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仲的悲喜

2020-03-03祁云枝

绿叶 2020年12期
关键词:杜仲树皮

◎祁云枝

1

“咚咚咚!咚咚咚!”敲门声骤然响起。没容我来得及喊“请进”,张阿姨便推门而入。

或许是看见我在办公室里,她右手捂胸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额头上细密的汗珠在那个飘雪的早晨闪闪发亮,冒着丝丝热气。

“小祁,快帮我看看,我是不是被人骗了?”说着,她把塑料袋里的东西“咣当”一声倒在我办公室的茶几上。

是一堆树皮。十几块被裁切成麻将牌大小的长方形树皮,纹理粗糙。凹凸龟裂的灰表皮上,尚有青苔的身影。树皮内部颜色灰白,摸起来潮湿柔软。显然,这树皮剥下来的时间不长。

“我一大早在菜市场猪肉摊上买排骨,旁边一个女的给我说,你炖排骨时加些杜仲,好处太多了,滋阴补肾,强筋壮骨,治疗腰膝酸软的效果特别好。说着,还拿出来一张海报,上面写着一串串杜仲的功效,那句‘腰膝疼痛,必用杜仲’打动了我。唉,最近,我总感觉到困,走路膝盖都有些发软,没精打采的。我知道咱植物园有杜仲树,也知道杜仲皮是补药。

“就在我犹豫着要不要买时,另一个女的走了过来,说她还要再买两斤,说她最近天天用杜仲炖排骨,感觉走路特别有劲,原来膝盖疼痛的毛病居然好了。听她俩你一言我一语地说杜仲多好多好,我也忍不住买了一斤。一斤200元,说是还给我优惠了60块钱。

“回家后,看着这些毛糙的树皮,我越想越不对劲,突然我意识到后来的那个女的就是个托儿啊。真不知道当时我哪根筋搭错了,竟然信了她的话。我一路小跑返回菜市场想要退货,唉!那两个女的早就不见影影了。小祁,你快帮我看看,这些树皮,是不是杜仲皮啊?”

在西安植物园老区的原药用植物展示区,就生长着一小片杜仲。记得我初次见到杜仲时,它们正在开花,雌雄花朵长相不同,绿色,既小又不起眼。花儿居然可以长成那样,瞬间颠覆了我对花朵的认知。整棵树就像一个相貌平凡的路人甲,但很快,我就能把它和别的树木区分开来。方法很简单,用手撕扯杜仲的树叶、树皮或果实,都能拉扯出一条条白色的胶丝,恰如藕断丝连,韧性极强。

我从茶几上拿起一个长点的方块,对折了几下,使劲一撕扯,确有许多银白色的丝状物出现在断面。从胶丝的弹性和树皮的纹路来判断,是杜仲皮而非它的仿品。我看过一份资料,说市面上的杜仲仿品很多,有红杜仲、土杜仲和银丝杜仲等等,但这些仿品的来源都是茎皮,表面光滑,没厚度,断面胶丝的弹性也差,容易拉扯断。

张阿姨听罢,又长长地呼出一口气,说:“是真的就好。”

我拿出书柜里的《本草纲目》,翻到杜仲页面,指给她看:“阿姨,这树皮是真的没错,她们说的药效也八九不离十,只不过夸大其词了。您看这杜仲皮入药前要用刀子削掉非药用部分的栓皮层,还要加盐炒制。您可不能就把这毛毛躁躁的树皮直接入汤炖排骨啊。”

“至于这200元一斤的价格是不是高了,我还真不清楚。您该多走几步路,去旁边的药店里购买。”

“是啊是啊,吃一堑,长一智,以后,我再也不会在菜市场买药材啦。”

