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十年我国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2020-03-03黄巧玲

辽宁教育 2020年8期
关键词:活动区研究者原则

黄巧玲

(贵州省毕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自选活动内容、自主游戏的活动形式。有研究者把区域活动也称为“区域游戏”,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通过与材料充分互动、充分游戏而获得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材料来实现的。瑞士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指出:“学前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活动材料是幼儿主动建构知识的重要支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教育价值及材料投放的有效性问题,相关研究呈现上升态势。以知网为例,输入篇名“材料投放”为检索项,匹配为“模糊”,时间锁定为2009年10月至2019年10月,论文399 篇。对文献进一步筛选,合并少数一稿多投文章,以及与学前教育无关的文献,共获391篇。另外,在学前教育相关书籍上,关于活动区材料的投放也有一定探讨。通过对文献梳理发现,近十年来,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主要包括区域活动材料价值的讨论,及材料投放的现状、方式、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对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对国内近十年(2009 年至2019 年)“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揭示研究的现状与不足,期待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一、近十年我国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研究的回顾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教育价值的研究

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教育价值方面,研究者有不同的思考与探讨。有些研究者从宏观层面讨论,认为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的价值主要有赋予环境丰富的教育内涵,激发幼儿内在参与兴趣,推动幼儿深入探究过程,建构幼儿有益的经验感受等。有些研究者则具体到各类活动区域探讨,认为合理利用语言区材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还能促使幼儿在自由、自主的状态下逐渐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也有研究者认为,科学区应充分考虑材料所提供的线索,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教师应为幼儿的自主探索提供帮助,为幼儿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不断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还有些研究者则分别从角色区、建构区、益智区等区域具体探讨材料的价值。另外,有部分研究者从美学角度讨论,比如有人指出自然材料各异的形态和美感可以培养幼儿观察美、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从而有效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从现有的文献看,我们发现很多研究者认为区域活动材料潜藏丰富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提升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发展幼儿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研究者普遍认为,材料是幼儿学习的载体,材料适宜与否直接决定区域活动的成败,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因此,很多研究者认为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及个体差异,并结合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选用多种质地、不同用途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充分互动过程中获得个性发展。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近年来,越来越多学前领域的研究者对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有效性问题给予积极地思考探索。研究者除了从活动区材料的本身价值方面探讨外,对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尤为关注,以下将分别阐述。

1.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

很多研究者认为,幼儿园活动区中有不少材料很难发挥应有的教育作用。比如有人认为,活动区材料存在安全隐患,材料的结构化程度失衡,材料的种类参差不齐、数量不足等。有人认为,科学区材料的比较封闭;材料太过简单,不能满足幼儿兴趣需要及发展需要;材料的管理不到位,不够整齐,更新不及时等问题。还有人认为,材料投放缺乏多样性,结构方式单一;材料投放具有随意性,投放层次模糊;材料投放缺乏动态性,可操作性不强;材料投放缺乏目的性,针对性不强;材料投放缺乏生态性,可利用率较低等。综上所述,研究者认为当前材料投放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材料的安全性不足;材料的目的性不强;材料缺乏多样性,不能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材料的适宜性较低,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需要、能力水平;材料的管理不到位,更新不及时等。

2.材料投放存在问题的原因

多数研究者认为,幼儿园活动区域材料投放之所以产生种种问题,其原因很复杂,既有社会文化、教育制度、幼儿园管理等原因,也有教师自身的问题,相关研究主要从三个角度探讨。

一是社会因素。多数研究者认为,我国教育行政部门执行相关政策法规的监督不力,我国为公办幼儿园提供的教师编制不足,家长提供区域活动材料的意识淡薄,社区对幼儿园的支持较少等社会因素。

二是幼儿园因素。研究者普遍认为,幼儿园对材料的经费投入不足,对材料的采购和分发不合理,很少为教师提供材料投放的相关培训,也很少组织相关的教研活动与评价活动等。另外,幼儿教师职业负担重,工作压力大,很多教师没有时间反思区域活动材料投放是否合理。

三是教师因素。多数研究者认为教师对活动区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全面是导致材料投放不适宜的重要原因。教师对材料价值方面的认识含糊不清、投放材料的能力欠缺,对幼儿操作材料的观察、反思不足等是导致材料投放欠妥的重要原因。

(三)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策略的研究

为了走出区域活动材料的实践困境,提升材料投放的有效性,很多研究者对材料如何投放的问题作了积极思考,提出不少可供参考的实施建议。总的来看,研究者们主要从实施的原则和对策两方面展开讨论。

