内蒙古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继承和发扬中华体育精神,根据2012年4月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加强体育文化工作的通知》的精神要求,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关于体育文化建设工作安排,由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负责筹建自治区级的体育博物馆。如今内蒙古体育博物馆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成吉思汗大街19号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校内。

2011年,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对建设内蒙古体育博物馆进行了前期的走访调研和可行性论证;2012年,学院开始着手对体育博物院进行规划设计,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将内蒙古体育博物馆的建设作为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列入当年体育工作重点督办项目。此后经过2年多的建设;2014年,内蒙古体育博物馆初步建成。现内蒙古体育博物馆面积为206.2平米,共设有31个展柜、展出物品110余件;附设陈列室面积为60余平米,15个展柜展出物品200多件。因体育博物馆面积所限等原因,尚有部分体育文物还不能在馆内展出。目前未展物品计2000余件。2014年7月始,内蒙古体育博物馆试运行并免费对社会开放,先后接待过自治区有关领导、体育系统的干部职工、运动员、大中小学生,以及包括台湾在内国内体育界人士及蒙古人民共和国、日本、美国等国内外客人千余人次。

二、功能定位

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说:“博物馆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功能定位,而是将自身的建设与发展,融入社会发展的总体进程之中,定位于‘参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让博物馆文化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出时代进步的文化理念,实现由‘仓库看门人’到‘文化加油站’的转变,担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实现国际博物馆协会所倡导的‘博物馆不仅是旧遗产的投影机,还应成为新文化的发生器’”[2]。 为不陷入传统博物馆功能的窠臼,新建的内蒙古体育博物馆应该具备以下功能。

(一)收藏和展示功能

收藏和展示应该是博物馆的最基本职能。内蒙古体育博物馆收藏的近2000余件的体育文物,目前已经公开展示的物品有110件,这里面既有古代发生在内蒙古大地上的珍贵的体育文物和历史遗存,也有反映蒙古族、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等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的民族传统体育文物,还有反映内蒙古区域不同阶段的历史进程的体育老物件、老照片等实物资料。如半坡时期的石球,战国时期的铁剑及箭簇、青铜剑,魏晋时期的马镫,唐代刻有蹴鞠的铜镜,元代的蒙古族布鲁、蒙古象棋、沙嘎,清代的鄂温克的抢枢、达斡尔曲棍球及球杆,近代的毛皮滑雪板、马球和驼球等文物,也有陈列现代的老照片、民运会的火炬、体育文化书籍、冠军奖杯等物件。馆内因收藏历史物证而广博,因展品传递深厚的历史文化才而彰显其价值。

(二)科学研究功能

科学研究既是高等院校的基本功能,也是一般博物馆的基本功能。内蒙古体育博物馆依托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体育专业的优势,自然成为学院体育专业的研究基地,成为体育专业学生、职业运动员体验、获得专业知识的文化场所。内蒙古体育博物馆除要对馆藏文物进行研究外,还要研究内蒙古体育史志、内蒙古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内蒙古体育名人,记录内蒙古体育、内蒙古赛马等,从而把内蒙古体育博物馆变成内蒙古自治区的体育哲学社会科学文化研究中心。在对内蒙古体育老照片的编辑和整理中,就很好地填补了内蒙古近现代体育史料的很多不足及空白。如,我们通过对反映呼和浩特赛马场照片变迁的研究,对近现代呼和浩特赛马史就有了一个清晰的轮廓:1932年,也就是傅作义就任绥远省主席后的第二年,在当时的归绥城新城阜安门外姑子板村西南(现呼和浩特市中山路与锡林路交汇处呼和浩特市二中旧校区附近)修建过一座赛马场,这应该是呼和浩特市历史上的第一座赛马场了。同年9月,举办了绥远省第一届运动会,其中就有走马竞技这个项目。1934年9月和11月,蒋介石、宋美龄还曾两次来过当时的归绥城,在傅作义及其夫人刘芸生的陪同下观看过赛马表演。建国后内蒙古自治区的兰夫主席十分重视马术运动,1959年,內蒙古自治区政府向原囯家体育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承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运会的赛马、马球项目。原内蒙古体育委员会在呼市北郊麻花板村西,建立了一座亚洲最大的赛马场,占地46.8万平方米,可容纳5千观众。此后,聂荣瑧、罗瑞卿、陆定一、谢富治、邹家华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先后在现址的内蒙古赛马场观看过赛马比赛。通过对老照片的研究,我们很好地梳理了呼和浩特赛马场的变迁和内蒙古赛马发展的历程,以及建国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内蒙古赛马事业的关心和关怀。

(三)教育功能

“作为公益性的文化机构,在全球社区建设运动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参与社区建设,服务社区,这是博物馆发展的必走之路。”[3]体育博物馆要主动融入学院的教学生活中,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所以体育职业学院筹建的博物馆工作当然也不能离开人才培养这个中心。体育职业学院的课堂教学可延伸至博物馆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参与其中,这样既能拉近体育专业的学生与博物馆的距离,更有利于对体育高职院校专业人才的培养。如,在讲授运动训练专业的《体育史》、新闻采编与制作(体育新闻方向)专业的《体育传播学》这些课程时,就可以把课堂设在体育馎物馆内,通过现场教学不仅让学生学习了历史知识,而且也让学生学会在敬畏历史的同时,认识自身,获得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这个角度来说,体育博物馆既是教学科研的场所,又是教育实习、志愿服务的实践场所和文化旅游基地。与教育教学相结合,促进文化认同、增强民族自豪感,促进民族认同和认同。把升国旗奏国歌的历史画面和勇于拼搏展现中华体育精神的历史瞬间图景呈现给体育系统的干部职工、职业运动员及社会民众,体育博物馆则又是对社会各界民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场所。