送走张阿姨后,杜仲的枝枝叶叶,开始在我的脑海里活泛起来。

2

作为落叶乔木,杜仲的外形乏善可陈。树身不高不矮,树叶不大不小,雌雄花朵,无姿无色。

然树亦不可貌相。其貌不扬的杜仲,却拥有非比寻常的身世。

在世界版图上,杜仲经历了从狭小到广布,后又逐渐萎缩的过程。它曾像少年一样朝气蓬勃,也像青年一样活力四射,但从中年开始,这个群体的生命被迫做起了减法。至冰川期,杜仲属的13个种,在世界上其他区域彻底消失,仅余中国中部的一个种存留于世。独科、独属、独种,是活化石,充满了神性。

大约5500万年前,杜仲从老家中国浙江东部启程,乘坐扁圆形的翅果,远洋抵达北美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2300万年前,杜仲已遍布欧亚大陆,到处都有它们葳蕤的身影。现已发现杜仲属植物化石达14种。遥想彼时,十余个杜仲兄弟姐妹一起在亘古的旷野里栉风沐雨,传花授粉,画面祥和美好。

日本采集于辽宁始新世的杜仲果实化石也显示,当年,杜仲与植物界的三大元老植物银杏、水杉、水松,是相伴而生的。

世事难料,中新世早期,由于气候原因杜仲逐渐在北美销声匿迹。至晚第三纪(3390万年前),世界各地高大的山脉相继升起,海陆剧变,杜仲和许多植物一起在自然灾害的泥石流中沉浮,杜仲的版图一天天缩小。第四纪(180万年前)冰川期来临时,杜仲在欧洲节节溃败,到最后,都没能承受住山川岁月的洗礼,身影全然匿迹。全球杜仲仅一个种,最终存留了下来。

不知是自然的恩赐,还是环境使然,这个种,竟然无比神奇地留存在它的故乡——中国。

留下的,或许是最好的。

作为孑遗植物,杜仲对研究被子植物系统演化,以及中国植物区系的起源等诸多方面都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

劫后余生的杜仲究竟留在了哪里?西汉《神农本草经》记载:“杜仲产上党、汉中。”魏晋南北朝陶宏景著的《名医别录》,隋唐五代的《唐书·地理志》以及北宋苏颂著的《本草图经》等资料,都显示杜仲生长在山西长治市以北、陕西汉中地区、河南三门峡市、四川巫山县、湖北宜都县等我国的中部地区,所谓“神秘的北纬30度”。

翻看1846年出版的《陕境汉江流域贸易表》,也印证了上述分布。杜仲是当时我国重要的出口物资,每年由陕南出境大批杜仲,集散于汉口,转销东南各省,并经由香港运销外洋。

这么看杜仲时,觉得它何其幸运!然而令杜仲始料不及的是,它不得不面对新的不幸。自从人类知晓了它的药效,不幸便一直笼罩着它,到最后竟然成殇——杜仲的一生,伤痕累累;杜仲家族,几近灭绝。而杜仲身上的悲剧色彩,全都是人的欲望涂抹出来的。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药典籍《神农本草经》中,就将杜仲和人参、阿胶、茯苓等并列为上品:“杜仲味辛平。主腰膝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馀沥。久服,轻身耐老。”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便是最后这句“久服,轻身耐老”。这个功效,是多少人用尽一生孜孜以求的啊。

借此,杜仲皮的功效,像一个无比美好的热气球,虚胖、昭彰地悬挂在所有人的眼前。杜仲皮开始被许多人惦记,无论皇宫贵族,还是布衣百姓。

这让山野里的杜仲树每日里活得胆战心惊,刀斧随时会砍下来,要了它的皮,或者,就要了它的命。杜仲怎么也没有想到,它躲过了远古的地质灾难,却躲不过现代人的欲望。

人类对杜仲树皮的无度攫取,对杜仲树而言,是致命的。“高坡平顶上,尽是采樵翁。人人尽怀刀斧意,不见山花映水红。”杜仲在被砍、被剥后,数量一天天减少,很快便沦为濒危物种。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药用杜仲均来自野生资源。受利益驱使加之简单粗暴的砍伐取皮方式,野生杜仲资源很快便走到毁灭的边缘。

