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相关性研究

2020-03-04亢爱春李阳季汉华樊泽元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冠脉

亢爱春,李阳,季汉华,樊泽元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及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推进,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冠心病(CH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导致CH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临床用于治疗STEMI的最为安全、有效的方式之一,显著降低了致残、致死率,改善患者预后[2,3]。然而,即使在冠状动脉(冠脉)再通后,仍有12%~29%的STEMI患者没有观察到足够的心肌再灌注,即出现“无复流现象”,出现无复流的患者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顽固性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几率明显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短期、长期预后及病死率[4]。无复流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由多因素综合作用产生。众所周知,炎症反应在CHD的发病和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作为新近提出的白细胞分型中的重要亚型,其比率(NLR)是全身炎症反应的标志物之一,多项研究显示[5-7],NLR是STEMI等多种心血管疾病近、远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但目前探讨NLR与无复流关系的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选取北京大学民航总医院心内科行PCI的STEMI患者,观察NLR对PCI后冠脉无复流的预测价值,为STEMI患者的早期危险分层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北京大学民航总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行冠脉造影检查并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198例,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学组修订的《2015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解析》中STEMI的诊断标准[8];②患者于症状出现12 h内行PCI。排除标准:①入院前24 h内接受溶栓治疗;②合并有脑血管意外或外周血管疾病;③贫血(血红蛋白<100 g/L)和造血系统疾病、近1个月有输血史、合并血液系统疾病;④患有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者、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⑤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⑥合并其他严重心瓣膜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等;⑦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⑧恶性肿瘤患者等;⑨病例资料不全,数据脱落、失访者等。所纳入的198例患者中,男性120例,女性78例,年龄(35~82)岁。本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排除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禁忌后,即刻留取肘静脉血送检,采用血液全自动分析仪(仪器厂家:希森美康医用电子(上海)有限公司,型号:XN-9000A)行中性粒细胞计数(N)、淋巴白细胞计数(L)和NLR分析,并行18导联心电图、血常规、心肌损伤标记物、生化和凝血功能等术前常规检查。术前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300 mg、氯吡格雷300 mg口服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静脉注射普通肝素(70~100)IU/kg。行冠脉造影术,明确梗死相关罪犯血管。按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及患者血栓负荷及冠脉病变情况,如必要则应用血栓抽吸、Ⅱb/Ⅲa受体拮抗剂,行PCI。

3位副高职称及以上的介入医师根据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分级标准[9],对梗死相关血管行PCI后的冠脉血流灌注、血栓负荷进行评估分级。以TIMI血流≤2级为冠脉无复流,将患者分为无复流组和正常血流组(TIMI血流3级)。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生化指标(血糖、血脂、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脏结构及功能情况、冠脉造影特征及治疗情况等。

1.3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多因素相关性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来评估NLR对PCI后无复流的预测效能。以P<0.05为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无复流组和正常血流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198例患者中,出现无复流39例(19.7%),正常血流患者159例(80.3%)。无复流组有冠脉疾病史的患者比例高于正常血流组。无复流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正常血流组。无复流组PCI前TIMI血流0级患者比例高于正常血流组,cTNI峰值高于正常血流组。无复流组患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于正常血流组,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正常血流组,无复流组NLR高于正常血流组。无复流组患者病变血管数高于正常血流组(表1)。

2.2 NLR对冠脉无复流的预测价值采用ROC曲线分析NLR对冠脉无复流的预测价值,如图1所示,曲线下面积为0.764,95%CI:0.683~0.845,cutoff值为3.25,敏感度为78.8%,特异度为70.5%。

表1 无复流组和正常血流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s)

表1 无复流组和正常血流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s)

注: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NLR: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

项目 无复流组(n=39)正常血流组(n=159)t值或χ2 P值平均年龄(岁) 57.4±9.8 55.8±10.1 0.89 0.374男性(n,%) 23(59.0) 97(61.0) 0.05 0.816体质指数(kg/m2) 24.5±2.8 24.9±3.0 0.76 0.451吸烟(n,%) 27(69.2) 103(64.8) 0.28 0.600合并高血压(n,%) 21(53.8) 76(47.8) 0.46 0.498合并糖尿病(n,%) 16(41.0) 59(37.1) 0.20 0.651既往冠脉疾病史(n,%) 14(35.9) 24(15.1) 8.74 0.003 Killip分级>1(n,%) 9(23.1) 33(20.8) 0.10 0.751总胆固醇(mmol/L) 5.52±1.21 5.48±1.17 0.19 0.850三酰甘油(mmol/L) 1.51±0.54 1.47±0.62 0.37 0.712低密度脂蛋白(mmol/L) 3.10±0.84 3.26±0.75 1.17 0.245高密度脂蛋白(mmol/L) 1.18±0.25 1.14±0.27 0.84 0.402超敏C-反应蛋白(mg/L) 52.37±16.22 31.45±15.73 7.40 0.000血肌酐(μmol/L) 76.5±10.9 78.8±11.3 1.15 0.253 CK-MB峰值(ng/mL) 125.7±35.8 133.4±48.2 0.94 0.351 cTNI峰值(μg/L) 73.7±38.4 59.5±32.7 2.35 0.020左室射血分数(%) 47.5±8.8 49.6±9.3 1.28 0.203 PCI前TIMI血流0级(n,%) 30(76.9) 84(52.8) 7.44 0.006血小板计数(×109/L) 172.3±18.7 178.1±16.2 1.94 0.054白细胞计数(×109/L) 8.4±2.5 7.8±2.3 1.43 0.153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73.5±7.6 64.4±7.8 6.56 0.000淋巴细胞百分比(%) 16.7±5.2 23.5±5.5 6.99 0.000 NLR 4.8±1.5 2.9±1.3 7.93 0.000梗死相关动脉(n,%) 0.42 0.813前降支 20(51.3) 78(49.1)回旋支 12(30.8) 45(28.3)右冠状动脉 7(17.9) 36(22.6)病变血管数(n,%) 15.24 0.000单支病变 15(38.5) 114(71.7)多支病变 24(61.5) 45(28.3)置入支架(枚) 1.52±0.41 1.67±0.53 1.65 0.101

