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自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0-03-03李惠娜

语文教学之友 2020年2期
关键词:教学环节

摘要:新课标提倡学生要“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对教学内容进行自学和探究,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最终成为有自主探究能力的新人。教师应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巧妙设计教学环节,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实现自读课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自读课;教学环节;思维能力的培养

自读课,顾名思义就是自主阅读课,以学生自己阅读为主,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有所得、有所悟的课型,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和“合作学习”的理念。这种课型在学生、教师和课本之间构建起一座桥梁,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最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插上思维的翅膀

自读课虽然是以学生自读为主,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依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师应该根据课文内容,巧妙设计导入环节,创设符合学生年龄和思维特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内容,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学习《雨的四季》这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导入:

师:雨是自然界最常见的,如果写一篇关于“雨”的作文,你会怎么写?

生1:我喜欢春天的雨,我会像朱自清一样描写春雨。

生2:我喜欢夏天的雨,夏天的雨比较热烈急躁,有点和我的脾气相似,我会写急脾气的我遇上了一场暴雨。

生3:我喜欢滋润万物的春雨,它的“润物细无声”,就像老师和妈妈一样,我会写这方面的内容。

师:大家对雨都有独特的情感,那你们知道刘湛秋先生是如何写雨的么?请大家带着问题去阅读。

创设情境激趣,是训练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兴趣决定着阅读效果,设计巧妙导入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求知欲望。

二、自主学习,让学生收获思维的硕果

自主学习,是根据拟定的学习目标,以学生自读为主的学习环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阅读所占的比重较大,既包括学生个体的自学,也包括小组之间的讨论和集体的合作探究。笔者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发现、自行构建甚至是创造出文本的意义。

在学习《再塑生命的人》一文时,学生通过分析文章标题,发现如下问题:

是谁再塑了生命?再塑了谁的生命?为什么要再塑生命?是怎么再塑生命的?

通过交流,同学们达成了共识:莎莉文老师再塑了海伦·凯勒的生命。因为海伦·凯勒处在黑暗的困境中,迫切想要从黑暗沉寂的世界走出来,是莎莉文老师给她带来了光明。

教学中,学生们对于文本传达的表面意思是可以把握的,很好地抓住了阅读的重点,但这样的理解还不够全面深入,关于“怎么再塑生命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为此,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仔细阅读文本,思考以下问题:

莎莉文老师来到海伦·凯勒身边,做了哪些事?从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认真阅读5分钟,划出相关语句,经过分析学生逐步达成了以下共识:莎莉文老师用文具教“我”认识布娃娃的单词,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激发“我”的学习兴趣,在我发脾气时会巧妙地转移“我”的注意力,用流动的水打开了“我”的心门,让我感知到了光明、自由和快乐。

师:如果“我”不接受老師的教育,会有后来的成就么?

生1:肯定不会有海伦·凯勒现在的成就啊!

师:那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文,在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我”处在一种怎样的状态之中?老师来了之后,有了什么样的变化?

学生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划出相关语句进行批注。交流之后,得出结论:

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

①当时我经过了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

②我正像大雾之中的航船……

③我心中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

④在我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不会有温柔和同情。

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后:

①心中充满了喜悦,期盼新的一天快些到来。

②世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这时,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发现:

曾经是一个摔坏了布娃娃不会愧疚、不会同情的孩子,居然悔恨不已,甚至是眼泪溢满了眼眶!

是莎莉文老师将温柔和同情带给了海伦·凯勒,也将爱带给了她,从而促使海伦·凯勒完成了生命的自我救赎,是她自己重塑了生命!

