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镇麒麟

2020-03-03卫鸦

清明 2020年1期
关键词:谢家大船师兄

卫鸦

1

见师傅那天,我起得很早。天色尚未亮透,就被一双大手从被窝里拎了出来,睁眼便看到父亲站在床前,一脸的严肃。父亲郑重叮嘱我,出门在外,不比在家里,以后要养成早起的习惯了。说完,他将我的衣服扔到床头。“赶紧穿上起床。”父亲说,然后转身出了房间。我看了看窗外,小镇还在沉睡,浅灰色的天幕上,点缀着几颗稀疏的星子。父亲的脚步声穿过堂屋,拐进了后面的小院,混入一片忙碌的叮当声中。我听出来了,母亲已经在厨房里准备早餐。

那年我十五岁。在此之前,我从未离开过家,尽管这次要去的地方并不远,就在邻近的小镇,但对我来说,也算是人生中的第一次远行了,因此多少有点庄重。我穿上了那件赭色的皮夹克,是我伯父从香港寄来的,那边的衣服真是好,穿在身上,站在镜子面前,自信心立马上来了,就仿佛整个人突然长高了一截。

我从未见过伯父,但在我心里,他是个风云人物。很多年前,为了逃避饥荒,伯父带着我父亲,从罗湖偷渡香港。一路上,他唠唠叨叨地叮嘱我父亲,过河时千万不要回头。父亲嘴上应承着,心里却不胜其烦,认为我伯父实在太啰唆。但是没过多久,父亲就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下水之后,父亲没能忍住,回头往身后望了一眼,只是那么一眼,就决定了他和伯父迥然不同的命运。父亲在回头的瞬间,被身后的故乡死死拉住,无论如何游不动了。伯父没有回头,意志坚定地游了过去。兄弟俩自此天各一方。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伯父杳无音信,就仿佛人间蒸发了似的,我父亲以为他早已不在人世。

我这么说也许你很难理解,香港与深圳不就一河之隔吗?那是现在。在那个年代,尽管近在咫尺,却遥如两个天体。我上小学那年,改革开放开始了,伯父突然间又有了音信,寄了封书信过来。父亲非常激动,捧着信件时,两手不停地抖,仿佛在打开信件的瞬间,他已经将伯父抓在了手里。看完信后,父亲难以自控,“哇”地一声就哭了出来。伯父当然更加激动,长久的亲情缺失,使他就像饥饿者渴望面包那样迫切地渴望来自于彼岸的亲情。自那天以后,伯父的信件就像雪花一样频频飘到我家里,阅读来自香港的信件也成了我父亲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转眼间,我读到了初中,慢慢接受了那个未曾谋面的伯父,他从一个抽象的称呼变成我们家中一个具体的存在。伯父经常会寄些衣物和钱回来,以保持与我们家的血缘关系。我难以理解的是,他为何不回来?那时,深圳的大门已向全世界敞开。这个昔日的渔村摇身一变,成为一座让全世界瞩目的城市。就连我们这座小镇上,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台商和港商的身影。他们讲着港台腔的普通话,将大把的钱投向这片南方的热土。我当然也希望伯父像那些港商一样,衣锦还乡。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在香港的几十年里一定功成名就,因为他每寄回一笔钱,都够我父亲兴奋上一阵子。这也决定了他在家中的地位,就仿佛那些钱物无形之中变成了一种权威,在我们头上笼罩着。

我学麒麟舞就是伯父的意思,但究其根源,还得归结于我祖父。我祖父是位著名的麒麟舞师父,年轻时,手底下有两套班子,浩浩荡荡的几十号人马,在我们这座叫观澜的小镇上,曾经风光无限。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麒麟舞在小镇上突然消失了,祖父的班子也自此解散。祖父成为一个落魄的民间艺人。等麒麟舞再度出现在小镇人的生活里时,祖父已年老力衰,他的那些徒弟早已另择门路,不愿再去重拾这项传统的技艺。我伯父和父亲都只在童年时期学了点皮毛,不足以继承衣钵。因此在观澜镇,祖父的麒麟舞班子算是彻底失传了。祖父不得不抱憾终身,离世时,将一个麒麟头和一身的技艺带入坟墓之中。前些日子,伯父来信告诉父亲,说他做了个梦,梦见我祖父抱着一个麒麟头从坟墓里爬了出来,这个已经逝去多年的老人,语重心长地嘱咐伯父,无论如何要在家族中找个人出来,继承他的衣钵。

我不知伯父所言是否属实,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的南柯一梦,决定了我的命运。祖父不在了,按照家族规矩,长兄为父,对伯父的意思,我父亲是不会违背的,再加上伯父源源不断地往家里寄钱,他就更加具有说一不二的权利。那年我初中毕业,拿回一张糟糕的成绩单,父亲不怒反喜,眼睛里放射出一种如释重负的光芒。我立马就知道,继承祖父衣钵的责任已经落在我身上了。父亲略带歉意地告诉我,他不是不想让我读书,而是以我的成绩来看,继续读下去也没什么希望了,还不如去学麒麟舞,好歹落个一技在身。其实父亲完全不必多此一举,我压根就不喜欢读书,学麒麟舞反倒是有几分兴趣。

对于麒麟舞我其实不陌生,逢年過节,或者哪家有红白喜事,村子里的麒麟舞队总是要出来舞上一番的。主人在屋前腾出一块空地,一对色彩斑斓的麒麟摇头摆尾地走过来,欢快登场。有时也会是两对,甚至更多。紧接着,锣鼓声起,麒麟腾挪跳跃,忽而翻滚,忽而直立,忽而争相斗技,让旁边的观众连连喝彩。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父亲毕竟受过祖父的熏陶,从小耳濡目染,这种在我们眼中无比精彩的麒麟舞,在父亲看来,却只是江湖杂耍。父亲认为,自从我祖父的班子解散之后,我们这座小镇上就没有正宗的麒麟舞了。祖父师承于大船坑的谢氏家族,从小我就听父亲说过,那是一个远近闻名的麒麟世家。

大船坑是个村子,在一座叫大浪的小镇上,与我们这座小镇之间隔着一座九龙山。爬到山顶,可以隐隐看到一片村庄,像片叶子似的挂在石凹水库边上,那就是大船坑了。据父亲说,那里的麒麟舞始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俗话说:“百姓愁,麒麟走;天下和,麒麟舞。”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人人都忙着对付饥荒,整个深圳的麒麟舞几乎都消失了。只有大船坑的麒麟舞在谢家班的坚持下,仍顽强地存活着。因此,在父亲看来,谢氏麒麟舞代表的是一种生生不息的传承精神,这也是他要送我去大船坑学麒麟舞的原因。

2

吃过早饭,天已经亮透,小镇露出了清晰的轮廓。在观澜镇的西边,紧靠九龙山脚下,不知何时又多出来几处工地。几十台打桩机轰隆隆响着,一下下砸进地下深处,空气中扬起迷蒙的尘土。近些年来,小镇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房子被拆掉,公路重建,河流改道,山丘被推成平地。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厂房和楼房拔地而起,让小镇不断长高,同时,也让小镇变得复杂和拥挤。我记忆中那些熟悉的村庄,被逐渐消解,以前的农田变成了工业园,乡间小路变成了错综复杂的街道。我在小镇上生活了十几年,可如今走在街上,经常一转身就找不着路。对此,我和所有小镇人一样,既兴奋,又忧虑。兴奋的是,我们每天都能看到一座不一样的小镇;忧虑的是,几百年的平静生活已经被打破了。谁也无法知道,小镇的明天会是什么样子,我们的明天又会是什么样子。

母亲将行李打好了包,送我和父亲去村口。前一天的晚上,父亲将新买的一辆桑塔纳停在了村口的牌楼底下,说是为了散掉新车的漆味,实则是为了显摆。我们这个村子,虽然比以前富裕了许多,但买小车的人也还没有几个,也许是以前穷怕了,现在有了点钱,都不敢随意去花,觉得在口袋里捂着比较安全。但我父亲不这样想,他说钱就是拿来花的,不花出去就只能叫纸。

从家里到村口,很短的一段路程,却似乎走了很长的时间。一路上,母亲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她总是那么沉默。也许在母亲心里,她的一生就该这样隐忍、这样逆来顺受地活着,否则就不足以体现出一位客家女人的端庄和贤良。到了村口,父亲从母亲手中拿过行李包,放进车尾箱里,砰的一声盖上,拍了拍手,把嘴里的烟头取下来扔在地上,对母亲说:“回去吧。”

母亲点点头,转身往家里走去。父亲发动车子,双手把着方向盘,像位骑士那样昂首挺胸,油门一踩,驰离了村口。车子经过一个转角,上了通往邻镇的公路。拐弯的瞬间,我把头伸出车窗,回头望了一眼身后。母亲站在家门口,两道目光恋恋不舍,就像两根绳索那样拴着正在离去的我和父亲。见我回头,母亲似乎有些慌乱,赶紧背过身去,仓促地躲避着我的目光。她转身的瞬间,抬起衣袖,抹了一下脸上的泪水。这个细微的动作,让我差一点就想从车上跳下来了。我突然想起多年以前,父亲在深圳河里游到一半时,回过头来望向身后的那个瞬间。虽然年代不同,地点不同,但那时的父亲,与此刻的我,必定有着相同的心情——面临离别时,我们对身后的家总是无法轻易割舍。

因为是新车,父亲不敢开快,车子绕着九龙山缓缓地跑了半个圈,约摸两个小时之后,到了山的另一边。太阳已经升高了,车子下了一道长坡,一座小镇在金色的阳光下闪现出来,这就是大浪了。比起我们那座小镇来,这里开发的速度似乎更加快些,已经看不到几块农田,遍地的厂房连成一片,形成了一座座工业园区的雏形。父亲将车子拐上石凹水库边上的一条公路,顺着水库弯行,依次经过石凹、上岭排、下岭排等几个村子,走到底,再拐个弯,就到了大船坑。

师父的家有点偏,一栋老式平房,在村子边上一个靠山的角落里。房子不大,正中间是堂屋,堂屋两侧各有两间偏房。如此看来,这个有着几百年传承的麒麟世家,靠着祖传的技艺,并没有获得与名气相匹配的财富,甚至略显寒酸。屋前倒是很宽阔,有块很大的水泥坪,中间摆着几对石锁,一个兵器架。这就是谢家班的练功场了。两棵上百年树龄的小叶榕,像两把巨伞,撑在练功场的两侧,将阳光遮住,粗大的枝干上,细密的气根像帘子一样垂挂下来。

父亲把车停在榕树底下,下了车,带我走进堂屋。屋子里有些暗,大白天也亮着两盏大红灯笼。一名四十开外的男人,披着一头长发,正襟坐在一把红木椅上。十几名身着劲装的青少年分列在他两旁,身高参差不齐,双手交叠着放在背后,规规矩矩地站着。这些都是他的弟子,看上去年纪与我相仿。那时是夏天,穿堂风从门外进来,将他散落到额前的长发吹起,露出一张被海风吹黑了的脸。这让我多少有些失望。我没有料到,父亲敬重有加的就是这样一个相貌平平的人,与我想象中的一代宗师实在是有着不小的差距。

“快过去,拜师父。”父亲把声音压得很低,就像一位地下工作者,在向我传递某种神秘的暗语。我不知父亲为何如此恭谨。这些年,因为有伯父的经济支撑,父亲在村子里的地位越来越高,三年前,他通过选举,当上了村里的支书,从此一呼百应,走起路来腰杆挺得笔直。可到了这位谢氏麒麟舞的传人面前,却显得如此的谨小慎微。

见我愣住不动,父亲斜我一眼,捅捅我的胳膊,说:“快去。”