(四)对外交流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内蒙古自治区横跨“三北”(东北、西北、华北),毗邻八省区(黑、吉、辽、冀、晋、陕、甘、宁),处在祖国正北方,与俄罗斯、蒙古人民共和国交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地域节点和国家向北开放前沿主阵地。因此,内蒙古体育博物馆也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建设和发展中,主动参与或承办“世界游牧,民族运动会”学术研究会议,发挥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交流与互动作用,以民族体育文化的共鸣构建祖国北疆安全稳定的防线,把内蒙古体育博物馆变成对外文化交流的中心。

(五)文化传承功能

博物馆作为历史保管人,不仅保护和传承了城市历史文化,还要挖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价值,在继承中不断发展和创新,这也是博物馆的基本功能。弘扬守望相助、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不断通过民族体育文化来启迪心灵,净化社会风气,提升思想境界,提高道德涵养,实现社会健康有序、和谐稳定的发展。如体育博物馆不断与现代文明对接,激发持久的活力,通过开展活动把传统的民族体育展览与经贸、旅游、节庆、体验、服饰、餐饮、医药等有机对接,形成牧区与都市互动、蒙古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共同参与、表演与体验相映成趣、专业与业余相互交流的良好局面,营造浓厚民族文化氛围等。体育博物馆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不断深化民族的家国情怀,在民族与国家的高度上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增加草原文化精神的自觉,不断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树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观念,形成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把内蒙古体育博物馆变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中心。

三、发展策略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资金的投入

内蒙古体育博物馆,由于是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承建的行业博物馆,建成后无法实现与国家对博物馆支持的连接,资金无法配套,也始终处于无证经营的状态,另外由于前期筹建投入大,回报少,资金和专业人才严重匮乏,严重制约体育博物馆的正常运行。因此,政府要对行业博物馆的藏品、资金、场馆、人员等方面予以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完善行业博物馆的配套政策法规,设立行业博物馆专项基金,才能使行业博物馆与国有博物馆共繁荣、共发展。鼓励社会资本通过入股、参股或合作、联合等多种形式参与行业博物馆的建设和管理。

(二)建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保护和继承民族传统优秀体育文化

要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音像、图片、实物、工艺制作流程等予以搜集、整理和研究。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如阿木尔巴伊斯呼朗(蒙古康乐牌);冰上阿日嘎;蒙古族搏克;蒙古鹿棋;鄂温克鹿棋;蒙古马耐力赛;达斡尔颈力赛;达斡尔摔跤;达斡尔扳棍赛;蒙古族赛驼;沙力搏尔摔跤;鄂温克抢“枢”;蒙古象棋;诺日布;吉日格;达斡尔族传统曲棍球竞技;达斡尔鹿棋;布鲁;沙嘎游戏;走马驯养技艺;乘马射箭;啪日吉游戏;蒙古象棋;蒙古族射箭;塔克拉牌游艺;燕青拳;蒙古族驼球;嘴和;阴把缠枪;回族撂跤;巴尔虎通克;古仁格;三才翻子拳;十三太保武术内养功;太极八卦拳;达斡尔“夺宝”;回族查拳;陈式太极拳;传统体育舞蹈,如蒙古族安代舞;查玛;达斡尔族鲁日格舞蹈;脑阁;筷子舞;呼和浩特满族太平鼓舞;蒙古族萨吾尔登;鄂伦春族舞蹈(黑熊搏斗舞);传统技艺,如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蒙古族驼具制作技艺;乌珠穆沁马鞍制作技艺;克什克腾蒙古族马鞍制作技艺;蒙古族摔跤服制作技艺(搏克服制作技艺);蒙古族传统牛角弓制作技艺;达斡尔猎刀制作技艺;蒙古刀制作技艺;敖鲁古雅鄂温克族刀剑锻造技艺;蒙古族绳艺;鄂温克族五兽绳制作技艺;蒙古象棋木雕技艺等体育非物质文化项目进行展示和研究。

(三)积极探索智慧博物馆的建设

体育博物馆藏品的展示要突出民族特色、地域特点,打造精品和民族元素,吸人眼球。充分利用云计算、4k高清、第五代移动通讯等信息技术,努力推动博物馆更加智慧化、智能化。运用智能导览、虚拟漫游、仿真场景模拟等数字信息技术,推出一批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推动体育文物“活”起来,“讲”鲜活的历史,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四)构建主动参与教育,提高服务能力

体育博物馆要积极与体育教学、体育专业训练相对接,把体育博物馆建成第二课堂的主阵地。体育博物馆还要积极对接青少年研究性学习服务,让更多的中小学生参与进来,成为学生的研学基地,让他们感受参与体育项目带来的快乐,享受体育文化的熏陶。体育博物馆还要为大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服务,成为体育前沿信息收集和发布的重要窗口。体育博物馆还要不定期邀请国内外体育知名学者及体育收藏名家积极开展专题讲座,不断发挥体育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五)加大宣传,提高知名度

通过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以及H5、腾讯、微信、抖音、快手、b站等媒介对外扩大宣传,利用主题网站开设体育博物馆专栏,制作专题片,提升社会知名度。向社会各界发放体育博物馆文物藏品鉴赏册、藏品释义、宣传手册、图书画册等宣传资料,不断加强对体育博物馆宣传和推广的力度。

只有明确发展的功能定位,才能使内蒙古体育博物馆不断拓展新功能;只有构建精准的发展策略,才能使内蒙古体育博物馆成为参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和文化加油站,才能不断增强民族的文化自信,更好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猜你喜欢

蒙古族内蒙古博物馆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博物馆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可爱的内蒙古
爱在内蒙古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露天博物馆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