图1 NLR预测冠脉无复流ROC曲线

2.3 无复流发生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冠脉疾病史, PCI前TIMI血流0级,NLR≥3.25,多支血管病变为冠脉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表2)。

表2 冠状动脉无复流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STEMI作为临床常见的心血管事件,其临床治疗的关键在于快速恢复相关血流灌注。目前,随着PCI在STEMI患者治疗中的日益广泛开展,大大降低了患者的致死、致残率,改善了患者预后,但随之产生的无复流现象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由于“无复流”阻碍了心肌有效再灌注,其中相当一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恶性心律失常、慢性心衰、心脏性猝死等,因此,无复流已成为影响患者远期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10],备受关注。目前临床对于心肌无复流的治疗效果尚未令人满意,因此积极寻找心肌无复流特异性标记物,早期识别无复流的高风险患者,建立有效的预测防治系统,改善心肌微循环再灌注已成为STEMI治疗的重点和热点。

目前无复流的病因较为复杂,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研究显示,与炎症反应、缺血性内皮功能损伤、微血管功能失调、氧化应激、缺血再灌注损伤、血小板聚集和微血栓形成等因素有关[11]。其中,炎症反应与无复流的发生密切相关。多项研究显示[12-14],白细胞的各种亚型对无复流的发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中性粒细胞介导了包括产生细胞毒性、血小板刺激因子、氧自由基、花生四烯酸衍生物、水解酶等一系列反应,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与心肌梗死面积、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心血管不良事件等均具有密切的联系。研究显示[15],在STEMI发生后,梗死区心肌发生急性期反应,急性期反应物、大量炎症介质释放,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等,补体系统激活,均会导致中性粒细胞与血小板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最终导致血小板活化、聚集,微血栓形成。Tanriverdi等[16]的研究显示,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与STEMI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密切相关。Wang等[17]通过临床研究发现,患者入院时的中性粒细胞计数是STEMI患者PCI后出现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

多项研究显示[2,11,12],STEMI患者急性期的应激状态会导致下丘脑-垂体-靶腺轴、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功能亢进,类固醇激素水平大幅升高,且由于本身的凋亡增加,导致淋巴细胞计数减少。淋巴细胞在炎症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淋巴细胞计数与炎症反应呈现负相关,低淋巴细胞水平提示淋巴细胞的过度凋亡,机体免疫反应消极、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容易发生内皮功能障碍,导致血小板活化、聚集,血栓形成,导致PCI后无复流发生风险升高。已有多项研究表明[5,7,15],淋巴细胞计数减少是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死亡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NLR包含了两种白细胞亚型的信息,其升高可能不仅仅与中性粒细胞升高有关,也可能是由于淋巴细胞计数降低引起,其反映了体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水平的平衡状态,也是衡量全身性炎症反应、机体免疫反应的重要指标。中性粒细胞升高反映了系统炎症的恶化,而淋巴细胞降低则提示机体应激的加剧,较单一指标而言,NLR不仅可以综合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在反映冠脉狭窄程度上的优势,又可以弥补单一指标的不足,因此,能够更加系统、全面地反映机体的炎症、应激水平,对于心脏不良事件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Yalcinkaya等[18]的研究显示,NLR的升高与CHD患者冠脉粥样硬化的进展速度密切相关,张光宇等[19]学者的研究发现NLR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冠脉狭窄程度的指标。Papa等[20]的研究显示,NLR升高,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脏性死亡的风险增加。本研究通过对行PCI的STEMI患者NLR进行检测,旨在探索NLR水平与无复流的关系,结果显示,NLR水平越高,STEMI患者PCI后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越高,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升高是STEMI患者行PCI发生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NLR对冠脉无复流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764,预测敏感度为78.8%,特异度为70.5%。

本研究的临床价值在于,NLR成本较低,操作简便,且对于STEMI患者进行NLR检查,对于预测无复流发生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有效鉴别无复流的高风险人群,从而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等预防无复流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仍需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研究进一步探索NLR与无复流之间的关系。此外,仅仅于术前进行了评估,如能采取动态监测及加强长期随访的方式,可能对预后判断具有更加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NLR与STEMI患者PCI后无复流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对STEMI患者进行NLR检测,能够客观预测患者术后无复流的发生风险,有助于鉴别出PCI后发生无复流的高风险人群,对其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预后。

猜你喜欢

中性粒细胞冠脉
假性粒细胞减少是怎么回事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1例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作用研究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画质还原更趋中性 Vsee UH600 4K高清播放机
EUREKA EFFECT?2017引领女装新中性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