我犹豫着,走到师父跟前。他抬起头,目光炯炯地盯着我,就像在审视一个犯人。又是一阵穿堂风过来,悬在他头顶的那大红灯笼晃了晃,满屋子的红光摇荡着,像水一样往四周散开。随着灯光的晃动,他身边那些弟子的影子在地上跳跃、弯曲。他的身后,有一个陈旧的木头架子,上面依次插放着十八般兵器,刀枪剑戟、斧钺钩叉等等。有些兵器开过刃了,幽幽地闪着一层冷光。兵器架的旁边是个神龛,一尊红脸的关公站在上面,手持大刀,似乎在镇守着什么。神龛前方有张老式方桌,上面擺着一个色彩斑斓的麒麟头,双目圆睁,跃跃欲试。应该是祖父对麒麟的那份情感,通过一条血缘的通道,传递到了我身上,这一瞬间,我被这个麒麟头吸引住了,脑子里出现了一只麒麟腾云驾雾、呼风唤雨的情景。我走到师父跟前,就要下跪。

“先不忙着跪,得看祖师爷是否赏饭。”他的一只手伸过来,托住我的胳膊。我又看了他一眼。我这位未来的师父,在我眼中已经披上了一层光芒,清瘦的脸上棱角分明,就像用刀子雕过一般。他的身材并不高,却显示出一种精干的气质,就像个质地良好的架子,稳稳地挑着一套玄色练功服。他手上的力量出奇的大,就那么一托,我丝毫都无法动弹。

“胳膊展开。”他说。

我往后退了几步,将两只胳膊举起来,往两边展平。

“转两圈。”

我转了两圈。

“踢两下腿。”

我又踢了两下腿。

“跳两下。”

我双脚并拢,在原地跳了两下。

“条件还不错,好了,上茶吧。” 他转过头去,叫了一声。从左侧的偏房里,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一个女孩托着茶盘,从门帘中闪出来,走到我跟前。我看了看,很秀气的一张脸,还没有完全长开,但模样中已经有几分端庄之气。我顿时有些羞涩,呆呆地站着,忘了去拿茶杯。

父亲又捅了一下我的胳膊,朝我使个眼色。我回过神来,赶紧从茶盘上拿起一杯茶,双手端着,恭恭敬敬地递到师父面前。他接过去,象征性地喝了一口,将茶杯放回了茶盘。耳边传来“当”的一响,那是茶杯落在茶盘上的声音,格外的清脆,仿佛一种斩钉截铁的承诺。父亲脸上的表情立马松弛下来。

3

拜师仪式一结束,父亲就回去了。临别时,塞了些钱给我,就说了一句话,让我以后好好跟着师父学,没学好就不要回家了。说完他拍拍我的肩膀,转身上了车,关上车门,看都不看我一下,就发动了车子。

父亲走得如此突然,我有点发愣,恍惚中,一阵黄色的尘土扬起来,在我眼前形成一团迷雾。等我回过神来,桑塔纳已经远去,变成了公路上的一个黑点。我心底突然涌起一种被遗弃的感觉,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包袱,被父亲仓促地扔在了这个叫大船坑的村子里。同时我也觉得,父亲刚才表现出来的那分恭敬,似乎值得推敲。

当然,我知道父亲很忙。自从他当上村支书之后,我们那座小镇,开发的速度一天比一天加快,有些村子已经被彻底拆掉,成为商业街区,原有的那些居民,有的住进了安置房里,有的迁入关内,从此远离小镇,成为城市居民。但那不是我父亲想要的生活,家园都没有了,再多的钱又有何用?我伯父就是个例子,远在香港的他,虽然过得不错,身上却沉重地背着永远也卸不掉的乡愁。父亲是位有原则的村官,既要守住家园,又要带领全村人发家致富。有不少商人来村子里谈合作,但只要涉及到土地转卖,他一律拒绝。在父亲心里,土地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坚决不能变卖。对村里的发展,父亲有明确的方向,一是建出租屋,二是搞村办企业。为了起到示范作用,他自己带头,把我家祖屋推翻,建了两栋七层高的出租屋。当时村里的人都说,这人一定是疯了。可是房子建好之后,很快出租一空,我家也因此成为小镇上第一批靠收租就可以将日子过好的居民。这证明我父亲的商业头脑还是不错的。他的成功就如同一颗定心丸,别的村民也纷纷开始效仿。可以这么说,我们那座小镇上最早的出租屋,就是从父亲手中开始的。那几年,他就像打满了鸡血,隔老远都能闻出他身上的一腔抱负。

父亲走后,我才真正有了孤身在外的感觉。好在离家并不算太远,大船坑有座小山,就在师父家后面,爬到山顶,往东可以看到一湖绿水,镶在一圈低矮的山丘之间,那是石凹水库;再往东边是九龙山,大大小小的山峰起伏着,就像道屏障,将两座小镇隔开;九龙山的那边,就是我家,看上去,似乎近在眼前。这多少给了我一些心理上的安慰。再加上大船坑的人大多姓谢,我也姓谢,与师父是本家,自然也就多了些亲切,少了些陌生。实在感觉孤单的时候,我就想着自己是来走亲戚的。

事实上,我们也确实算是亲戚。我们那个村里大多数居民都姓谢,与大船坑的谢姓有着很深的渊源。历史上,客家人是个惯于迁徙的族群,两千多年的时间里,我们的祖先从中原到南方,经历了四次大范围的迁徙,从而练就了强大的生存能力,就像蒲公英的种子,飘到哪里都能生根发芽。据我父亲说,我们的祖上就是从大船坑迁过来的,算得上同宗同源。只是这里的谢姓繁衍得更快一些,辈分也就更高。师父年纪跟我父亲差不多,却整整高出父亲两辈。这倒也符合他的身份,作为大船坑谢氏麒麟舞的第十一代传人,他担得起如此高的辈分。

师父门下有十五名弟子,有本村的,也有邻村的;还有些像我一样,来自别的小镇;更远一点的,则是从广州、佛山、东莞、惠州等地慕名而来。如果将所有弟子的家乡连接起来,可以构成一张小小的地图。如此看来,我的这位师父,虽然没有桃李满天下,但也算是遍布珠三角了。

这些弟子,除大师兄之外,年龄都比较接近,最大的十八岁,最小的跟我一样,十五岁。后来我听师父说起,十五和十八,这两个年龄,算是这一行里的两道门槛,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事实就是如此。低于十五岁,一般都还在上学,不会出来学艺,学也只是认个师门,利用周末的时间,学点武术方面的基本功,只能算是学徒,不算正式拜入门下。时代在不断进步,像我祖父一样,八岁进入师门,以童子功出身的儿徒,如今几乎没有了。等过了十八岁,身体基本定了型,筋骨也就硬了,舞麒麟毕竟练的是拳脚上的功夫,超龄之后,也就没有了可塑性。学艺的时间也是根据这两个年龄来规定,一般是三年。因此,谢家班就像是一所学校,不断有弟子进来,也不断有弟子学成离去,就像根持续运转的链条,让麒麟舞传播着。

晚饭在师父家里吃,为了欢迎我的加入,师父叫了所有弟子,围成两桌坐着。我那位财大气粗的父亲在临走时,一次性交足了一年的伙食费,因此饭桌上格外丰盛,就像是在过节。师娘的手艺确实是好,蒸煮煎炸焖,满满的一桌子菜,色香味俱全,让人食欲大振。客家女人在厨房里,总有着魔术师一般的神奇能力,从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她们创造了天下闻名的客家菜。

吃过晚饭,师父将我交给了大师兄。我是最后一个入门的,按照规矩,所有的人我都得叫师哥。大师兄将师哥们一一介绍给我。我无法记住那么多的名字,只能记住大致的排行。从大师兄开始,一直到十五师兄,加上我,就凑够十六的数字了。大师兄笑着说:“十六师弟,挺吉利啊,拆开来就是两个八。”

等介绍完毕,离得近的弟子回了家,离得远的,就寄住在师父家里。我离家不算太远,但也没法每天往返。更何况父亲很反感我恋家,他常说,作为一名男子汉,就应该像我伯父那样志在四方。这是父亲对我的期望,但是我想,这也是他对当年自己没有勇气渡过深圳河的一种反省吧。毕竟,对父亲来说,那代表着一种怯懦,他不希望在我身上重演。因此,他将我带来大船坑的那天起,我就很少回去了。

宿舍在师父家后面,一座占地半亩的小院子,中间有条水泥路,将院子一分为二。一边是块菜地,种着一垄垄的瓜果和菜蔬,靠墙的地方,搭着半圈架子,上面爬满葡萄的藤蔓;另一边盖了三间简易的铁皮房,每间房里,放着四张上下铺的铁床。也许是我资历最浅,大师兄把手一指,我就有了一个角落里的床位。我不明白,明明有更好的床位空着,大师兄为何将我安排在角落里。

如此一来,我就得在洗手间的边上睡觉了。我一躺下来,我的这些师哥们,便陆陆续续从我床前经过。黑暗中,我不时能听到清晰的滴落声,滴滴答答的,就像是滴在心上,然后就是一阵哗哗水声。好在我的睡眠还算不错,短暂的不适之后,睡意袭来,眼睛一闭,我就睡了过去。

4

第二天清晨,我做了个梦。在一陣整齐划一的脚步声,我又回到了学校的操场上,穿着校服,在一队学生中间,蹦蹦跳跳地做着广播体操。还没做完,背上突然剧烈一疼,我惊醒过来。梦散了,脚步声还在,是从练功场那边传过来的。

我翻身起来,睁开眼晴。宿舍已经空了,那几张铁床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看来谢家班的弟子果然名不虚传,就连起床也是如此的训练有素。窗外是一轮初升的太阳,擦着九龙山黛色的峰顶斜照过来,和微风一起在这座叫大浪的小镇上缓缓流动。接着我看到了大师兄站在床前,手里拎着一条竹根做成的鞭子,笑眯眯地对我说:“对不起了,小师弟,我要是不打你,师父一会儿就得打我。”

他这么一说,我顿时觉得背上的疼痛加剧了,火辣辣的,用手一摸,一条链状的伤痕已经隆了起来。

大师兄就这么站着,满脸笑容,亲切地看着我。我忍住背上的疼痛,穿好了衣服。说实话,这种在抽你一鞭子之后,还能够像亲人一样温情脉脉注视着你的人,我从未遇到过,这一鞭子可是结结实实地打在我背上。我暗暗寻思,一个人要怎样才能做到一边温情地注视着你,一边又残忍地把你给打了呢?如此看来,我的这位大师兄可真不简单。从这天开始,一看到他的笑容,我心里便会不安。

大船坑的早晨是热闹的,外面的练功场上,师哥们正在一圈一圈地跑步,齐整的脚步声在村子里飘荡。师父的姿势让我有些惊愕,这位谢氏麒麟舞的传人,双手各抓一只石锁,头下脚上,倒立着撑在地上。他的长发盘成一束,用一根银簪别住,看起来像道士,他的眼睛是闭着的,任弟子们在身边来来去去,也不睁开一下,就好像他用这么一个古怪的姿势就是为了在练功场上好好睡一觉。

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师父的修炼方式,类似于坐禅。武学的最高境界,是修心,师父的这个姿势,可以让他身心兼修。他的古怪装扮也是源自师承。麒麟舞的起源最早是在明代,曾经是一种皇家御用的表演艺术,叫麒麟圣舞。后来明朝没落,麒麟舞才走出皇宫,流传到了民间,因此也多少带着点明代宫廷的色彩。据说万历皇帝喜欢修道,要求宫中的麒麟舞师在装束打扮上也穿成道士的模样,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约定俗成的装扮。几百年下来,麒麟舞与时俱进,后来的艺人早就丢掉了这种装扮。但师父不一样,他和他的祖上都是些性格固执的人,希望麒麟舞原汁原味,所以,师父坚持要留一头长发,以保存几百年前的那种仪式感。当然,师父本身也是个修道之人,信奉张三丰,同时也崇拜苏东坡,如此一来,他就可以在修道的同时,又不致于辜负了师娘的美食。

麒麟舞讲究的是腿脚上的功夫,我入门的第一堂课,是扎马步,这也是武术套路里的基本功,师父安排大师兄教我。大师兄是师父收的义子,也是师父唯一的儿徒。他跟我讲解了几点要诀:收腹挺胸,气沉丹田,双脚与双肩等宽,双手握成拳头放在腰间,两膝弯曲成九十度扎下去。

