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2020-03-03吉林省农安县合隆镇中心小学宋晓敏
■吉林省农安县合隆镇中心小学 刘 娇 宋晓敏
语文这门学科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并熟悉语文知识,是涵盖文学、政治、历史、自然科学、人文素养等多种内容的综合性学科,也是我国教育的传统内容之一。小学教学阶段,在教育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内容是实现小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条件,向小学生潜移默化地灌输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使小学生从小养成正确的三观。
一、在生活中明确德育目标
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光辉灿烂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总结积淀出了极为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学生在进行语文学科的学习时,既可以掌握基本的语文学科知识,也可以通过文字作为载体,领略祖国的山河壮丽和悠久的历史传承,在这个过程中既学习到了科学文化知识,也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了革命领袖以及共产党人是如何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过去几十年间奋斗建设,使得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迈进,同时了解了社会发展情况,让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和建设事业中取得的辉煌成就,使学生形成了爱劳动、爱科学、艰苦朴素、关心集体、诚实勇敢、团结友爱的精神。在“祖国多么广大”一课中集中介绍了祖国地大物博的特点,对祖国各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祖国整体的地理分布情况进行了介绍,同时通过穿插相应的图片作为补充,让小学生能直观地认识到我国不同地区风土人情的极大区别,从直观层面了解祖国在地理和人文资源上的广大规模。
小学阶段是学生正式进入学习生涯、掌握初步学科知识、培养学科和学习习惯、塑造个人认知框架的基础时期,在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一方面要通过学科知识培养,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科知识内容;另一方面由于语文这门学科涉及的门类众多,往往在进行语文课堂内容的教育过程中也会将地理、思想品德、历史、劳动等多门学科串联起来,所以学生如果想要真正地掌握语文学科知识,就要对其配套适应的学科内容和专业知识有所了解,只有将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彻底理解,才能在学习内容上取得更多认识和思考。
小学阶段学生对于社会的认知程度有限,需要老师对其进行引导启蒙,使其能在内心埋下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种子。语文学科是小学阶段最符合这一目标的学科内容。从授课时长分布情况来讲,语文学科是授课时间占比最大的学科之一,又因为语文学科能与其他学科形成良好的穿插互补情况,所以如果能在语文这门学科上将相应的知识讲到位,学生在进行后续的学科知识学习时,也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有利于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让学生在接受同类型知识时更加容易上手。语文学习的跨学科性质,使得其在进行德育时是最适合的学科。德育的主要内容如果按学科类型来区分,应该归属于思想品德课和历史课,这两门课所介绍的学科内容与语文学科内容之间有重叠,并且不同学科之间的中心思想是一致的,可以将其进行融会贯通。另一方面,小学阶段学生的整个社会认知框架还没有构建,如果在这一过程中能够给学生提供积极良好的引导,就可以让学生从小就构建起一整套关于整个社会的认知框架或者是概念,这个框架和概念的建立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会造成持续的影响,而且是积极影响。
二、小学生语文学科知识与德育之间的互补优势
小学生心性未定,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对于学习能对自己产生怎样的影响没有一个准确的认知,学习过程还是主要以兴趣爱好作为原始驱动力。语文学科涉及的范围广泛,在小学六年的时间内,学生要从最基础的拼音开始学起,然后逐渐强化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汇总,最后实现字词句篇的跨越式发展。
在小学甚至初中阶段,学生在语文学科上的主要学习内容都是以打好基础作为学习和教学的最终目的。平时的学科内容积累,需要学生大量的重复练习和背诵。以成语为例,小学阶段低年级不接触成语,到了四年级之后,普遍会让小学生接触常见的词语和成语,学生要想在语文成绩上有所提高,就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词汇,这样的过程只有通过反复的背诵记忆才能完成。对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而言,这种要求其长时间保持注意力,并且将同一个内容反复背诵的现实要求与其天性相悖,自然会受到不少阻力。虽然家庭在小学阶段也会为学校的教育活动提供一定的支持和理解,但学生的天性决定了其接受程度是有限制的,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自愿自觉地去接受学科知识,新时期学科教育者开始从学科知识的分布特点和学习规律出发,寻找新式的教学思路和技巧。
如上所述,语文这门学科的很多内容都是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穿插互补关系的,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对学生进行基础学科知识的教育引导过程中,我们是否可以将其他学科的那些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能在短时间内产生浓郁学习兴趣的内容,借鉴到语文学科的内容展开过程中。例如,小学生虽然个性不同、经历不同,但是对于外部世界始终充满非常强烈的好奇,这样的好奇作为原始动力,能推动学生自发地去了解外部世界。语文学科中以成语为例,很多成语是概括不同地区的特殊风土人情,单纯地将成语内容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对其进行了解和认识,学生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后,注意力就会出现下降偏移的情况,而如果将这些与不同地区风土人情有关的成语,结合基础的、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地理知识,那么学生可能就会更加感兴趣地去学习这部分内容。
例如有一个成语叫作吴牛喘月,这个成语就具有明显的地区特点,也有一定的历史发展特点。在解释这个成语并让学生对其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影像播放图片、音频等,首先介绍这个成语所概括地区的大概范围,然后介绍这些地区范围的自然特点,其中要着重以学生当前所在区域的常见自然特点进行对比,通过这种强烈的反差让学生明确这个成语所指地区的自然条件与自己所处的环境是存在明显区别的,这样所产生的区别感就会让学生产生好奇,想要获取更多关于这个陌生地区的相应信息。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资料书或利用互联网技术网上查阅资料的办法来自主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信息的反复出现会强化学生对于吴牛喘月这个成语的认识和记忆。整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搜索更多感兴趣的内容。由于资料是学生自己查找的,所以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相应地 ,记忆也会更加持久。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需要起到一个引导和甄别错误的作用就可以,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实际效果,另一方面也能使整个教学氛围围绕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育思路展开,再一方面是能让学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衍生知识。
由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以自己的知识经验框架来引导和甄别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和想法,属于教师的课间劳动强度会降低,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这样一来教师更有可能正确掌握整个班级学生的学习状态。
无论哪个地区的小学校园,校园内部都会张贴很多的名人名言或伟人照片,这些都是很好的学科教学素材。通过学习这些名人名言和了解这些伟人的生平,可以让学生对于整个社会和人类发展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学生的人文知识基础在此时被开启。目前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教材中有很多篇课文是针对某一位人物或特定历史事件进行介绍的,在对这些课文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地从课本知识出发,提取与人文素养和其他专业学科有关的内容。例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生动地向学生介绍了我国在抗日战争时期英勇的士兵与外国侵略者之间发生的战斗,这篇课文集中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永不放弃、抗争到底的战斗决心和勇气。对于这篇课文,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字词知识以外,还要让学生对于那个特殊的历史发展时期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同时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了解更多我国独有的文化精神,通过故事的展开吸引学生,让学生能在课文中找到启发,找到榜样。
语文课文基本都能集中展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教师的引导就可以清晰明了地将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概括出来,从而感受到我国独特而伟大的民族精神,激发出更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