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和教师的引导,学生们完成了对文本的意义构建——海伦·凯勒不仅感谢莎莉文老师对自己生命的重塑,更向我们传递了一种力量——只要不放弃,努力向上,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多措并举,碰撞出思维之花

自读课除了将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外,教师的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学生注意力很难长时间持续,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始终保持激昂的情绪,如亲切的话语、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辅助手段,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同对话方式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饱满的学习状态,在学与思中产生智慧之花。

(一)朗读,让思维萌芽

陆机曾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居要片言”就是现在的“中心句”“主旨句”。抓住这样的“文眼”引导学生朗读,激发其对文本的感悟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学习《荷叶·母亲》一文,围绕“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风雨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安排了这样的环节:

师:同学们,读了这段文字,有什么感受?

生1: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

师:那大家在读这样的语句时,脑中会有怎样的画面?

生2:我想到了攲斜的荷叶遮挡住红莲。

生3:我想到了母亲为我撑伞的情景。

生4:我想到了妈妈为我做的早餐,可我却嫌弃它不好吃……(学生有点哽咽了)

师:那我们在读这样的语句时,应该有怎样的一种情感呢?

生5:对母亲充满感激和感恩!

生6:赞美母亲,讴歌母亲!

师:同学们,冰心先生用这样的画面给我们传递了温馨感人的情感,我们也能从文本联想到自己的妈妈,让我们饱含着对母亲的感激和赞美来读好这段文字。

当学们生体验到这种情愫时,朗读自然产生情感的共鸣,学生会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文本之中。这一读,掀起情感的高潮,对文本情感的认识也就更立体丰满了。

(二)巧设练笔,让思维开花

苏轼曾经赞誉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样,刘湛秋先生用美妙的文笔,深情的笔墨为我们描绘了《雨的四季》,在学习这篇自读文章时,笔者作了这样的设计安排: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出作者描绘的一幅幅画面,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所体会到的雨的画面。

生1:我看到了“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的”春雨,让树叶儿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师:非常好,与朱自清的《春》联系起来了。

生2:我仿佛看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夜雨,淅淅沥沥,地里的庄稼拼命地吮吸着大地母亲 的乳汁。

生3:我看到了铺满池塘的荷叶,暑假回老家时,村里的池塘里长满了碧绿的荷叶,我和小伙伴们玩得很开心……

学生将自己想象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时,不仅感受到了文本中所描绘的画面,更是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文本联系起来了,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文本阅读,更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也消除了学生对写作的恐惧。读与写的结合,让学生有效地把握文本的内涵。

(三)合作探究,让思维碰撞

一般自读课学生大多处于“单兵作战”的状态,对教师搭建的阅读媒介,部分学生仅凭个人力量达不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合作探究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些学生的窘境,能促使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深入挖掘文本的内涵,更好地拓展延伸。

学习《再塑生命的人》一文,针对“谁再塑了谁的生命,从哪些语句可以体现”这个问题,静读之后,反应较快的学生很快有了答案,但不够全面。笔者引导小组讨论交流,完善结论。经过几分钟的交流讨论,几个小组有了较为完备的结论,组长归纳,达成了以下共识:

莎莉文老師改变了海伦·凯勒的生活,让她从黑暗沉寂的世界中走了出来,文中充满了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这时,有个小组长站起来说:“我们小组认为不仅是老师改变了‘我,也有‘我自己的努力,可以说是‘我重塑了自己的生命。”

有些学生不同意这样的观点,各小组寻找相关依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们群情激动,很快就各自找到了相关的语句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课堂切切实实地打开了学生思维的大门,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语文课堂里来,让语文课堂真正地有效且高效。

在新的部编版教材中,自读课文所占比重较多,需要教师精心备课,巧妙设计,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的习惯。

作者简介:李惠娜(1973—),女,江苏省江阴市华西实验学校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猜你喜欢

教学环节
幼儿舞蹈教学环节间的过渡策略
简练教学法能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成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概论”课教学探讨
初中科学教学“兴奋点”创设的探索
“万丈高楼”由此始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缺失对策研究
实施高效课堂有感
论新形势下中职学校语文课教学的研究与探索
谈财务管理课程中引入ERP沙盘模拟的教学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