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推理视角下教师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研究
2020-03-04施贵菊杜尚荣
施贵菊 余 萍 杜尚荣
(1.贵州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贵州贵阳 550025;2.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贵州贵阳 550025)
2018 年 1 月 20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针对“有的教师素质能力难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要”的现实问题,提出“大力振兴教师教育,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1]根据这一项改革意见,新时代教师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研究是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关键。在教师教育中,教师作为常人,从主体“人”的角度而言,无论是作为学习者还是教育者,教师的言行无不体现着情绪表达和情绪推理。因此,帮助教师认识情绪,进行合理的情绪推理,形成正确的认知,亦是教师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中的一部分。
一、概念诠释
(一)情绪推理
生活中,我们常说某人总是随心所欲,不够理性,很情绪化,这里的情绪化实质上就是情绪推理。“情绪推理”一词较早于1954 年在《美国护理杂志》上发表的一封写给编辑的信中提出讨论,并把情绪推理理解为一种以个人的偏好的方式进行的判断。[2]此后,Arntz 等人认为,情绪推理是一种基于非客观事实的情绪体验而得出的、关于自己和世界的认知结论的过程。这种理解与Sikkema 最初的理解比较相近。Norris 认为,情绪推理是与理性认知不同的另一种认知模式。[3]这种观点正式明确了情绪推理是基于其独立于理性推理而存在的基本假设,同时还指出了情绪推理同样涉及人的认知领域。[4]Peter 认为,情绪推理被认为是一种关于情绪的理解和调节。[5]Bremner 研究了情绪推理与判断偏见的关系并指出,通过自我疏远能够减小思维的偏见。[6]Bremner 的研究进一步指出了情绪推理的偏激性特征。
综合以上学者对情绪推理理论的理解和分析,可以发现,情绪推理是由“情绪”和“推理”两个部分组成,是一种与理性推理有着根本性差异的独立的推理形式。因此,我们认为,情绪推理实质上就是指基于个体的情绪体验而做出的主观性评估、预测和判断,其推理依据是根据事物对个体是否有意义。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个体基于情绪体验而非根据客观标准对事物做出主观性的评估、预测和判断;二是指个体根据自我的情绪体验对他人情绪的评估、预测和判断。[7]
(二)教师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教育是对教师培养和培训的统称,就是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师实施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等连续的、可发展的、一体化的教育过程。教师教育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即“对教师进行教育”和“关于教师的教育”。[8]根据研究需要,本文所涉及的“教师教育”主要是指对教师的职前培养,即高师院校对其师范生的培养和教育。
教学质量由“教学”和“质量”两个部分构成。首先是关于“教学”的理解,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们一直都有相关的探讨。在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分别从教师、学生、内容、过程等方面对教学做出相关的论述,把教学理解为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此后,《学记》也有对教学的论述,并把教学理解为教育。明朝末年凌濛初编著的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第十二卷中写道:“此间有一个教学的先生,姓阮,叫阮太始。”此处,把教学理解为教书。在西方,从夸美纽斯开始,经赫尔巴特和乌申斯基等人的传承与弘扬,对教学逐渐形成了这样的认识,即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路径。[9]其次是对“质量”的理解,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它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从哲学的角度来讲,质量是指事物的品质或特性;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质量表示效益;而从教学的角度来讲,质量则表示实现预定目标的程度和水平。
综合人们对“教学”和“质量”的理解,我们可以把教学质量理解为一个复杂的多维概念,是包含教育者、受教育者、学校、社会等主体因素在内的综合性指标体系,[10]是实现教学培养目标的程度和水平,其衡量标准是教师、学生及课程体系在教与学两方面预定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质量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在教学中,仅仅拥有优秀的教师队伍或学生良好的发展,抑或是有效的课程体系,是不能提升教学质量的,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教师、学生和课程体系三者的完美结合。
二、情绪推理与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关联
(一)情绪推理在教师教育中独立于理性推理而存在
1.教师是情绪性的人
大多数人认为,情绪是指个体根据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引起的主观性体验。根据这一观点,教师作为个体,一个正常的人,会因为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的需要而影响自己当前的主观性体验,拥有自身正常的情绪。教师不仅可以通过情绪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意愿,还可以通过情绪来诠释他人表达的意愿。教师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无论是与学生还是与同事的交流,无处不体现着情绪表达,教师需要通过自己正常的情绪表达来更好地了解和表达自己、了解和理解他人。
2.学生拥有正常的情绪
情绪是人与生俱来的,学生作为正常的个体,拥有正常的情绪,需要合理的情绪表达。学生也会因为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的需要而产生正常的喜怒哀乐,影响自己当前的主观性体验,产生情绪推理。学生的情绪推理和理性推理在教师教育活动中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当学生难以运用理性推理时,其情绪推理就起着主导作用,并且会成为理性推理的有效补充。
3.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蕴含着情绪推理
