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魏巍与“最可爱的人”

2020-03-03曾镇南

领导月读 2020年12期
关键词:魏巍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

曾镇南

在那些纪念抗美援朝的文学创作中,最抢眼、最耐看的还是魏巍的著名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和长篇小说《东方》——它们是耸立于群山之上的奇峰。这不能不使我们格外怀念、景仰这位战争诗人、革命作家。他把毕生心血用在描写和反映中国革命战争,特别是抗美援朝战争,立志讴歌中国人民和人民军队一往无前、从不屈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1950 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魏巍两次亲赴朝鲜战场,和广大志愿军指战员生活在一起,战斗在一起。在志愿军指战员英雄事迹的鼓舞下,魏巍写出了很多影响中外文坛的优秀文学作品。

“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

重读《谁是最可爱的人》,我感到它内在燃烧着的伦理热情是其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源泉。这篇作品于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发表时,被当时的报社总编辑邓拓放在头版社论位置。

这篇只有3500 余字的通讯特写,发表后立刻掀起了一股热潮,受到读者广泛欢迎。据史料记载,毛泽东读了这篇作品后,立即批示“印发全军”,并建议其他领导人认真读一读这篇作品。周恩来总理在第二次全国文代会上对魏巍说:“我感谢你为我们子弟兵取了‘最可爱的人’这样一个称号。”

“‘祖国’,这不是一个普通的词儿,这是一个至亲至爱的名字、尊贵的名字、神圣的名字”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魏巍当年抗美援朝战争系列通讯中一颗最璀璨的明珠。1951年10月,魏巍以《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书名,推出他的朝鲜战地通讯集的第一版。而后,1953年魏巍第二次入朝,又写了几篇以志愿军归国为题材的通讯,使他这一组通讯成为完整地反映抗美援朝战争全过程的作品。

收录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书中的另一篇作品《战士和祖国》,一开篇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拿着劣势武器的志愿军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敌人?“英雄们的心灵深处,到底是怀藏着什么一种奇异的东西呢?”作者终于从战士们的谈吐中、英雄业绩中找到了这种奇异的东西,那就是对新生的社会主义祖国的爱。“新中国,这是我们一块肉一片血换来的呀!”从这战士的心音中,作者满怀激情地写道:“对于取得革命胜利的中国人民来说,‘祖国’,这不是一个普通的词儿,这是一个至亲至爱的名字、尊贵的名字、神圣的名字……是一切神圣美丽的东西的总称。”

另一篇散文《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作家以富有鼓动性的声音激励一代青年前进:“为做一个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服务的英勇战士而奋发努力吧,不会有比这再光荣的了。”这种面对青年发出的战斗的青春进行曲反复地在魏巍的创作道路上演奏着。

从这些作品中,我们看到的作家魏巍,是新的社会主义文学中富有创造性的思想火炬的点火人之一。他点燃的是无产阶级关于人的价值观的火炬,是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的火炬,是为人民献身、在战斗中成长的青春的火炬。这火炬的光,穿越了近70年的历史烟尘,至今仍是那样明亮,那样灼热,它在当代社会思潮史和当代文学史的独特地位是很难被埋没的。

“这确实是世界上最强有力的队伍,这是心连着心、肩并着肩的友谊的巨流!”

1953年,当中国人民志愿军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胜利归国后,魏巍又写了两篇著名的通讯,一篇是带着政论性的文艺通讯《这里是今天的东方》,一篇是更带诗情性的抒情纪实通讯《依依惜别的深情》。前者是以广阔高远的历史视野和政治语言,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做了端凝而响彻的总结。彭德怀在朝鲜停战协定签字生效后曾说过:“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这就是在文章里从标题到字里行间一再回荡着的“这里是今天的东方”这一响亮声音的底气。这是历史的结论,也是胜利的宣言,是历史老人给予“我们中国人民的爱子——志愿军英雄们”的胜利功碑的碑文。

《依依惜别的深情》以细如丝缕、脉脉如水、温润如玉的语言,把中朝人民在战场上用鲜血凝成的友谊,以及在停战后的一段时间中朝军民相处中用爱涵育出来的情谊,全都用细致入微的生活场景绘状、生活细节描写表达出来了。当然,在这依依惜别的深情的绘状与抒写中,也挺立着支撑情感的端翔骨气。战士们激动地说:“如果美帝敢再动手,就是我活到八十岁,胡子三尺长,我也要带着儿孙们来抗美援朝!”这就是在依依惜别的感情的潜流里伏藏着的意志的巨光。这就是志愿军英雄们集体发挥到极致的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的高度——“这是你仰起头来都不能看到的高度呵!”

“它是写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创造的宏伟业绩的史册,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是一座雕塑了各种不同形象的英雄人物的丰碑”

从朝鲜战场回来后,魏巍用了20多年的时间,潜心研究深化从朝鲜采访得来的素材,历经磨难和曲折,呕心沥血,终于创作出这一部以抗美援朝战争为主体的,概括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农村斗争和建设生活的长篇英雄史诗《东方》。它大规模地描写社会现象和时代风貌,是一部为东方巨人塑像铸魂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作品。小说以恢宏的气势、遒丽的色彩,谨严完整的结构,塑造了历史舞台上众多创造历史、推动历史前进的各种各样的人,为我国当代文学留下了一个一个骨肉丰满、气韵生动的人物形象。

魏巍在志愿军战士中汲取的感情和气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获得的精神洗礼,所形成的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价值观、世界观,多年来一直在他的创作中涌动、奔流,形成了他的全部创作一以贯之的感情特质、灵魂光波、民族风采,熔铸于他的长篇巨著《东方》之中。“东方”这一文学意象,既含蕴抗美援朝这一历史时段的特质,又涵括了战前直至战后漫长历史进程中的世界格局概观。

今年是魏巍的百年诞辰。他像一座文学的丰碑,把长长的影子,投映在祖国的大地上,投映在世界的东方,投映在世纪之交,一直延伸到新时代。

猜你喜欢

魏巍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
ON CONTINUATION CRITERIA FOR THE FULLCOMPRESSIBLE NAVIER-STOKES EQUATIONS IN LORENTZ SPACES*
志愿军六天三炸“水门桥”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志愿军
我的老师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魏巍
Optimization Design of Double-parameter Shift Schedule of Tracked Vehicle with Hydrodynamic-mechanical Transmission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三次铁路运输
志愿军战俘在美军集中营的斗争
谁在掩盖抗美援朝战争的真相?——简评《真相》一文
周恩来与抗美援朝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