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今昔物语集》本朝部的蛇形象

2020-03-03梁维乐

青年生活 2020年4期
关键词:日本文学

梁维乐

摘要:成立于平安时代末期的《今昔物语集》由31卷构成,其中3卷已经遗失。作者不详,宇治大纳言源隆国为作者的说法比较多。《今昔物语集》分为天竺·震旦·本朝三部分,共收录了一千余篇文章。文体是和汉混交体,内容涵盖佛教史、灵验说、因果报应说等多种内容,关于现世世界的文章也很多。登场人物也多种多样,涉及僧侣、武士、农民、医生、游女、鸟兽、妖怪变化等。

《今昔物语集》中登场的动物也很多,但横跨佛法、世俗、因果报应、恶行四大部分共计11卷30回的内容中,蛇出现的次数可以说是相当多的。本论拟从蛇的神性、最恶性和惩戒性三个方面来论述《今昔物语集》本朝部分的蛇形象。

关键词:《今昔物语集》 ;蛇;日本文学;中世文学;说话集

一、蛇的神性

作为神形象的蛇出现在卷十四第四十一话、卷十六第六话、卷十六第十五话、卷二十第十一话和卷二十六第九话这五话中。出现次数并不算多。

其中卷十四第四十一话、卷十六第十五话和卷二十第十一话主要论述了蛇与龙的关系。

卷十四第四十一话的主要内容是,国家长久不下雨,天皇召来弘法大师来乞雨。弘法大师在神泉苑这个地方举行法会召来龙王,实现了降雨。而这里,龙王是以蛇的形象出现的。

卷十六第十五话的主要内容是,贫穷少年信奉观音菩萨。在一个寒冬,用自己的衣服跟捕蛇人换了一条小蛇并将其放生。但这条小蛇其实是龙王的女儿,为了玩耍,化身为蛇。这之后龙女邀请少年来龙宫玩,并给了少年用之不尽的金饼。因此,少年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与这个内容相似的还有卷二十第十一话。

从以上三话的内容来看,《今昔物语集》中的蛇是可以与龙互换的。作为龙最重要也是最显著的能力——乞雨,蛇也同时拥有。在《日本书纪》中出现的八岐大蛇也被当做是水灾的象征被论述。龙从印度传入中国,又经由朝鲜半岛传入日本,在日本与大蛇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蛇信仰。

卷十六第六话的主要内容是,被骗的捕鹰人在悬崖边上,这时突然出现一条凶恶的大蛇向捕鹰人扑来,捕鹰人掏出匕首向蛇插去,大蛇受惊向上窜,捕鹰人顺势搂住大蛇脖子爬上了悬崖,由此脱险。原来男子诚心信奉观音,蛇是观音的化身前来拯救被骗的捕鹰人。

卷二十六第九话的主要内容是,蛇化身为男主人公,与蜈蚣争夺某个岛的主权。比起蜈蚣,蛇更具有智慧,借助渔民的力量赢了蜈蚣。同时,蛇也保护当地的渔民,大家一起平静生活。

以上五话中,作为神形象出现的蛇含有多种意义。首先,蛇与龙都具有乞雨的功能,可以与龙互换。其次,蛇可以化身为人且能与人交往。同时,菩萨常以蛇形来救人,说明蛇形象与观音有一定的相通性。最后,蛇具有知恩图报、乐于助人的品质。由此可以看出,蛇具有神性。

二、蛇的罪恶性

佛教经典《大藏经》中,对蛇有四个说法。1)蛇是恶意的象征;2)如果犯了嫉妒或傲慢之罪,就会转生为蛇;3)蛇能感受到欲望、烦恼等情绪;4)有时,蛇象征着好色。

卷十三第十七话和卷十四弟四十三话的内容比较相似。在这两话中登场的僧侣,与大蛇面对面的时候,都借由经文的力量实现了自救。与这两位僧侣面对面的大蛇,深隐在洞穴中,只等人来避雨时,趁机吃人。但这罪孽深重的大蛇在听到僧侣念《法华经》时,对自己一直以来的所作所为表示后悔,并真心悔改。这两则故事在说明吃人的蛇的罪恶时,也明示了《法华经》或者说佛教的力量。另外,这两则故事中,蛇一流泪就会引发下雨,也从侧面再一次证明了刚刚第一章节中所说的蛇的乞雨功能。

