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2020-03-03汤珂珂
汤珂珂
摘要: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不断进步创新,人类社会已经步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对于我国文化建设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我国文化建设提供前所未有的时代机遇和变革文化传播方式的同时,极大程度上也改变了我国文化发展的环境,给文化建设带来新挑战、制造新难题。本文主要针对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应对难题、把握机遇以及如何实现文化与科技融合、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大数据;机遇;挑战;文化强国;建设路径
世界已经步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带来的影响广泛而深刻,遍布社会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大数据日益成为整合文化资源和推进文化建设的核心驱动力,因此,我们要充分把握大数据所提供的时代契机,利用大数据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一、大数据为文化强国建设带来机遇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论及人的类本质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文化建设,其实也就是人类的精神文明建设,这种建设更体现为“相关性”中的影响力。而大数据能够快速对事物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成为文化事业的建设平台,在整合信息和即时传播共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变革传播方式,提升传播效率
大数据在文化强国建设过程中提供海量文化数据和文化信息,打破了传统纸媒传播速度慢、刊物承载信息量有限和计算机存储容量有限的局限性。大数据时代信息可视化最大的突破是实时数据的可视化,也就是说很多时候我们去看统计表,去看年度报告,这些材料都是需要通过数据的搜集和系统化整理之后才能得出,这就说明它是历史的数据,而历史的数据是有后置性的。伴随着大数据的崛起,海量的文化数据随时随地都在进行着更新和传播。
(二)挖掘消费习惯,精准推送信息
大数据时代,我们既充满了对信息的渴求,又容易迷失在纷杂海量的数据森林里,由于害怕错过重要信息,于是在海量数据库里盲目搜寻,其结果是时间成本巨大,这个问题的解决就需要求助于精准推送,得益于海量的基础数据和越来越高级的算法,后台可以通过数据整合分辨一个人的信息喜好和搜索关键字,进而精准地推送他所感兴趣和需要的内容,用户浏览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不再随机杂乱,而是量身定制,这样的好处是方便用户寻找自己感兴趣和需要的内容,在获取信息时更加具有目标性、主动性,化解了现代社会信息过度充裕与满足用户获取个性化、定制化信息的需要之间的矛盾。
大数据文化信息大大丰富了文化建设的门类。通过利用大数据挖掘文化消费者的行为习惯和消费喜好,以此为参考创新文化产业发展路径、调整文化产品供需、打造更加贴近文化消费者心理文化需求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这是大数据对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价值所在。
(三)文化科技融合,转换思维方式
文化建设与科技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先进文化理念是科技创新的思想源泉,科技创新是推动文化生产方式变革的有力杠杆。当前,文化与科技的交融日益广泛和深入,科技已渗透到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成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深入把握文化与科技的关联性,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1]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不仅有利于丰富文化表现形式、满足人们多样化文化需求、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还有利于我国掌握文化发展主动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而且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方向引领、智慧源泉、氛围保障,有利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纵观人类历史,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对那个时代的文化生产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科技创新不仅能提高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而且能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而创新文化发展的内容和形式,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二、大数据为文化强国建设带来挑战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同时也使我国文化发展事业面临信息泄露、西方文化入侵和渗透、主导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被边缘化以及文化产业市场遭受蚕食等危险。
(一)信息安全风险增加
步入大数据时代,计算机与互联网与我们学习、工作联系更加密切,为我们带来极大便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但是,也正是由于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大范围使用,也使得我们所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和挑战与日俱增。在互联网平台呈现的数据信息,几乎包括着国家、社会、个人的点点滴滴,这些数据呈现着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变化。因此,要让大家逐渐清醒地认识到大数据给国家文化安全带来的隐患并不只是想象,也不仅仅存在于谍战片中,而是真切而现实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要使大家充分发挥主动性对日常性信息安全投以更多的关注,无疑是一个全新而嚴峻的挑战。
(二)西方文化入侵和渗透日益加剧
科学技术的发展改进了信息的传递形式,提高了传播速度和效率,整个社会日益形成了一张信息网,但是在信息传递方面的全面且快速性和低门槛性给社会方方面面带来了不容小觑的危害。大数据通过互联网实现了信息互通与信息共享,许多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媒介传播的这一缺口,对我国进行文化与意识形态方面的入侵渗透,目前借由大数据引发的新闻报道商业化、娱乐化趋向使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迅速而变得不可控的优势入侵到我们的社会,在西方敌对势力大肆渲染后,这些西化的负能量思想逐渐被社会接受与吸纳,对社会整体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与道德规范产生了重大影响,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性地位,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也被渐渐淡化。
