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广安出土陶俑特色浅析

2020-03-03唐云梅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23期
关键词:陶俑特色

唐云梅

摘 要:陶俑是古代用于陪葬的明器,是人们“事死如事生”观念在现实生活的反映,有显著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广安市发掘出土的汉代陶俑采用圆雕、线刻、贴塑、捏制技法,风格拙朴、粗犷洒脱、工艺独特。出土的南宋三彩陶俑采用刻画、贴塑、模印等技法,细腻生动,做工考究,精细活泼。它们真实反映了当时广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精神面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是四川陶俑的精品之作。

关键词:陶俑;广安出土;汉陶俑;宋三彩陶俑;特色

陶器始于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六七千年历史,是农牧业出现的产物。几千年来,陶器品类丰富多样,形制琳琅满目,装饰丰富多彩,谱写了中国陶器文化的輝煌篇章。陶俑,便是众多陶器中的一个特殊品类,是为死者陪葬而制作的人形、偶物,是中国古代象征殉葬奴隶和动物的模拟品。

1 陶俑的出现

关于“俑”的最早记载,见于《孟子·梁惠王上》里的“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①,汉代赵岐对其注解为:“俑,偶人也,用之送死。②”可见“俑”就是古人用于陪葬的偶人。古人受“事死如事生”的思想影响,对死后轮回、灵魂不灭有着强烈的渴望,生前享用的生活,死后仍要拥有,俑便成为死者的陪葬品。“用俑殉葬在我国已流行两千多年,最早发现有俑的墓葬是属于殷代的,但真正形成一种制度是战国晚期,秦汉以后逐渐流行。期间就质地而言,陶质数量最大、种类最多”③。陶俑,即陶制的人物和动物类明器。奴隶社会早期,奴隶主以鲜活的生命为死者殉葬,“寡者数人,众者数百”④。随着社会文明进步,以生殉葬的旧俗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以仿人、仿兽等陶俑陪葬。

2 陶俑的时代特征

陶俑虽是明器,但它是模拟死者生前生活的产物,是当时社会风貌和人们精神状态的一种体现。各时代的陶俑工艺、造型、技法、装饰各不相同,各具时代特色。

秦代陶俑以秦兵马俑为典型代表,形体巨大,制工精巧,表情、动作、服饰栩栩如生,有的精心彩绘。其制作方法是将整个身体分成几部分模制,再合成整体,修以细节入窑烧制而成。

西汉陶俑做工精巧细致,东汉陶俑粗放简洁追求神韵。汉代厚葬之风盛行,陶俑需求增加,制作上往往使用同一模型实现批量生产。

东汉末至魏晋时期,战乱频发,陶俑制作简陋,人物形态呆滞。

南北朝时期,北朝的陶俑在继承前代制陶技艺精华的基础上,吸收了外来文化与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特点,表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尤注重人物表情刻画,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制作方法上,北朝陶俑大部分是头与身躯分别模制后插合成整体,再敷一层陶衣,有的施以彩绘,造型优美,制作精巧。南朝陶俑施彩绘的较少,整体不及北朝精致。

隋代陶俑艺术延续了北周、北齐的清秀风格,陶俑秀美修长,面相典雅文静。

唐代社会文明繁荣,陶俑制作大放异彩。特别是唐代丝绸之路的发展,中外文化相互交融,陶俑造型不断丰富,异域风格元素被唐人吸纳,胡人俑、黑奴俑、驾驼俑等外来民族文化大量出现。这些陶俑形神兼备,服饰丰富,色彩鲜艳,装扮时尚,体态优美。低温釉陶唐三彩被人们追捧,成为中国陶瓷烧造工艺的珍品。

宋代陶俑的题材和表现力丰富,不同地区的陶俑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点。多数陶俑用陶范成型,精心绘饰,准确生动,细微写实。烧成温度较唐三彩更低的宋三彩成为主流,其陶胎强度差,釉色玻璃质感强,釉面容易剥落。