卷十四第三话的主要内容是,少女久等心上人——一个少年僧,不来,最终化身为蛇想要杀死少年僧。这话内容与《道成寺缘起》类似。由此可推断,蛇与人的仇恨等一些负面情绪相连,带有罪恶性。

卷十六第十六话的主要内容是,一个信奉观音菩萨的姑娘,心地善良,救了被人捕的螃蟹。有一天,姑娘的父亲救了将要被蛇吃掉的青蛙,蛇为了报复要娶姑娘。第二天,蛇化身仪表堂堂的公子,前来求婚。但被拒绝后立刻现出真身要吃掉姑娘。这里,写出了蛇的伪善。

卷二十四第九话、卷二十九第三十九话、卷二十九第四十话这三话的内容虽然不尽相同,但是故事的构成是一样的。主要是说在女子排泄时,蛇盯着女子阴部看。以及,男子在睡梦中勃起时,蛇强暴了男子。由这三话可以充分看出蛇的淫性。

综合以上内容,可看出蛇的罪恶性。

三、蛇的惩戒性

在《今昔物语集》中,有作为神出现的蛇描写;也有作为罪恶的象征登场的蛇。除此之外,因为因果轮回而受罚的蛇描写也不少。

卷十四第十七话和卷十四第十九 话的内容基本一样。卷十四第十七話的主要内容是,僧侣在背诵《法华经》时,怎么都背不完整。这是因为他的前世是一条蛇,在吃圣僧时听到了《法华经》,但没有听完整,即便转世为僧,也背不完整《法华经》。卷十四第十九话的僧侣也是因为前世因,今生果。

卷十三第四十二话,卷十三第四十三话以及卷二十第二十三话,这三话的主人公都是某种东西、某些事具有强烈执着,因此死后坠入畜生道为蛇。

卷十二第三十六话和卷十三第四十四话的主人公因为犯了杀人、淫欲等罪孽而坠入畜生道转世为蛇。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蛇因为其本身具有的性质,当人犯罪时易被当做惩戒手段转世为蛇。

经由以上的分析,得出了《今昔物语集》本朝部的蛇形象是负责的。主要具有神性、罪恶性和受惩戒性。

参考文献:

[1]蔡春华(2004).《中日文学中的蛇形象》,上海三连书店出版社

[2]铁军(2013).《日本龙文化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3]丁乃通(1983).《中国民间故事索引》,春风文艺出版社

[4]王秀文(2018).论日本神话传说中的蛇信仰及其历史文化内涵,大连大学学报

[5]万丽娜(2011).关于《今昔物语集》中植物的研究,东方企业文化

[6]马鹤(2010).《今昔物语集》震旦部对《冥报记》的细节再创作——以报应说话为中心,赤峰学院学报.

[7]李铭敬(2009).日本说话文学中中国古典作品接受研究所存问题刍议——以[8]《日本灵异记》和《今昔物语集》为例,日语学习与研究.

[9]程跃、马艳波(2009),《今昔物语集》第五卷第三十二话原典接受浅析,科教文汇.

[10]铁军(2005).日本农村的龙信仰与大蛇传说——以龙与大蛇信仰的变迁为中心.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11]丁乃通(1987),得道者与美女蛇——欧亚文学中的拉弥亚故事研究,民间文艺季刊.

[12]庞超(2018).浅析《今昔物语集》中的动物故事,科教文汇

猜你喜欢

日本文学
浅谈日语文学的创作背景对当今阅读者的影响
网络教学背景下大学日本文学课程改革探讨
日本明治时代文学中的老庄之风
浅析日本文学变形小说及其外来影响分析
《方丈记》的“政治性因素”浅析
以悲为美
比较视野中的日本艳情文学观
论日本文学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
浅论日本文学中的“物哀”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