1.关于材料投放的原则

关于材料原则方面,研究者认为,教师应遵循以下几条。

一是安全性原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多数研究者认为该原则是活动区材料投放中最为基本的原则。教师在选择材料时应对其潜在危险有充分预期,以防事故发生。

二是目的性原则。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应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有人认为,“将教育目标隐性地体现于材料之中,是区域活动的一大特点。这里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意思是一种材料能够实现多个教育目标;第二层意思是一个教育目标可以通过多种材料的共同作用来实现。”

三是适宜性原则。教师提供的材料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和发展需要。“在活动区大目标明确后,教师要根据本班儿童的基本发展水平、阶段性目标和主要任务以及个体差异,投放各种适宜的材料。”另外,适宜性原则还体现在材料的投放要适度、适量,即材料的种类和数量要适当,如果太少,则无法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导致活动区的活动无法进行;如果太多又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力。

四是开放性原则。活动区的材料应是一个开放、动态的体系。整合幼儿园、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区域活动材料除了幼儿园购置外,教师、家长和幼儿可以充分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不要追求材料的高档化、成品化,教师应有“开放”的思想;材料的开放性还体现在不同区域间的自由流通;材料的放置要开放,应放在幼儿容易发现的地方,便于幼儿取放,提高利用率。

除了提出上述原则,有些研究者还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观点。如有人认为,材料的投放应遵循启发性、操作性、探索性原则。材料要具有启发性,要有利于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材料要能让幼儿操作,直接获得体验,进而获得相关经验;同时,材料要有趣、可变、可操作,这样才能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有人认为材料投放要遵循效益性原则,即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幼儿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使活动区投放材料更具效益性。同年龄的平行班之间可以投放同一种类、形式不同的材料,在本班幼儿熟悉了材料的操作方法而逐渐失去兴趣时,班与班之间调换材料或更换场地进行活动。

2.有效投放材料的策略

针对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者认为提升材料投放的有效性可以从社会、幼儿园、教师三个方面努力。

一是社会方面。区域活动材料的有效投放需要社会层面提供良好的支持。社会首先要为活动区材料的数量、质量、种类等提供法律支撑,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其次,家长是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应积极主动地为活动区提供材料。有人单独对小班美工区的材料投放进行专题研究,指出材料的有效投放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也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家长要提高认识,经常与教师沟通交流,协助教师合理投放材料。第三,社区应为幼儿园提供相应的支持。一方面,社区可以向幼儿园投入适当的财力资源;另一方面,社区可以将符合国家安全、卫生标准要求的闲置材料提供给幼儿园。

二是幼儿园方面。首先,在经费使用方面,幼儿园应当增强活动区材料投放经费的计划性。按《纲要》《幼儿园玩教具配备目录》和教育部有关要求,增加对活动区材料投放的经费支持,配备种类齐全、数量足够,且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玩教具材料。其次,开展相关的培训及教研活动。幼儿园应经常组织全体教师进行研讨,以及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不断提升教师选择和运用材料的能力,提高教师的反思水平,让材料真正做到物尽其用,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最后,幼儿园应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幼儿园应聘请足够数量的教师,以减少每位教师的工作量;按照国家规定合理配置班级人数;管理层应合理规划工作任务,避免形式主义。另外,幼儿园也应将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整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参与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管理。

三是教师方面。研究者认为教师要终身学习,及时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专业水平,熟练掌握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相应原则。针对有些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不当的现象,教师要正确认识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掌握《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五大领域对幼儿的发展要求,幼儿各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等。要不断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提升对材料投放价值分析的能力,增强材料投放的专业性。教师应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通过认真观察记录区域活动情况,积极思考,觉察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从而监控、调整活动区材料投放的数量、种类、层次等。

二、对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研究的思考

回顾我国近十年的研究历程可以看到,我国有关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材料的价值、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有效投放的实施对策等方面,尽管研究视角不同,但在较多方面已达成共识。例如,研究者普遍认为区域活动材料在幼儿的身心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教师要提升对材料价值的分析能力,遵循一定的原则投放材料。已有的研究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但仍有待进一步深化,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深入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实践操作层面研究

