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永恒主义的教育观

2020-03-03乔利华陈冲杨李堂

青年生活 2020年4期
关键词:真善美

乔利华 陈冲 杨李堂

摘要:永恒主义教育是西方现代资产阶级教育流派中的一个重要派别, 它以古希腊哲学为主要理论基础,提倡古典主义的教育传统,曾经对欧美许多国家的教育理论和时间产生过一定影响。本文从永恒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和对永恒主义的评价五个方面对永恒主义的教育观进行论述。

关键词:永恒;培养人;真善美

一、永恒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时代背景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爆发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受到严重打击,工业、农业、财经等行业的发展普遍受到严重影响,经济萧条,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农民破产,失业人数增加,道德滑坡,经济上的危机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这段时间,群众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严重威胁到资产阶级统治,一些教育家想要从教育上寻找出路,永恒主义者提出了他们的教育主张,以结束世界上出现的混乱局面,从而使资本主义子都永恒化。

(二)教育背景

当时,进步主义因其自身的弊端,无力解决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突出问题。而且,进步主义所提倡的那种漫无目的、杂乱无章的课程系统,以儿童为中心、放任自由的教育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没有严明纪律的学校管理,造成了美国教育质量的严重下滑,破坏了人们往昔较为稳定的心理和社会文化,呼吁要通过教育培养真正的有现代文化素养的公民,以维护原有社会秩序。永恒主义是在批判进步主义所倡导的实用主义教学思想的过程中起家的。

二、永恒主义教育观的主要内容

(一)教育的性质永恒不变

永恒主义认为世界由真、善、美原则所控制,这个原则是永恒不变的;人性是不变的。以此为前提指出教育的性质也是不变的、永恒的。教育就是为了充分发展人所理性的、道德的精神的能力,人具有的共同的特性是永恒不变的,教育就是进行理智和道德训练,使人正确的运用人的特性,培养美德。

(二)教育目的——发展理性、适应真理

永恒主义的教育目的主要是针对进步主义的适应环境论、满足直接需要论、改造社会论的批判。赫钦斯认为杜威的适应环境的教育目的是错误的,实际上是行不通的,因为当是的美国正处于“大变革”时期,社会日新月异。人的使命就是改变我们的环境,且适应环境违背了正确的价值标准,因为环境有好有坏;对于“满足直接需要论”赫钦斯认为它破坏了基础教育,降低了高等教育的质量;他认为教育是不可能实现社会改造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的,甚至教育改造社会是“危险的”,因为一昧的灌输改造社会的教育目的会使得人产生危害社会的想法。所以永恒主义者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把人作为一个人来改善他,即发展人的理性,适应真理,掌握人类的命运变化,使人正当地运用人的自由,在社会中生活最充分地发展人的本性,养成良好的道德和理智的习惯。

(三)教学方法

永恒主义者认为人是有理性的动物,要培养人、塑造人,就要有让人成为人的教学方法。永恒主义者提出最具有特色的教育方法就是苏格拉底教学法和读书。“在永恒主义者看来,教学是一种艺术,是激励和指导发展个人固有的理性思维力的艺术,这种能力是全人类所共有的。教学主要是规劝、解说、苏格拉底式的对话和口头阐述。”[1]永恒主义者认为苏格拉底法是最能发展人性,实现理智训练目的的教学方法。在他们看来,苏格拉底善于从任何一个极普通的问题中引出最重要的话题,并围绕话题展开批评、讨论、质疑、争辩,从根本上避免了知识道德观念的灌输,符合人性发展的规律,是真正适用于人的教学方法。苏格拉底法旨在激发学习者的思维,培养思辨能力,而且更好的体现了合作的艺术这一教学的本质特征;永恒主义者认为读书就是同杰出的知识分子、名著作者交流的最好方法。读书之所以必要是因为:“第一,人类思想的伟大产品乃是全人类共同的遗产,也是不同国家得以协作,相互理解的共同的思想基础。第二,无论当代的政治还是实验科学,都破坏了世界的统一性。然而人类的共性多于他们的差异,人类应该有共同的基础,而这种基础只有通过交流意见一致才能取得”。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永恒主义者心中的读书除了他本身具有的交流思想的功能之外,更重要的在于它具有理智训练的价值。阅读可以训练心灵的逻辑能力,对培养条理的思维有很大的益处。读书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并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过程,这本身就是一种理智训练。

(四)师生观

在师生关系中永恒主义教育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处于主导的权威地位并应嚴格管理学生学习生活。他们强烈反对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所提倡的儿童中心论、让儿重放任自由的学习方式、过分夸大儿重的兴趣和自由在教育中的作用。在永恒主义看来学校在促进学生理智发展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是权威与服从的关系。首先永恒主义教育强调教师的课堂讲授和指导作用,强调教师为中心、以永恒学科为中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古典著作其次在课堂管理上,强调教师的权威和对学生的严加管教及责罚。在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进行自我教育,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教育。由此可见永恒主义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坚持维护教师权威与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师生关系的结合并非绝对的权威。

三、永恒主义对当下时代的启示

(一)培养人文情怀

永恒主义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发展,是培养人的“理性”,以应对“千变万化的人和事,把握变化的方向掌握人类的命运。”[2]即形成独立自主、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富有敏锐感、责任感的人文情怀。

(二)培养高尚人格

当下的中国正处于大变革、大发展的时期,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但是物质条件的不断满足的同时人们的精神走向“荒芜”,人的伦理道德面临巨大考验,商品造假、网络暴力、各种社会纠纷等等事件日益暴露出人性的假、丑、恶。目前我么急需像永恒主义者那样“复古”,回到我们的古人那里去,像他们那样有恻隐之心、羞耻之心、是非之心、辞让之心,培养求真、求善、求美的高尚人格,创建美好精神家园。

(三)继承与创新传统文化

永恒主义认为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精髓,人类文明的进步在于遵循传统,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人类文化遗产是每个人的责任更是义务,文化不分国界没有优劣,继承传统与古人交流。

参考文献:

[1]王卫华.永恒主义教育哲学概述[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07:163.

[2]陆有铨.现代西方教育哲学[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117.

猜你喜欢

真善美
望天门山
真善美伴我同行
寻找通向真善美的教育之路
我身边的真善美
真善美,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习惯了真善美才能拒绝假恶丑
美丽之花,为真善美而开
教养:理解教育的一个未来视角
中华诗词必须弘扬真善美
续写雷锋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