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几点思考
2020-03-03崔建周
崔建周
〔摘要〕 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的方向、效果,具有“统领性”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政治建设在战略谋划、制度建设、实践创新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效。需要注意的是,实践中仍有部分党员干部对党的政治建设的一些相关问题在理论上存在模糊认识,有的甚至导致实践出现偏差。为此,切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还要在澄清模糊认识、纠正实践偏差等方面下大功夫,具体应做到:正确厘清“五位一体”中的政治建设和党的建设中的政治建设的区别与联系,正确处理“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系,正确辨析“最大的政治”的不同规定和表述;系统把握党的政治建设的目标任务具体到思想行动上、组织运行上、政治地位上的内涵;在党的政治建设的实践中坚持以创新精神探索实践路径,明确评价标准,同时防止各种错误倾向。
〔关键词〕 政治建设;相关概念;目标任务;实践要求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20)01-0032-05
在党的十八大之后的管党治党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秉持“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的科学理念,既在理论上深入阐述了党的政治建设的深刻内涵、重要意义、建设路径,又在具体实践中持续用先进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头脑、全面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肃党内政治纪律规矩、系统重构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党内政治文化、健全完善党的政治建设的制度机制、坚决惩治“七个有之”,推动党的政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但是在现实中还有少数党员干部对党的政治建设的一些相关问题存在理论上的模糊和实践中的困惑,因此有必要澄清模糊认识、纠正实践偏差。
一、 正确认识与党的政治建设有关的三个概念
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内涵是较为明确的,即围绕强化政党的政治性特质比如共同的政治信仰、一致的政治行动、有效的组织运转等而进行的系统性建设活动,但在现实中仍有部分党员干部对其内涵存在模糊认识,对相关概念的理解把握不够精准。
(一)正确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中的政治建设与党的建设中的政治建设的区别与联系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布局中有政治建设的任务,在党的建设布局中也有政治建设的要求。少数党员干部不能正确辨析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有些认为二者是同一个命题,有些认为二者毫无关联。实质上,二者从本质属性上分别属于国家建设和党的建设两个不同的领域,在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进程中既有显著区别但又有紧密联系。一方面,党的自身建设是“五位一体”中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中的政治建设属于国家建设的范畴,其目的是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主要任务包括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发展和保障人民民主、实现全面依法治国、保持国家政权稳定、提升政府行政能力等多个方面。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政治建设本身就包含着国家政治发展和党的建设两个方面的任务,党的建设中的政治建设自然也内蕴在国家政治建设的任务之中。另一方面,包括政治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都需要党的建设作为保障。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最高领导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根据国情而探索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政治建设的任务也是由中国共产党依据实践的要求而提出来的。没有党的建设作为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就缺少了领导力量、组织保障。假如在党的建设中不注重政治建设就有可能使党失去其“政治灵魂”与“存续根脉”,自然也就不能凭借自身建设的科学性、有效性为国家的政治建设提供领导和保障。
综上所述,党既是中国政治发展的领导力量也是建设对象,党的建设既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又是其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政治建设与党的政治建设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如下三点:一是“五位一体”中的政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党的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建设必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核心要旨,必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发展同步推进。二是党自身的状况是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能否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党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方向、任务、策略、步骤、进程,没有党的坚强有力,中国的政治发展就无从谈起。三是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第一位任务,统领着党的建设的目标要求和任务举措。总之,“五位一体”中的“政治建设包含党的建设,而党的建设决定政治建设。这种关系使得党的建设具有政治建设的价值;同样也使得政治建设具有党的建设的意义” 〔1 〕。
(二)正确处理“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系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是党的建设的要求,强调政治建设要统领党的建设的其他各个方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黨的政治路线的要求,强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部工作中经济建设是中心工作。少数党员干部认为,强调“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就是要回到改革开放前单一的“突出政治”、片面的“政治挂帅”甚至是“阶级斗争为纲”,就不再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种形而上学思维导致实践中出现党的政治建设工作与其他业务工作对立的错误认识和行动。