在教师教育中,不仅教师和学生具有情绪推理,而且课程体系中也同样涉及情绪推理。课程体系中涉及的情绪推理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是课程内容中安排情绪推理的事件,如教材中呈现的关于“最美乡村教师”的典型案例、教学活动中开展的学习“工匠精神”活动和教学考试中对教师职业的认识。第二是教材编写者在教材编写中的情绪推理,如编写者对教材的逻辑结构的安排、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对教师教育提供的参考意见等。第三是课程体系的价值需要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解读和内化才能得以实现,如学生学习了“最美乡村教师”中的经典案例后,只有学生领悟了其中的情感,产生了积极的情绪体验,做出合理的情绪推理,才能实现该案例呈现的价值。
(二)情绪推理影响教师教育教学质量
1.教师的情绪推理影响教师教育教学质量
首先,教师情绪的夸张性影响情绪推理的结果。已有的研究表明,在进行情绪推理的过程中,情绪本身所具有的夸张性起着关键性作用。由于情绪的夸张性是以一种“平方”的形式存在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教师是处于积极还是消极的情绪状态,其水平越高,被夸张程度就越大,且基于该情绪体验进行情绪推理的结果越远离事实真相。反之,则趋于合理。
其次,教师的情绪推理对教师教学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情绪推理不是基于明显的表述,而是基于一种隐性的主观性意义,它是一种典型的以潜移默化对结果产生影响的方式。[11]因此,教师的情绪推理对教师教学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效能感和幸福感都受自身情绪推理的影响。比如,教师在教学中找到实现自我价值,把教学当作实现自身价值过程中的愉快片段,那么基于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所做的情绪推理得出的结论则是:教学是有意义的,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付出更多的努力。这将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在教学中的投入和付出。
最后,教师情绪推理影响教师教育中教学信息的接收和传递。根据信息论对情绪推理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教师的情绪推理与信息的接收和传递是相互联系的。一是教师的情绪反应和表现本身就是一种信息,无论基于教师自身情绪体验到的愉快、愤怒和悲伤,还是基于对他人的愉快或悲伤的认知,都是信息的体现。二是信息的可认知性决定了情绪信息的正确认知和判断有助于进行合理的情绪推理,而教师合理的情绪推理又有助于教学信息的接收和传递。三是信息的可控性决定了通过情绪的调节与控制有助于人们合理地进行情绪推理。在教师教育中,教师通过合理的情绪推理,能有效地接收和传递教学信息。
2.学生的情绪推理影响教师教育教学质量
第一,学生偏激的情绪推理会对教学产生不良影响。在教学中,学生会因为自己、教师、同学、教学知识及相关教学事件产生相应的情绪,并且会基于这些情绪做出主观性的评估、预测和判断。学生无论是过度积极的情绪还是过度消极的情绪,都容易产生偏激的情绪推理,都会对教学产生不良影响。如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适当赞扬能让学生的学习情绪变得更加积极,但是学生任由自己的积极情绪随意表达而致其处于过度兴奋的情绪状态时,则容易骄傲自满、得意忘形;而教师对学生的适当批评会让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从而自我反思、冷静思考,但是学生任由自己的消极情绪随意表达而致其处于过度悲伤的情绪状态时,则容易伤心绝望、心灰意冷。
第二,学生合理的情绪推理有助于教学的开展。学生基于合理的情绪体验而产生的情绪推理有助于增添自身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和对学习的付出,从而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基于积极的情绪体验,做出恰当合理的情绪推理而得出的结论,将有利于教师教育的开展和学生的学习进步。如,学生会憧憬自己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走得更高更远,从心理上更加乐意接受教师教育,从而提升教师教育的质量。相反,如果学生长期处于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那么产生的情绪推理所得的结论将不利于教师教育教学的提升,使得开展教师教育对学生来说意义也不大。
3.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情绪推理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首先,课程体系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和学生成长的典范和依据,其所承载的知识与信息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构成部分。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情绪推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能力的形成,继而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其次,课程体系中的情绪推理有助于教师教育的开展。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情绪推理具有感染性,课程体系中所渗透的情绪推理信息影响着师生的情绪体验以及基于情绪的推断方式,特别是教材教参中所涉及的情绪推理的相关推理方式和技能策略很有可能会直接出现在教师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当中。另一方面,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情绪推理有可教学性,比如,师生理解和感悟教材教参中所渗透的情绪推理的相关“事例”时,不仅有助于教师的有效“教”,还有助于学生的有效“学”。
4.师生的情绪推理能力是衡量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培养目标上,教师教育关注“人”的存在。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堂教学实践中培养的人应是完整的人,是全面、和谐发展的人。首先,随着核心素养中“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提出,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除了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还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次,随着合作意识的增强,教师与学生与他人的互动中更加注重合作与分享;最后,随着反思意识的增加,教师和学生在与自己的对话中,更加注重对自我的反思,通过反思中的各种情绪推理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师可以通过情绪推理有效地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因为基于夸张的情绪做出的情绪推理影响到自身的学习和生活时,教师可以通过有效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帮助学生将自己的情绪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缩小学生对当前事态的主观性判断的偏激性程度,最终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
