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兴趣为依托做好语文习作德育渗透

2020-03-03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第二实验小学刘雯雯

关键词:习作心理健康育人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第二实验小学 刘雯雯

新课改以来,语文习作教学也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有的学校还通过开发校本课程与第二课堂,渗透育人教育。但是一直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还是有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缺乏育人意识,过于关注对学生知识技能的传输,忽视了育人教育内容,小学生的思想情况令人担忧。自此教师要做好教研,习作教学中不但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要在此基础上开展育人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跨学科整合教学资源,有效开展育人教育

基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小学习作教学,为了更好地进行育人教育,教师须将语文与小学品德课结合,整合教学资源。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生活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也来自学生的实际生活,并在对社会现象与生活的观察中深化学生认知,进而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达到育人目的。语文写作的目标就是让学生观察生活,将想要表达的内容记录下来,将品德课与作文课程结合,是进行习作教学与育人教育的主要手段。

(一)微写作

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很多趣味性强的写作任务,并且都是结合学生的真实生活设置的,如“请你介绍家乡的特产”“请写出保护母亲河的建议”等,教师可以将其运用到语文习作课堂中,带领学生开展微写作。这类写作与常规整体写作任务不同,是针对一个话题进行练习,操作性更强,可促使学生在较强的兴趣下完成习作练习,既提升了学生习作能力,又对美好生活有一定向往,同时避免了以往写作时机械的长篇大论。另外,师生可以通过网络收集资料,并通过独立探究与小组合作的形式了解更多关于微写作的内容,充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聚焦习作课堂,以更加自由的形式进行育人教育,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认知社会。这种形式的写作练习目的性更强,减少假话、套话,还能让学生在习作的时候有更多精力放在思考上,体现其应用性。例如,进行“水”主题习作教学的时候,就可与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保护环境的主题结合,开展“保护水资源”习作活动。教师将两个学科整合,设计习作活动任务单,先让学生进行微写作训练,然后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完成整篇写作的任务,让学生在实际写作时不会言之无物,同时还树立了环保意识。

(二)思维训练

小学习作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可以评价或者判断的情境,以此当作育人教育的载体,为学生提供良好习作素材。小学生虽然已经建立善恶的观念,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缺乏对应观念,教师要设计更多情境故事,将育人教育浓缩到故事中,让学生在听故事时可以正确辨别对与错。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遇到的事情,并从多个立场与角度判断故事中人物发生行为的初衷,在了解他人思想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在积极分享自己观念的同时,完成育人教育目标。小学生都很喜欢这种思维训练,并从不同角度进行辨析,如正方与反方,在讨论中实现统一。学生在此过程中有很强的目的性,并最终将讨论结果以习作的形式上交,不但让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习作学习兴趣,还在提升习作能力的同时,树立了正确的思维。

(三)实践活动

小学习作教学可借助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习作实践活动,获得习作学习兴趣。脱离了现实的习作是没有温度的,只有教师带领学生多开展习作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传达学生的真情实感,提升其道德品质。教师开发品德主题实践活动,并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进行习作练习,在完成育人教育目标的同时,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对其习作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例如,以“友善”为主题的习作,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知道适当委屈自己有时是帮助他人的一种方式,教师带领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在遵守纪律的基础上,心存善念,并获取感悟,建立自己的习作主题,将感想变成文字,远离情感的误区,充满真情实感。

二、借助小学习作教学,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基于兴趣的小学习作教学中的育人教育,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首位,只有学生有健康的心理,教师的育人教育才得以保障。基于此,教师要结合日常习作教学,开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有效激发学生真实情感

教材中很多单元的习作内容,都蕴含育人教育契机,其中最明显的是心理健康内容,教师要精选切入口,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启发学生真实情感,学生之间交流增多,不再是教师空喊育人教育口号。例如五年级上册教材中,第一单元的习作主题为读书的故事;第二单元主题为思乡之情;第三单元主题为说明性文章,让学生介绍一件物品等。将本册教材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最容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习作主题指向性强,学生在习作中容易提升道德品质;第二部分是不能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于习作格式规范,产生的话题不能引发学生共鸣,这样学生习作的练习也只停留在范本的缩写、续写或者改写上;第三部分是没有明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却有心理健康教育契机,教师可伺机教育,做好习作指导,抓住小的切入点,层层递进,让学生从心底建立情感共鸣后再说出来,用手写出来。例如,以“父母的爱”为主题,教师找寻切入口,渗透育人教育。教师:“请你回忆一下,通过什么事情可以感受到父母对你的爱?”学生经过思考,说出生活中父母对自己感人的行为。然后教师出示相关视频,让学生在思考中知道父母的爱藏在每一个细节中。在教师逐层引导下,学生建立观察意识,并知道与人交流中要有真实情感,而这正是学生缺少的。经过教师与学生最开始的沟通,发现很多学生对父母的爱的理解过于模式化,而关于此方面的习作往往是“深夜冒雨送医院”“生病照顾自己”等,这种背景下的习作,学生情感不会产生波澜,没有真情实感。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充分观察生活、观察父母,自此也不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所以教师以父母的爱作为切入口,引导学生用心体验,如带领学生到外来工作者劳动的地方实际观察,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击,这样才能更好地述说真情。

(二)引导学生调适自我

基于兴趣下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自我实现”,可以最大限度实现学生的多种潜能,并能从育人角度为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令其在与他人交流中掌握写作资源。教师要寻求多种习作载体,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适。例如,以书面的形式传心,学生直面困惑,教师辅助解惑。学生成长过程中因为不能全面认知世界、认识自我,面临各种困惑,教师可努力寻找一种方式,让学生可以直面疑惑。书信就是一种很好的心理调适手段,此不是单一追求格式,而是以育人教育为主,习作教学为辅。中年级学生学习书信书写格式以后,教师就可带领学生进行延伸,对于内向或者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来说,育人效果明显。如教师让学生以“想对老师说的话”为主题,书写书信,抛砖引玉,让学生养成书写书信的习惯,并通过此传达自己的困惑;当“收信人”看到这些书信后,帮助其分析与解决,进而达到帮助学生完成心理调适的作用。例如,学生伦伦是留守儿童,自己自制能力差,学习成绩不好,也不主动与同学交流,更没有知心朋友。在一次给老师的信中,他这样写道:“我的成绩差,同学们都看不起我,这让我很自卑……”教师结合该学生日常表现,察觉到其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所以猜测伦伦家长日常教育一定过于严格,让该学生逐渐怀疑自己,没有自信心。此类学生如果不进行心理指导,加强育人教育,将来一定会出现问题。基于此,教师马上回复伦伦一封信,在信中指出其优点,告知同学们不是瞧不起他,希望他与同学正常地交流,可以调整好心情,接受其他同学,并在最后告诉伦伦遇到问题可随时与自己沟通。在教师的开导与鼓励下,该学生不但敞开自己的心扉,还在书信交流中逐渐提升了写作能力。书信的私密性特点,更能反映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可以“一吐为快”。基于此,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真诚,在建立良好互动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习作展示自己的困惑,调整自己的情绪。除此之外,还有日记、周记等方法,都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能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而在习作中展示正确的价值观与情感观。

综上所述,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只是教授学生新知识,还有一项最关键的任务就是育人。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的学习要建立在兴趣之上,小学语文教师带领学生开展习作练习时,就要以育人为目标,通过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开展育人教育,并以书信或者周记的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在新颖的习作学习环境中,以良好的兴趣练习习作,同时还能提升道德品质。

猜你喜欢

习作心理健康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习作展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