我照大师兄的吩咐,两腿弯成九十度,蹲了下去。刚刚扎好,一阵青烟摇摇晃晃地从两腿间冒了上来,我低头一看,屁股底下点了一炷香。大师兄站在一旁,拍掉手上的灰尘,笑眯眯地告诉我,在这炷香没有燃完之前,不许起来。说着他将手里的鞭子朝空中甩了一下,发出一声脆响,就仿佛空中站着一个人。而我也像是得到了感应似的,背上那道伤痕,跟着痛了一下。我心想,不就是一炷香的时间吗,没什么大不了的。上学那会儿,我经常被老师罚站,一站就是一节课,眉头也不皱一下。可是扎着扎着,我就发现,罚站和扎马步压根就是两回事,要长时间保持这样一个固定的姿势,比我想象的要艰难多了。五分钟不到,我的两条腿就开始发抖。我想放弃,转过脸,看了看大师兄。他右手拿着那条鞭子,在左手掌心里,不停地敲打着,就像旧时代的监工,脸上始终挂着笑容,让人压根就无法洞悉他的喜怒。让我感到难受的是,他不笑还好,只要一笑,我背上就会隐隐发疼,就好像他手里的那条鞭子,随时都会落到我背上。

为了不挨鞭子,我只好咬紧牙关,继续坚持着。又过了大约五分钟,我再也撑不住了,感觉腰部以下空空荡荡,两条腿不是自己的了。我眼睛一闭,这样坐下去吧,大不了裤子上烫个洞,总比挨一鞭子要好。精神上一松懈,我的身体就像块吸着水的海绵,沉甸甸地往下坠。就在我快要坐到那炷香上时,一条凳子从身后飞快地塞过来,垫到了我屁股底下。回头一看,是昨日端茶盘的那位女孩。她看着我,两眼出奇的明亮,一种善意从眼神里传递过来,让我莫名的感动。她朝我笑了笑,嘴角牵动时,露出两点浅浅的酒窝。不知为何,我突然间就有了力量。我移开凳子,还是那个姿势,一下子就扎稳了,腿不再发抖,就像在地上找到了根。这时大师兄说话了:“阿影,给师父泡杯茶去。”

她又笑了笑,转过身,一路小跑着,回屋泡茶去了。阿影刚一走开,我背上就挨了重重一鞭。大师兄仍然是满脸堆着笑,说我马步没扎稳,就得挨这一鞭子,这是规矩。他的语气极其温和,似乎能从中听出一股笑意来,明明是惩罚,却好像在讲述一件让人高兴的事。说完之后,他抬起脚,将凳子勾到身边放好,在我背后坐了下来,笑眯眯地盯着我。我顿时如芒刺在背。

等阿影端着茶杯出来,大师兄才从我身边离开。阿影招了招手,就像块磁铁一样,将大师兄吸引了过去。两人一起,坐到了右边的那棵榕树底下。大师兄从我身边一走,我就像卸去了一副重担似的,全身上下顿时轻松了许多。我得感谢这个小师妹。

过了一会儿,师兄们跑圈结束,开始练习武术,十几个人分别展示着各自的套路,练功场上顿时刀光剑影,拳脚生风,让人热血澎湃。我也有了动力,得早一点把马步扎好了,这样才能尽快加入他们中间。

不知是阿影鼓舞了我,还是我心里在跟大师兄较劲,一炷香燃完了,我依然稳稳当当地扎着,并且扎的时间越长,两条腿就越轻松,也许是因为麻木,失去了知觉。我往榕树底下看了看,阿影和大师兄正在聊天,他们说些什么,我听不清楚。但毫无疑问,我的这位大师兄是个善于言谈的家伙。榕树底下,不时传来咯咯笑声,就如同阵阵清风,柔和地向我吹拂过来。这是一种让人心旷神怡的笑。她偶尔扭过头来,望向我时,我竟有一种心跳加速的感觉。

5

师父有两个女儿,大的叫谢清,已经出嫁,婆家在龙华,离大浪不远,却也很少回来。客家人的习俗,女儿嫁出去之后,就很少回娘家了,还真有点像泼出去的水。小女儿叫谢影,跟我同龄,是我们所有人的小师妹。姐妹俩的名字,来源于苏东坡的一句词:“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可以证明,我師傅是个有文化的人,并非一介武夫,不然绝无可能想出这么雅致的名字。相比之下,我的名字就差多了,因为出生在元旦节,父亲顺手就将这个日子拿过来,变成了我的名字——谢元旦。父亲真是太草率了。

然而,父亲虽然没什么文化,却能言善辩,八面玲珑。师父倒是个沉默寡言的人。我甚至一度有过迷茫,认为他作为我的师父,是不称职的。我到大船坑后,很长一段时间,不但没有教过我一招半式,甚至连交流也很少。每天早晨,我扎着马步,师父则在不远处,保持着那个奇怪的姿势,就像棵树一样,沉默着倒栽在地上。如果不是他会呼吸,我还真会以为他就是棵树。不仅仅我,跟别的弟子师父也是很少说话的。我想,像师父这样的人物也许都喜欢以沉默来保持他们的威严。在我心里,不喜欢说话的人往往比心直口快的人更让人敬畏。

后来时间一长,我慢慢理解了师父两字的含义。师者,授业解惑也。在授业方面,大师兄显然更加合适,学艺初期,是需要严厉鞭策的,师父常年修道,把自己修成了一个心慈手软的人,对弟子下不去手,他负责的,是为弟子们解惑。

师父正儿八经地跟我说话,是我到大船坑一个月之后。那天早功结束了,师父把我叫到跟前,让我转过身,给他看看背上的鞭痕。这种突如其来的关爱,竟让我鼻子一酸,差点落下泪来。我转过身,背向着他。师父撩起衣服,看了一眼。大概是伤痕过于密集,师父也有些惊讶,嘟囔了一声:“我丢。”

可惊讶归惊讶,师父却并没有责怪大师兄的意思。他告诉我,新入门的弟子,都是要过这一关的,之所以打我,是觉得我还是一个可造之材,现在算好的了,以前他们那代人学艺时,动不动就脱了裤子,被师父摁在板凳上打。“受些皮肉之苦,也是好事,能让你记住从艺之路的艰难,艺人端的是一碗江湖饭,每一步都不是坦途,多吃些苦头,以后在外闯荡的时候,就可以少栽些跟头。”说完之后,师父把我的衣服放下来,将伤痕遮住,问我:“苦吗?”

我摇摇头:“不苦。”

我确实也没觉得有多苦。痛是真的,毕竟我是凡胎肉身,大师兄对我的体罚又从来都不曾手软过。但有的时候,痛和苦之间,并没有那么紧密的关联,我不知道自己何时有了如此奇特的感悟。要知道,我并不是一个坚强的人,以前在学校时,老师一点点轻微的体罚,我都会觉得承受不了。可进了谢家班之后,面对大师兄的鞭子,我却并没有多少畏惧。我往榕树底下看了一眼。阿影坐在那里,手里拿着一把芹菜,正在熟练地择去一些叶子。晨光从树叶间漏下来,她侧向一边,脸上泛着一层纯净的光亮。我心想,这也许就是我变得坚强的原因。

对我的回答,师父是满意的。他点了点头,说你这孩子还不错,像是我们谢家的人。然后转身往屋里走去。过了一会,又出来了,手里拿着一瓶药水。

“把衣服脱下来。”他说。

我把上衣脱掉,放在手里。师父拿了根医用棉签,蘸上药水,在我背上小心翼翼地擦拭着。一丝凉意升起来,沿着肌肤扩散。这是谢家祖传的跌打损伤药。麒麟舞表演是一整套班子之间的配合,除了舞麒麟之外,武术套路也得跟上,耍刀弄枪的,伤筋动骨不可避免。俗话说,久病成良医,这个有着几百年传承的麒麟世家,在跌打损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亚于任何名医。他们研制出来的药水,效果立竿见影,涂上之后,我背上的疼痛顿时减轻了许多。

我问师父:“这马步得扎到什么时候?”

师父看我一眼:“你不想扎了?”

我把衣服穿上,没说话,答案却写在脸上。我算了一下,从拜师那天起,我进谢家班也有一个月了。在大师兄勤勤恳恳的鞭打下,我每天早晚两次练功,一个月的时间,就学了一个如此简单的动作,这未免得不偿失。我至少也应该像其他师兄一样,学会一些武术套路,而不是像个木桩一样,杵在地上。

师父说:“你看看那里。”

顺着他的目光望去,淡蓝色的晨光中,高高的吊臂朝天举着,几栋被绿色防护网包围着的楼房,正沉默地往空中生长。这座名叫大浪的小镇一天比一天热闹了,小镇上的楼房也是越建越高,建筑工人站在上面,就像些蚂蚁。但师父决不是为了让我看那些楼房。我明白他的意思。上学时老师就常说,万丈高楼平地起,任何事情,只有基础打稳了,才能学得扎实。

师父说:“你扎个马步,让我看看。”

我活动了一下手脚,气沉丹田,扎了下来。两脚刚抓稳地面,师父突然从后面踹了我一脚,我双膝一软,马步立即松掉了。师父接着又是一脚,我朝前扑去,嘴巴差一点就啃到地上。

师父说:“就你这样,再扎一年,也不能叫马步。”

我爬起来,拍去手上的尘土。师父告诉我,扎马步不能只用蛮力,最重要的是用心,心稳了,脚底下才能扎稳。为了让我领会,师父给我做了一次示范。他调整呼吸,起了个势,身子突然一矮,一个马步猛地扎了下去。一瞬间,我发现他身上发生了奇妙的变化,这位因修道而经常辟谷,把自己弄得仙风道骨的人,突然间就变成了一座铁塔,牢牢地长在了地上。

“来,你从后面踢我一脚试试。”师父说。

我站在那里,一动也不敢动。我毕竟是客家人。客家人有着太多的优良传统,比如耕读传家,尊师重教。我还未上学之前,就已经熟读《三字经》和《弟子规》了,再加上父亲的言传身教,在长辈面前,我向来都是恭恭敬敬。

师父说:“我让你踢,你就只管踢,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练功的时候,别把我当师父。”

我走到师父身后,犹豫了一会儿,才敢抬起脚来,尝试着踢了一脚。一碰到他,我的腿立即就软了,有种站立不稳的感觉。师父却是稳稳地扎在那里,纹丝不动。他回过头来横我一眼,皱起眉头说:“没吃饭吗?这点力气,还不如阿影。”

这话让我血气上涌。我后退几步,一个助跑,使尽全身力气,朝他踢去。我以为师父即便不摔倒,至少也得往前踉跄几步。可结果却是,我脚底下一震,就像踢到一根柱子,身体被弹了回来。再看师父,仍然稳稳地扎在那里,就像一根定海神针。师父双腿一并,收势起身,说:“这就叫马步。”

这位谢氏麒麟舞的傳人,确实有着异于常人的本事。他随意的一次示范,让我从中得到的启示和鼓舞,竟比大师兄教我一个月还要有效,我立即心服口服了。我下定决心,迟早有一天,也要像师父一样,把自己扎成一座塔。

6

有时候,师父会把弟子们叫到一起,讲讲麒麟舞的历史。这个沉默寡言的人,在谈起麒麟舞时,总是口若悬河,与平日判若两人。毕竟是进过皇宫的艺术,师父有骄傲的资本。尽管他嘴上不说,但挂在脸上的那种自豪,是无法掩饰的。师父告诉我们,作为一名麒麟舞艺人,除了精通十八般武艺之外,还得通晓诸子百家,熟知天文地理。几百年来,每一位谢氏麒麟舞的传人都是文武兼修的。师父希望我们有时间也多读点书,这样才能更深入地了解麒麟舞。

读书我是绝无可能了,但了解麒麟舞,我还是愿意的。师父家里有很多这方面的书籍和资料,都是祖上传下来的,闲着无聊的时候,我就去师娘那里借来翻一翻。慢慢地,我似乎也悟出了一些门道。这项古老的艺术之所以能在大船坑流傳下来,是因为在麒麟舞之外,还有一种无形的东西,贯穿在谢氏家族之中,那就是师父所说的文化。事实上,不仅麒麟舞如此,各行各业的艺人到了最后,拼的都是文化。我想起父亲对麒麟舞的看法,他曾经说过,我们村的麒麟舞只是江湖杂耍,而大船坑的麒麟舞才是名门正宗。的确,父亲所言非虚。那种看似热闹、实则空泛的麒麟舞,明显缺乏基础和底蕴的支撑,学习起来,自然也完全不同。在我们村,麒麟舞是没有什么门槛的,只要你有足够的力气举起一只麒麟头,就可以上场舞上一舞。而在大船坑,就连一个简单的马步,学起来也像是经历人生中的一场长跑。

