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尺度变迁看古代人身高
2020-03-04吴卫馨
高 彰 吴卫馨
(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 重庆 401123)
我们常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看到对某个人物的身高描写,如“身高一丈”“身长八尺”“不满五尺”等,但是大家都知道,历史上每个时期的度量长度单位是不太一样的,有的朝代甚至是混乱的,不像我们现在说某人身高一米几,大家脑海里大致会有个概念。那么,如果换算成现在的长度单位,古代那些名人的身高都是多少呢?现在我们就来挖掘一下古代人的身高,还原历史人物的面貌。
下表是历朝历代不同的尺度标准[1]。
中国历代长度量值表
由上表可看出,商代时候一尺合今16cm,十尺为一丈,按这一尺度,人的身高达到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
还有,古人常说“堂堂七尺男儿”,这个“七尺男儿”大约是多高呢?“七尺男儿”基本上是在汉代形成的这个说法,汉代的度量衡基本与秦代完全一致,其中,长度单位“尺”约为0.23米,0.23x7=1.61米。而按照南北朝以前的度制,长度单位“尺”约为0.242米,所谓七尺男儿就是1.7米左右(0.242X7=1.69米)。所以说,七尺男儿的身高应该是1.6-1.7米,和近现代差不多,都是标准身高。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正史中各位著名人物的身高。
一、孔子
受课本和民间文化的影响,许多人都认为孔子是个小个子长须老者,到处讲经讲道,但真实的情况却是身材高大威猛的孔子带着一群青年才俊去各国游说。对于孔子的身高,《史记》中只记载了一句话,就是:“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九尺六寸”有多高呢?一些学者认为:司马迁写史记是汉朝,汉朝一尺23.1cm,所以就应该按照汉朝的尺度来计算孔子的身高。如此算出来孔子高2.21米,完全是巨人。但这种看法无疑是错误的。司马迁写史记是根据以前各国遗留的史料写的,孔子是鲁国人,描述孔子身高的史料最有可能是来自鲁国,而“周礼尽在鲁”,鲁国最忠诚地保留了周王朝的礼仪和文化,因此鲁国的尺度应该与西周一致而使用周小尺(一尺=0.197米。周代社会上流行大尺与小尺,周小尺主要推行于西周京畿和行“周索”的鲁国等地),那么孔子的身高则为1.89米(9.6X0.197=1.89),也足够超出常人了,但还不算太离谱。
另外可以佐证的是,孔子父亲比孔子还要高大。《孔子家语》等书指称:“其人(孔父叔梁纥)身长十尺”,“十尺”比孔子还要长四寸,近2米身高。叔梁纥年近七十生孔子,本人是力大无穷的威猛武士,曾经以一人之力托起过逼阳城的千斤城门,也是周代诸侯国——宋国君主的后代,“鲁国三虎将”之一,是不折不扣的”贵族+武士“。根据遗传学的原理,孔子长这么高也就不奇怪了
二、秦始皇
秦始皇是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当然是贵族)。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据《太平御览》曰:“秦始皇帝,名政,……长八尺六寸。”长八尺六寸,就是他的身高。
《纬书》中的《礼纬》也有同样的记载。这个八尺六寸是多高呢?秦制一尺合现在的23.1厘米,这么算来秦始皇的身高就有1.98-1.99米。这一点可以从秦始皇佩剑的长度找到佐证。《史记·刺客列传》中记录了一次著名的谋杀事件——荆轲刺秦王。在秦统一中国的前一年,强大的秦军正准备消灭燕国时,一个叫荆轲的使者带着燕国地图来到秦国,准备献图给秦王,其实献图投降是假,刺杀秦王是真。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书上是这样描述的:刺客荆轲手持匕首刺杀秦王时,绕柱奔逃的秦王企图拔剑还击,三次拔剑竟然拔不出,几乎被杀。后有大臣提醒:“王负剑”,秦王终于拔出佩剑,八创荆柯,遂转危为安。司马迁对此解释说,由于秦始皇的佩剑太长,所以不能及时拔出来。那么,多长的佩剑能让秦始皇拔不出来呢?西汉桓宽《盐铁论·论勇第五十一》中说:“荆轲怀数年之谋而事不就者,尺八匕首不足恃也。秦王惮于不意,列断贲、育者,介七尺之利也。”意思是说,荆轲拿的是一尺八寸长的匕首,而秦始皇佩带的是一柄长约七尺的利剑,如剑果真七尺,那就长达一米六。可以设想,当年秦始皇在刺客紧逼的奔跑中,要拔出一米六的佩剑确实不易。但更可想到,如果身高不及一米九,又怎能背负和使用如此长的佩剑?
