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X区块长4+5油藏开发效果分析与评价

2020-03-04吴利超袁凯涛

化工设计通讯 2020年1期
关键词:采出程度水驱单井

罗 莹,吴利超,赵 淼,袁 青,袁凯涛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定边采油厂,陕西榆林 718600)

1 概况

X区块构造位置处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中西部,是三叠系延长组和侏罗系延安组两个含油层组的叠合发育区。延长组长4+5油藏为三角洲前缘相沉积,分流河道砂分布广泛,储层非均质性强,油藏严格受沉积相带和储层物性控制。属溶解气低饱和油藏,油水分异较差,油藏一般不具有边水或底水,为溶解气弹性驱动岩性油藏。

截止2018年12月,油井开井123口,日产液278.8m3,日产油111.8t,平均单井日产油1.08t,综合含水52.6%,采油速度0.11%,采出程度为1.3%;注水井开井103口,日注水量703.2m3,平均单井日注水量6.7m3,月注采比2.52,累计注采比1.64。

2 长4+5油藏开发效果分析与评价

2.1 单井产能特征

将单井的日产油量按0.5t/d的间隔标准,划分为<0.5t/d、0.5~1t/d、1.0~1.5t/d、1.5~2t/d、>2t/d,共5个级别。可以看出,产量和井数主要集中低产井,小于1t井81口,占65.8%。

2.2 含水变化特征及规律

2.2.1 单井含水变化规律

将 单 井 的 含 水 率 按0~20%、20%-~40%、40%~60%、60%~80%、80%~90%、>90%的标准,将井区内的油井划分六个含水级别。通过单井含水率分级统计可以看出,本油藏已中高含水井为主。

2.2.2 油藏注水见效特征

长4+5油藏注水见效井组主要表现为两类:I类为见效后增产幅度较小,但能保持稳定的液量和含水,长期稳产,如图1所示。II类为油井见效后液量、油量上升,含水下降,在保证合适的注水政策,其增产时间较长,如图2所示。

图1 I类长4+5油藏注水见效图

图2 II类长4+5油藏注水见效图

3 油藏递减规律

该油藏2004年投入试采,2006年投入规模开发,2015年后产量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分析本区油藏产油量随时间变化曲线,根据Arps递减理论计算,递减指数0.46。从单井产能递减曲线可以看出,单井产量在半年后开始递减减小,并逐步稳定,单井产量在1a后开始递减减小,并逐步稳定,第一年递减为47.1%。

从时间拉平的产能递减规律,如图3所示,规模注水及注采井网不断完善后,水驱效果逐渐体现,但由于储层物性较为致密,注采井组注水见效缓慢,注水20个月后,产能趋于平稳,并能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1)注水开发井产能明显好于弹性开发井产能;

2)受益于多口注水井的油井产能好于一口注水井的油井产能;

3)注水开发井递减明显小于弹性开发井递减。

图3 长4+5油藏不同对应注水井数单井产能曲线

4 水驱效果评价

4.1 地层压力

长4+5油藏原始地层压力15.45MPa,地层压力测试从2010年开始,测试井较少,代表部分区域的压力恢复情况,整体的压力需要进一步完善注采后,通过压力恢复测试来进一步论证。但从已测试数井的数据来看,地层压力先下降,后经过规模注水后,压力呈回升状态。

4.2 水驱控制及动用程度

研究区由于平面上小层变化快,窄小河道砂体注采不完善,注采交叉、关系复杂,目前主力层长4+5采油井射开总厚度2154.1m,其中与注水井连通射开有效厚度为1545.8m,水驱控制程度71.76%。注水井射开连通厚度1288.3m,吸水厚度百分数91.1%,计算吸水厚度1131.3m,计算水驱动用程度63.03%。

利用水驱特征曲线可以分别计算2015—2018年得到的直线段斜率的倒数值B,然后根据水驱动态储量关系式,可计算出目前水驱动用储量。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2015—2018年水驱动态储量逐年增加,如表1所示,表明水驱效果不断变好,而2018年则有所下降。

表1 长4+5油藏水驱动态储量计算表 %

4.3 采收率预测与评价

根据含水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如图4所示,目前阶段采收率在25%左右运行。

图4 长4+5油藏含水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

表2 长4+5油藏采收率计算表

综合长庆经验公式、陈元千公式、万吉业公式、水驱特征曲线,含水与采出程度曲线等多种方法最终预测采收率为18.5%,如表2所示。

5 认识与建议

5.1 完善注采井网

X区块长4+5油藏储层平面分布稳定,连通程度高,但整体物性较差,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低且平面分布不均。通过完善注采井网,实施面积注水,同时优化注采参数,做到“注够水、注好水”。

5.2 统层调层

X区块油水井开采层位较多,注采对应率低,存在只注不采或只采不注现象。针对存在问题,通过投转注、油水井统层、调层平面上局部完善注采井网,剖面上强化注采对应,并根据多层注水井根据物性差异大小,确定合理的注水方式,提高注采对应率,增加注水波及面积。

猜你喜欢

采出程度水驱单井
延长油田南部长8致密油藏注CO2吞吐实验
基于遗传算法的BP神经网络预测石油单井产量
特高含水后期油藏水驱效果评价方法
强底水礁灰岩油藏水驱采收率表征模型
采出程度对内源微生物驱油效果的影响研究
聚合物驱油田交替注聚参数优化研究
论当前地热单井勘查报告编制格式要求及技术要点
水驱砂岩油藏开发指标评价新体系
二氧化碳驱油注入方式优选实验
低矿化度水驱技术增产机理与适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