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治视野下的毛泽东作风建设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2020-03-04张文富王春芬

廉政文化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作风党员干部领导

张文富,王春芬

(1.贵州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贵州 贵阳 550001;2.贵州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党的十九大重申:要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及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几年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发展的长远大计出发,对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做出许多重要探索和战略性安排,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着力推动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两个突出特点。党中央近年来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出台的不少措施及颁布的众多党内法规都体现了我们党努力扭转不良党风、以优良党风推动反腐倡廉工作的战略考虑。这一思路与毛泽东同志当年强化党的作风建设这一思想有着相通之处,我们有必要重温该思想的丰富内涵,以获得治党治国的新启示。

一、党的作风建设是一种“德治”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风与党和国家的命运休戚相关,这是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共识。因为优良的党风必然带来清正廉洁的政风,而恶化的党风则必然带来腐败丛生和人亡政息。这里所讲的党风是指党的作风。所谓作风,是一个团体或者个人在思考问题和处理各种事务时因为遵循一定的原则、规则而形成的比较固定的风格、习惯,包括思想、工作、生活作风及文风、学风等。而最能体现党员干部思想风貌的是其生活作风。一个人的生活作风是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其日常生活中的外在表现,同时也是其政治品质和道德素养的外化产物。从过去几年中国反腐败政治实践的情况来看,那些被查处的党员领导干部大多数在日常生活中有腐化堕落、疯狂追逐金钱美女、大搞铺张浪费的行为,体现出其丧失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严重脱离群众、变身为特权阶层的状况。中央在十八大之后之所以重拳打击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生活奢靡这“四风”,之所以在最新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明确规定党员要坚持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党员领导干部要廉洁修身,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境界,说明中央清醒地认识到领导干部作风问题的重要影响。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作风建设搞得好不好决定着党员干部队伍的纯洁与否和党的肌体是否健康,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它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温度计、风向标,是党员及领导干部政治信仰和政治道德的孵化器。

正如上文所讲,作风是一个人政治信仰和道德修养的具体体现,同时它又对个人的政治信仰和伦理道德养成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而政治信仰和道德素养则决定着党员干部的政治选择。没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高度的道德水平,一个党员干部就无法自觉抵制各种各样腐败因素的侵蚀。反之,一个党员干部有了坚定的政治信仰和高度的道德修养水平,其为政施政就有了良好的思想基础,腐败行为的发生就会减少。因此,有必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以构建防腐反腐的隔离墙。这一思想事实上就是中国古代政治家和思想家们所讲的“德治”思想。例如孔子提出了“为政以德”思想,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作为治国的基本原则。该思想在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后世的不少封建统治者为了延续其政治统治时间,在选拔官员时也比较注重德才兼备和道德为先,通过这延揽了不少维护封建统治的人才。一些有作为的中国封建皇帝还为后人留下了他们对“为政以德”思想的论述,如唐太宗著有《帝范》,唐玄宗辑有《开元训诫》,明宣宗写过《帝训》,清康熙帝写下《君道》等等,这些皇帝都认为君主应有“君德”。

然而所谓的“君德”有赖于身居高位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严格执行自己定下的规则和制度,自身形成良好的作风,体现出君主的高风亮节并转化为让人敬畏的道德力量,才能达到德治的效果。历史事实则极具讽刺意味,因为绝大多数封建统治者囿于其阶级局限性而难以遵守那些“君德”,这就为其后来的人亡政息埋下了伏笔。

针对党员干部这一群体的政治建设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讲“政德”这一重要理念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1]从当代政治视野来看,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信仰武装起来的共产党人才能树立起高尚的道德观念,做到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长期保持良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永不变色。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毛泽东同志就是这样的楷模,他在大力搞好党的作风建设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与我国历史上形成的德治文化是一脉相承而又有巨大创新,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借鉴。

