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辅导员如何应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
2020-03-03汤启香
摘要:辅导员能否有效应对大学生心理问题,关乎学生能否健康成长。本文主要阐述了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类型、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辅导员如何应对大学生心理问题。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心理问题;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类型
第一,生活适应问题。学生在高中只要学习,什么都不要管,但大学不一样,不管从生活还是学习方面,父母和老师都没有时时刻刻的关注学生,需要学生独自面对和解决,大部分学生在摸索中适应了新的生活,可是少部分同学经过努力还是适应不了的大学生活,一般大一学生会发生这类心理问题。
第二,学业问题。高中的时候,学生都有一个自己要考的学校目标,而在大学,需要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制定自己的目标,但不是每个同学都能给自己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大多数的大学生都存在迷茫的阶段,而有的同学甚至直到毕业了,都还觉得自己是迷茫的,导致整个大学过程中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能力不够,从而自身存在很大的压力。
第三,人际交往问题。现在大学生都是95后、00后,而且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比较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在日常交往中会出现一些问题,进而导致心理问题。比如学生在家里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宝,在家说什么就是什么,但是在学校就不一样了,是集体生活,做不到说一不二,落差很大,心里觉得憋屈,久而久之,就憋出心理问题了。
第四,性格和情绪不稳定问题。大学生年纪比较小,大多数都是十七、八岁入学读大一,三观不成熟,遇事容易情绪波动很大,容易发生变化、不稳定,不能很好的调节个人情绪。
第五,恋爱与性的问题。大学生在谈恋爱过程中,会遇到单相思、分手、性的问题,没有正确的认识,有时候不能理性的去对待而给自己增加了心理压力。
第六,求职就业与个人发展。大学阶段大多数学生很迷茫,找不到方向,目标不明确,在大四求职受挫等而导致心理问题。
二、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一)内在原因
第一,大学生处在心理断乳期。一方面,大学生要脱离父母,独立去面对社会个自己遇到的问题,但是,另一方面他们有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因为以前被父母保护得很好,所以现在是一个断乳期,导致心理会有波动。
第二,经历艰巨的心理发展成长课题。这个就像我们平常学习,刚开始完全不懂,学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学了很多了,还是有很多要学,这是一个知识成长的课题,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心理成长的课题。这是大学学生本身必须要经历和面对的课题。
第三,三观不成熟、不稳定。由于学生三观不成熟,所以学生不能很好的调节自己的情绪,遇到问题憋着,不与他人交谈,或者遇到一点问题情绪波动就很大。
(二)外在原因
第一,学校层面。(1)大学的压力。虽然说大学学习任务没那么重,但学生还是希望选择一个理想专业,如果被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他就不愿意去学这个专业,认同感不高、不够。同时毕业的时候面临择业的问题,是去一线城市还是三线城市,还是去基层等,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工作,喜欢什么工作,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2)心理健康教育不到位。包括辅导员、心理教师做的工作不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二,社会层面。现在社会变化过于剧烈,但学生生活在社会中,是无法与社会割裂的,但有的学生会存在理想主义、享乐主义等,所以有时候会面临文化冲突、价值观冲突、信息冲突等。
第三,家庭层面。原生家庭不和谐,父母关系不和谐,教育方式与学生期待出现偏差,这些都能导致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三、辅导员如何应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第一,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工作,建立心理档案,精准关注、关心关爱。做好新生心理测评和筛查工作,一生一档,及早发现不良苗头;积极关注潜在问题学生,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有力有效控制;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在学习、生活多点关注,定期谈话,督促做好咨詢与治疗。
第二,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营造良好氛围。要上好心理健康课;邀请心理专业人士举办心理讲座;举办心理宣传月、宣传周等;建立学生-辅导员-心理咨询教师的三级工作机制,学生发现问题,辅导员努力做好工作,解决不了的,转介到专业心理老师,保证及时、妥善、专业,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
第三,充分发挥心理专业服务的作用。对于专业的问题,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帮助其转介到心理中心,获得专业支持;平时要引导、鼓励学生积极与心理老师交流,遇到不良的情绪,及时宣泄情绪,及时解决问题;定期与心理咨询中心教师交流,掌握是否有自己班级的学生去进行咨询,对学生跟踪式跟进了解。
第四,注重发挥不同群体的作用。要发挥好学生主体作用,设立心理委员等职务;动员班长、寝室长、学生党员等更积极的发挥作用;发挥班主任、专业教师的作用,专业课老师有时候比辅导员接触学生的时间更多,更了解学生,学生也愿意与专业课老师分享自己的事情。
四、小结
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是辅导员九大职业之一,我们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也有很多案例都是发生在有心理问题学生的身上,那么我们辅导员要使工作更好的开展,应该了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类型,深入分析导致问题的原因,寻找有效对策,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让每个同学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大学生就业选择及就业心理问题分析[J].祁静静;张杰.轻工科技.2020(12).
[2]新时期大学生心理特征与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刘娜.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2(11).
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 汤启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