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2020-03-04武卫华黄新芳郭艳君
武卫华 黄新芳 郭艳君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症状不典型,且起病急、病情发展快,易出现漏诊及误诊,加之高龄患者身体机能及免疫功能下降,易引发心源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不良事件[1]。研究显示[2],多数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我感觉敏感性远低于中青年,老年患者合并基础性疾病较多,心脏储备能力较差,多重因素结果致其起病时极易伴随各类不良并发症。早期诊断和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对减少其发生尤为重要[3],尤其对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变不典型患者。为此,本研究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以明确高危因素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6例,女84例;年龄60~85岁,平均(72.48±5.36)岁。纳入标准: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首次发病且于24 h内急诊入院者;年龄≥60岁;所有检查和治疗均遵医嘱完成;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自愿参与且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顽固性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及猝死;既往有急性心肌梗死病史;合并其他类恶性肿瘤或急性脑血管意外;信息资料不完整。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 查阅相关文献并咨询专家,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体质量(BMI)、吸烟史、心功能分级、合并基础疾病、家族史、晕厥史、房颤史、缓慢性心律失常、最大室壁厚度、收缩压、左房内径、脑钠尿肽(BN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肌钙蛋白I(TnI)、肌酐(Scr)、血钾、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
1.2.2 判断标准 心血管不良事件判断标准[4]:血流动力学异常:收缩压<90 mmHg(1 mmHg=0.133 kPa)且持续时间>30 min,心脏指数≤2.2 L/(min·m2)。组织灌注不足: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尿少、乳酸增高及肺部充血等。预后:猝死、心力衰竭死亡、栓塞事件及持续性室速等。
1.2.3 质量控制 填写调查问卷前,由经过培训的研究人员对问卷内容、选项给予解释说明,入选对象独立完成问卷,避免影响研究结果的真实性。现场发放、当场回收,避免遗漏项,便于重新询问补填,数据录入由两人核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本组患者中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26例(13.00%),其中血流动力异常10例(38.46%),组织灌注不足9例(34.62%),不良预后结局7例。结果显示,年龄、BMI、合并基础病、家族史、房颤史、缓慢性心律失常、最大室壁厚度、收缩压、BNP、肌酐、ALB及Hb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见表1。
表1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2.2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基础疾病及房颤史均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3.1 年龄 年龄是影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812,P<0.05),这与潘德锋等[5]研究结果相一致。这是因为,年龄越大,动脉壁管硬化增加,人体大动脉管壁内的弹性纤维被胶原纤维所代替,导致血管的顺应性下降,主动脉及大动脉的弹性功能降低,使得脉压增加,耐受性降低[6]。因此,针对高龄患者应加强安全管理[7],防止跌倒等意外风险事件的发生,鼓励家属及社会多给予关注和关爱,增加与其交流和沟通,及时疏导其心理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鼓励患者培养兴趣爱好,增加社会交际频次,定期户外运动,提升自身免疫能力及机体抵抗力[8],多注意休息和睡眠,保持精力充沛。
3.2 合并基础疾病 糖尿病与心肌梗死的发生关系较为密切,其发生率是非糖尿病的2~4倍[9],并有研究证实,糖尿病可增加心肌梗死死亡风险[10]。本研究经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是影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3.067,P<0.05)。这可能由于高血压及高血脂症可导致患者心脏功能欠佳,其代偿能力下降、血管硬化及血管调节能力失常,不适应急剧变化的血液动力学。脂质代谢异常是导致心血管事件并发的关键性因素。长期的高血压极易导致左心室肥厚、动脉中层钙化及动脉硬化,从而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11]。因此,应加强对其基础疾病的治疗,控制血糖、血压及血脂在正常范围,改善机体高负荷状态,加强营养摄入,多食用高纤维食物,维持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监测生命体征,有效吸氧,严格遵医嘱用药。
3.3 房颤史 房颤史是影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7.228,P<0.05),这与罗明春[12]研究结果一致,这是因为,房颤使左心房正常的节律发生紊乱,心房细胞体积增大、肌溶解、心房肌胶原纤维发生改变及间质纤维化,造成左心房结构及功能的损害,使左心房增大,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和心功能的变化,而心功能变化能直接反应冠脉血流及复流情况,持续性冠脉灌流不足可加剧心肌细胞坏死,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再灌注损伤,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13]。因此,密切观察病情随时做好抢救准备工作,观察患者双下肢水肿情况及呕吐物颜色、性质及量,严格卧床休息,降低机体代谢水平,缓解心脏负荷是关键[14];指导患者及其家属科学膳食搭配和运动康复,鼓励家庭及社会多给予关注和交流,保持心情舒畅。出现睡眠困难时,遵医嘱给予地西泮注射,确保睡眠时间充足,降低心肌耗氧量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针对影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应早期预测与发现,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