元代蒙古族讲究深埋不坟,一般不用俑来随葬,加上纸质明器的流行,陶俑数量减少,且制作粗糙。

明代陶俑以模制,许多人俑首、身分制,再插合成型,大多数有底座,以彩釉陶俑为主流,色彩鲜艳。

清以后流行火化纸俑的习俗,陶俑渐渐消失。

3 广安出土陶俑特色

截至目前,广安经科学发掘出土的陶俑有且仅有两类,一是汉陶俑,一是南宋陶俑。这些陶俑区域特色明显,堪为蜀中陶俑精品。

3.1 汉陶俑特色

广安汉陶俑出自武胜山水岩崖墓群,14座墓葬共出土各种陶俑96件。其中人物俑68件,含文吏、武吏、伎乐、侍女、庖厨、杂技、侍俑等;动物俑27件,含镇墓兽、鸡、狗、猪、马、羊等①。

3.1.1 精品赏析

东汉红陶跪坐俑(图1):泥质,褐红陶,捏塑。俑身挺直跪坐于地。头顶为尖脊状,尖脊前连鼻梁,双眼圆窝状,双耳小,嘴已风化不见。长颈,双臂细窄,紧贴于身侧,上身长,腰束带。大腿粗圆,小腿细薄,臀部坐于小腿上,因风化严重,细部特征已磨灭,唯轮廓可辨。高19.1厘米。其捏制手法简洁朴拙,造型奇特生动,抽象中蕴着写实,粗犷中透着清秀,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先民豪迈粗犷而又不失沉稳的个性和品德。

东汉红陶俑(图2):泥质,红褐陶,捏制。俑呈站立姿势。头顶圆形,面部贴窄长条成鼻梁,双耳窄小,无嘴、眼,长颈,身体上细下粗圆筒状,双臂细窄,紧贴身侧至近底处,上身长,胸部双臂间横贴宽厚泥条。因风化严重,细部特征已磨灭。高14.5厘米。此俑采用极其简易的捏制、堆贴手法,从粗略的轮廓中塑造出了一个生动鲜活、神态逼真的人物形象。

3.1.2 汉陶俑特色

山水岩崖墓群出土的汉陶俑以红陶捏制人物俑最有特色。四川出土陶俑的汉墓很多,比较著名的有乐山麻浩崖墓群、宜宾横江镇崖墓、绵阳何家山崖墓等。“在这些汉墓中出土的陶俑数量极大,种类繁多,造型生动,是研究四川汉代史的重要物证……形体造型从早期的小型、粗糙、模糊渐渐演变为中型、大型、精美、生动”②。早期作品“均为捏制,形体矮小,粗糙模糊,给人古拙、凝重之感”;中期作品“捏模结合,比例准确,形象生动”;晚期作品“采用捏、模、刻画多种技法,形体高大,生动活泼,富有神情”③。而山水岩崖墓群的汉陶俑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采用圆雕、线刻、贴塑、捏制结合技法,简练、拙朴,以生活现实为基础,特征简化,轮廓粗略,不做精雕细刻,表现方式概括、夸张、变形,却注重对生活情态和内涵的写意表达,在形似中追求神韵,没有一点做作感。虽质朴、稚拙,但也雄浑、阳刚,反映了一种气质和时代精神。其粗犷、洒脱写神的风格,形成一种粗拙独特的雕塑艺术风格,是一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体现。“武胜山水岩出土的这批陶俑,数量之多,类型之丰富,在目前四川地区同时代出土资料中尚属首例,尤其是其陶俑的制作工艺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换言之,就四川地区汉代陶俑的制作工艺而言,通过武胜山水岩崖墓群丰富的出土实物资料表明,尚待重新认识”①,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为研究古代巴蜀历史、政治、经济和土著民族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3.2 南宋陶俑特色

广安南宋陶俑出自华蓥安丙家族墓地,5座墓葬共出土陶俑265件,其中人物俑达240件,含文吏、武士、庖厨、乐舞、侍俑等,另有动物、四神俑等。陶俑中绝大部分属于三彩陶俑④。

3.2.1 精品赏析

南宋三彩戏说陶俑(图3):红陶,模铸,通体施三彩釉。俑叉腿站立于底板之上,身体微向前倾,头部向右扭转。短发,頭戴绿色幞头,幞头于脑后系带,顶端有一三角形垂巾。面部施褐色釉,双眼斜视向上,嘴微张,舌尖吐露于唇间。外着绿色交领左衽窄袖近膝短衫,在绿衫交衽处有一小圆穿孔。腰束乳黄色系带,系带在腰前打结。两手叉腰,左手掌心撑于腰间,施褐色釉,右手裹于袖内,袖末端自然下垂。腰部两侧开衩,衫内著褐色单衣。下身着绿色圆筒束脚裤,裆底正中有一小圆坑。足蹬绿色圆头靴,脚尖朝外呈八字形叉腿站立。高27.3厘米。此俑釉色艳亮,形象生动,神情戏谑,幽默诙谐,充分勾勒出了一个宋代民间喜剧人物形象。