我把马步扎稳是在一年之后。对学艺之人来说,时间并不算长,但其中的艰辛,却远非时间可以衡量。当别的师兄们在一旁龙腾虎跃时,我却只能像个木偶一样,在大师兄的督促下,日复一日地扎着马步。我内心的煎熬可想而知,就如同笼中之鸟,望着外面自由广阔的世界,无法展翅高飞。

就这么一天天坚持着,但无论我扎得如何,都得挨鞭子。我的这位大师兄就像位旧时代的夫子,总能找到鞭打我的理由,且让我无法辩驳。有时我扎着扎着,他趁我不备,突然从后面踹我一脚,将我踹翻在地,再在我背上加一鞭子。那“啪”的一声脆响,在大师兄耳中听来,应该是相当愉悦的。这一年,这种鞭笞之声成为大船坑早晨里一个恒定不变的音符。

随着鞭痕的累积,我的马步越扎越稳了,力量先是从身上转到腿上,再从腿上转到脚底。当我学会怎样让心和力气往一块使时,两条腿就像是长在地上了。有一次,大师兄从后面冲上来,猛踹我一脚,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我竟然纹丝不动。然后我看到一条影子,就像撞在墙上的皮球,迅速弹了回去。我回头一看,大师兄坐在地上,身上沾着尘土,脸上满是惊讶的表情。

我也有些惊讶,心想这下可闯祸了,肯定会被大师兄打死。可结果却出人意料。就在我以为自己将要饱受一顿鞭打时,大师兄爬起来,扔掉手中的鞭子,拍了拍屁股上的尘土,走过来,一把搂住我的肩膀。

“小师弟,好样的。”他激动地说,眼睛里闪烁出一种异样的光芒。尽管我当时脑子里一团糟,但依然能够看出,这种光芒里包含着一种惊喜、希冀以及对未来某种东西的渴望。他的手搂在我肩膀上时,微微颤抖着,却充满了力量。我突然发现,我这位大师兄在手中没有鞭子时,他的笑容其实也是挺温暖的。

7

那天早功结束后,大师兄把我带到师父面前。师父坐在一张蒲团上,像座钟一样,望着远处的一片天空发呆。这是他新近参悟的一种修行方式,静坐冥想,类似于佛家的坐禅,在这张蒲团上一待就是几个小时。大师兄激动地告诉师父,说小师弟把马步扎稳了。师父停止冥想,把目光从远处收回来,落到我脸上,点了点头,说:“我早就看出了,这孩子是块好材料。”

我心里顿时升起一股暖意。长久以来,师父给我的迷茫似乎拨开云雾见天日了。我终于知道,这个平日里对我漠不关心的人,实则是把一切都看在眼里的。

师父说:“去祠堂吧。”

说完站起来,转身往村外走去。

大师兄捅了捅我的胳膊,说:“还不跟上?”

我追了上去,跟在师父身后。大师兄也跟上来,与我并肩走着。我们沿着一条迂回的小路前行,依次经过上岭排、下岭排、石凹等几个村子。到了石凹水库边上,小路隐入一片荔枝树林中。穿过荔枝树林,一座庙宇式的祠堂闪现出来,门楣上刻着“谢氏宗祠”四个字。我隐约猜到,师父带我来这里,一定是有要事商量,否则是不会轻易进宗祠的。在客家人心里,祠堂是很神圣的地方。

推门进去,是座两厅一井的院子。前厅竖着一块屏风。屏风正反面各有一副对联。正面是:万古神兽,照太平盛世;岭南谢氏,承千年家风。横批:麒麟世家。反面是: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横批:祖训千秋。穿过天井,是个大厅,正中央有张长桌,上面摆着一个巨大的麒麟头。这时我才知道,这里并不是谢氏一族的家祠,而是专门为麒麟舞所建的一座祠堂。摆在长桌上的这个麒麟头,比在师父家里摆放的那个要大了许多,显然不是用来表演的,而是类似于图腾的一种象征。麒麟头由樟木雕成,整座院子都弥漫着一种沁人心脾的芬芳,从颜色来看,应该有些年头了,也不知是从哪一辈传下来的。长桌后面的墙上,有个玻璃框,占据了大半面墙壁。框里按着年代顺序,镶着一些获奖证书,以及谢家班麒麟舞表演的照片。我看了一下,最早的照片拍摄于民国时期,那种久远的年代感,让人肃然起敬。

对谢家班过去的辉煌,师父并没有过多介绍,只是淡淡提了几句,然后就从角落里搬出了一只箱子出来,把锁打开。我扫了一眼,这只箱子里至少存放着上百条鞭子。

师父说:“拿来。”

大师兄将鞭子递过去。师父接在手里,看一眼,放进了箱子里。然后是“吧嗒”一声,师父将我扎马步的日子,干脆利落地锁上了。

这是谢家班的封鞭仪式。师父告诉我,每个新入门的弟子,都会安排一位师兄授业,外加一条鞭子。皮肉之苦是免不了的,这也是能不能学成的关键,能坚持下去,就是谢家班的一员,若是坚持不了,也就不适合在这一行里干。大师兄之所以对我如此严苛,也是师父的意思。师父可谓用心良苦,第一天拜师时,我在他面前展示了几个简单的动作,他一眼就看出,我是个练下盘功夫的好坯子。所以,别的弟子一入门便学习武术套路,我却扎了整整一年的马步。

的确,我天生腿短,骨骼粗壮。这是事实,没办法,父亲的基因就是这样。我曾经问过父亲,我为什么不往高里长。父亲瞪我一眼:“那你得去问问你祖父。”父亲的回答总是这么草率,我祖父都去世几十年了,阴阳两隔,我又怎么可能去问他?

然而,在这次封鞭仪式中,师父却让我明白了,事实上,我与祖父之间是可以对话的。师父将箱子锁好之后,放回原处,又从旁边搬了另一只箱子出来,打开锁,从里面拿出一本泛黄的线装书。我看了一眼封面上的几个字,是谢家班的家谱。师父把家谱翻开,密密麻麻的几十页,用工整的小楷,记录着谢家班自开创以来,所有学有所成的弟子。从籍贯来看,多数是大船坑谢氏一族的人,当然,也有大船坑之外的,比如我祖父。师父翻到后面几页時,我祖父的名字赫然在列,旁边有两行小字注解:学艺有成,下盘扎实,忠孝两全,不辱师门。

接下来,师父赐给了我一个艺名:谢德馨。他的用意不言而喻,希望我像祖父一样,德艺双馨。师父拿出笔墨纸砚,将我的艺名和名字,工工整整地写在了祖父的旁边。就这样,我与祖父,以一种我未曾想过的方式,在谢家班的家谱里庄严地相遇了。祖父在家谱中留下的注解,也让我知道了父亲没能给出的答案:我们祖孙两代天生五短身材,适合练下盘功夫。

从这天开始,按着师父的要求,我开始学习武术套路。还是由大师兄来教,师父依然对我很少过问。他一直都是这么云淡风轻,活得就像个隐士。我也早已经适应了,他真要是哪天一反常态,对我认真起来,我反倒会无所适从。

8

麒麟舞中的武术套路,按照地域和风格,分为南北两派。南派刚猛沉稳,招式简练,讲求实用;北派则侧重于表演,看上去大开大合,比较花哨,基本动作中夹杂着各种腾跳、空翻。谢家班之所以不同于别的麒麟舞班子,是因为在几百年前,谢氏祖先就已经将南北两派的武术兼于一家,尽管有些已经失传,但留下来的依然足以汇成一本庞杂的拳谱——南派的洪拳、咏春拳、蔡李佛拳,以及北派的太极拳、通臂拳、形意拳、北京小拳、太祖长拳等等,应有尽有。这些都难不倒我。上学的时候,我总感觉脑子里装着铅,昏昏沉沉,压根就记不住那些数理化公式,只要拿起课本,一堆符号就像线团一样,在脑子里缠绕起来了。可是对于武术套路,我却似乎天赋异禀,一招一式,过目不忘,不管南拳北腿,还是刀枪棍棒,都是一学就会。

两年之后,大师兄已经黔驴技穷,没有什么可以再教我的了。有一天,他将我带到了练功场的后面,那里有个十几平方米的方形大坑,坑里铺着一层厚实的细沙,沙中竖着二十根高约一米的木桩,以梅花的形状疏密有致地排列着。大师兄告诉我,这叫梅花桩,是谢家班赖以成名的独门绝技之一。“你看好了。”他深吸一口气,双腿一提,轻轻松松地跳上去,打了一套洪拳。

我不禁暗暗叫好。在这二十根木桩上,大师兄脚忽前忽后,忽东忽西,就像蝴蝶穿花一般,异常的灵动、飘逸。打完之后,大师兄翻身下桩,面不改色,气息平稳。毕竟是跟随在师父身边的儿徒,我的这位大师兄是有些真本事的,他向我解释了什么叫“方寸之地,另有乾坤”的道理。

“刚才那套拳,看清楚了吗?”大师兄问我。

“看清楚了。”我说。

“你上去试试。”他鼓励我。

我没有犹豫,一个纵身,跳了上去。一站到木桩上,我就知道,师父让我心无旁骛扎满整整一年的马步,实在是明师之举。我一站上木桩,下盘的功夫立马体现出来,脚底下稳稳当当的,跟站在平地上没有丝毫的分别。我定了定神,心里默记着大师兄刚才的步法,在梅花桩上,轻松地把一套洪拳打完,然后一个空翻,下了桩。

“好!”大师兄鼓了几下掌,走过来,脸上满是欣慰,但似乎也有一丝忧虑,就像暗夜中的流星,一闪即逝。我无法读出其中的复杂。马步扎稳之后,我习武成痴,一头扎在武术里,连吃饭睡觉的时间都在揣摩。除了大师兄和师父,我几乎不与任何人交往。父亲对此相当恼火,他说这下仆街了,他这辈子只见过书呆子,没见过武痴,我算是头一个,真是给老谢家长脸了。的确,论世道人情,我差父亲太多,他是个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者,我没有按着他的意图,活成他理想中的儿子。

大师兄告诉我,大船坑的麒麟舞之所以不同于别的班子,是因为在表演中有梅花桩和“飞铊”两项绝技。梅花桩是麒麟舞的表演项目,“飞铊”是武术表演项目,早已经失传。梅花桩的传承也令人担忧。我到大船坑时,谢家班已经只有两个人能够上桩。师父是一个,大师兄是一个。但师父毕竟年纪大了,人老不以筋骨为能,到了桩上,已经跟不上大师兄的节奏。因此,梅花桩也已经停了好几年了。大师兄对我如此尽心尽力,也是在为自己寻找搭档,就像相声中的逗哏,在寻找一位合适的捧哏。几年的大浪淘沙之后,他总算是找到了。从这以后,大师兄开始带着我参加一些小型的表演,让我掌握基本步法的同时,也完成与他之间的磨合。这个过程不算太难,毕竟我们有三年时间的朝夕相处,生活中形影不离,到了舞台上,我也像是他的一条影子。几次出演下来,我就跟上了他的节奏。

这一年,我十八岁。算起来,我在这个叫大船坑的地方已经待了整整三个年头。三年是个什么概念?如果你生长在深圳,你就会发现,时间其实是不可量化的。在别的地方,三年的变化也许很微小,基本让人感知不到。但在深圳,三年时间所呈现出来的丰富性、复杂性,足以构成一部科幻剧,其间的种种变化,快得让人无法想象,一眨眼,这座城市似乎就变成了让你感到陌生的样子。就连我这个一头扎在武术里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也知道,在这三年里,无论是人间冷暖,还是世道人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说,很多村子开始实行股份制,而我父亲也由村支书变成了董事长。财权在手,父亲明显有钱了,不再需要伯父的经济支持。我家里不但装了电话,父亲腰间还别着一部手机满大街跑。这时的父亲,按理来说与伯父的联系应该更加方便了。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兄弟间的联系越来越少,一年到头也难以通上几次电话。父亲和伯父,似乎又回到了从前的状态。这让我很难理解,为什么世界热闹起来时,人与人之间反倒会变得疏冷。

