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保管和陈列中的文物保护意识

2020-03-03戴玉珠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23期
关键词:保管陈列

戴玉珠

摘 要:我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历史的国家,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历史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物。目前有些较为珍贵的文物保存在博物馆,也正因为如此,有关博物馆文物的保管、陈列等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为确保文物能够真正发挥其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开阔人们的视野,起一定的教育、陶冶情操作用,博物馆工作者需要树立正确的文物保护意识,做好相关的保管、陈列工作,并将文物保护的理念传达给人们,促使博物馆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保管;陈列;文物保护意识

1 文物保护概述

1.1 文物保护概念

文物保护主要指在合理的法律条例保护下,对存在于不同环境中的各种文物进行合理保存、研究以及展览。实际上,保护文物的过程不仅是重在“保护”二字,而是保护文物背后蕴涵的各种文化、内涵、历史信息。因此,想要真正体现出保护文物的意义,就需要对文物进行合理的保存、陈列。文物是中华民族各个不同时期的一种文明体现形式,在设置相关机构对其进行合理保护的同时,还应注意其使用方式是否专业,观念是否合理。文物保护无论在工作人员的思想觉悟上,还是在博物馆的管理水平、管理方式上,都需要进行积极的创新与提升。

1.2 文物保护意义

隨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时很多国家已经开始意识到保护文物的重要意义,尤其是一些无法修复的历史相关文物,已经受到了广泛关注。文物是珍贵的历史产物,其具有强大的文明传承作用,是承载中国梦的载体,同时也对社会的积极发展意义深远。

1.2.1 保护文物是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基础

文物是见证历史轨迹的实证,是人类实践后的产物,其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智慧和精神品质。中国是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其能够经久不衰,不断地发展和壮大,正是因为精神的传承。通过文物能够清楚地了解到历史变化、思想变迁等,保护文物不仅是将历史进行传播,也是对历史的尊重。

1.2.2 保护文物是民族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基础

文物本身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历史性,其中包含非常明显的民族特征。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而研究文物不仅能见证民族的发展历史,还可以加深人们对于民族文化的认知,促进各民族间的信息共享。通过文化的交流,人们能相互理解和尊重,从而使国家具有良好的民族凝聚力,为民族发展、国家安定奠定基础。

2 保管和陈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动态观察

文物存在的时间比较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内部结构会发生一些变化。许多文物保护部门的工作人员,由于缺乏正确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不能及时、有效地觉察到文物发生的细微变化,不能对其进行动态观察,最终造成文物损害。其中比较常见的文物变化情况可以分以下几种:①书画类的文物会出现掉粉,画卷在卷起来的过程中发生粘连。②纺织类文物强度会降低,会褪色。③骨、角、牙器类文物发生翘曲、开裂、老化和变脆等。④陶器、瓷器、砖瓦、玻璃等质地的文物会发生机械性化学性损坏。这些问题都会导致文物受到损害,且这些有缺失的文物没有复原可能,给博物馆造成很大的损失,也影响了人们对历史的理解。目前,这是博物馆相关保护部门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2.2 条件不够标准

目前有许多中小型博物馆硬件和软件条件都不能满足文物保存的基本需要,致使文物的保管和陈列工作不能发挥保护文物的作用。首先,文物的收藏应有专用的文物库房,并设专人管理。库房的建筑和保管设备要求安全、坚固、适用、经济,应有防火、防盗、防潮、防虫、防尘、防光(紫外线)、防震、防空气污染等设备和设施。同时,在库内及附近禁止存放易燃易爆等危及文物安全的物品,禁止烟火。目前许多博物馆都没有按照要求来建设文物库房,只是用一个空置的房间来存放文物,导致一些文物受损。其次,博物馆中相关工作人员没有正确的文物保管意识,无法使用专业的文物保存、陈列技术,随意堆放文物,最终使文物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造成不可修复问题,影响文物的实际价值。

2.3 技术手段落后

对一些中小型博物馆而言,利用科技手段保存文物,依然面临着非常多的问题。同时由于缺乏专项的文物保管、陈列技术,导致文物保护工作一直没有明显的进展。首先,一些博物馆已经开始将全新的技术应用在文物保护工作中,但是在创新科技方面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无法及时地根据文物实际需求对相关技术进行创新,没有真正发挥专业技术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其次,由于很多馆内能够使用专业技术实施保管和陈列工作的人员较少,很多技术无法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影响了文物保护工作的进展。同时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型人才,很多文物的修复工作也处于停滞状态,使得博物馆的日常工作无法满足文物保护的实际需要。

3 如何提升保管和陈列中的文物保护意识

3.1 加大宣传力度,体现文物保护意义

现今很多文物虽然在博物馆中可以看到,但是也存在很多未知的文物,需要人们挖掘其背后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作为近距离接触文物的工作人员,最重要的是培养自身工作责任感,树立文物保护意识。博物馆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及时、积极地宣传文物保护知识,加强工作人员的文物保护意识,保证不管是工作人员还是参观人员,都能够树立正确的文物保护意识。博物馆工作人员要加大文物保护宣传力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学校要开展相关的宣传活动,将文物保护意识和观念深深扎根于学生心中,让全体师生充分认识到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创新文化。

②还可以通过举办讲座或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

③工作人员可以开展线上的宣传教育活动,建立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利用新闻媒体的渠道向社会宣传文物保护工作,促使大家参与文物保护、开发建设的相关工作。

④利用节假日或“5.18”国际博物馆日到公众场合发放文物保护的宣传单,增强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