二、毛泽东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主要做法及其思想

毛泽东在缔造、建设党和国家的几十年时间里,始终不渝地坚持进行作风建设,使中国共产党这支革命队伍在延安时期就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正是由于共产党长期保持了这三大优良作风,才使得她成为一个伟大的、团结的、胜利的党,使得中华民族至今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建国前夕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给即将“坐天下”的战友们敲响了防止腐化堕落的警钟,之后又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问题,使我们党从农村进入城市后没有步太平天国时期李自成等人的后尘。

毛泽东之所以能够在其一生中坚决地与党内外腐败势力做斗争并最终取得胜利,与他本人以身作则、带动全党,并且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时时刻刻严于律己、严于用权、严于修身是分不开的。他极力保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克勤克俭的个人作风,并且也特别注意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锤炼良好的革命意志,这是他那个时代保持党风清气正的关键路径。毛泽东在治党治国方面更加倾向于用道德和精神权威等低成本的柔性手段来实现目的,其德治色彩是显而易见的。

其一,以身作则倡导简约主义生活方式。毛泽东终生都在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既是毛泽东对党、人民军队和各级政府的要求,也是他自己勤政爱民的生动写照。从诸多党的文献及其它资料我们可以得知,毛泽东长期呕心沥血地为党和人民劳作,活到老干到老,可谓勤政的典范;同时,他又践行了简约主义的生活方式,即他将自己的日常生活过得又简单又节约,崇尚自然洒脱,在吃穿住行等各方面不事奢华、花费极少,体现出自己高尚的人生追求和卓尔不群的人格特征。他主要通过散步、游泳、打乒乓球、看戏或者看电影等来调节自己的身心,而将大部分时间用来进行读书、调研、听报告、批文件。令人感慨的是,毛泽东将读书学习视为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直至他逝世之前几个小时,还在读书及了解日本大选的情况。这样的生活方式伴随这位伟人的一生,既使自己终身处于一种积极学习的不懈状态,又影响了身边无数的人。在毛泽东时代,全民学哲学用哲学、全社会积极向上蔚然成风,并不是偶然发生的事情,其带来的党风和社会风气的进步效应是可观的。成千上万的党员干部看到了自己学习的榜样,这种榜样的力量再加上党的有效监督和管理,推动这些人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党和国家的事业之上,心无旁骛,使勤政廉政蔚然成风,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层出不穷。

其二,以劳动锻炼净化领导干部的心灵。毛泽东高度重视领导干部参加生产劳动的意义,他通过这种方式保持干群之间的密切关系和防止领导干部思想腐化。毛泽东告诉我们,领导干部参加劳动能够有效抵御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和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为了推动这一工作,自己带头参加生产活动,还说“这样一来,党和群众就打成一片了,主观主义、官僚主义、老爷作风就可以大为减少,面目一新”[2]。回顾过去的历史我们看到,由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领导人的高度重视,领导干部当时参加劳动成为一种工作常态。这种做法的效果在于:参加体力劳动对于净化干部的心灵、拉近干部和群众的关系、阻止干部思想腐化起了很大作用,这使全党上下一改旧国民党时代官员那种贪污腐化、欺压百姓、弄虚作假的恶劣风气,转而形成了廉洁自律、热爱人民、风清气正的崭新政治生态。历史经验也证明,腐败分子往往首先在思想上脱离了群众,无视群众的疾苦,个人主义膨胀,然后才会利用手中的职权和资源为自己谋取私利,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那些能够体察民情并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人,其贪污腐化的几率会小很多。

