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生态视域下阳光生态课堂建构探微

2020-03-03吉林省长春市第十四中学校张静秋

吉林教育(中小学党建与思政) 2020年6期
关键词:阳光生态评价

■吉林省长春市第十四中学校 张静秋

当下,课堂已经不再是单纯传授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的封闭场所,而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微观生态系统,生态课堂的概念也应运而生。笔者从生态课堂中学生话语权不足、教学元素单一、评价体系狭窄的生态现状出发,认为生态教育是一种系统、整体、和谐的教育,生态课堂是人本主义的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教学样式。

一、课堂的生态现状

(一)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性不足

虽然新课程改革一直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受传统教学体系和教育观念影响,相当多的教师依旧牢牢地占据着主导地位,课堂上仍然注重灌输知识,忽视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剥夺学生的话语权,不给学生提问和表达的机会,课堂死板沉闷,了无生机,教师以反复讲、大量练,“磨”出好成绩。这种“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积极自主、善于思考、活泼灵动的人。

(二)教学元素单一,缺乏有机融合

生态课堂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现实需求出发,融合各种教学元素,引导学生把知识与生活、知识与兴趣、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所爱、学有所长。然而现在许多教师对这一育人目标的认识并不深刻,把教学仅局限在教室里和教材中,仅局限在知识层面,忽略了广泛、多元的学习方式和课程资源,不利于培养视域开阔、善于创新、精神丰盈的人。

(三)学生评价体系不够全面

传统课堂教学往往是由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分数成为评价的唯一结果,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显然过于片面。根据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智能组合存在,因此每个人的智力都各有特色,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而课堂单一的评价标准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

二、关于阳光生态课堂的认识

“生态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实施策略,它是一种系统、整体、和谐的教育。生态课堂是人本主义的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教学情境,是一种珍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教育氛围。同时,生态课堂也是各种要素,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整体。它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有利于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生态课堂”指在教师引导下,师生生态地(和谐融通、动态平衡)从事各种教育学习活动。生态的即是自然的,自然的即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教与学和谐,学科之间和谐,课内与课外和谐,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手段和谐,教育与教学和谐,师生会在和谐中自然地生长,教师的主体精神和学生的主体精神都得以充分展现。

鉴于当下教学中各种“非生态”的教学现象,笔者所在学校经过调查、研究与实践,在生态教育和生命教育理念引领下,把构建阳光生态课堂与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密切联系,创设自然、民主、和谐的良好氛围,有效挖掘、运用和整合各种课程资源,形成一种大课堂内涵下的文化元素;以“自信、自主、生长”的阳光生态课堂特质,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精神;以多元评价为杠杆,发挥激励和引领作用。

三、构建阳光生态课堂的路径

课堂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生态集合,包括多种因素,比如人的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内在精神和文化因素等,每一个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呈现多向互动作用的关系,进而形成有机的整体。

(一)营造阳光生态的教学环境和氛围

构建阳光生态课堂最重要的因子就是创建一个民主、平等、尊重、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实现学生学习生存状态的转变。只有当学生在课堂上自然而然、真实地呈现出最佳状态,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最大的发展。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其中,发挥激励、唤醒、鼓舞作用的就是师生关系。阳光生态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在课堂的生态场中,教师要让学生快速融入教学,展开积极思考。教师要一边做“导演”,一边做“观众”,将课堂舞台留给学生,帮助其尽情释放自己的学习潜能;同时还要时刻细心观察学生,关注他们的需求,多提供创造交流的机会,鼓励其团结协作,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应遵循尊重、赏识、关爱、激励的教学评价原则,让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影响。学生之间应该呈现相互帮助、团结协作、彼此包容、互相欣赏、竞争合作的特征。只有在这样的生态场中,学生才能在“大量的自主自由的活动中得到提升,包括成绩、智慧和为人处世的品格”。

(二)聚焦阳光生态课堂特质

生态课堂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通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呈现出生态课堂的样态。笔者所在学校积极实践并提炼了阳光生态课堂的特质,即“自信、自主、生长”。

阳光普照——“自信”: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自信地想、自信地说、自信地做、自信地问,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心理成长的健身房。

土壤肥沃——“自主”: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形成知识的建构过程。自主交流、自主讨论、自主探究、自主合作,教师适时隐退,学生主动上位,师生共同创造自主发展的课堂品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训练场。

生命成长——“生长”:所有学生都能乐于聆听生命拔节的声音。新知识的习得、新问题的解决、新经验的积累、新情感的体验、新思想的萌芽、新能力的培养,师生共同创造和享受自由成长的课堂魅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生态园。

实践证明,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信交流、自主学习和由此带来生命的自由生长,已经悄然改变了课堂的本质,使师生绽放出了内外兼修的阳光活力。

(三)建设开放、多元的阳光生态大课堂

阳光生态课堂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注重丰富的学生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实现学科价值与育人价值相互协同、转化、融合。学科价值是育人价值实现的条件,育人价值是学科价值实现的目的。

生态大课堂的建设需要建立在具有交叉与融合性的课程基础上。一是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融合,形成“学科与生活交叉融合”的生态式课程;二是各学科进行融合,如将教育信息技术同各学科教学融合,不同学科“同题异构”等;三是显性与隐性的融合,把学生知识经验与伴随学生获取知识过程中的动机、态度、价值观、心理等方面的成长渗透融合,发挥隐性课程的正效应,积极构建正向、优良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进而实现全面育人。

笔者所在学校倡导教师以课堂和教材为圆心,将学生的生活实际、社会体验、科学创造等作为学习半径,扩大学生的教育生态圈,让学生既能深入地走进教材,又能跳出教材、走出教室,走到广阔的生活大课堂中。生态大课堂强调将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作为课程价值取向,注重学生个体精神家园的培养和建构。如学校的《中西方礼仪课》,通过对中西方礼仪的了解、理解、体会和对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应如何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如何看待西方礼仪中透射出的西方文化思想,从而加强学生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对西方文化的尊重,学会了解、理解、辨别、包容各种文化,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建立多视角的生态课堂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衡量教师工作成效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方法多样、主体多元,才能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调节、诊断等功能。因此,生态课堂应采取多元综合教学评价。

笔者所在学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平台,对学生实行综合评价。一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参与评价的主体包括学生、教师和家长,学生评价又分为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二是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是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对学习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的价值体验进行过程评价;终结性评价侧重对学习的效果进行结果评价。三是评价维度的多元化。学生成长、教师发展、教学效果是师生成长评价的三个维度,具体来说,学生成长看学习目标是否实现,学生是否善学与乐学;教师发展评价主要看教师是否体验到教师职业的幸福,是否发现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准确找到原因和改进的方法;教学效果评价主要看改进的建议是否有效,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是否值得推广。因此,多视角的生态课堂评价的最终目的不是评判,而是促进人的发展。

阳光生态课堂是一个系统、整体、和谐的生态场,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文化内涵,能够将自然之道融入教学、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向学生播洒阳光雨露,滋根润性、涵心养情,把学生自然而真实的内在禀赋引导出来,使其潜在的美好特质尽情发挥,从朴素自然走向优质自然,进而丰实学生生命,张扬学生个性,尽情演绎生命的多姿多彩。

猜你喜欢

阳光生态评价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生态养生”娱晚年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走,出发!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走在阳光路上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生态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