⑤在展厅的文物区域内,工作人员还应该竖立明确的警示牌,促使公众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向公众传达文物不可复制的特征。如在博物馆展厅中设立“禁止触摸”“禁止使用闪光灯”等标识提醒参观人员。但实际上仍然有很多参观人员无视馆内的规定,做出一些损坏文物的行为。根据这种情况,为了加大宣传力度,博物馆相关人员经过研究,将馆内的标识语进行创新,利用一些比较可爱的卡通形象,将文物的历史介绍放在与人们视线同一水平的位置,便于人们阅读,同时保证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文物产生一种珍惜、敬畏之心,避免人为破坏文物。在开展各项宣传工作时,需要带领相关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关于文物的保护法,增强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预防各种破坏文物的违法违规行为,使文物陈列、保管人员能够更加积极、认真地投入到工作中,为博物馆、文物保护的积极发展提供基础支持。在日常管理文物的过程中,还需要将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给上级领导,并且与专业的文物修复人员进行研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以及建议,确保修复工作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最大限度降低文物破坏程度。

3.2 提升工作意识,加强文物保护理念

文物经过长时间的流转、保存,随着时间的推移缓慢衰退,容易发生物理、化学方面的变化。一旦文物出现了这些问题,想要对其进行修复是十分困难的。首先,各博物馆要建立严格的藏品保管制度,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要按照科学方法进行保管,对一级藏品、保密性和经济价值大的藏品应设立专库或专柜。有些藏品要在装囊匣后再入专柜,真正做到重点保管,确保安全。应建立和实行岗位责任制,严格执行库房保密制度,未经批准,非库房保管员不得进入库房。藏品提用和出入库手续一定要健全,并且要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其次,把国家提出的“预控保护”相关理念融入文物保护的工作实践中,主动实践各种合理可行的预控方案,以此保证预控保护工作能够真正被应用于文物保护工作中。尤其在面对一些文物破损、腐蚀问题时,文物保管人员需要对其高度重视,使用合理的科学技术手段,将各种因素对文物造成的破坏进行处理,以确保文物能从源头上减少损害。此外,目前各博物馆需要积极组织馆内工作人员学习先进的保护技术,确保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对文物损坏的程度、修复方式等能准确判断和鉴别,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能提高保护文物的实效。关于预控保护方法方面,需要多利用“物联网”的技术,借助该技术对文物的“身份”进行确定,避免文物在搬运、参观的过程中发生意外,为人们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参观。例如,出现文物需要到其他地区进行展览的情况,或是博物馆内的摆设位置需要根据活动内容进行调整时,可以对不同种类的文物进行检测方案、资料的编写,使每件文物都能有自己的“身份证”,同时利用“物联网”相关信息技术,将每件需要更改位置、流转的文物以及文物基本信息进行详细记录。从而确保能够运用正确、合理的方法,在文物的保管、陈列和修复工作中,真正体现出文物保护工作的价值。

3.3 引进科学技术,提高文物保护质量

在实际的文物保护工作中,使用传统的方式虽然安全可靠,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模式下的文物陈列方式和保管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文物的实际保护需求,必须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首先,为了保证文物处于适合的环境中,将环境监测的技术引入博物馆中,通过专业的仪器设备对展馆、库房进行空气和环境的实时监测,进而有效地对文物保管、陈列位置进行合理安排,提高文物保护工作效率。同時,对于一些对环境要求比较高的文物,可以利用合理的技术手段改变区域内的环境,保证空气、湿度等符合文物的实际保存以及展览要求。例如,福建省西北部地区的各个博物馆需要根据当地夏季高温高湿的气候特点,通过技术手段对空气湿度和温度进行实时监测,保证文物不会由于气候原因出现锈蚀、脱彩等,金属类的文物以及青铜器需要在干燥环境中保存,纸质和纺织类文物需要对周围环境进行温度调节后保存。一般纸质文物的保存温度应保持在15.5摄氏度,而漆器文物的保存温度则应保持15~25摄氏度,湿度控制在50%~60%。

其次,在实际的工作中,博物馆工作人员要对文物保护的专业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创造出具有针对性的文物保护技术方法,确保文物能够在先进技术的保护下不被外界因素影响受到损害。例如,利用先进的技术对文物进行三维数据采集或平面文物二维高清拍摄,并录入藏品信息系统。这样可直接打开电脑查看文物,无需将文物拿出来,避免损坏。采集的文物数据还可用于展厅的在线展示,丰富展陈内容,真正使文物“活”起来。

最后,在日常策划关于视觉艺术展览的过程中,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要考虑到文物保护的要求以及相关理念,将文物保护的意识贯穿在整个展览中,对展览整体布局以及文物种类进行逐一挑选和环境排查,保证文物在合理的环境中发挥观赏价值,满足参观者的需求,树立参观者的文物保护意识,为文物保护工作以及博物馆的积极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4 结束语

当前,文物保护工作仍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没有发挥出真正的作用,达到保护文物的效果。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相关人员需要认识到保护文物的重要性,改变传统工作观念,更新保护工作方法,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有效完成文物的保管以及陈列工作,以保证文物能够真正得到合理保护。

参考文献

[1]赵琳.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陈列与保管[J].科技资讯,2020(13):251,253.

[2]赵娜.基于文物保护意识的文物陈列与保管探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8):94-95.

[3]贾风玲.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博物馆文物陈列与保管策略探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5):148-149.

[4]韩双军.探讨保管和陈列中的文物保护意识[J].卷宗,2019(36):41.

[5]陈意.文物保护意识与纪念馆的陈列和保管工作[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4):102-104.

猜你喜欢

保管陈列
出售中
组合与构建
陈列郎加:只为让家乡人看得瞳日历
贪官“自我量刑”,满足了
浅谈影响基层博物馆文物保管水平的因素及改善措施
浅析企事业单位声像档案的管理
服装市场品牌 陈列现状和未来解析 陈列与营销
商品陈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