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校大学生功能性胃肠疾病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0-03-04伍梅韩冬梅李雪云陈如红陆宇李小风杨柳菁田娟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胃肠功能性发病率

伍梅 韩冬梅 李雪云 陈如红 陆宇 李小风 杨柳菁 田娟

功能性胃肠疾病是临床最常见的消化科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以及工作生活压力增大,该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就诊率、高复发率的特点[1-2],并且其临床症状多样化,可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早饱、腹痛、腹胀、腹泻、便秘及排便困难等,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当引起关注[3-4]。功能性胃肠疾病是生理、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消化系统疾病,有研究提示其发病与肠神经系统、肠道菌群-肠-脑轴、心理社会因素及各种生理过程异常有关[5],可见功能性胃肠疾病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而且不同特点的人群其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也有所差异[6-7]。本研究探讨在校大学生功能性胃肠疾病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015—2018年本校在校大学生1200名,纳入标准:年龄17~22岁;在校期间生活、学习生活中无异常表现;能够配合完成资料收集;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胃肠器质性病变;其他心、肝、肾等严重疾病;甲亢等全身代谢性疾病。

1.2 方法 共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138份,统计在校大学生功能性胃肠疾病患病情况,比较功能性胃肠疾病和正常对照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民族、年级)、饮食情况(包括暴饮暴食、辛辣生冷等刺激饮食、每日饮水量、蔬菜水果频次)、作息情况(包括每日学习时间、每日睡眠时间、每周体育锻炼次数、每周娱乐时间)、心理因素(包括焦虑、抑郁情况)以及既往应激史(包括肠道感染史、过敏史、经常用药史、外伤史),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影响因素。

1.3 判断标准 功能性胃肠疾病诊断依据罗马Ⅲ标准[8]确诊。焦虑、抑郁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SAS分界值为50分,SDS分界值为53分,分数越高表示焦虑、抑郁越严重[9]。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χ2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或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校大学生发生功能性胃肠疾病的相关因素。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发病情况 1138名学生中功能性胃肠疾病305名(26.80%),发病率居于前3位的是功能性便秘119名、功能性消化不良91名、功能性腹胀70名,主要临床症状有便秘、腹胀、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腹泻等。

2.2 功能性胃肠疾病和正常对照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功能性胃肠疾病和正常对照者的性别、年级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及高年级学生功能性胃肠疾病发病率更高,见表1。

表1 功能性胃肠疾病和正常对照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2.3 功能性胃肠疾病和正常对照者的饮食情况比较 功能性胃肠疾病和正常对照者的暴饮暴食、辛辣生冷等刺激饮食、每日饮水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常暴饮暴食、喜食辛辣生冷等刺激饮食及每日饮水量少的学生功能性胃肠疾病发病率更高,见表2。

表2 功能性胃肠疾病和正常对照者的饮食情况比较

2.4 功能性胃肠疾病和正常对照者的作息情况比较 功能性胃肠疾病和正常对照者的每日睡眠时间、每周体育锻炼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日睡眠时间及每周体育锻炼次数少的学生功能性胃肠疾病发病率更高,见表3。

表3 功能性胃肠疾病和正常对照者的作息情况比较

2.5 功能性胃肠疾病和正常对照者的心理因素比较 功能性胃肠疾病和正常对照者的焦虑、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焦虑、抑郁的学生功能性胃肠疾病发病率更高,见表4。

表4 功能性胃肠疾病和正常对照者的心理因素比较 例(%)

2.6 功能性胃肠疾病和正常对照者的既往应激史比较 功能性胃肠疾病和正常对照者的肠道感染史以及经常用药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肠道感染史以及经常用药史的学生功能性胃肠疾病发病率更高,见表5。

表5 功能性胃肠疾病和正常对照者的既往应激史比较 例(%)

2.7 在校大学生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功能性胃肠疾病和正常对照者间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级、暴饮暴食、辛辣生冷等刺激饮食、每日睡眠时间、焦虑、抑郁、肠道感染史、经常用药史是在校大学生功能性胃肠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6。

表6 在校大学生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地区的各类功能性胃肠疾病发病率均有不同程度上升趋势[1],大学生是功能性胃肠疾病的高危群体之一,多受到饮食不合理、精神状态、用药不合理等因素影响[10],该疾病症状持续、迁延及重叠,往往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等,需要及早识别功能性胃肠疾病及其亚型并予以有效干预,提高疗效,同时加强相关的预防工作。

国内外功能性胃肠疾病的研究报道所显示发病率、危险因素等流行病学资料差别较大,可能与选用的诊断标准、研究人群、研究方法不同有关[11-12]。医学生是大学生中较为特殊的群体,在校学习、生活时间相对其他专业院校时间长,并且学业更为繁重,有研究显示医学生功能性胃肠疾病发病率相对较高,达到20%以上[13]。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校大学生功能性胃肠疾病发病率为26.80%,其中发病率前3位的是功能性便秘、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腹胀,并且提示大学生的性别、年级、暴饮暴食、辛辣生冷等刺激饮食、每日睡眠时间、焦虑、抑郁、肠道感染史、经常用药史是发病的影响因素。有研究显示女性是影响功能性胃肠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4],考虑与女性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有关,如女性相对男性更容易情绪激动,容易产生压力。本研究结果显示高年级学生较低年级学生功能性胃肠疾病发病率更高,考虑高年级学生面对着毕业考试、就业等问题,有更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发病。暴饮暴食造成消化系统负担过重,辛辣生冷等刺激饮食会刺激胃液分泌或是使胃黏膜受损,导致功能性胃肠疾病发生,应加强相关的健康宣传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规律饮食、少食多餐,戒掉咖啡、酒、肉汁、辣椒、胡椒等刺激性食物,戒掉酸性以及坚硬、生冷食物,尽量以易消化食物为主,并且要荤素搭配、营养均衡[15]。有研究显示[16],睡眠障碍直接影响到胃运动功能,其机制与生长抑素水平和血浆胃动素存在密切联系,应注意养成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寝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鼓励睡前温水泡脚或者饮用热牛奶,并结合天气情况调整被褥,促进良好睡眠,保证睡眠时间。有研究显示[17-18],功能性胃肠疾病患者受心理因素影响较大,焦虑、抑郁等情绪常可导致胃肠道动力低下,这些负面情绪可能通过高级中枢干扰胃肠道的功能和症状感知,同时胃肠道的异常感知又可反作用于中枢的情绪调节环路,导致负性情绪的产生或加重,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学校可以通过设置心理学选修课、建立心理咨询室、组织针对高年级就业压力缓解方面的讲座等帮助大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因焦虑、抑郁等因素导致的功能性胃肠疾病发生。肠道感染史学生本身胃肠道有受损历史,比较娇弱,受到不良刺激更容易发病,而经常用感冒药、抗生素等会影响胃肠功能,因此有肠道感染史以及经常用药史的学生更应了解到自身特点,维持科学规律的饮食习惯,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综上所述,在校大学生功能性胃肠疾病发病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应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降低发病率。

猜你喜欢

胃肠功能性发病率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胃肠外科患者临床效果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差异化功能性纤维研究进展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重庆每小时10人确诊癌症 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
空腹
胃肠病糊上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