其三,高度重视传承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狠抓党员干部革命意志的锤炼。毛泽东对于艰苦奋斗这种作风的思想政治作用有着充分的认知。他总是启发周围的人:“我们民族历来有一种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要把它发扬起来。”“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3]205毛泽东一直引用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进北京后因腐败而失败的惨痛历史教训教育全党,在建国前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他说到:“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他告诫大家,“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蛋面前要打败仗……。”[3]230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是一个合格共产党员的首要要求,而且也是其抵御各种错误思潮侵蚀的最重要的防火墙,但是,能否一辈子坚守信仰而不改变信仰则对很多人是一个巨大考验。因此,我们党要做好拒腐防变这项工作,就必须处理好如何锤炼党员意志、如何永葆纯真信仰的问题。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认同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但是如果他在日常生活上习惯于铺张浪费、奢靡炫耀,就容易堕入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的资产阶级旋涡而无法自拔,进而其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就会被稀释掉。相反,如果他的日常生活能够像毛泽东那样长期保持节俭作风不改变,时时考虑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那这样的共产党人就会是一个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的人,与腐败和堕落保持距离的人。很多人未能认识到物质生活上保持节俭的政治意义,毛泽东在1957 年的一次党员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告诉了我们这一点:“要经过整风,把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传统好好发扬起来。因为革命胜利了,有一部分同志,革命意志有些衰退,革命热情有些不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少了,过去跟敌人打仗时的那种拚命精神少了,而闹地位,闹名誉,讲究吃,讲究穿,比薪水高低,争名夺利,这些东西多起来了。”[4]284他这些话提醒我们注意:没有艰苦奋斗的作风,革命意志就会消退,就会脱离群众,就会产生腐败的因素。当军队里有人要求增加薪水、埋怨伙食差,毛泽东则说:“解放军得人心就是这个酸菜……但根本的是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4]162周恩来完全理解毛泽东的思想,他曾经告诫党内一些高级干部:“物质生活方面,我们领导干部应该知足常乐,要觉得自己的物质待遇够了,甚至过了,觉得少一点好,人家分给我们的多了,都应该居之不安。要使艰苦朴素成为我们的美德。精神生活方面,我们应该把整个身心放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以人民的疾苦为忧,以世界的前途为念。这样我们的政治责任感就会增强,精神境界就会高尚。”[5]周恩来的话诠释了毛泽东坚持艰苦朴素生活方式的意义所在。这一思想也得到了邓小平的认同,他曾经指出,“应该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坚持这个传统,才能抗住腐败现象。”[6]

三、毛泽东强化党的作风建设思想为当代中国治理带来的启示

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重视毛泽东在党的作风建设问题上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正如前文所讲,党的作风建设事实上达到了德治的治理效果,如果我们把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建成一个作风优良、政治过硬的党,则增强党的治理能力、实现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这一战略性目标必能实现。

第一,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建设是治党关键。过去有一段时间我们在生活作风建设上着力不够,这就为腐败分子的灰色行为留下了空间。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纯洁与否主要通过其在公开场合发表的语言和公共行为表现出来,而腐败分子往往善于在此时伪装自己,所谓“台上是人,台下为鬼”就是这些人的写照。原安徽省阜阳市市长肖作新在当选市长后当着记者的面慷慨陈词,信誓旦旦地要坚决惩治腐败、倡导廉政,然而当天晚上,他就收了别人上百万元的道贺红包。这真是莫大的讽刺!事实上,更能够反映一个人真实思想状况的是其八小时之外的做派而非八小时之内的表现。所以,我们观察一个党员干部是否清廉要看他的吃喝穿住行如何、他的朋友圈子是什么人、他的兴趣爱好是什么、他的私生活是干净的还是肮脏的等方面。一句话,他的日常消费状况是有党性的还是无党性的,这才能够反映一个党员或者领导干部的真实政治信仰和道德状况。众多资料表明,毛泽东在日常生活上完全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共产主义素养,是表里如一的、本色自然的、毫不掩饰的。他是各级领导干部在个人生活上的榜样。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出台多项规章制度,对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问题进行集中整治,特别是八项规定的出台,狠狠地打击了一些人大吃大喝、要面子摆阔气等腐败行为,很大程度上净化了党内的风气,体现了中央领导集体重视吸收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经验和做法、重视党的作风建设的深远战略眼光。