大船坑的变化也是令人猝不及防的,先是一条宽阔的柏油马路通了进来,将村子从头至尾贯穿。推土机和挖掘机轰隆响着,将大半个村庄拆掉,然后是,成片的工业区和出租屋争先恐后地冒了出来。村子开始沸腾,天南地北的口音、五湖四海的生活习性被外地人带了进来,街边的饭馆里,飘出来的是全国各地的味道。这些变化似乎就是一夜之间的事,容不得我们去适应、去思考。

当然,在这个瞬间万变的时代里,也有固守不变的人,比如说我师父。在这股全深圳人都忙着建出租屋,疯狂积攒物业的浪潮中,这个谢氏麒麟舞的传人,其实是有条件发家致富的,他只要把屋前的练功场铲掉,在上面建几栋出租屋,即使发不了大财,至少也可以保证小康。师娘提出过这一想法,可师父硬邦邦的一句话,就将她堵死了:“想都别想。”师父就像塊顽固的石头,任谁劝说都岿然不动。因此,大船坑的人一个个富起来了,师父家却愈发地显得清贫。对此大师兄很疑惑,认为师父迂腐。我却看得清楚,师父身为修道之人,甘于清贫,才是一种更高境界的修行。更何况,那块练功场就是他的命,他必须以此来坚守麒麟世家的称号。

10

不久之后,我有了加入谢家班以来最隆重的一次演出。这时的大浪,已经不是以前的那座小镇了,无论是经济还是人口,它都可以比肩内地一座中等城市的规模。镇上最大的一家民营企业开业,老板是潮州人,生意做得很大,财大气粗是看得见的,一出手,就在大船坑隔壁的上岭排村买下了大半个村子的地,建了个工业园。潮州人讲究风水,开园之日要热热闹闹庆贺一番。俗话说,入乡随俗,在大浪,自然是少不了麒麟舞,当然也就得请谢家班了。但谢家班是麒麟世家,班子出场有着严格规定,按着祖上留下来的传统,只用于节庆喜丧,为企业表演,还从未有过这样的先例。开始的时候,师父一口回绝了。后来这位老板三次上门到师父家里,礼数有加,给足了师父面子。师父也就半推半就地应承下来。由此看来,我的这位师父也并非那么的冥顽不化,至少在麒麟舞上,他是可以变通的。

那一天,师父召集了二十四名弟子,组成了一支麒麟舞班子,称得上声势浩大。我仔细看了看,除谢家班弟子之外,竟有半数以上是以前的师兄们,我一个都不认识。在这里我有必要解释一下。都说三年学徒,两年效力,可事实上,学麒麟舞是条颇为艰难的路,能熬过三年,顺利出师,也就算不负师恩了。至于两年效力,那是旧时的事,师父从未提过。几百年的传承,祖上制订的条条框框太多了,他没法一丝不苟地去履行。更何况今时不同往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娱乐的方式多了,麒麟舞带给师父的光环自然也就黯淡下去。此时的谢家班,情况已经不容乐观。我入门时,师父门下一共是十六名弟子,经过三年时间的过滤,这些弟子就像流沙一样,散去大半,后来入门的弟子,远远堵不住流失的缺口。我和大师兄,加上后来的师弟,一共就只有九个人,已经不足以支撑起一场大型的麒麟舞。

我在大船坑的这三年,谢家班的演出已经不多了。师父常跟我们说,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称得上太平盛世,可是对于传统的艺人来说,却未必是个好时代。这座在政策孵化下破壳而出的城市,经济以几何级的速度发展时,文明也完成了一轮新旧的更替。就拿这座叫大浪的小镇来说,小镇人越来越浮躁,很少有人能够静下心来,认真去听一场地方戏,或者观看一场麒麟舞表演。这是师父一直担忧的事。什么是艺术?“艺”是指一个人的能耐,而“术”就是把能耐卖出去。既然艺已经卖不出去了,艺术这两个字也就不再完整,许多的民间艺术就是这么没落,甚至消亡的,师父自己也不知道大船坑的麒麟舞还能坚持到几时,谢家班已经陷入了人才凋零、后继无人的窘境。每次接到演出,师父就得叫以前的弟子回来,临时搭成班子。好在师父的威望还在,一声令下,人马立即就齐了。前来捧场的师兄们,有些是冲师父的面子,还有一些,确实是出自对麒麟舞的热爱,尽管不能以此为生,但却以此为乐。

11

晚上的大浪,依然是一片沸腾的状态,市声、人声、车流声、喇叭声、机器声、打桩机的轰鸣声、各种流行音乐,汇集在一起,昼夜不息,让这座小镇变成了一个没有夜晚的地方。潮州老板派车过来接人,八辆商务车一字排开,停在练功场上。

也许是许久没有过大型演出,车子一到,这个临时组成的谢家班便有些按捺不住了,师兄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师父对弟子们说:“着什么急,要沉得住气。”他面沉似水,有条不紊地清点着一场麒麟舞所需的兵器、乐器,以及服饰和道具,这些都是吃饭的家伙,半点也不能马虎。等东西清点完毕,师父才挥了挥手,一声令下,让大家搬东西上车。

晚会早就开始了,我们是最后一拨赶到的。这位潮州老板也确实阔绰,工业园占地最少上百亩,几十栋厂房和宿舍楼规规整整地排列着。工业园的广场上,已经搭起了一个钢结构的舞台,天蓝色的顶棚上,彩灯闪闪烁烁,成束的激光扫射下来,让人眼花缭乱。场下坐满了观众,将舞台围得密不透风。一男一女两位主持人正在报幕。然后是一轮时装表演,身着奇装异服的模特鱼贯而出,踏着音乐的鼓点,有序地走着T台。我的这些师兄们,眼睛都看直了。师父低声呵斥了一句:“有什么好看的。”师兄们才恋恋不舍地把目光收回来,跟着师父,绕开人群,往舞台后面走。

台后相当的忙乱,演员们各忙各的,有的在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有的在忙着换装,准备上场。演员席的最前面,空着两排座位,上面贴着谢家班的牌子。看得出来,这位潮州老板对师父还是很敬重的。

时装表演完后,是几位歌手出场。这时的南方,已经成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圣地,如果你也生活在深圳,哪天走在街上,看到一个人觉得面熟,仔细一想,就会发现原来就是你听过的某盒磁带上的一位歌星。这座城市催生了很多歌手,歌手也用音乐装点着这座城市,他们确实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伴随着一轮劲歌劲舞,气氛突然就起来了,台下掌声雷动,一波接着一波,似乎永无止息。我第一次感受到,舞台的魅力并非来自灯光和鲜花,而是台下的掌声。

等歌手们表演完毕,后台已经空了。只剩下谢家班的二十几号人。师父吩咐大家赶紧换衣服。我们知道,该谢家班表演了。麒麟舞作为最后一个节目,压轴出场。先是武术套路。几位师兄轮番上台,展示了一轮拳脚功夫:拳打四方、饿虎擒狼、龙头凤尾、观音坐莲、鲤鱼戏水、猴子偷桃、海底捞月、扫堂腿、仙女散花、美人照镜等等。然后是另一拨师兄出场,进行器械表演:棍桩、沙刃、凳桩、铁叉对尖、白手对双刀、猴棍、光钯对内尖、二棍、拳伞、单钯、长棍。

我的这些师兄们,一个个兴高采烈地出场,回到幕后,却成了霜打的茄子。不用问我也知道他们失落的原因。幕前的掌声,就像被某种东西稀释了似的,一次比一次零落。跟那些时尚的娱乐比起来,传统的艺术显然已经不受欢迎了。等武术套路表演完后,全场观众基本已经散光。一群工作人员过来,准备收拾场地。我的心一下子就冷了。师兄们更是垂头丧气,空气弥漫着一股消沉的味道。只有师父仍旧镇定如山,稳稳地坐在那里,手里端杯茶慢悠悠地喝着。

大师兄说:“师父,干脆撤了吧。”

师父定了一下神,茶杯在嘴边停住:“你说什么?”

大师兄说:“撤了吧,别浪费时间了。”

“当”的一声,师父把手中的茶杯狠狠蹾到桌上,脸瞬间就黑下来了。这个一向心平气和的人,突然间暴跳如雷。在我看来,这有点不可思议。更不可思议的是,师父居然跟大师兄动手了。“啪”的一声脆响,我看到大师兄的脑袋歪了一下,脸上顿时现出五道鲜红的指印。大师兄捂着脸,惊讶地看着师父。

师父说:“说这话就该打!戏大于天,你不知道吗?亏你还是学艺之人,今天这场麒麟舞,天塌下来了,也得给我舞完。”

说罢又吩咐几位师兄,把一套梅花桩从车上搬了下来。看得出来,对这次演出,师父还是很在意的。谢氏麒麟舞中,走梅花桩是看家本领,一般不轻易表演。自从师父不再上桩之后,已经有好些年,谢家班的麒麟舞没有上过梅花桩了。

准备工作就绪,师父叫我:“元旦,你过来。”

我起身,走到师父跟前。

师父抬起头,目光笃定地看着我,说:“一会上桩的时候,把心给我稳住了,别给谢家班丢脸。”

说完又剜了一眼大师兄,说:“你也是。”

大师兄低着头,没吭声。我点了点头,说:“好的,师父。”

我虽然没有表演过梅花桩,但桩上的走步,换位,以及两人间的配合,我跟大师兄已经有过无数次的练习。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虽然没有十年,但也有两三年了,完成一套表演,我还是有把握的。最重要的是,我想起刚学扎马步的那阵子,师父就跟我说过,心稳,脚底下就稳。这时候,我的心是稳的。

锣鼓声响起来了,两只麒麟摇摆着出场。我和大师兄舞一只,另一只则是师父叫回来的两位师兄在舞。大船坑的麒麟舞,有着基本的八道程序——拜前堂、走大围、双麟会、采青、游花园、打瞌睡、走大围、三拜。演出时,八道程序依次进行,将麒麟的喜、怒、哀、乐、惊、疑、醉、睡八种形态,丝丝入扣地表现出来,整个表演的时间,得持续三十分钟左右。一般来说,一只麒麟两个人是舞不下来的,体力上支撑不住,中途得换一次人。但我和大师兄都是血气方刚的年纪,身强体壮,也就省去了换人的环节,我们一口气就舞完了。另一只麒麟换了一次人,舞完之后下了场。锣鼓声歇住。我听到师父在后台大声吆喝着,让人赶紧上梅花桩。师兄们将一套二十根的梅花桩从幕后抬到了舞台上。锣鼓声再次响起。大师兄说了一声:“上。”我和他一前一后,跃上了一米高的木桩。

上桩之后,世界就从我眼前消失了。我突然间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此时的我,已经不是师父的徒弟,不是父亲的儿子,也不是那个叫谢元旦的人,而是一只有着生命和灵魂的麒麟,在九天之上的云霄里,以欢快的步伐,跳出一种魔性的舞蹈。后来我反复观看过这次表演的录像,自己也被那只在梅花桩上的麒麟惊艳到了。在这二十根木桩上,麒麟忽开忽合,伸缩无定,如行云流水,变化多端,活而不乱。我几乎可以肯定,这是我此生最成功的一次表演。

等梅花桩走完,锣鼓声歇住了。我和大师兄下了桩。把麒麟脱下来后,我突然发现,不知什么时候,那些散去的观众又回来了。放眼望去,场下全是惊讶的目光。师父带着全体弟子从幕后出来,抱拳行礼,两眼中泛着潮湿的光。师父说:“谢家班全体人员向衣食父母们致敬。”话音刚落,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不知怎么回事,我的眼泪一下子就落下来了。

