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洪秀全的反清思想的形成

2020-03-03向倩

青年生活 2020年4期
关键词:洪秀全

向倩

摘要:学术界传统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是由于洪秀全在第四次参加科举考试失败,其仕途堵塞后遂产生反抗清朝统治的思想,从而领导了伟大的农民运动。文章针对学术界的这一传统观点提出商榷意见。认为,传统之说过于套式化,未能反映出这场农民运动发生的特点。洪秀全产生反清思想的原因是复杂的,是主观和客观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洪秀全;反清思想;太平天国运动

洪秀全(1814-1864年)乳名火秀,族名仁坤,秀全是他所谓梦见上帝之后自己起的名字。他兄弟姐妹共五个,上有两兄一姐,下有一妹妹。洪秀全自幼聪颖好学,甚得长辈喜爱和同侪敬重。

但是,洪秀全的家境并不富裕,于是他在16岁的时候边辍学在家务农、放牛。也就是在这一年,在家人和族人的支持之下,他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到科场“小试牛刀”,第一次参加了广州府选拔秀才的童生试。其结果是铩羽而归,实不足怪,不但家乡的气氛依旧平静,洪秀全也心平气和地照样教他的书,长他的学问,为下一次考试继续努力。

然而1836年和1837年的两次考试连连败北,后果就大不一样了。1836年的考试期间,他在街头遇上基督教徒向路人传道赠书,他因此而得到一部宣传基督教义的书—《劝世良言》。返回家中后,他稍作翻阅便把书放进书柜中,未作理会[2]。两次科举考试失败使他为之苦闷万分,悲愤至极,1837年甚至被失败击倒,病卧广州寓所,雇请了两个身强力壮的轿夫才把他抬回官禄家中。洪秀全在家中神情恍惚,如癫似狂,大病四十天,且几度死而复生,令家人“均以其不久即去世”。据说洪秀全大病一个多月,只是做了一场奇怪的长梦,而又正是这场怪梦,使他前后判若两人。经历了万般苦闷和虚妄异梦的洪秀全对于科举考试的眷恋之情未曾泯灭,做梦都想找到光宗耀祖的理想出路,因此,在六年后,他又踏上了广州的童生试。不料,残酷的现实再一次把洪秀全的科场美梦打得粉碎。家人失望、族人耻笑、同辈轻蔑的种种耻辱,使他跌入无法忍受的痛苦深渊。1843年,洪秀全正式开始阅读“奇书”《劝世良言》。洪秀全阅后“大觉大悟”,将书中内容纷纷附会于“其六年前病中梦兆”,决心按照书中所言洗心革面,皈依创造世界万事万物的天父上主皇上帝。

洪秀全反清思想的形成离不开对于封建体制的彻底失望。据《洪氏族谱》记载,洪姓源远流长。“共工普”为“洪普”,“洪”姓從此开始。当洪贞禄传至第十一世洪三的时候,再迁至广州府的花县福源水,第十六世的洪秀全就出生在这里。但不数年,福源水洪氏又迁往本县官禄布。洪秀全的青少年时光就是在官禄布度过的。“官禄布”,在洪氏族人的心目中,从她的地名到地理位置,都堪称难得的风水宝地。并且官禄布人充满着“望子成龙”的梦想。据说官禄布洪氏盼望出“龙”,并且相信洪秀全辈能够出“龙”的心情是有原由的。洪秀全在出世之初就有不少明显的成“龙”先兆[4]。村中父老对洪秀全的未来也满怀厚望。由此可以看出族人和村民都对洪秀全寄予了厚望。为了光宗耀祖,不使洪氏一族丢脸,在科考失败三次以后,洪秀全仍然想着要通过科考做官,一举成名,显扬父母。这一事实充分说明,士子们在当时要想冲破科举牢笼的束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社会风气的影响,父母及家族们的期望,以及个人对美好前程的向往等种种因素,使士子们对科举功名无法忘怀。 也许是物极必反,越想得到的东西就越得不到,在多次残酷现实的打击下,洪秀全彻底放弃了科考这一条道路,转向了坚决与科举考试决裂,甚至是反对清政府的统治以及整个封建伦理纲常。

洪秀全的反清思想的形成不仅是因为对于科考的彻底地失去希望,还因为他受到到了西方基督教的文化的影响。在第二次科考期间,洪秀全得到了一本《劝世良言》。这是基督教第一个华人传教士梁发,根据其所学基督教新旧约圣经常识,结合中国民情风俗写成的文理浅近、内容残缺的第一部基督教中文布道书。它由七十一个片段的九本小册子组成,篇幅相当于新旧约全书的九分之一,共约十万字。《劝世良言》的主旨,是劝人去恶从善,“专心独敬崇拜”唯一真神即“造化天地万物大主宰”天父上主皇上帝,而绝对排斥多神崇拜[5]。在第四次科考失败后,洪秀全多次阅读此书,从书中悟出了某些道理,在此基础上才产生反对清朝统治阶级的思想。他从书中吸收的最大成果,一是上帝是唯一的真神;二是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主张。毋庸置疑,他吸收上帝是唯一真神的思想主张,目的是要在上帝的旗帜下去反对清朝政府的皇帝;他吸收人人平等的思想,是针对封建统治下的人民群众受压迫、受剥削的现状,要去改变那个极不公平的社会。于是,洪秀全采取了革命的措施,一是进行西方式的洗礼,于公元1843年创建了革命团体——“拜上帝会”;二是打碎孔子的牌位。这些都表明他同封建旧礼教的决裂[6]。

除此之外,洪秀全反清思想的产生,是有其社会历史根源的。19世纪的四五十年代,即洪秀全形成反清思想的时代,正是外国资本主义不断向中国发动武装进攻的时期,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政府此时正处于极其腐败和黑暗的统治时期。为了对外支付战争的赔款,清统治阶级加重了对农民阶级的压榨,致使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劝世良言》中的“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强烈地吸引着洪秀全这位具有远大理想抱负的热血青年。

洪秀全的反清思想的形成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在固有的封建纲常思想和外来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之下,洪秀全经过选择,同时在特定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下而形成的。洪秀全是借助基督教中某些对自己有用的内容,来作为反对清政府统治的重要理论根据,并非单纯地去传播宗教,更没有以此去麻醉人民群众的斗志,而达到维护清朝统治的目的。对此,恩格斯指出:“对于完全受宗教影响的群众的感情说来,要掀起巨大的风暴,就必须让群众的切身利益披上宗教的外衣。”[10]可见,洪秀全披上宗教的外衣,并以此去进行反清的活动,在当时是他唯一的选择。

参考文献:

[1]苏双碧.建国以来中国近代史若干研究举要[M].齐鲁书社,1985,89页

[2]徐修宜.中西文化融合与洪秀全反清思想的形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5,总第108期

[3]钟卓安,欧阳桂烛.洪秀全[M].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20页

[4]钟卓安,欧阳桂烛.洪秀全[M].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13页

[5]盛巽昌.太平天国十四年[M].学林出版社,2013,25页

[6]卢志丹.毛泽东点评历史人物(中册)[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7,88页

猜你喜欢

洪秀全
论太平天国拜上帝教的创立
洪秀全工艺品设计
洪秀全为何承认“下凡”
论太平天国运动对民主革命派的影响
革命檄文还是劝善书:论洪秀全早期著述的性质
近代早期先进人士的复兴中国梦之路
近代早期先进人士的复兴中国梦之路
由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资政新篇》评价内容引发的思考
洪秀全宗教思想对太平天国的影响
论洪秀全与杨秀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