就学生的个体发展而言,学生需要情绪推理并提升情绪推理能力。课堂教学主要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一种双边型的特殊交往活动,也就是说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双向的互动交往活动。学生作为情绪性的人和作为“学”的主体,其情绪推理通常影响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一方面,学生合理的情绪表达和情绪推理能够促进其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学生的情绪推理能力需要在教师教育中得到提升。因此,学生情绪推理能力的提升也是教师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一部分。
三、情绪推理视角下教师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路径
(一)教师要构建良好情绪,积极开展教师教育工作
1.转变固有教师教育观念,强化自我认同意识
目前,教师对教师教育的认识还停留在简单的“教育学生”上,没有深刻地意识到教师教育对未来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教师的社会认同度也同样堪忧。这些现状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观念,强化自我认同感。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对未来教师的良好发展和教师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性,并要基于这种认识合理地进行情绪推理,增强工作信心和职业认同感。
2.保持积极教学情绪,开展教师教育活动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是为学生而存在,为学生的成长发展而学、而思、而研、而行的。[12]因此,教师的教学情绪和教学热情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大的,这要求教师在教师教育活动中保持良好的教育情绪。首先,教师可以用良好的情绪去感染学生,恰当地运用情绪渗透的方式,在教师教育中与学生的情绪同步,产生情绪的认同和共鸣,减少教师与学生之间需要解决的问题量;其次,良好的情绪能促进教师情绪推理的合理性,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保证情绪推理结果对教师教育活动开展的积极作用。
3.提升自我效能感,找到职业成就感
教师在教学中的自我效能感越强,则努力的力度越强,相反,自我效能较低时,就不愿再坚持甚至选择放弃。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这种影响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和对教师职业成就的认识。教师要在教学工作中感悟教师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提升自我效能感,在教学工作中找到职业成就感。
4.坚守心底的教学热忱,提升职业幸福感
人们常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最大的幸福”,对教师来说,真正喜欢教师这个角色,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并愿意把心底的喜欢付诸教学实践,才能在职业中找到幸福感。许多教师在入职前或入职初会对教学工作怀有极大的热情,对教师职业怀有一份美好的憧憬,但随着教学工作的逐步熟练和环境的影响,就会产生职业倦怠,逐渐失去最初藏在心底的热忱,把最初的热情和憧憬抛之脑后。因此,教师要坚守心底的教学热忱,珍惜当下的教学工作,正确调节教学情绪,做出积极的情绪推理,滋养源源不断的教学热情,在职业中找到幸福感。
(二)培养教师职业情感,确保积极的心理态势
1.认识教师角色意义,感悟职业使命感
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不同的职业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对社会所产生的意义也不同。师范生要清楚地知道我是谁,我在哪儿,我将来要做什么,对教师角色有一个准确的定义,清楚地认识教师角色本来的意义,感悟教师职业的使命感。拥有教师角色所赋予的职业使命感,师范生才能在情感上提升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在实践中乐意为教师职业付出努力,在教师教育中虚心接受教师的教学指导,从而有效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质量。
2.建立教师职业认同感,秉持美好职业憧憬
教师职业认同感是师范生向教师的角色转变的最基本要求,它不仅是他们学习的心理支撑,也是他们保持学习热情的最持久的原动力。师范生对教师职业要建立充分的认同感:在思想上,理解和尊重教师及教师工作,把尊师重教作为美德风尚,弘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形成尊师重教良好道德品质;在实践中,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提升教学技能,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并秉持美好的职业憧憬。
(三)发挥课程的积极作用,升华师生的职业情感
1.课程内容中合理安排情绪推理的事件
课程内容作为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合理安排其中所涉及的情绪推理的事件方能为教师教育提供情绪体验。从教材来看,教材中描述的情绪推理事件要能够触发学生对教师职业的积极情绪,启迪学生对教师职业的准确认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组织的情绪推理的事件要能够促进学生情绪推理能力提升和专业知识增长;在教学考试中,考试试题里所涉及的情绪推理要能给予学生在教师职业认知上新的思考,升华其对教师职业的情感。
2.教材编写中有效发挥编写者的积极作用
教材的编写对教师教育极为重要,能为教师教育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因此,在教材或参考资料的编写中,教材编写者要有效发挥其情绪推理的积极作用。首先,在逻辑架构上要选用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逻辑架构。其次,在内容选择上,编写者要选择并组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积极意义的情绪推理“案例”作为具体教学内容。最后,在针对教材的教学建议上,编写者要提出一些能够促进学生情感升华的有效建议。
3.师生共同解读课程体系中的情绪
课程体系的教学价值只有当课程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往过程中发挥作用时才能得以实现。而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情绪性的人,他们在进行各类活动时都离不开情绪推理的参与。因此,课程体系的教学价值自然需要教师和学生的情绪推理的充分参与才得以实现。教学中,师生要共同解读课程体系中的情绪,将课程中的情绪推理完美内化为现实中进行情绪推理时的自然反应,真正吸收课程体系中情绪推理的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