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文物重建问题思考
2020-03-03张晨光汪根寿
张晨光 汪根寿
摘 要:2020年6月至7月的南方强降雨造成全国500多处不可移动文物因洪灾不同程度受到损失。作为灾后重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物灾后重建工作对灾区人民群众的心灵慰藉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文章以江西省婺源县彩虹桥文物保护工作为例,对灾后文物重建工作进行思考,阐述了婺源县彩虹桥文物受损及计划修复情况,进而提出了灾后文物重建的策略及具体措施,以期对灾后文物重建贡献一分力量。
关键词:彩虹桥;文物保护;灾后重建
进入2020年6月,我国南方地区发生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受其影响,江西、广东、广西、云南等8省(区)110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截至6月9日14时,已造成江西、广东、广西、云南等11省(区)263.7万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40.4亿元。在这一强降雨过程中,全国500 多处不可移动文物因洪灾不同程度受到损失,江西省婺源县清华镇一座拥有800多年历史的廊桥—彩虹桥的桥面(两廊一亭)被冲毁。开展灾后重建,文物重建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笔者以江西省婺源县彩虹桥文物重建工作为例,对灾后文物重建问题进行一些思考。
1 婺源县彩虹桥文物受损及计划修复情况
2020年6月至7月,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江西省婺源县多条河流水位超过警戒水位。7月8日下午开始,婺源县暴雨倾盆,河水猛涨,清华镇一座拥有800多年历史的廊桥—彩虹桥桥面被洪水淹没超1米,彩虹桥东端引桥至二号桥墩之间的桥面(两廊一亭)被冲毁。
婺源彩虹桥建于南宋,全长140米,是全国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设计最为科学的一座古廊桥。虽然两廊一亭被冲毁,但其余桥体基本完好,淹没在洪水中的“燕嘴分水”桥墩依旧无恙,再次向世人证明了彩虹桥的防洪体系设计的精妙,充分体现出婺源古人的建筑智慧。
婺源县组织专家会商,立即着手彩虹桥的修复工作,请江西省文物保护中心做维修方案。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一定有彩虹。我们坚信在不远的明天,婺源人民将精心修复这座四墩五孔、长达140米的心桥,让世人在这道集智慧与美貌于一身的彩虹面前,再次惊艳。
2 灾后文物重建策略
2.1 内容规划
婺源县着手彩虹桥灾后重建工作,对彩虹桥的抢救、修复和保护的工作程序、工作范围进行全面规划,具体内容包括:第一,尽快拿出彩虹桥灾后重建修复方案,确保修复工作万无一失;第二,尽可能抢救受损文物、收集散落和流失的文物构件;第三,妥善排解彩虹桥危险结构,避免损失再次发生;第四,尽快清理水灾造成的垃圾,为灾后重建创造条件。通过科学规划,力争将彩虹桥尽快修复。
2.2 规划步骤
彩虹桥重建作为一项文物抢救与保护工程,对技术路线和相应的专业程序进行有效规划是工程顺利进行的保障。彩虹桥建成已有800多年,历史悠久,相应的规划步骤应为:首先组织有关专家对彩虹桥进行灾后现场调查、评估;然后根据调查评估结果编制重建技术方案;同时收集与彩虹桥相关的各种图像和文献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彩虹桥重建的整体规划;接着组织有关专家对规划进行科学论证、评估和调整;之后再提交“婺源县彩虹桥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定夺。
2.3 实施过程
彩虹桥两廊一亭在水灾中被冲毁,重建时一定要切实把握“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根据《文物保护法》中对于文物修复的相关规定,坚持以“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技术”的要求开展彩虹桥的重建工作,做到“修旧如旧”。只有尽最大努力做到形神兼备,当我们再见“彩虹”时其才能依然风华绝代。同时,在重建时要注重提高彩虹桥传统建筑在水灾、地震等灾害中的技术含量,以提升彩虹桥的抗灾害能力。
3 灾后文物重建的具体措施
3.1 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组织领导是做好文物重建工作的有力保证。在灾后文物重建工作中要按照“地方政府组织领导、文物部门业务运作、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支援”的原则,完善领导组织机构,实现集中管理,各部门综合协调的政策。具体到彩虹桥重建工作,就是以婺源县委、县政府为主导,县文物局具体负责彩虹桥重建工作,行使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综合协调等职能,以确保彩虹桥重建工作圆满完成。