一方面,政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处于统帅和灵魂的地位。“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和灵魂,经济与政治相比,政治不能不占首位” 〔2 〕。经济建设并不是抽象的,本质上反映不同阶级的利益诉求,目标上必须要满足特定阶级的利益需求,因此要受到政治活动的反作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既需要政治革命开辟道路,也要回答为什么搞经济建设、为谁搞经济建设以及在什么样的政治体制下搞经济建设。如果对这些重大的政治问题没有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回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失去了方向、道路、灵魂和保障,就可能走上邪路。所以“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3 〕。
另一方面,推动全党始终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2019年3月,中共中央在印发的《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全党制定执行大政方针,要从党的政治路线出发;部署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重大战略、重大任务、重大工作,要紧紧围绕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 〔4 〕6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执政党就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就必须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成为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只有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来推进党的建设,才能保证全党都能坚定执行、坚决捍卫党的基本路线,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总之,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才能保证党更好地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保证党的执政地位稳固。没有离开政治的经济,不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旗帜鲜明讲政治就不是合格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各项建设就失去了统领,经济建设就失去了政治保障;没有脱离经济的政治,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及时增进人民群众福祉,党的执政合法性就会丧失。因此,“统领”与“中心”不是矛盾的,政治不能离开经济这个基础,经济不能离开政治这个保障,二者统一在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的具体工作中。
(三)正确辨析“最大的政治”的不同规定和表述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曾对“最大的政治”形成了多种表述和规定。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 〔5 〕江泽民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现代化,这是当今中国最大的政治。” 〔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 〔7 〕我们党还强调“要把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大政治、首要任务,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8 〕。针对上述的不同规定和表述,个别党员干部产生了“到底什么是最大的政治”的困惑。
对“最大的政治”的正确理解必须从政治这一概念溯源。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的本质是阶级斗争,政治最根本的问题是政治权力,政党最核心的目标是掌握政权。所谓“最大的政治”,其实质就是对政党能否保持自己的特性、能否取得并巩固政治权力最大影响因素的通俗表达。对“最大的政治”的表述不同就是因为不同领域中对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影响因素不同。第一,“现代化是最大的政治”的表述是从党的政治使命与政治权力关系的角度强调的。党必须把推进现代化建设作为执政之后的最大、最根本的任务,这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实现远大理想的必须,也是中国共产党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基础和前提。“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9 〕,所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被称为最大的政治。第二,“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的表述是从党的政治立场与政治权力关系角度强调的。能否得到民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能否掌握政治权力的前提,丧失了民心、丢掉了民意党就失去了持续执政最为厚实的根基。推进现代化建设进而不断获得民众的拥护和支持,党才能持续执政。所以“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第三,“‘两个维护是最大的政治”的表述是从党的政治规矩与政治权力的角度强调的。党坚强有力才能胜任领导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党是否具有足够的力量取决于能否把全體成员有效组织起来。全党有核心、党中央有权威才能把9 000多万名党员的“力量拧成一股绳”,才能确保全党上下同心、步调一致,才能防止党同伐异、政出多门。如果党内没有做到“两个维护”,党就会成为软弱涣散的“一盘散沙”。所以说,“‘两个维护是最大的政治”。由此可见,上述关于“最大的政治”的表述是辩证统一的,之所以都被称为“最大的政治”,归根到底就是因为这三者虽处于不同领域但都直接关乎党的生命、关系党的执政地位,关系到党的命运、民族的命运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二、 系统把握党的政治建设的目标任务
党的政治建设有着鲜明的目标指向。“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目的是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全党团结统一、行动一致” 〔4 〕3。而在现实中有些党员干部不能全面准确把握党的政治建设的目标任务的政治性、系统性要求。比如,部分党员干部未能把党的政治建设落脚在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特质上,导致在政治建设的目标任务上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还有一些党员干部把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政治建设唯一的目标任务,认为政治建设的目的就是要让全党“听话”。实质上,党的政治建设的目的是要使党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属性、政治本色进而巩固政治权力、站稳政治立场、贯彻政治路线、实现政治使命。从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特质的角度来分析,党的政治建设的目标任务可以细化为以下三方面:
一是落在思想行动上就是要形成并坚守共同的政治方向,主要体现为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崇高政治理想和符合时代要求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思想和行动的高度一致。政治方向是一个政党的政治信仰、政治立场、政治路线、施政方略最为集中的体现,是政党旗帜与道路、理论与行动、认识与实践的综合。政治方向是否高度一致是关系到党能否组织起来、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党必须以有效举措来确保全党在政治方向上形成思想共识和行动合力,防止全党出现思想混乱、行动分歧。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就是要发挥政治指南针作用,引导全党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来,推动全党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贯彻到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的实践中去,确保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10 〕。这就要求既要把思想建党放在首位,突出强调理论武装工作的政治性、科学性、系统性、现实性;又要针对政治方向强化党内政治监督,确保党的各项工作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推进。
二是落在组织运行上就是要打造坚强的政治组织体系,主要体现为党的各级组织和所有党员在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以严格组织纪律、严密组织体系和全党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为表征的良性党内政治关系。政党是肩负特殊功能的政治组织,政党的功能需要通过组织体系去实现。组织体系严密、组织权责分明、组织纪律严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组织上的典型特征和显著优势。“四个服从”是处理党内政治关系的核心原则。党的政治建设必须致力于保证组织的政治性、强化组织的严密性、确保运行的协调性,推动全党维护党中央权威、服从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维护领袖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确保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能够坚定不移地向党中央看齐。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本身是完全民主的,这也要求党的政治建设应把推动党的各级组织积极发展党内民主、严格执行党内议事决策规则、切实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充分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作为重要内容。总之,良性的党内政治关系是党的组织体系有效运转的根本保证,是民主与集中的统一,是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与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确保组织权威的统一,亦是党的政治建设的目标任务。把民主与集中结合起来,确保全党既充分发扬民主又坚持党内正确集中,才是党的政治建设在组织上的要求。
三是落在政治地位上就是要强化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领导,主要体现为基于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高超领导能力而形成的对国家社会的全面领导。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改进党的领导方式,承担起执政兴国的政治责任” 〔4 〕8。政党之所以被定义为政治组织就在于其存在的目的就是要影响或获取政治权力。马克思主义政党掌握政治权力的目的在于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自身的政治使命,这就要求既要强调党的领导地位的无可替代性又要强化党的领导的科学有效性。在这一方面,党的政治建设要求不断健全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改进领导方式,确保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领导,确保党能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要求党的各级组织要不断强化政治功能,党领导下的国家机关要彰显其政治属性,各级各类群团组织必须发挥政治作用;要求全体党员要强化政治意识、提高政治本领、提升政治能力。
综上所述,统一全党政治方向是基础,建设严密组织体系是关键,强化党的政治领导是落脚点,上述三者构成了党的政治建设的目标任务体系。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围绕以上三个方面同步用力、统筹推进。
三、积极探索党的政治建设中的具体实践要求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不能停留在空洞的口号上,必须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党建工作和鲜活实践,这就要求既要有科学的建设路径也要有明确的评价标准,还需要防止各种错误倾向。但是从现实情况看,政治建设的一些具体实践问题仍然处于破题阶段,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
(一)以创新精神探索党的政治建设的具体路径
在少数党员干部眼中,党的政治建设的要求空泛,以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其他方面的建设在实践中缺乏抓手、不易操作、不好评价,进而导致在工作中出现了把政治建设泛化、虚化、口号化的错误倾向,往往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喊的很响、做的不实”。实质上,党的政治建设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党的政治建设是纲,其他建设是目。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的要求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就是要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各项建设的灵魂,党的各项建设都要从政治的高度去研判分析、组织实施;就是要求党的各项建设都要始终以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特质为依规,紧紧围绕坚持党的政治理想、实现党的政治使命、贯彻党的政治路线、站稳党的政治立场、严肃党的政治规矩、净化党的政治生态等而展开;就是要求党的各项建设都要立足于推动全党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政策,推动构建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和正常的党内政治生活。新时代做到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核心要求就是党的其他各项建设都要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作为根本任务、衡量标尺,确保全党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确保全党能始终不忘初心、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认真组织开展对党的政治建设的评价考核