三、项羽
项羽谥号“西楚霸王”,是一位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唐宋典籍记载为周王族诸侯国中姬姓项国后代,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也是“贵族+武士”。据《史记》记载,“羽身高八尺有余……”,汉书记载为八尺二寸,按照当时的换算,大概就是近1.90cm。项羽一生经历过的战争不在少数:巨鹿之战、彭城之战、垓下之战等,他的神勇与他高于常人的身体素质是分不开的。而对手刘邦比他矮了4寸,(《河图》记载“长七尺八寸”)正好1米8,也是个高个子。
即使是这样,像孔子、秦始皇或楚霸王也是身形极为高大的男子,而且在很多先秦的古墓中也发现过身材高大的先民们。但是,有一点要注意的是,这些身材高大的遗骨在生前通常都是贵族或武士。
到了隋唐五代,由于尺寸的增长(平均一尺29.5cm-30.3cm),原来秦汉时代标准身高“七尺”已经降低到了六尺。比如贞观十二年唐太宗选拔驻扎玄武门左右屯营的“飞骑”,要求就是“长六尺阔壮者”,就是1米8左右的彪悍勇士。
宋代(平均一尺31.4cm)之后,史料再无身高在九尺以上的记载,其时身长八尺已经可以算是高得离谱了。到了明清(平均一尺32cm),身高七尺已经在2米以上。所以在明清话本评书中动不动就说某战将身长九尺、千万不可误以为是明清尺寸。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关于北宋军队的招募标准:“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欧阳修《原弊》),那又是怎样的“尺度”呢?
请见《宋史》卷154兵考六“军防令”:
“上四军”:天武军5.8宋尺(=182cm);捧日、神卫军5.75宋尺(=181cm);龙卫军5.7宋尺(=179cm)。拱圣,神勇、胜捷、骁捷、龙猛、清朔5.65宋尺(=177cm)。
(“上四军”的天武、捧日、神卫、龙卫四军就对兵员身高要求较高,这四军中龙卫军身高要求最低,为5.7宋尺,合1.79米。天武军要求最高,要5.8宋尺,合1.82米。)
普通禁军的身高也均在1.7米以上,从拱圣军的5.65宋尺(1.77米)到神锐军的5.5宋尺(1.73米),共24个军号都是这个要求。至于如广捷军、威胜军、克戎军、飞骑军等三流部队,身高也要求在5.4宋尺(约1.70米)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爱国将领岳飞到河东路平定军入伍,后被选入广锐军,当时的广锐军士的身高规定是5.5宋尺,即岳飞身高至少1.73米。
说到这里,联想到秦始皇兵马俑平均身高180cm,除了秦军主要为北方兵种,本来较为高大,大概率也是因为经过选拔的吧。
古代名人虽然也有晏子(据说五尺,1.15m)、曹操(7尺,1.61m)等矮小的人,但还是以高大的身材居多,甚至超过我们现代人,使我们不免心存犹疑。本着科学的态度,我们又在古代的医学典籍上找严谨的答案。
中国传统医学重要著作之一《灵枢经》,又称《灵枢》《针经》《九针》,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奠基之作,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约成书于东周战国时期。其中骨度第十四黄帝曰:”愿闻众人之度。人长七尺五寸者……,”按照周秦时代标准,一尺23.1厘米,那么古代中国人标准身高在173cm左右,唐代医书《外台秘要方》《千金要方》,明代《类经·经络类》也同意这种说法;而《灵枢经》成书的时代,中国的重心在中原,其所记身高都是现如今“北方人”的身高。
研究了以上身高历史,尽管未必全面,但也说明我们今人和古人相比,无论身高还是体能都相差不少。过去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还能步行千里进京赶考,而现在很多年轻人多走几步路都气喘如牛,在如今营养丰富的情况下,确实要加强体能,崇文尚武,双管齐下,以免被老祖宗耻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