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语文教学与实践活动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以部编版二下语文学科渗透德育为例

2020-03-03浙江省玉环市楚门中心小学陈秋芬浙江省玉环市沙门镇中心小学陈剑晓

关键词:传统节日雷锋民族

■浙江省玉环市楚门中心小学 陈秋芬 ■浙江省玉环市沙门镇中心小学 陈剑晓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诉求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养良好道德风尚。肖川教授说:“没有人会否认德育无论如何都应该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我们要避免说教,说教和学生实际脱节。”我们应该加强实践活动,让德育接地气、能落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涵养自己的情操和品德。文以载道,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只要善于利用、开发教材,我们就能找到很多很好的语文与德育无痕对接的实践活动。

一、语文中的生活,生活中的中国味道

中国的文化是吃的文化,多少文人墨客赞美美食。梁实秋、汪曾祺专门写过“吃”,苏东坡是大文豪,也是枚妥妥的吃货……多少游子的思乡情,都是当初的那一口家乡菜。每逢佳节倍思亲之时,常常闭上双眸,深深嗅一嗅那一缕遥远的东方味道。

课文《中国美食》题旨明确,就是给你“好吃”,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味道。文中出现的美食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凉拌菠菜、香煎豆腐、红烧茄子……课文巧妙地把各种传统生活中的烹饪方法罗列给学生看,利于学生了解丰富的中国美食,感受中国特有的饮食文化。“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以利用周末时间,在父母的协助下,来个班级“满汉全席”:一盘蛋炒饭、几串冰糖葫芦、炸薯条、煮年糕、清水煮海鲜……

课文《千人糕》的题目叫“千人糕”,实际上就是外形普通、口感平常的糕点,文中为了强调普普通通米糕的制作材料、生产过程需要经过很多人的劳动才能完成,故称之为“千人糕”。这是一篇极好的人文主义教育文本,我们可以模仿文本,来一次“千人饺”的实践活动。普普通通的饺子,要准备各种材料,从包成吃到嘴里,是不是需要各个方面通力合作,我们才能实现。我们国家粮食自给率不足,要依靠进口,偏远地区还有很多人吃不饱饭,所以爱惜粮食、爱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我们责无旁贷。此时,爱国变成了一个很小的行动——好好吃饭。中国味道,中国情,一定会因为这些实践体验,铭记在学生记忆深处。

二、课文里的榜样,榜样里的红色传承

红色传承,传承中国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什么?听着如此抽象,看着如此高大上,似乎高不可攀,又云里雾里,孩子是不懂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立足于学生当下的生活实际,引入丰富的现实资源,让学生恍然大悟:“哦,原来这就是红色传承,传承中国的民族精神!”我们选择一个典型,选择一个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榜样人物做切入口,家长和孩子先来个传承,雷锋作为媒介就再合适不过了。

诗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带领我们沿着“长长的小溪”“弯弯的小路”去寻找雷锋的足迹,了解雷锋的先进事迹,感知平凡世界中的不平凡,学习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雷锋精神。“遥远”依然是我们的学生遇到的第一个障碍,“陌生”是因为时间和空间带来的自然隔阂,所以这个名字自然是“冰冷”的。怎么让“雷锋”鲜活起来,有温度,有形可触可碰,让雷锋所附带的爱国精神落地,这又需要我们聪明地处理教材,合理地开发教材。

开展一节班会课,认识雷锋;看一部雷锋电影,了解雷锋;看一本雷锋日记,触摸雷锋;讲一个雷锋故事;唱一首《学习雷锋好榜样》……就这样让一个遥远的名字慢慢在学生的脑海中丰满起来,拉近了和雷锋的距离。接着老师在班级群发起号召:为家人、为他人、为学校……做一件小事。于是全班同学开始学做雷锋。可以说一个名字掀起一股浪潮,我们的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增加了一笔浓墨重彩,生命的品质得以提升,生命的历程得以丰富。

三、语文里的传统节日,节日里的家国情怀

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传统节日有独特的地域性,有独特的民风民俗。曾几何时,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在中国的大街小巷大行其道,每当这些节日来临,各种庆祝活动纷至沓来,年青一代趋之若鹜,一时间大家只知道有个“圣诞老人”,不知道我们自己有个“月老”。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越来越淡”,当一个民族淡忘了自己的传统节日,淡忘了自己的传统文化,祖先的烙印慢慢被西方国家的文化倾入覆盖时,我们的国家还会有自己的文化吗?

近年来,国家为此做出了不少努力,规定了一部分传统节日为法定节假日,从法律层面保护传统文化。作为直接和我们的下一代教育息息相关、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教材,当仁不让。其中《传统节日》这篇韵文,以我国传统佳节为题材,小巧押韵,朗朗上口,学生能够在朗读中感悟传统节日,借助图片感知传统节日,教师可以搜集相关的歌曲、童谣、古诗,丰富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恰逢端午节,我一声号召,家长立马响应。大家从四面八方赶来,从素不相识到济济一堂,让孩子聚到一起。孩子成了大家的孩子,家长成了大家的家长,捡到一个孩子就搂在怀里仔细地教,手把手地教,一个个或胖或瘦或紧实或松散的粽子在一串串笑声中诞生了。学生提着粽子,小脸红扑扑,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古老文化,氤氲着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民族情怀,联结着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和拳拳民族之情,中华人民在节日的相聚里欢歌。

四、语文里的文化经典,经典里的血脉相连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部编版语文教材删除了原人教版大块的外国题材课文,曾经充斥了无数个单元的外国人的“优秀品质”被请出去,属于我们民族的优秀古诗文被大量请进来。唐诗首先增加了容量,《论语》《弟子规》《老子》等祖先留给我们的高大上的文化经典,以其中的选句让学生“从小抓起”。就连书中的插图也一改往昔,大量地配上了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水墨画。开卷即可耳濡目染,浸染在文化经典的一脉相承里。在学完本册第一课第一首古诗《村居》后,我带领大家去操场上,也来一场“忙趁东风放纸鸢”的童年生活,体验农历三月三放风筝的传统风俗,同时迎接传统节日清明节的到来。

语文书作为每一个孩子的教材,每一个文字、每一篇课文,如果我们智慧地挖掘,无一不氤氲着人文的光辉,潜藏着育人的力量。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传承,需要我们不断地给学生创造实践活动的机会,创设丰富学生道德的情境,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体验情感,内化为品德。肖川在《教育的使命与责任》中说:在学校教育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活动、更多的参与、更多地感受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这都是道德教育的现实途径。我们要积极探索,让语文和实践活动无痕对接,铺就爱国主义教育的康庄大道。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雷锋民族
我们的民族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接过雷锋的“枪”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写给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