一些党组织认为党的政治建设没有明确评价指标很难准确考核,错误地认为这一工作抓得紧不紧、实不实都没有太大关系。既然党的政治建设的要求是具体的,那么党的政治建设的绩效必然是可评价的。考核评价党组织抓党的政治建设的成效可以通过以点看面、以下看上兩个途径来实现。以点看面,就是透过具体业务工作判断政治建设状况,通过各项工作的执行落实推进情况判断党组织是否把政治建设抓在手上及成效如何。实践中,就是要通过具体的工作是否贯穿了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否坚持了党的政治路线、是否坚持了党的政治立场、是否守住了党的政治纪律、是否贯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要求、是否落实了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来判断一个党组织抓政治建设的成效。近年来,各地把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党组织的重要方面就是典型做法。以下看上,就是通过党组织内党员干部的言行举止、下级党组织的运行情况来评价党组织抓党的政治建设的力度与效度,即把党员干部是否具备正确的政治理想、能否做到“两个维护”、能否做到以人民为中心、是否具有较强的政治本领、是否有违反政治纪律的现象以及下级党组织的党内政治生活情况、工作进展情况等作为考核评价的具体指标。
评价考核党的政治建设成效应具有较强的分析归因能力,善于从个别现象中抽象出一般原因,能够把业务问题归因到政治高度去研判,同时必须要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是不能从政治的高度来分析辨别现实问题。在实践中表现为对明显存在的政治问题熟视无睹,对一些不抓政治建设、违背政治规矩、破坏政治生态的人或单位听之任之;或者就事论事,不能从具体问题中看到政治问题,导致政治建设的考核评价落不到实处。二是把政治问题泛化、随意上纲上线。把非政治问题政治化,无论什么问题都往政治问题上靠,不具体分析引发问题的原因都往政治责任上扯,导致在政治的考核评价中无限上纲、削足适履、乱扣帽子。上述两种错误倾向既影响了政治建设考核评价的公信力,又降低了党的政治建设的严肃性。评价考核党的政治建设时必须要以事实为依据、以党章党规为准绳,把现象与本质、动机与效果、历史与现状、事实与后果、见人与见事综合起来辩证考量,“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和“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两种错误倾向都应坚决避免。
(三)准确辨识“高级黑”“低级红”“伪忠诚”
“高级黑”“低级红”“伪忠诚”等是近来热议的词汇,也是当前党的政治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并着力破解的重大实践问题。“高级红”“低级黑”“伪忠诚”具有极强的隐蔽性、欺骗性,要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正确分析辨别,就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抽丝剥茧、去伪存真,抓住“高级黑”“低级红”“伪忠诚”背后的根本运行逻辑。
辨别“高级黑”“低级红”要谨记:掌握理论吃透精髓,牢记常识分析效果。不可否认,有些“高级黑”“低级红”是别有用心者的有意为之,有些“高级黑”“低级红”则是“好心办坏事”。别有用心者的“高级黑”,其实质就是明扬暗抑、明褒暗贬,通过运用“高高捧起”的手段来达到使被捧对象“重重跌落”的目的。“低级红”的实质是画蛇添足、过为已甚,运用庸俗化、简单化、机械化、实用化的方式来对待党的历史和路线方针政策。正确辨别“高级黑”“低级红”可从三个方面着眼:一是要牢记常识。“事出反常必有妖”。一般的“高级黑”“低级红”普遍带有极端化的特点,都违背常识、颠覆规律,所以一旦遇到极端的、夸张的政治言行就有必要仔细思考、综合研判。二是要分析效果。“高级黑”“低级红”还可从最终的效果来辨别,把是否切实提高了党的威信、是否切实增强了民生福祉、是否切实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作为辨别的重要依据。三是运用好理论思维。要在融会贯通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政治标准、理论真意、思想精髓和中央要求,深入分析各种现象的外在表现与内在实质,辨别出其是正常的政治行为还是别有用心的“高级黑”“低级红”。如果党员领导干部能够从上述三方面出发来想问题、作决策、搞宣传,就能避免在具体工作中犯“高级黑”“低级红”的错误。
辨别“伪忠诚”要把对象的言行表里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些政治上的两面人,装得很正,藏得很深,有很强的隐蔽性和迷惑性,但并非无迹可寻。只要我们多用心多留心,多角度多方位探察,总能把他们识别出来。” 〔11 〕“伪忠诚”的实质是“形相似而心不同”“举着红旗反红旗”,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表里不一、言行不一、心口不一,其表现就是表态很快但不见行动、调门很高但不抓落实、人前道貌岸然但人后就原形毕露。辨别是否“伪忠诚”必须做到全方位考察、近距离观察、历史地分析、综合性研判,要听言观行、察表析里,既看才又看德,既看日常工作表现又看重大节点考验,既看业务工作又看政治表现,既看八小时以内又看八小时以外,既看职务职级现状又看成长进步过程,既看本人的一贯表现又看其朋友圈、生活圈,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透过外相看到内心,透过业务看到政治。唯有坚持历史地、全面地、综合地、辩证地分析党员干部,才能真正让“伪忠诚”在党内政治生活中无所遁形、无可藏身。
〔参 考 文 献〕
〔1〕林尚立.当代中国政治:基础与发展〔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7:309.
〔2〕朱荣英.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研究的当代视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279.
〔3〕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49.
〔4〕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3.
〔6〕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706.
〔7〕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 为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重要保证〔N〕.人民日报,2018-07-01(01).
〔8〕郑 昭.把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大政治首要任务〔N〕.福建日报,2019-07-13(01).
〔9〕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0.
〔10〕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226.
〔11〕习近平.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J〕.求是,2019(02):4-10.
责任编辑 董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