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中的问题设计
2020-03-03徐玲燕
摘要:本文基于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设计,从出发点,设计思路以及具体呈现等方面来对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做简要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提问
当前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中的提问现状不容乐观,较多无效的问题仍存在于课堂当中,如提问方式过于静态和闭塞,内容单一浅化等等。也因此从实际学情和新时代课程教学方向出发,探索课堂提问的改进与优化有着重要意义。
一、从教材出发,合理利用资源
1、重点提问
重点,即同类知识概念中起决定意义的内容,从该处发起提问,既能够使整个教学结构的层次清晰分明,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中,涉及到英国议会对王权胜利的相关内容,新课程标准中给出了“试比较分析光荣革命后,英国政治体制产生的变化,以及该革命对于英国发展的深远影响”这一要求,那么就此可以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与意义。对此问题设计思路也就明晰许多,如“英国光荣革命的社会背景?”“《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利,又赋予了议会哪些自由?”“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与积极意义?”“英国君主立宪制对其民主政治的影响?”等等。上述问题可以说基本涵盖了本课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尝试阐释过程中即可实现对本课核心知识的把握。
2、利用图表
教材中的插图和表格等内容都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利载体,教师也应当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使提问的形式与内容更加丰富和多元。例如,在“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中,为了学生能够对秦始皇的经济统一措施形成直观的认识,教师可以让学生认真观察“秦统一货币示意图”,对比分析圆形方孔钱与六国货币来思考究竟什么原因使得圆形方孔钱最终成为统一货币并投入使用的。结合逻辑思维与史料得出圆形方孔钱易于制造和使用便捷的特点,符合社会需求。再如,在“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中,为使学生能够对晚清日益沉重的社会危机形成全面的认识,教师可以用“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和“世界历史大事年表”来引导学生对比同一时期下的中国与世界,从而探索近代中国日趋衰落的原因。
3、结合考点
考点,即考试热点,其在日常教学中也是一种常见的教学资源。教师基于考点进行提问,可以从应试角度来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并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系统阐述过程中准确地把握知识要领,明确考察方向与目的。例如,在“连通世界的新航路”中,考点为新航路的开辟和意义,由此可设“试从多角度来分析新航路开辟的社会背景”“请概述1487-1522年之间,新航路的开辟过程”“请从正负两个角度来评价新航路的深远影响”等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同时加深其对于本课考点的认识。
二、联系实际,以旧促新
1、导入,温故知新
课堂导入环节多有“温故知新”之效,以此方式进行提问,可使学生在回顾旧知的过程中实现思维的循环,从而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例如,在“漢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中,本课导入环节中可设问“秦为何仅历经二世便灭亡?”“秦之后代之而起的朝代是什么?它又有何新的统治面貌?”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来达到梳理旧知,自然过渡的教学效果,可以说有效培养了学生对于历史的综合感知能力。
2、讲授,举一反三
在新课讲授环节中,针对学生认知中存在的障碍,盲点或易混淆内容来进行提问,使其调动起已有认知经验来进行对比分析,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一个科学的思维方式,促进对于新知的理解记忆。例如,“请解释说明‘社会革命这一概念”,教师可以给出关键词“新民主主义革命”,学生从该概念知识入手,会自主地对其性质纲领,领导阶级,革命对象等方面展开对比分析,在适当调适的过程中准确定义社会主义革命的概念。
3、总结,形成体系
教学尾声需要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该环节仍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已有认知经验来加深对史实的理解,从而建构起完整有序的知识结构体系。例如,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教学结束后,梳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第一次鸦片战争,思考“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相比于第一次,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更深了?”“结合两次战争谈谈你的感受?”结合问题来将学生的思维导向对侵略战争本质的认识,以史实的惨痛教训形成对“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认识,升华本课教学的主题。也由此可见,课堂教学总结环节中的知识结合,同样有助于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强化,而且为日后的灵活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于多学科提出了核心素养的发展方向和要求,课堂提问作为传统且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如何进行符合时代要求的改良创新,也成为了广大教师思考和探索的主要问题。历史与社会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时空观与历史价值观,结合史料实证,历史理解与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课堂的提问从方式到内容,再到时机都必须要谨慎考虑,统筹安排,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质疑精神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郑恩平.以生为本巧设问题——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提问的设计[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08):94.
[2]张晨.优化提问,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实效[J].新课程(中),2018(02):182.
[3]许玉红.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以《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教学为例[J].文教资料,2017(25):197-198.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院桥初级中学 徐玲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