12

谢家班突然火了起来,这恐怕是师父也没有料到的事。那次工业园演出之后,就经常会有人找上门来,要拜师学艺,都是从外地来的务工人员。师父当然不会轻易收徒,却也没将他们的学艺之路堵死,真有兴趣的,可以在旁边跟着学。自此之后,谢家班的大门毫无障碍地向着外地人敞开了。练功场上,除了我的师兄弟之外,又多了许多外来的面孔。他们的精神面貌是我们本土人无法可比的,一个个脸上都充满朝气,透露着一种对未知事物的饥渴。后来我知道,那叫拼搏精神。正是这些外来者,凭借他们的努力和进取,构成了这座城市最坚强的核心。而我们本土人,早已习惯了随遇而安。与这座中国最前沿的城市,他们显然比我们走得更近。

学徒多了,班子自然也就容易搭建起来,谢家班在人才的补给上恢复了元气。大师兄是个很有生意头脑的人,那次演出的成功让他看到了市场的方向。在大浪镇以及周邊一带的小镇上,大大小小的公司开张,都会举办开业典礼,大到中小型晚会,小到剪彩仪式。这些活动为麒麟舞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因此,大师兄向师父建议:麒麟舞要想好好发展,谢家班就得打破传统,走向市场。师父没有明确答应,但也算是默许了。也许他早就有这个意思,只是嘴上不说。我说过,对于麒麟舞,师父并非是个顽固不化的人,在他心里,麒麟舞的传承和发展,比祖上的规矩更为重要。

大师兄也是不负众望,很快就将市场打开了。此后的两年里,我和大师兄成为了谢家班的两根顶梁柱,忙得团团转。我负责班子的培训,接替了大师兄以前的工作,唯一的区别是,我的手中没有鞭子,即使有,也用不上,我没有大师兄那种杀伐果断的本领,对着这些师弟们,我无论如何下不去手。大师兄主要负责对外的事务,他为人圆滑,能说会道,谢家班的演出、报价,都是由他一手操办。

师父本就是个闲散之人,有大师兄的打理,他轻松多了,索性什么事都不管,动不动就跑到江西的道教圣地龙虎山去,一住就是好几个月。作为谢家班的班主,我这位游手好闲的师父显然是不称职的。相比之下,大师兄更像是一位班主。当然,他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说迟早有一天,他要代替师父,接管谢家班。大师兄这么说,自有他的底气,作为师父的接班人,他所有的条件都具备,就差娶小师妹这一关了。当然,这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师父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娶了小师妹,入赘谢家,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成为大船坑麒麟舞的第十二代传人。

我知道,对大师兄来说,这一切都只是时间上的问题。明眼人都能看出,他和阿影之间,是越来越亲密了,成天出双入对的,怎么看都像是两口子。对此我早已淡然。初到大船坑时,我对这位小师妹心里的确是很有好感的,可是看到大师兄和她如此亲密,我也就将这份好感抑制住了。我心里有数,无论外貌还是谈吐,我远不如大师兄。不可否认,后来我痴迷于武术,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心系一处,我才能将注意力从小师妹身上转移。我也确实做到了。对大师兄,我唯有祝福,他是个很有本事的人,配得上小师妹。这一年,在他的管理下,谢家班顺风顺水。种种迹象表明,这个古老的麒麟世家确实也到了新旧交替的时刻,毕竟,这里是深圳,一天不进取,就跟不上这座城市的变化。

13

一转眼,我到了二十岁,在大船坑已经过了五年了。这年中秋节的前一天,谢家班去了一趟东莞,参加一家大型公司为庆祝上市而举办的典礼。活动从早到晚,持续了整整一天,谢家班也是接着连演了三场,反响非常好。有一家演艺公司的负责人当场就找到大师兄,想跟谢家班合作,签一份长期的合同。没想到大师兄一口就拒绝了,说一碗米不入两家的锅。我有些诧异,如此重大的事情,大师兄竟没有征求师父的意见就擅自作了决定。看来,他显然已经把自己当成班主了。

回来的路上,在大巴车里,大师兄与我坐在最后一排。忙了一天,我有点困,把头仰在靠背上,想睡一会儿。还没睡着,大师兄推了推我,头向我靠过来,压低声音,一脸神秘地跟我说:“十六师弟,跟你说个事。”

我说:“什么事?”

他说:“我和小师妹马上就要定亲了。”

说完,他脸上飞起一片酡红。

我愣了愣,顿时睡意全无。尽管对小师妹,我从心底早已经放弃了,但回想起我初到大船坑的那段时光,那个坐在榕树下盈盈浅笑的女孩,还是让我有些失落,胸腔里就像被谁掏了一把,空荡荡的。我眼前不断闪过阿影的面容,与几年前相比,如今的小师妹,就像一颗到了秋天的果实,已经成熟多了,脸上少了几分羞涩,多了一份落落大方,看上去是愈发的漂亮。

我说:“祝贺你。”

大师兄说:“谢谢。”

看得出来,大师兄很亢奋,尽管他表面想装得若无其事,但心里的喜悦却是掩藏不住的,要不然也不会迫不及待地跟我分享这一喜讯。下车之后,他走起路来都有点飘,就像是喝醉了。我的这位大师兄,虽说是有些本事,但未免还是锋芒毕露了点。跟我那个老成持重的父亲相比,他显得太年轻了。

回到大船坑,师父在家。这让我有些意外。自从大师兄接管谢家班的事务之后,师父已经完全成为一个甩手掌柜,常年行踪不定,可以说神龙见首不见尾。如果不是有重要的事情要他来决定,我们这些弟子是很难见到他的。这次回来,一定是为了阿影的亲事。怪不得大师兄在大巴上,会跟我提到他和小师妹的事,这个在生意场上如鱼得水的人,嗅觉一向比我灵敏。师父应该刚到家不久,看上去风尘仆仆,整个人又清瘦了许多,一身素色的道袍罩在身上,被风吹着抖个不停。见到我们这些昔日的弟子,也不说话,匆匆打个照面,就从我们眼前消失了。

晚饭的时候,师父不知又从哪里冒了出来,把我和大师兄,以及几名重要的弟子叫到了家里吃饭。在场的还有师父在大船坑的几位长辈,以及阿影和师娘。师娘和阿影没有上桌,坐在一旁,埋头忙碌着。靠墙的一张长桌上,摆放着一些床单、被褥,以及枕头枕巾一类的婚庆用品,将屋子映得红通通的,透露着一股喜气。

开饭之前,师父先把碗里的酒斟满,举起来,也不敬大家,自己咕咚咕咚就喝了一大碗,然后借着酒劲,站起来说了一大通话:“本人才疏学浅,接管谢家班几十年,虽然无功,好在也并无大的过失,总算是将麒麟舞传承下来了。作为谢氏子孙、大船坑麒麟舞的传人,我有责任将麒麟舞发扬光大,但无奈已经志不在此,这些年痴迷于修道,荒废了正业,内心深感愧疚。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为了不辱没先祖,谢家班该更新换代了。在这里,我恳请在座的各位长辈,以及谢家班的弟子一同作证——今晚,谢家班将有新的接班人了。”说到这里,师父定了定。

大师兄精神一振,马上挺直了身子,等着师父的目光和结果。那样子,就像一棵生机勃勃的禾苗在等待从天而降的甘霖。师父的目光,也如愿以偿地落到了大师兄脸上,大师兄把身子挺得更直了,隔着几米远,我都能够看出,他脸上的肌肉因激动而微微颤抖着。可是,师父的目光只在大师兄脸上停留了一会儿,就滑了过来,落到了我脸上。师父突然说:“元旦,吃完饭后,你跟我去祠堂。”

我脑子里嗡的一声响起来。师父后面的话,我一句也没听清楚。我只看到大师兄就像被誰打了一拳似的,晃了一下,那张脸瞬间僵住,变成了惨白色,挺得笔直的身体也松掉了,腰突然间就弯了下来,手中的碗“当”的一声掉到地下,饭菜和碎片溅得到处都是。师父的意思再也清楚不过,在这样的时刻,他叫谁去祠堂,那也就意味着这个人将是谢家班的接班人。所有的人,包括我自己,都感到十分意外。师娘和阿影也愣住了,表情在脸上凝住不动,我看不出她们是喜悦,还是失望。

接班人一定,小师妹的婚事基本上也就定了。我先是一阵惊喜,但随后而来的则是惶惑不安。我就像是一个被冷落已久的弃儿,突如其来得到了关爱,不知如何去接受这种从天而降的幸运。

大师兄内心的失望可想而知,他脸上的表情看上去就像一头饥肠辘辘的狼,看着一块到了嘴边的肉飞走了。师父刚宣布完毕,大师兄就起身离开了,就像个纸人一样,摇摇晃晃地从门口飘了出去。师娘赶紧放下手里的活,拔腿追到门外。过了一会儿,又气喘吁吁地返回来。

师娘说:“没见到人,不知跑哪去了。”

师父淡淡地说:“随他去吧。”

师娘说:“你考虑清楚了?”

师父面容一凛,把碗重重地蹾到桌上:“谢家班的事,什么时候轮到你一个妇道人家来插嘴了?”

屋子里的气氛凝固起来,墙上的钟表滴滴答答,清晰地走着。过了好一会儿,师父才开口打破沉默:“开饭吧。”

桌上这才又恢复了热闹。大家开始喝酒吃饭,你一句我一句地跟我说些话,都是些祝福的言语。我木讷地回应着,一颗心越跳越快,始终平静不下来,饭菜吃进嘴里,也是没有半点滋味。

14

吃过饭后,师父遣散众弟子,只留下了几位长辈。师父先是带着我,来到堂屋里的神龛前,烧了一炷香,拜过谢家的十位祖先的灵牌,然后再叫几位谢家的长辈和我一道,到了那座专门供奉麒麟的祠堂。

交班仪式很简单,几位长辈在旁边作为见证,师父在那个巨大的麒麟头上,刻上了我的名字。我看了看,这个麒麟头的顶上,原本有四个名字,再加上我,就是五个。也就是说,作为谢氏麒麟舞的图腾,这个麒麟头,已经辗转传了五代人了。我的名字刻上去后,本来还有些仪式需要完成,师父嫌麻烦,省略掉了。看来他修道的境界又高了一层,不仅生活越来越简单,连仪式也简化掉了,认为没有必要去履行那么多的繁文缛节。

交班仪式一完,我和师父将几位长辈送到门外。再回到祠堂里时,师父又从箱子里把那本家谱拿了出来,取来笔墨,在我名字的旁边,写下了一行字:谢家班第十二任班主。然后将家谱合上,放进箱子里,锁好。这一刻,我有些恍惚。我似乎又看到了祖父,他从家谱中走出来,对着我开怀地笑。

师父说:“好了,我们走吧。”

我问师父:“就这么简单?”

师父说:“你觉得简单?”

我点了点头,如此重大的一件事情,师父操办得确实过于简单了,以至于我觉得这一切并不真实,就像是在做梦。

师父说:“光写这几个字,确实是简单,就是笔一挥的事,但找到你这个人,我可是花了二十几年的时间。你知道我为什么选你吗?”

我摇了摇头,说:“不知道。”

我确实是想不明白,所有人都看好大师兄,为什么师父却偏偏选中了我。跟大师兄比起来,无论在麒麟舞的技艺上,还是在管理能力上,我都差一大截。尤其是人情世故,我就是一張白纸。

师父说:“等你活到我这把年纪,你就会明白了,一会儿你去找找你大师兄吧,找到了好好劝劝他。”

我说:“好的,师父。”

“还有,明天回家一趟,跟你父母商量一下你的亲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还是要有的。”说完,师父背着双手,转身往荔枝林外走去。我目送着一个清瘦的背影,在夜色中,就像团云雾一样,轻快地飘出我的视线,消失在了小路拐弯的地方。

师父走后,我没有回宿舍。我沿石凹水库的长堤,走了很长一段路,不知不觉就到了水库的南边。从地图上看,这座水库就像个瓜瓢,三面宽,一面窄。南边就是窄的地方,看上去就像瓢的把。在“瓢把”水岸相接的地方,有块半月形的草地。天气好时,经常会有人过来,在草地上撑把伞,坐下来钓鱼。大师兄不会钓鱼,却也喜欢来这里,经常带着阿影过来,一坐就是小半天。

我从堤上下来,顺着一条小路,拐到了草地上。大师兄果然在。月光很好,这座小镇的夜晚已经被越来越混杂的灯光污染,我很久没有看到过这么纯净的月光了,水库阔大的水面上,看上去就像镀了层银。大师兄的影子,就掉在这层银上。我走过去,在大师兄身边坐下。我说:“大师兄,没事吧?”

