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之路的中国超越
2020-03-03孙贺
孙 贺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世界历史演进的必然过程。曾经很长时间里,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率先实现现代化,他们的道路被奉为通往现代化的唯一途径。然而,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自身实际相结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历史性跨越,走出了一条与西方资本主义迥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
现代化效率高,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
新中国刚刚成立时,我国经济社会状况比较落后,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农业国之一,连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与西方发达国家可谓“天差地别”。短短几十年,我国顺利完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半程”,不仅甩掉了积贫积弱的“穷帽子”,成功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还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类推进现代化的全过程,西方发达国家花了260 多年,而我国仅仅用了70 多年时间,不得不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发展奇迹”。
我国现代化之所以具有如此高的效率,根本在于它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有很大不同。我国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同时进行,出现“并联式”的发展局面。正是我国同步推进多个进程,大大压缩了现代化的时间。
现代化进程稳,中国以高瞻远瞩的战略谋划一以贯之推进现代化建设
中国的现代化从新中国成立开始启程,伴随着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就好比一场接力赛,靠的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一棒传一棒奋勇向前、持续努力。从20 世纪50 年代第一次明确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到改革开放后党的十三大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再到党的十九大作出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提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到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1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这些战略谋划,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深谋远虑又切实可行,才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航船稳中求进、行稳致远。
中国推动现代化的一条重要经验,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总能因时而变、随事而制,保持战略目标和路径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防止大起大落。即使经历了20 世纪90 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开端于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这样大范围的经济危机,也没有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良好态势。反观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总是跑跑停停,有的甚至还倒退,而我们一直在稳中前进。
现代化体量大,中国将使占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进入现代化强国序列
中国是一个拥有世界第一人口数量的超大型国家,要进入现代化的体量如此巨大,史无前例。18世纪下半叶英国开启现代化时人口是千万级的,20世纪之后美国逐渐领跑现代化时人口是上亿级的。从人类的整个现代化进程看,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不超过30 个、人口不超过10 亿。21 世纪中叶,当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将进入现代化序列。
与西方发达国家少数人享受现代化成果不同,我国的现代化是每个人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根本目的,让现代化的成果为全体人民共享。
现代化路径新,中国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历程,走的都是先污染后治理的工业化道路。几百年来,西方大规模的工业化进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造成了难以想象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美国多诺拉镇烟雾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等“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以极其惨烈的方式呈现出环境污染的后果,给人类敲响了警钟。西方发达国家在治理本国生态环境上花费了很长时间,付出了很大代价,显然中国不能再走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老路。
我国环保事业萌芽于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曾经一段时间,我国生态环境破坏达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面对工业化发展新形势,我国及时调整,进一步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美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涵,坚定不移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开辟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协同推进的新路径。
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是大势所趋,中国开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神话,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