面对大数据带来的挑战,在大数据时代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群众树立强大的理想信念、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追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成为了一项迫切紧急的重大任务。
(三)文化产业面临更大挑战
大数据时代对文化产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文化部前部长孙家正曾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 WTO,我们面临着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实力、强大的文化传播优势和丰富的市场运作经验,借助现代市场机制和高新科技手段,将大量的精神文化产品输入中国,在获得巨大的商业利润的同时,对我进行文化的扩张和渗透,抢占、争夺我国的文化市场、文化资源和文化阵地,严重威胁我国的文化主权和文化安全。”[2]进入大数据时代以来,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在信息技术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西方文化产业入侵更为便利,这就使得我国文化产业市场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
同时大数据时代处理数据的能力无限倍上升,为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信息可视化对于即时了解大众文化需求的变化提供了技术支持,便于文化产业及时调整产品供需,打造更加贴近大众心理文化需求的文化产品。我国文化产业应该顺应时代潮流主动调整自己,在大数据时代重新构造自己,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三、大数据时代我国文化强国建设路径探讨
无论是从文化发展方式来看,还是从文化发展生态环境的角度看,大数据带来的文化安全风险日益突出,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必将会造成“大数据就是大风险”的可怕后果。维护大数据时代的文化安全,关键是如何充分利用大数据带来的各种文化发展便利而又规避其害。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建立文化安全预警机制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从这个意义上看,要有效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就必须首先从现实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认识到建立文化安全预测和预警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一要建立高度网络化的文化安全预警平台,通过网络进行实时监控,采集文化安全运行数据,并对其中敏感、危险数据进行有效合理分析,对于发现的信息安全隐患及时发出预警信号;二要构建完善的国家文化安全预警体系。这一体系体系不仅要体现大数据时代的文化发展新方向,还要切合社会主义特色文化发展需要、提升文化原创能力;三要建立完善文化产业安全法规,对内规范我国文化产业市场,保护及合理开发我国文化资源;对外则要积极参与制定世界文化市场规则,维护我国文化企业在外正当权益,为我国对外文化贸易提供保障。[4]
(二)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5]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指明了方向与路径。一要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 21 世纪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加强理论武装,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二要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理论自信与理论创新相统一,确保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繁荣发展,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三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积极应对传播形态、传播格局深刻变革带来的挑战,不断创新传播手段、拓展传播渠道,形成现代化的传播体系,加强话语体系建设,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领导权。
(三)树立“集成创新”理念
步入大数据时代的文化建设,首先要树立“集成创新”意识,所谓“集成创新”是以“集成”为“创新”的手段。“集成创新”是我们解决文化建设时代课题最应强化的理念,这就意味着我们一要有大视野,要有对信息的充分了解和掌握;二要有厚积淀,要具备把握核心内容和撷取精华的能力;三要有强逻辑,要培养对多方面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和高效利用的能力;四要有高站位,在对文化信息掌握、撷取和整合利用的基础上,促进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我们屡屡说道“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正在于这血脉有吐故纳新的机能,这家园有革故鼎新的内力。这当然就是步入大数据时代我国进行文化建设应有的担当。
我们的世界已经步入“大数据”时代,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大数据”的支撑,文化产业作为高智力的产业,必须适应大数据时代的需要,充分利用最前沿的信息技术来进行决策。对于大数据时代西方敌对势力各种思潮的入侵,低俗文化作品的泛滥,要强化平台建设,建设健康舆论环境,打造有中国特色的社會主义文化,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海量的信息网中脱颖而出,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成为社会发展的精神向导,引领社会文明的发展和文化强国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汪建根.步入大数据时代的文化建设[N].中国文化报,2013-04-02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7.
[3]李振. 大数据时代对国家信息安全的挑战及对策[D].苏州大学,2018.
[4]郑自立.大数据时代的文化安全风险与应对策略[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27(07):3-7.
[5]吴学琴.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N].安徽日报,2018-01-02(006).
[6]林子青.大数据时代文化产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新闻战线,2018(16):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