大师兄转头看我一眼,笑了笑,说:“没事。”

我不知怎么安慰他。我们就这样沉默着,坐了一会儿。后来大师兄站起来,拍拍我的肩膀,说:“回去吧,真没事,谁让我是你师兄呢?”

这一刻,我心里莫名地有些感动。几年的朝夕相处,我和大师兄之间,有着一种说不清的关系和情感。他是我的授业师父,也是我的师哥,同时又是麒麟舞的搭档。可他的性格中,似乎又有一些复杂的东西,让我捉摸不定。我有时会觉得他离我很近,有时又会觉得,他离我很远。

15

中秋节是客家人重要的节日,在这个万家团圆的日子里,大船坑以及周边几个村子的客家人,就像是一个大家庭那样,联合在一起,他们正在准备一场盛大的长桌宴。外面很早就热闹起来了,我也决定早点起床。我得回一趟家,跟父母吃个团圆饭,再商量一下和阿影的婚事。太阳迟迟升不起来,窗外的晨光很稀薄,放眼望去,辽阔的天际线里,只有此起彼伏的楼房,没有山水和田园了。我常会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这座城市越长越大,而属于我们的空间却是越来越小。

起床后,我跟父亲通了个电话。电话里,父亲十分惊讶,他说万万没有想到,我这个闷葫芦儿子,平时不放一个屁,学了几年麒麟舞,倒真学出点本事来了,居然还能弄个老婆回来。父亲真是一点没变,一开口,就是一股实用和功利的味道。这些年,我与他的交流越来越少了。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压根儿就没给过我多少交流的机会,每次回家,匆匆打个照面,寒暄几句,就不见了踪影。这个在事业上顺风顺水的男人,就跟师父一样,变得神出鬼没,只不过师父是在修行,一步步远离红尘和世俗,活得越来越清心寡欲,而父亲却是一头扎进了世俗里。

在电话里,父亲跟我约好,他开车过来接我,让我等着。因为过节,师兄弟们都回家去了,我没有晨练,坐了一会儿,便觉得手脚不适,就走了一段路,从大船坑出来,到了几个村子的交界处。这地方有个供村民健身的广场,每当有村子联合起来举办活动时,就将器材拆下来移开。现在,那些器材已经拆掉了,广场上搭起了一座舞台。晚上的时候,几个村子会各派出一支麒麟队,参加一年一度的麒麟舞比赛。大船坑自然是主角,有谢家班出场,每年都是毫无悬念地拿下第一名。舞台的旁边,搭了个黄绿两色的棚子,棚顶挂着一圈大红灯笼,节日的气氛迎面扑来。棚子里面,是由一百张桌子拼成的长桌。围着长桌一圈,摆了数百个座位,场面称得上浩大。各类食材的味道交织着,弥漫在清晨的空气里。

我走到棚子里,找张椅子,坐了下来,等父亲的车从我们那座小镇过来。坐了一会儿,听到一阵熟悉的脚步声,从身后向我靠近。我回头一看,是阿影。应该是昨天晚上没睡好,她的两只眼袋下垂得很明显,脸上透露着一股憔悴。她走到我身边。我拖过一张椅子,让她坐下。她没有坐,就那样站着,两只手搓来搓去。

她说:“师哥,跟你说个事。”

我说:“什么事?”

与她四目相接时,我的脸刷的一下就红了。未定亲时,我与这个小师妹,还能坦然相对,定亲之后,我就再也没法从容面对她了。

阿影也是羞红着脸,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话到了嘴边,就像是让什么东西给粘住了一样,吞吞吐吐说不出来。她犹豫了一会,最终还是说了:“师哥,你能不能……不要答应这门亲事。”

“你说什么?”一时间,我有点蒙。我抬起头,愣愣地盯着她。她转过脸去,避开我的目光。她说:“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喜欢的……是大师兄。”

这话就像一盆冷水,向我迎头浇了过来。我心一紧,感觉整个人就像失重一样,先是被一股力量甩上云端,然后又从云端直直地坠下来,一下子掉到了谷底。我坐在那里,脑子里嗡嗡响着,思绪乱成一团,失望、屈辱、不甘、愤怒、绝望等诸多情绪交织在一起,在心里反复冲撞。

等这阵子混乱过后,脑子才慢慢恢复了清醒。小师妹点醒了我。她说的是事实。我当然知道,她跟大师兄才是般配的一对,我与她之间无任何感情基础,即使有,也只是我单方面的好感。况且,这种好感,就像一阵微风拂过水面,很容易就平息了。如此一想,我心里马上就有了决定。我想告诉小师妹时,她已经走了,也许她早就算准了我会答应,所以才觉得没有必要等我明确的答复。

我往那边看了一眼,小师妹已经走到了大船坑的路口,一条人影从旁边闪了出来。这身影我太熟悉了,是大师兄。由此看来,小师妹跟我讲的这番话,应该是早就和大师兄商量好了的。大师兄跟上了小师妹,两个背影挨在一起,走向了那条通往水库旁边的路。他们走得很慢,就像电影里正在切换的镜头,从我视线里一点点淡出。

16

小师妹走后,我又坐了一会儿,天渐渐亮了起来。一对中年夫妇推着一辆三轮车过来,将一个早餐摊子卸到路边,两人合力忙了一会儿,支好摊子。烟火味升起来,一群早起上班的員工迅速聚集到了摊前。我从椅子上起身,又走回了大船坑。

师父正在晨练,像座钟一样,端坐在蒲团上。也许是体力不支的原因,不知何时开始,师父已经不再倒立了。我私下里尝试过这个奇异的姿势,头上脚下之后,头部迅速充血,脑子一下子变得昏昏沉沉的,但坚持几分钟之后,脑子会越来越清醒。这时候,我眼睛里看到的是一个颠倒过来的世界,比起平时所看到的正常世界来,似乎要更加让人感到安稳,同时也更加真实一些。

我叫了一声:“师父。”

师父睁开眼晴,说:“怎么还没回去。”

我说:“跟您说件事。”

师父说:“你说。”

说实话,我有点难以启齿,但又不能不说。我纠结了一阵子,才鼓起勇气,我说:“我没打算娶阿影。”

师父说:“你的意思是,你也不打算接班?”

我说:“是的。”

师父脸瞬间黑了下来,我能感觉到,这一瞬间,有一团火在他胸腔里迅速燃烧。也许是因为常年修道,性格中尖锐的部分,已经被磨平了,师父并没有暴发。他只是沉默了一阵子,动了动双腿,想像往常一样,从蒲团上一跃而起。尝试了几次,却没有成功。我走过去挽他,他将我的手甩到一边,双手撑在地上,有点狼狈地站了起来,没有说话,脚底下飘飘忽忽的,往屋子里走去。

我跟了上去,怯怯地喊了一声:“师父。”

他说:“你走吧。”

我又喊了一声:“师父。”

他猛地停住,转过身,抬起手来。我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准备迎接他的耳光。我想,师父若是狠狠打我几下,我心里肯定会舒坦一些。然而他的手并没有落到我脸上,只是在空中停留了一会儿,然后变个方向,指着大船坑外面的那条路,低喝一声:“滚!以后别再叫我师父。”

我瞬间如遭雷击,久久回不过神来。比起挨师父几个耳光,这声低喝,可要让我难受多了。师父的声音虽然不高,却异常的决绝。我分明感觉到,他的低沉的语气中,有着一种切割般的力量。随着这一声低喝,他与我之间,已经恩断义绝了。

过了一会儿,父亲的车到了,停到练功场上。父亲从车上下来,看我一眼,进了屋,想找师父说几句话,没找着,就跟师娘打了个招呼,又回到练功场上,发动了车子。我恍恍惚惚地上了车。

在路上,父亲问我怎么回事。我一个字也没说。我不知道该向他说些什么。阿影的事,我已经平复过来了,毕竟在师父宣布接班人之前,我一直也没对她存有过希望。让我难受的是师父那一声低喝。虽然我知道,迟早有一天,我终究会离开师父、离开谢家班的,但我没想到,我会是在师父的驱逐下离开。

17

回到观澜镇后,父亲走的是条新路。我看过小镇的规划图,这是一条未来的环线,还没修好,只绕着小镇画了半个圈。一路过来,车窗外尽是些陌生的景象。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是越来越让我觉得生疏了。尽管我不是游子,在大船坑生活的这五年,我会隔三差五地回来,可是小镇变化实在太快,我始终难以记住它确切的模样。

到家之后,父亲把我从车上扔下来,连家门也没进,就跑去忙他的事情了。我此时的父亲,在事业上热情高涨,在亲情方面却是越来越淡漠,不但疏远了与伯父之间的关系,就连我这个儿子,与他之间,似乎也只剩下了血缘。我在大船坑的这几年,觉得自己就像团空气那样,存在于父亲的世界里。我的麒麟舞学得如何、与小师妹的婚事成与不成,以及我回不回来,对父亲来说,其实一点都不重要。他压根就没有时间去思考自己是否尽到了一位父亲的责任。

母亲又老了一些,白发顺着两鬓开始往上爬,她变得更加的温和恭让了。每一位客家女人,从年轻到衰老的过程,都可以写成一部传统的持家史。母亲带我上了楼,麻利地收拾好楼上的房间,和我简单聊了几句,就下楼去了。我倒在床上,扯过被子蒙住头。想睡一会儿,却无论如何睡不着。家里的房子在几年前已经推翻重建,父亲专门从一家建筑公司请了设计师,将新家设计成了一栋独门独院的别墅。父亲新建的这个家,比之前大了很多,也气派了很多,却感觉空荡荡的,全然没有了之前的那股子热气,就如同父亲身上的变化,钱多了,地位高了,人情味却少了。

但深圳就是这样,这座瞬息万变的城市推着你马不停蹄地向前奔跑,连衡量得失取舍的时间也不留给你。别人看上去觉着你累,对你自己来说却是一种享受。这样的时代造就了不少商业天才,我父亲就是其中之一。村子里实行股份制后,父亲终于放弃了坚守土地的原则,他并不是顽固不化的人,相反,他比很多人要变通得多。父亲会根据时代的发展来权衡利弊。机会到来时,父亲绝不放过。当这座城市开始产业升级,由三来一补向金融和高科技转型时,父亲说服村民,将村子里富余的土地以合作入股的方式,卖给了一家实力强大的地产公司进行开发。我们这个村子从边缘之地摇身一变,成为了小镇上的商业区。比起当初建工业园来,村民们显然获得了更高的回报,我们村也因此成为小镇上比较富裕的村庄。村民们对父亲自然是敬若神明。这是父亲村官生涯中最为灿烂的一笔,当然,也是绝唱。

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在大船坑的第四年,父亲便已经辞去了村股份公司董事长一职。让我感到意外的是,父亲恰恰是在自己最风光的时候,选择了激流勇退。父亲常说,做人要懂得居安思危,人这一辈子,就像爬楼,爬得越高,就越没有安全感,没有人能在高处站一辈子。直到几年之后,我才明白父亲的这句话。后来那位接替父亲的村官,在风生水起之时,因经济问题被抓了。名利场上,变数太多,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啊,父亲早就看透了这一点,所以才睿智地让自己提前上了岸。这个没有多少文化的人,在思考问题时,似乎总能比人先行一步。

父亲虽然不当村官了,但他早就为自己铺好了退路。辞职的前两年,父亲开了家物流公司,利用当村官积攒的人脉,将生意迅速做开,只用了几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从村官向商人华丽转身的过程。在我们这座小镇上,比父亲有钱的人多得是,但是在父亲看来,那些靠着卖地、收租发家致富的,再有钱,最多也就是个土豪。他则不一样,有自己的生意。确实,在本土人中,很少有人能像我父亲这样,跟上这座城市的节奏。父亲眼中的深圳,跟我们眼中的深圳不一样。我从大船坑离开的那年,父親的生意已经做得很大了,除物流公司外,又开了一家贸易公司,后来又开了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小镇的中心地带,租了三层写字楼,员工有好几千。管理几家公司显然比管理一个村子更加复杂,父亲一心扑在生意上,一年之中,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在外出差,国内国外不停地跑,很少有回家的时候。就算是偶尔回到家里,对我这个儿子也是不闻不问。

因此,从大船坑回来之后,我就像个孤儿一般,除了母亲,没人管我。我每天就是吃饭,睡觉,早晚练练功,闲得整个人都快发霉了。母亲很着急,说我这么闲下去,终究不是个事。她让我去找找父亲,让他在公司里给我安排个事做。说实话,我不愿意找父亲。父亲疏于管我,也有好处,至少培养了我精神上的独立。我不像那些富二代一样,以为只要靠着父亲就有了一切。我从不觉得父亲就是我的天。但我也不想让母亲失望,所以还是去了父亲的办公室找他。

父亲问我:“你想上班?”

