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鸟巢式干预应用于早产儿护理的效果分析
2020-03-04邹婉菁叶金秋
邹婉菁,叶金秋
(茂名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广东 茂名 525000)
早产儿因然出生不满37周,适应能力较差,若发生感染等不良反应会增加早产儿的死亡率,因此实施有效方法进行干预十分重要[1]。常规儿科干预一般将早产儿直接放入保温箱,但早产儿四肢暴露于暖箱中体温波动较大,睡眠时间较短,不利于生长发育[2]。鸟巢式护理通过模仿母体的子宫环境,逐步提高早产儿对于外界的安全感及舒适度,有利于早产儿的身心发展。本文探讨70例早产儿应用多功能鸟巢式的临床效果,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12月收治的70例早产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男21例,女14例;胎龄30-36周,平均(32.56±2.34)周;出生体重1.30-1.92Kg,平均(1.65±0.12)Kg。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胎龄30-35周,平均(32.34±1.02)周;出生体重1.34-1.95Kg,平均(1.61±0.09)Kg。
两组早产儿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对早产儿进行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密切观察,同时对早产儿进行保暖措施将毛巾放在早产儿头肩的部位,使得早产儿的颈部向后能够得到舒展。
观察组:予以多功能鸟巢式干预:其中包括:护理人员需要制作可调整的“鸟巢”大小,通过测量早产儿枕骨到坐骨结节的长度以及两侧肩膀的宽度。鸟巢边沿的四角需要余留30cm,有利于早产儿体位的更换,将头颈部放置于由棉布包裹的半圆形软枕,有利于早产儿呼吸。两组干预时间为1个月。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临床指标、生长指标。
临床指标:对比两组早产儿体温波动、进奶量、血氧饱和度、出暖箱时间。
生长指标:干预1个月后测量早产儿体重增长、身高增长及头围增长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2.1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早产儿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体温波动小、进奶量增加、血氧饱和度高、出暖箱时间短(P<0.05),见表1。
表1 两组早产儿临床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早产儿临床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体温波动(℃) 进奶量(ml) 血氧饱和度(%) 出暖箱时间(d)观察组 35 0.36±0.01 210.52±12.41 99.74±1.12 15.11±1.10对照组 35 0.88±0.01 150.93±13.76 94.84±1.84 20.43±1.32 t 值 1.999 2.026 2.819 2.026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早产儿生长指标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生长指标(体重增 长、身高增长、头围增长)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早产儿生长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早产儿生长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体重增长(g) 身高增长(cm) 头围增长(cm)观察组 35 200.44±10.94 2.39±0.11 0.70±0.01对照组 35 125.31±12.05 1.15±0.13 0.40±0.02 t值 3.355 2.518 3.055 P值 <0.05 <0.05 <0.05
3 讨 论
早产儿机体的各项系统未发育完全,长时间的发育不良影响了早产儿的生命安全以及
健康发育[3]。临床通常采用常规儿科干预,可有效恢复生命体征,但生长发育较迟,体重增长较慢。为此探求合理的干预措施对早产儿的预后至关重要。
多功能鸟巢式干预是近些年来儿科出现的新兴干预模式。“鸟巢”内环境温度可保持相对恒定,体位易于固定,且置于这种“鸟巢”中的早产儿活动量减少,能量消耗相对减少,体重增长[4]。吸吮动作可刺激患儿口腔迷走神经,促进胃肠道消化。
对两组早产儿的临床指标进行比较,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体温波动小、进奶量增加、血氧饱和度高、出暖箱时间短(P<0.05),表明多功能鸟巢式干预可改善早产儿的症状体征。通过鸟巢式干预模拟子宫环境,通过双手触及面部,便于吸吮,从而达到自我安慰的疗效,有利于产生口腔的满足感,增加进食量,减少体温的波动。通过鸟巢水的减压柔软作用,平顺呼吸,增加患儿睡眠时间,缩短出暖箱时间,降低外界环境对患儿的刺激,还有助于促进早产儿血氧饱和度的恢复[5]。
生长指标是反应早产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干预后,观察组生长指标(体重增长、身高增长、头围增长)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多功能鸟巢式干预可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多功能鸟巢是将早产儿的四肢依附在制作的鸟巢中,让早产儿感受到孕育于母亲的子宫,减少早产儿无意义的活动与不安的哭闹, 使机体能耗减少,双手与双腿靠近身体中线,能够触及面部促进手口的互动,逐步提高吸吮能力,使奶量增加,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
综上所述,通过鸟巢式干预有助于促进早产儿身体发育,缩短出箱时间稳定生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