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需要层次论”的当代工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研究

2020-03-04秦明辉

科学咨询 2020年43期
关键词:工科学生工科本科生

王 瑨 秦明辉

(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江苏南京 210094)

一、当代工科学生的心理现状及案例分析

通过《xx学院2016级本科生思想调研》(见表1)调查及其他研究数据发现,工科大学生的人格特征是自律、有耐心、脚踏实地、谨慎保守的[1]。在价值观取向上,生活的舒适程度、工作的获得感更被工科大学生看重,其次是对当前社会所做的贡献程度;在学习和工作的目的方面,大多数学生认为一是要拥有幸福的家庭,二是实现自我价值。以下是出现心理困惑的具体案例:S同学,男,某学院2016级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本科生,觉得自身专业素质较低,在科研训练中撰写高质量的文章难度较大,但科研训练指导老师对其科研能力期待值很高布置的任务过重过难,导致该生心理负担重,长期失眠,身心健康受到损害。W同学,男,某学院2016级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对家庭及周遭环境所带来的压力而痛苦焦虑。Z同学,女,某学院2016级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学习成绩优异、性格自律、坚持早睡早起的作息规律,而其他室友们热衷熬夜追剧、彻夜聊八卦,严重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且易遭到室友妒忌、猜疑,导致宿舍关系紧张,自己被排挤后生活很焦虑。T同学,男,某学院2016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觉得IT专业太辛苦不适合自己,较多岗位本科毕业生加班严重但工资低等,一心只想去国家电网就业,没有看清今年就业形式不佳,本科学历工作不好找,还把大量时间花在等待上,看着身边同学都找到工作自己还没有眉目,失落感大,心理压力大,非常焦虑。U同学,女,某学院2016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由于异地与交往多年的男朋友分手而一直走不出失恋的阴影,心理压力较大,没有朋友可以倾诉,逐渐封闭自己。

表1 xx学院2016级本科生思想调研

二、影响当代工科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很多工科生存在学业问题突出、发展目标缺失、成长困惑繁多等因素引发的多种心理问题,影响当代工科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根源分为以下五类,如图1:

图1 当代工科学生的主要压力

由此可见,上述案例中的同学面对的主要压力分别对应了上述图中的学业、经济、人际关系、就业、恋爱婚姻压力五类压力。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林罕·马斯洛提出,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多种动机和需要,包括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要(security needs)、归属与爱的需要(love and belonging needs)、自尊需要(respect & esteem needs)和自我实现需要(self-actualization needs)。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超越性的,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即展示自我才能获得社会的尊重与认可、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2]。

以“需要层次论”为依据,通过层次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充分的自我价值认识和评价等积极向上的情绪体验,激发和提升他的潜在能力,并将之变为一种习惯性工作方式,从而帮助学生提升自信心,顺利度过人生发展的重要转折阶段和关键时期,塑造健康、成功的性格。

三、构建基于“需要层次论”当代工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措施

图2 基于“需要层次论”当代工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一)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机制

构建以队伍建设和保障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引导学生健康成才为目标,持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防控机制,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网格化管理,通过线上、线下管理途径相结合,线下依托班级、宿舍、大学生心理咨询平台,线上利用“微课堂”学习教育平台,依托辅导员、班导师、骨干团队(由宿舍长、班级心理委员、学生组织组成)四股力量,协调指导,多渠道、多层次的预防,发现和指导心理危机问题,使大学生找到压力的出路,掌握情绪管理方法,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能力,并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健康向上的心态。同时,积极加强师生心理联络员队伍建设的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扩大范围,需要融入不同的专业和学科体系。

针对S同学,辅导员联系骨干密切关注他的思想情绪变化,告知指导老师基本情况,与该生沟通交流,鼓励他充分利用“两大平台”,提升心理调节、直面挫折的能力;指导老师在日常指导其学业的同时,给予他一定的情绪关注及情感支持,培养自信心。

(二)强化满足需求导向的分类心理健康教育

从工科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出发,遵循身心发展规律,本着对每个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负责的态度,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特点分层分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每个阶段。入学期间进行心理测验调查并建立心理档案,重点在后期教育阶段提高适应性;在学生成长和发展阶段重点关注个性塑造;在学生职业选择阶段着重于潜在引导,在就业和毕业阶段着重于职业咨询服务。学生要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估,学术能力评估和开展职业规划。同时,根据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开设关于婚姻和爱情、人际交往和情绪调节的专门心理讲座,使学生可以在学术发展和青年的每个特定阶段接受心理健康教育[3]。这些对于工科生发挥自身潜能、满足自身需求、获得成就感有重要作用。

针对Z同学,鼓励他参加学术沙龙和宿舍、班级为单位的多类文娱活动,帮助他做好学业和宿舍生活的平衡管理;针对T同学,鼓励他参加就业指导会,把握社会就业形势,建立正确的自我评价,做出最优的就业抉择。

(三)健全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应急工作机制

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加强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等方式,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从根本上预防心理危机的出现。同时完善“辅导员—年级学生骨干—班级心理委员”工作运行和信息反馈机制,落实信息报告制度、特殊生建档帮教制度,对特殊生的管理做到“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及时妥善应对和处理各类突发事件和危机事件。对于因心理问题休学或心理治疗结束的学生,也要及时对其进行跟踪测评,帮助其解决一系列后续问题[4]。

针对U同学,建立特殊生档案,安排心理咨询老师与她进行交流,通过聊天慢慢了解她走不出情感阴影的真正原因,有针对性地解决感情困扰,情节严重则必须第一时间通知家长,实施“1+1”关心与联系,避免极端心理事件发生。针对W同学,考虑到其家庭经济困难的实际情况,他面对着较强的家庭经济压力,属于学生中的个例。因此,建立特殊生档案,并在与其深入交流后制定合适的帮扶方案,做好长期密切关注的计划。

(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媒体平台搭建

拓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充分借助网络平台,丰富网络文化活动,创新教育载体,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趣味性、广泛性、灵活性,引导大学生加强自我管理和教育。在学院微信公众号设立“大学生之道”栏目,围绕大学生学业、生活、情感等主题,共开展了十二期活动。针对不同时间段大学生的主要关注点,以转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发布心灵感悟的原创文章等方式,为大学生搭建自助式、倾诉式、互助式微课堂,使其由被动式学习向主动式学习转变。

四、结束语

面对当前工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在未来工作中要更加关注工科生的心理需求特点,加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根据“需要层次论”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机制,强化满足需求导向的分类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应急工作机制,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媒体平台搭建,帮助学生形成充分的自我价值认识和评价等积极向上的情绪体验,对其潜在能力加以激发和强化,促进工科大学生各方面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工科学生工科本科生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浅析新建本科院校工科类毕业生就业违约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