我说:“是的。”

父亲问我:“你能做什么?”

这个问题把我难住了,我想了很久,却无法回答。我能做什么呢?除了麒麟舞,我一无所长。

我说:“你看着办吧。”

父亲说:“看着办,我怎么看着办?你连一个谢家班都混不下去。”

如果说师父是把刀子,在我心上割出一道伤口,那么,父亲就像一把盐,撒在了这个伤口上。自此之后,我再也没求过父亲任何一件事。时间一长,我也就慢慢习惯了,无所事事的日子未必就不好。我像个自闭症患者一样,活在一个孤单、自我封闭的世界里,虽然单调,但也干干净净、没有世俗纷扰。

18

时间过得飞快,一晃又是两年过去。转眼间,到了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迎来了香港回归。这个日子有着里程碑式的纪念意义,整个深圳一片沸腾,天空中从早到晚绽放着灿烂的烟花。那天晚上,我伯父从香港回来了。这个在外飘泊了几十年的男人,在举国欢庆之时,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

父亲依然忙于他的生意,我伯父回来,也只是匆匆一见,连饭都没吃一顿,就将伯父扔给了我。第二天,我带着伯父在小镇上转了一天。重返故乡的伯父,在满地的高楼间,就像一个迷路的孩子。几十年的变迁将他记忆中的故乡早已经彻底抹去。在这座陌生的小镇上,他是那样的仓皇,无助,偶尔走到一处熟悉的地方,或者遇到了熟悉的人,就会热泪盈眶。这样的故乡伯父是待不下去的,他只在我家住了两天,就匆匆回了香港。临走之前,伯父对父亲说,为什么不让元旦组个麒麟舞班子呢?

发迹之后的父亲,对伯父早已不再言听计从,但这件事他却放在了心上。他看重的不是麒麟舞,而是文化产业的前景。父亲认为,这座创造了很多个世界第一的城市,要想真正走向世界,最终还是得依靠文化。历史上所有的盛世,繁华落尽之后,能够留下来的,也是文化。

有生以来父亲第一次认真地为我办了一件事。他在小镇的边上租下了一栋独门独院的厂房,让我在那里办个麒麟舞班子。父亲出手真是阔绰,这块场地,单论面积,比起师父的谢家班来,要大了许多。

场地装修好,父亲要我去大船坑一趟,找师父说一下,要搞麒麟舞,就得挂谢家班的牌子。我拒绝了。师父那里,我是断不敢去的。离开大船坑之后,我再也没有回去过,也没有联系过谢家班的任何人,与师父之间就像刀切断了一般。劝不动我,父亲后来只好自己打了个电话过去。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师父二话不说就同意了。

就这样,我们这座小镇上又有了谢家班。开业那天,大师兄过来了,依然是满脸的微笑,让人觉着温暖。他吩咐人从车上搬了个麒麟头下来。一看我就知道,是师父亲自制做的,神态活灵活现,稳重中带着一丝憨态,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在麒麟舞中,制作麒麟头是最重要的一项技艺,只传历代班主。这也是我的一大遗憾,师父宣布我为接班人后,还没来得及将这项技艺传授于我,我便离开了。

大师兄走过来,紧紧握住我的手。这位谢家班的第十二代传承人,看上去比几年前稳重了许多。他说:“师弟,恭喜你啊,你祖父后继有人了。”他的手比以前更加温暖,也更加有力。只是一别几年,我们之间已经没有多少言语。寒暄几句后,大师兄就走了,他让我有时间就回大船坑看看,这是师父的意思。

我站在门口,目送着大师兄远去,内心的喜悦难以言表。说实话,我并不在意自己是否继承了祖父的衣钵。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我知道,随着这个麒麟头的到来,师父又重新接纳了我。我又可以名正言顺地舞麒麟了。这项承载着我五年青春年华的民间技艺,让我从颓废中又活了过来。

班子开起来后,父亲派了个运营总监过来,负责运作和管理。按照父亲的意思,班子先是打破传统,进行企业化管理,所有的成员,包括我在内,全部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根据自身能力和对公司的贡献拿工资。开始的时候我是抗拒的。但是没过多久,我便接受了这种新的形式。

比起传统的师徒制来,企业化的管理模式确实要更加合理、更加有效,在选人用人上,也更加的灵活,合适的就留下来,不行的直接淘汰掉。他们也不叫我师父,叫老板。一般来说,通过招聘进来的成员,都有着不错的曲艺功底,唱念做打,样样能来,练功时,一点就通,根本不需要有人鞭策,像梅花桩这样的高难度项目,对他们也并不是什么难事。最难得的是,这些科班出身的成员,思维远比我要活跃、超前,在麒麟舞中,除了继承传统之外,他们还推陈出新,创作出了另外的一些项目,比如爬天梯、过刀山、钻火海等。有了这些创新项目,加上谢氏麒麟舞的传统底子,我的这个麒麟舞班子很快就声名鹊起。

19

如父亲所料,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文化开始受到了重视。在这座城市里,读书月“晚八点”、市民大讲堂等公益性质的文化活动,层出不穷地涌现出来,慷慨地向大众敞开。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精英们,就像一群嗷嗷待哺的孩子,通过阅读和听各类讲座,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现代文明和知识,眺望那扇通往未来世界的窗口。我们这些本土居民,则在找回记忆。很多村子开始修建宗祠、编村史,以精神的形式对过去的家园进行重建。对我们来说,这是至关重要的,哪怕这个家园是建立在纸上,或者是影视资料中,有了它,我们就不至于像我伯父那样,有朝一日站在小镇上,回望脚下的故乡时,眼中空空荡荡。

作为客家文化的名片之一,麒麟舞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很多小镇上都建起了自己的麒麟舞博物馆,每个村子几乎都有一套麒麟舞班子。众多的班子涌现出来,一方面带来了麒麟舞的繁荣,另一方面,也难免造成一些混乱。班子和班子之间为了谁是名门,谁是正宗,争得不可开交。

这一年,市群众文化艺术馆牵头,联合各区的文化馆和小镇上的文化站,举办了一次麒麟舞比赛,规模空前,深圳所有的麒麟舞班子基本上都参加了。先是在各自的小镇上进行一轮初赛,再到区里进行复赛,最后,由每个区选拔出几支队伍,参加全市的总决赛。我和大师兄带着各自的班子参赛了。我代表观澜镇,大师兄代表大浪镇,都是正宗的谢氏麒麟舞,凭着梅花桩的项目,几乎没有什么悬念,两支班子一路过关斩将,顺利进入了市里的总决赛。

总决赛在市民广场举行,三十二支队伍,先是通过小组赛决出十六强,再进行两两对决。经过几轮激烈的淘汰赛之后,大浪和观澜这两个镇,迎来了最后的对垒,同时,也是同门之间的冠亚军之争。

这天父亲也来了。百忙之中,他能够抽出时间,这是我没有预料到的事。当然,他也没有想到,这个在他眼中一事无成的儿子,有一天会站在聚光灯下,为老谢家争光。财大气粗的父亲在赛场旁边的一家酒店里,包了整整一层楼,供班子成员就餐和午间休息。我们也确实需要。上午接连赛了四场,队员们都有些累了。然而,他们虽然疲惫,却一个个信心百倍,因为父亲向他们承诺过,拿下冠军之后,将有一笔丰厚的奖金。

我也累了,吃过中饭,就进了房间休息。刚躺下来,有人敲门。我起床开门,是大师兄,依然是一副笑眯眯的样子,嘴里连声说着:“恭喜恭喜,没想到啊师弟,你这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他走过来,一把抱住我,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热情。但是,两个男人之间的拥抱,多少让我有些不适应。

就在我尴尬的时候,大师兄附在我耳边,轻声说了一句话:“师父也来了,他说你这是欺师灭祖。”说完就走了。

我瞬间呆住。大师兄这句话就像把刀子,将我的记忆切开一条缝,与师父相处的那些时光,从缝中涌了出来。在大船坑的那几年里,我与师父之间,虽然一直淡淡的,但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温情。

到了下午,父亲叫住我,让我好好准备一下,迎接最后的决赛。我告诉父亲,不比了,我退出。这个突如其来的决定让父亲感到震惊,同时也极为恼火。

“为什么退出?”父亲质问我。

“这是我自己的事。”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敢于与父亲正面顶撞。

“你个仆街!”父亲被我激怒了,他的粗话连同一个巴掌向我扇了过来。我毕竟是习武之人,父亲出手虽狠,在我眼中看来却略显迟缓。他的手刚到面前,便被我条件反射似的抓在了手里。我没想着要使力,可父亲的脸瞬间就歪了。我赶紧松手。父亲握住手腕,脸上一片铁青,退到一边。这个强势了一辈子的男人,似乎也有软肋。

“随你吧,今后你是死是活,我都不会再管你了。”父亲手一挥,怒气冲冲地走了。

我坐了一会儿,听到一阵锣鼓声响起来,大师兄的班子已经上了舞台。我打算去通知队员收拾东西回家。刚出门,有人迎面走来。是师父。不用问我也知道,定是我父亲将他叫来的。这让我十分诧异,也让我有些激动。师父须发皆白,脸上却光洁红润,这个刚到知天命之年的男人,已经活成了一副鹤发童颜的样子。我赶紧将师父请进了房间。

师父说:“把门关上。”

我把门关上了。

师父招了招手,说:“你过来。”

我走过去。师父抬起手,对准我的脸就是两下。我一动不动地挨着,没去躲避。这两个耳光落到脸上,我的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那种火辣辣的感觉,不是疼,而是一种满满的幸福,顺着脸庞,往全身漫延。这两个耳光,将师父与我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

师父说:“清醒了没有?”

我说:“清醒了。”

师父说:“这世上,有些东西能让,有些东西,绝不能让。”

我说:“知道了,师父。”

师父说:“一会儿上桩,给我稳住了。”

几年前,我第一次上梅花桩时,师父说的也是这句话。

我说:“好的,师父,我给您磕一个吧。”

师父说:“舞完了再来磕。”

师父走到椅子边,坐了下来,说:“去吧,我休息一会儿。”

我振作精神,走出房间,召集班子成员,走向了决赛现场。

锣鼓声响起来了,麒麟摇晃着出场。到了舞台中间,我没有犹豫,跟搭档交流了几句之后,直接就跃上了梅花桩。在桩上,我们一气呵成,稳稳地完成了八个步骤的表演。下桩之后,又接着表演了上刀山、钻火海两个项目。这是我们留到最后的杀手锏,在麒麟舞的表演中,前所未有。不出我所料,表演完后,台下掌声雷动。但我没有等最终的结果,也不需要结果。对我来说,是否夺冠已经不重要了。

从台上下来,我马上回了酒店。师父不见了,他的行踪还是那么的飘忽不定。在他坐过的椅子上,放着一本谢家班的家谱。我翻开一看,是空白的,从头至尾,一个字也没有。我突然间明白了,这些年,虽然没有联系,但师父从未放棄过我。现在,他以另外的方式,把一个全新的谢家班,又交到了我手中。

我双膝一弯,对着这本空白的家谱,跪下去,虔诚地磕了三个响头。

责任编辑    木  叶

猜你喜欢

谢家大船师兄
机器人给“二师兄”做手术
喂,不准偷听我许愿
春 归
看图画 写一写
常识:端午节快乐
一艘大船去远航
西江边数大船
师兄,你好呀
窘死人的美女表白
地下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