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发展
2020-03-03张一平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性的阅读,只是一种“死读书”。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受到审美乐趣。在课程改革的今天,虽然教学模式、教师角色在不断的重新定位,但每当我我们翻开学生的一本本作文,千山一形、千人一面的文章比比皆是。语言运用更不乏千篇一律、假话连篇。究其根源,这和课堂上教师繁琐的提问和讲解关系甚密。新的课堂不仅仅是单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不同的生命的个体进行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经验重组、释放活力、展示成长过程的空间。实践中,我们清晰地认识到,要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主动积极,富于个性化,必须彻底破除公式化、标准化、概念化的固定模式,走自主閱读的道路。
阅读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个体,教师不厌其烦的分析和讲解,严重影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个人的高度民主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压抑了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封闭着学生思维与智慧的头脑,扭曲学生的人格。而只有个性化的阅读,才能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创设民主、和谐,人人参与活动课堂。教师只有“蹲下来”走近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才能真正开启学生色彩各异的丰富世界。怎样才能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
一、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
1.创设开放情境
阅读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口头读的活动,而是来自心灵的活动。为此,我们根据内容的不同,让学生画一画,演一演,做一做,如在阅读《天净沙。秋思》一诗时,我们采用了让学生根据诗的意境绘出一幅自己想像的图,结果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都发挥自己的想像,勾勒出了自己意念中的图画,有的学生表现了枯藤老树的凄凉,有的学生表现了小桥流水的明快,这样就将学生带入生活的情境中,使其身临其境,迫不及待地想说,其个性感受,在不自然状态下迸发出来,且带着真实、带着自我,带着个性。
2.设计开放问题
阅读既然是一种个性化的解读过程,那么,学生自然可以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对课文产生认同、共鸣,或进行质疑、批判。所以,在课文问题设计上,应多设置一些能促进学生多向思维、个性思考的开放性问题,为学生驰骋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时空。如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时,问:“从主人公的经历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这是个富有弹性的、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学生根据自身的认识和体验,可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做出阐述。有的从教材的原意出发,认为我们遇到困难时要把它分解成一个一个小困难再去克服,困难就迎刃而解了;有的则结合现在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提出,我们应该像文中的父亲学习,善于引导和鼓励,教给我们克服困难的方法而不是帮我们爬下来;还有的学生说,我们要学习文中孩子们的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才有新的发现和成就;有的说我们要有爱心,比如文中的一些孩子就缺乏爱心,只要有爱世界才变成温暖的人间。这里,学生之所以能萌发如此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和深厚的个性色彩、答案迥异,完全是因为开放性问题情境的设置。
3.开放学生思维发展的质疑点。
“学起于思,源于疑”。“质疑”是学生在对教材深层次理解和探究的基础上和一种求真、求异的思维过程,它蕴含着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精神的提升和外露。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思维,捕捉学习思维的质疑点。教师言语上的引导、点拨、鼓励,都会把学生带到相关情境,产生质疑的内在动力,在这种“力”的推动下,促使学生将心理活动转换为饱满的学习热情,激励他们主动地“质疑”。如在阅读《愚公移山》一文时,我们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不仅要学习愚公的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和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同时好要引导学生结合现代社会的竞争意识谈愚公的精神可取不可取,这样就从课文的内容上升到了现实生活,要他们学会问课本我们不学愚公,要学智叟的聪明,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所以教师要积极创设机会让学生大胆质疑,广开言路,学生对大部分的价值取向能做到“当局者不迷”,达到拨云见日之效。
二、教师的教学的要保持鲜明的个性,是实现个性化阅读的关键
教师有了自己的教学个性,才有自己教学风格,才有魅力,才有品牌,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我们要用爱心,在学生心中播撒着知识的种子,让学生们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会了知识。我们从学生生活出发,把学生生命的体验和心灵感悟激活,有意识地塑造自己独特而尽可能完美的教学风格,把自己的课堂变得芳香四溢,与众不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丰富的智力生活背景,创设丰富的生成智慧资源,创造一个充满探索精神的学习情境,创造了一个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相互支持、相互欣赏、彼此接纳的和谐心理氛围。这样一来的环境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固守内心本真的、独特的阅读感受,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阅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新的阅读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个性化的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促使学生标新立异;使学生思维的个性得到张扬。只有个性化的阅读,才能使有效地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开启他们幽闭的心智,放飞他们囚禁的情绪,使学生得到自由、健康、充分、全面发展。正是在这样既要乐于接纳对方,又要快于倾吐自我的生生互动、互补的探究学习中,学生的整体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大面积地有效地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四川省巴中市第三中学 张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