南宋三彩白虎陶俑(图4):红陶,模铸。四足站立于底板上。白虎张嘴龇牙,短吻,虎鼻,双眉隆起,眼睛圆而凸出。耳郭成扇形外张。头生犄角,后有三缕绿色鬃鬣,弯曲向上。颌下两缕绿色鬃鬣。下颌贴于颈部。颈长而弯曲,颈下左右两侧各有一带状云纹依虎身后飘。躯干乳黄色,呈弓背形。虎身饰虎斑纹,尾长而卷曲。从颈后部至尾端有褐色鬃毛,四腿肘部四缕绿色鬣毛。通体施三彩釉。长57.5厘米,高42.6厘米。其色彩清新亮丽,造型生动逼真,线条流畅活泼,富于动感。

3.3.2 南宋陶俑特色

安丙家族墓地出土陶俑以三彩陶俑最有特色。三彩是黄、绿、蓝、白、紫、褐等多色釉的低温陶器,有的只有一种或两种色彩,人们统称为“三彩”。“三彩陶瓷器起源于邛窑……除四川早在隋朝即能烧制高、低温三彩瓷器和陶器外,其余均是中唐及中唐以后才烧制三彩陶器的①”。宋三彩一般指“宋、金时期生产的低温彩色陶制品”②,以绿、黄、褐釉为主色,其发现大致可以划分为南、北两大区域,其中南方地区主要在四川、陕南和湖南等地宋代墓葬中,器类以三彩陶俑为特色,四川是出土宋三彩的主要地区③。安丙家族墓地发掘出土的一大批鲜亮精美的宋三彩极具地方特色。

①三彩人物俑较多。一般的“宋三彩以生活用具为主,有枕、洗、盂、盆、盘、佛塔及一些玩具,俑像相对较少④”。而安丙家族墓地的宋三彩中人物、动物、神兽等俑的数量占据明器的绝大部分,尤以武士、文吏、胡人、侍仆等各阶层人物俑居多。②釉色艳丽鲜亮。“宋三彩以绿、黄、褐三色为主调,白色较少,釉色较为暗淡,呈现出一种凝重深沉、淡静素雅的艺术风格。⑤”而安丙家族墓地的宋三彩釉色以草绿、淡黄、褐红为主,大多以泛白淡黄为皮肤,以草绿为衣服,注重色彩的浓淡深浅和相互调配,釉质富有光泽,玻璃感强,呈现出娇艳华丽、光洁明亮之美感,反映出俊俏活泼的人物形象。③工艺技法精湛。两宋时期“四川地区陶俑在造型上的演变规律十分明显,据此可以将它们分为三个阶段……第三阶段,从南宋绍兴之后一直延续到南宋中晚期。这时的陶俑分为无釉陶和彩釉红陶两种……后者多前身膝以上施半釉,胎质松软,釉子带有细碎开片……大量陶俑为同模所制……淳熙之后,陶俑制作水平日益衰落,偶尔有精品出现”⑥。而安丙家族墓地(嘉定十七年)的三彩俑满身施釉,带有细小开片,釉底全施一层白色化妆土,俑体内用铁钉支撑,下有方形底座。综合运用刻画、贴塑、模印等多种技法表现肢体语言,人物塑造细腻生动,表情真实丰富,做工精细考究,当属于南宋中晚期宋三彩的精品之作。

这批种类丰富的宋三彩,实际是南宋社会真实生活的一个缩影和再现,为研究宋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服饰、雕塑技艺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4 结论

陶俑虽是明器,但它是古代人们在“事死如事生”观念下真实生活的反映,是当时社会真实生活的缩影和再现。四川广安发掘出土的汉代陶俑风格拙朴、粗犷洒脱、工艺独特,南宋陶俑精致考究、生动活泼、技法细腻,生动反映了当时广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精神面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是四川陶俑的精品之作。

猜你喜欢

陶俑特色
秦兵马俑一号坑新发现20余件陶俑
时代特色
陶俑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来自远古的使者—陶俑
哭泣的汉俑
哭泣的汉俑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