第二,重视党员领导干部在作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的关键角色。斯大林曾经说过,“在制定了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的政治路线以后,党的干部就成为党的领导和国家领导的决定力量。”[7]毛泽东极为赞同这样的观点并且在一些重要场合又强调了斯大林的这一思想。同时,毛泽东积极地将这一思想落实到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去。在他领导和治理党和国家的伟大一生中,他一直非常重视做领导干部的工作。这种重视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每一次整风运动他都将整顿的重点对象放在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身上,出重拳打击那些领导干部中的腐败分子;其二,从自己做起,带头严格要求自己、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用自己这个最高领导的模范行为教育其他干部。当前我们党的反腐败工作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改进工作以提高成效值得我们深思。而根据党的历史经验,搞好党员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应该作为多方面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才行。因为只有领导干部特别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全面践行党的各项方针和政策,让周围的人看到了学习的榜样,整个党才会上下一致,形成反腐倡廉的综合力量。反之,领导干部自己作风差、身子不干净,甚至以腐败的手段反腐败,则必然出现上行下效的糟糕状况,其造成的影响会更严重更恶劣。

第三,要从战略高度认识领导干部参加生产劳动的反腐败意义。生产劳动不但能够创造生产力、创造物质财富并为精神财富提供物质基础,而且能够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发挥极大的作用,而这一点我们很多人都未认识到。毛泽东一生勤政,积极倡导领导干部参加生产劳动,说这样可以减少官僚主义。事实上,减少了官僚主义,也必然会减少腐败堕落现象。我们发现,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犯官僚主义和腐败的错误,与其长期脱离群众、与群众离心离德是有关系的。如果他们能够坚持与群众打成一片、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从而深入了解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状况,知道了群众的疾苦,就会从感情上接近群众、同情群众、尊重群众,就会少犯很多错误。因此,必须在当前的反腐倡廉工作中重新提出干部参加生产劳动的要求,通过恢复这一重要革命传统来推动党风廉政建设。

第四,干部管理上应重视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治国先治吏,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科学管理和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有着突出意义和价值。思想政治工作在政治学意义上是一种德治形式。这种治理模式主要通过对国民的政治和道德信仰进行重塑以及发挥领导人的个人魅力来实现有效的国家治理,它常常能够起到法律和制度等有形力量所不可比拟的作用。这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治国模式在毛泽东那里是极受重视的,毛泽东善于运用思想政治工作这种德治手段来实现国家治理,将腐败消灭在萌芽状态。事实上,毛泽东是将党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放在一个思想政治工作大环境下进行的,他的个人日常生活方式、对领导干部强调参加生产劳动的重要性、不遗余力地维护艰苦奋斗的好传统等,都是在对领导干部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对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了,进行反腐败治理工作自然就好做了。革命导师列宁曾经告诫他的同志:“如果你们同人们打交道,从政治上教育他们,经验就会告诉你们,政治上有修养的人是不会贪污受贿的。”[8]这个告诫清楚地指明了思想政治工作在反腐败斗争中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在当前我国进行的反腐倡廉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我们当然要加强制度建设,用法律和制度这种长效机制约束人,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法律和制度不是万能的,这是因为:“制度无论如何周全、正当,如果人们不具备良好的道德,也不可能对人的行为发生什么作用,只有那些具有正义德性的人才有可能知道怎样运用法律。”[9]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我们认为,对于党员干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实现国家的良治和善治之策。近些年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素养的培育,不断增强他们的高尚情操和理想信念,使其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和道德习惯,从而逐步筑牢了反腐败的思想道德屏障,取得了治国理政的良好成果。例如2013 年启动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4 年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群体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2016 年开展的“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以及2019年以来在全党范围内以县处级党员干部为重点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等,延续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好传统,这必将大大有利于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实现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

猜你喜欢

作风党员干部领导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2016重要领导变更
党员干部要姓“党”
提能增效转作风 真抓实干谱新篇
从严从实抓作风 力促落实求实效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