3.2 多方式多渠道整合资金、资源和技术力量。
资金、资源和技术力量是灾后文物重建工作的一个严峻挑战,为有效完成灾后文物重建工作,在加强组织领导的基础上,还应保证资金、资源和人力到位。
一是政府主导筹资。在彩虹桥重建工作中,资金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婺源县在彩虹桥重建资金方面,主要以争取上级文物部门拨付灾后重建专款、县财政拨付灾后重建款项为主,民间募集资金为辅的方式来解决。
二是整合专业、传统的技术力量。顺利完成灾后文物重建工作的关键在人,彩虹桥两廊一亭被冲毁,灾后重建工作难度较大,如果没有文物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是难以做好重建工作的。为此,婺源县除了请江西省文物保护中心组织维修方案设计,并组织相关文物专家会商,拿出最优的修缮方案,以先进的文物保护修复技术进行修缮外,还聘请手艺高超的手工艺人参与施工,确保最大限度地恢复彩虹桥的原貌。在维修准备过程中我们发现具有精湛传统木工、石工手艺的匠人越来越少,我们也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将更多的传统手工艺种类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传统工艺大师范畴,以壮大这一“艺术”群体。
三是動员社会力量。彩虹桥冲毁后,当地政府部门没有推诿遮丑,而是立即向社会发布“彩虹令”,全面寻找被洪水冲走散落各地的彩虹桥原有木构件,对发现彩虹桥相关木构件线索、捡到并归还的人员授予“彩虹之友”荣誉称号,并终身享受婺源县景区免门票待遇,极力为彩虹桥恢复原貌提供物料保证。“彩虹令”发布后,先后收到了原彩虹桥的三根主梁和数十件木构件。这让群众在心疼文物毁损时不是一味地指责追责,而是积极参与到文物保护中来,有效地提高了全民文物保护意识。
3.3 灾后文物重建要趁早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灾后文物重建就是与时间赛跑,越早越好。文物受损后修复得早,通过基础修复后很有可能就看不出什么痕迹了;如果修复得晚,随着时间推移,可能需要付出十倍甚至数十倍的代价,而且很难恢复原貌。在此次洪灾中,国家文物局发文要求相关部门严阵以待,一旦发生文物损失,要立即报告,妥善做好后续保护工作,搜集、保存好文物构件或者部件,将文物损失降到最低。这就要求婺源县立即行动起来,将彩虹桥灾后文物重建工作当作目前的重要工作来抓,切实打好彩虹桥重建攻坚战。
3.4 建立一套系统的文物档案资料
灾后文物重建过程中是否有一套細致全面的文物档案资料,往往是决定文物修缮重建成功与否的关键。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类文物在建造之初,古人不仅要考虑如何与自然气候相适应,与周围的山、川、路、泽融为一体,与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相契合,还要满足当地百姓图腾、信仰以及对周易、五行文化中趋利避害的心理需求。这就使很多传统建筑的方位、朝向、结构、尺寸、供奉神位等都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如果没有一个非常精准详细的档案资料,只凭借想当然的认知和回忆,重建后的文物往往会出现一种“照猫画虎反类犬”的痛苦。婺源彩虹桥作为国保文物在2010年进行了维修保护,有完整的设计、数据、图像基础资料,为本次维修重建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今天重建彩虹桥,我们应利用数字化、5G、云计算、智能化等新兴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一套系统的彩虹桥灾后文物重建档案资料,以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实现文物的智慧化保护。我们了解到现在国内对省级以下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存储还是有欠缺的,特别是我国中西部地区,也希望文物部门能以采虹桥为鉴,加快文物资料的收集建档工作。
4 结语
文物古迹浓缩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文物在洪灾中受损着实令人心痛。此次洪灾无疑为我国文物古迹保护工作敲响了“警钟”,文物保护不能寄希望于“亡羊补牢”,而应未雨绸缪。唯有如此,当洪水等自然灾害来袭,才能更好地为文物古迹遮风避雨、抵风挡浪。
参考文献
[1]伏妍亭.文物保护工作的方法创新初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29-30.
[2]刘芳菲.文物保护要“趁早”[J].小康,2020(8):69
[3]孙玲.文物利用的创新探索—以北京市西城区文物合理利用为例[N].中国文物报,2019-10-25(003).
[4]郝红艳.文物保护与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分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5):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