如何进行材料投放是实践中最难把握的环节,也是“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研究难题。综观文献,很多研究者在积极思考提升材料投放的有效性问题,努力地寻找解决办法,并提出不少实施意见和建议,其中有些建议对于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积极意义。但也有不少研究者对于活动区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缺乏深入思考,仅仅停留在表面浅层次的探讨,宽泛地讨论材料投放的注意事项或原则,或者只是进行一些宏观层面的理论阐述,尚未深入实践操作层面。有些研究者虽然关注到材料投放的具体实施问题,但更多地集中在实施原则的探讨上,比如安全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启发性原则、适宜性原则等,对于这些原则的讨论更多地从宏观上解释该原则的内涵及价值,鲜有实际操作层面的思考。对于“适宜性原则”的探讨,有研究者提出在投放材料的种类和数量上要“适度”“适量”,认为活动区投放的材料数量和种类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那么怎样的“度”和“量”才是适宜的,研究者却少有提及;对于“启发性原则”,有研究者只是从理论上指出,教师投放的材料应具有启发意义才有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有利于提升幼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对于如何投放启发性材料却很少涉及。原则的探讨是必要的,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材料投放提出了要求,但是如果仅从宏观层面探讨,还是远远不够的,在提出原则的同时还需要深入思考操作步骤及具体细节等。总体上看,我国对于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研究还尚存不足,今后的研究应加强实践操作层面的讨论,尤其要鼓励幼儿园一线教师积极参与研究。

(二)加强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本土化实践研究

《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大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笔者查阅的多篇文献中,进行本土化研究的并不多见,具有浓郁地方特色、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材料对幼儿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活动区的材料投放应与地方人文特色、风土民情等相结合。教师应充分考虑本地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尽可能提供适宜的材料投放方式、内容,拓展幼儿的兴趣,支持、启发和引导幼儿与环境充分互动。本土化游戏材料能激发幼儿创造力,如在体育游戏“好玩的绣球”中,提供给幼儿自制绣球,幼儿可以自由商定玩法,重新制定游戏规则、重新设计场地布置等,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发展出多种绣球玩法。教师首先应具有开发本土化游戏材料的理念,广泛吸纳本土资源,有效渗透本土民间文化,让幼儿的游戏与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幼儿的游戏欲望和创造性思维,潜移默化中传承家乡的民俗文化。为了更好地提升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品质,笔者认为研究者尤其是幼儿园一线教师,应加强本土化研究,充分挖掘本土特色材料,让活动区散发浓浓的乡土气息,让幼儿更加直观地感知家乡的风土人情,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关注国外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研究

从近十年的相关研究来看,研究者对国外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研究有所提及,但相关的研究成果鲜见。虽然我们应立足于我国的国情,加强本土化研究,积极思考具有我国特色的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实施路径,但是借鉴和吸收国外的成功经验有助于丰富我国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研究视角。比如,有研究者走访美国的学前教育机构发现,每个班级活动区的设置均考虑活动的共性和个性、位置和面积、材料和陈列以及活动区的分隔和人数等。该研究者认为我们应以美国为“镜”,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如班级师生比率较高、活动场地不大)出发,探索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思考我国幼儿园“究竟应设哪些区?”“每个区应如何布局?”“应占多大面积?”“需置放哪些材料?”“如何置放材料?”“每个区可容纳多少儿童?”等一系列问题。有研究者认为,蒙台梭利关于教具制作及其使用规范的教育理念能启发教师更好地开发和运用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事实上,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以及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国外理论成果,我们应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类似上述的研究,对我国材料投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助于拓宽我国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研究视野。我们今后的研究有待于加强对国外学前教育的积极关注,充分挖掘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四)提倡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元研究

元研究可理解为对先前研究的结果和过程进行的研究,即研究活动本身的再研究。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元研究,即关于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研究的回顾与反思,从整体上思考相关研究的不足及发展趋势。全面系统的元研究,能够反映当前我国幼儿园活动区材料投放研究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帮助研究者对当前研究有比较清晰直观的认识。通过对已有研究的再认识、再反思,有利于寻找新的研究视角和方向,并构建其研究思路。目前我国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研究综述比较少,除了相关硕士论文中有所涉及外,专门的研究综述非常少见,并且硕士论文中的综述大多是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展开,不是针对已有研究的全面梳理与分析。由此可见,我国相关的元研究还比较匮乏。查阅文献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不少研究者的研究内容重复,缺少创新,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非常有限,类似问题或多或少与元研究的缺乏有关。我们今后的研究应注重前人研究成果的继承,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厘清研究面临的困境与问题,整体思考研究视角,突破研究“瓶颈”,避免大量低水平的重复研究。

猜你喜欢

活动区研究者原则
儿童活动区环境色彩设计策略研究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各年龄段科学活动区活动内容案例
本土风俗文化资源在幼儿活动区游戏中的应用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
寓学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