1987年,国务院颁布《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条例》,出台了与之相配套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将杜仲纳入国家二级珍贵保护树种。

受法律保护后,野生杜仲才少了许多战战兢兢。

看纪录片《本草》时,药农赵建国的一段话,很能说明杜仲曾经的悲惨遭遇:“从前我们采杜仲皮,都是把这个树斩断,斩断以后就一截一截地采。采完了就把这个树当作柴烧了。”

记得看到这里时,我默默地为那些可怜的杜仲默哀了几秒钟。

3

想起那两株死掉了的杜仲,我的心便隐隐作痛,它们的死,与我有关。

二十多年前,我大学毕业分配至陕西省西安植物园。辨认植物,给树木悬挂名牌,是科室王主任安排给我的第一份工作。

每天,我跟着方姐去园子里辨认植物。张三李四王麻子,忍冬粗榧白皮松……这些以前只在书上见到名字的植物,在方姐的介绍下纷纷向我伸出手来,我们在园子里彼此相认。我常常会脱口而出“原来你长这样啊”,就像我们是未曾谋面的老友。

回办公室后,我摊开《西安植物园植物栽培名录》,挨个儿给园子里刚刚相认的植物书写名牌。植物名牌,大概类似于人的名片,是一块长14厘米、宽10厘米的白色板纸。我在上面需要写下植物的身份信息:学名、科属、产地和简单用途。写好塑封后,我还要打眼儿佩戴在相应的植物身上。

那时,我、方姐和王主任共用一间办公室,三张木桌、三把木椅、两个木质书架、一部固定电话,是全部的办公设备。我从第一天上班开始书写植物名牌,历时两个多月写完一千张。之后每年,我都要花上两三个月的时间重复这项工作,直到三四年后,植物园启用了金属名牌。

一天早上,方姐尚未进门就神色慌张地说药用植物展示区里的杜仲被人剥了皮。事态严重,于是我们仨一同赶往出事地点。

远远地,就看见七八棵杜仲裸露出白花花的树干,在晨光里,像几根被啃去了肉的亮晃晃的骨头。有的树皮被拦腰环剥一周,有的被割掉了大半圈,最长的伤口足有一米。洁白的树身刺得人眼睛生痛,用手触摸失去了表皮的树干,潮湿新鲜,泛着微微的凉意,显然是昨晚被人下了黑手。

王主任指着树干上我写的名牌说:“唉,是这个牌牌害了它。这事我也有责任。”我一下子愣住了。

“我当时忘记叮咛你了,杜仲就不该挂牌。杜仲皮是名贵中药材,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它的价值很容易遭人惦记。你写的这名牌,恰是毛贼盗皮的精准指示牌。刚建园时,我们植物园也发生过同样的剥皮事件,教训深刻啊!”

“杜仲皮可以剥取,但有严格的剥法,一般用点剥。像这样上下各划一刀,然后把整圈树皮剥掉,简直是丧心病狂!这棵树肯定没救了,树身上运送水分和有机营养的管道被齐茬茬割断了,它今后怎么吃怎么喝啊?这毛贼,太不懂‘人活脸,树活皮’的道理!”

我即刻陷入深深的自责。无意间,我成了迫害杜仲的帮凶。站在满目疮痍的杜仲前,我的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王主任也很自责,他安慰了我几句,吩咐我赶快去买一些伤口涂抹剂和塑料薄膜。

尽管我们采取了一系列补救措施,却只能眼睁睁看着两株被拦腰环割一周的杜仲日日枯萎后死去。我第一次感觉到真实也有短板,真实,并不能立足于所有地方啊。

树皮,是杜仲的主要药用部位。自从人类开始觊觎杜仲树皮,居住在人附近的野生杜仲,头顶总悬着一把把尖刀,被剥皮已是它的宿命。杜仲无时无刻不处于神经紧张状态,枝叶里蓄满了恐惧,白花花的树干,是白花花的哭喊。

杜仲不知道什么时候,它的树皮就会被尖刀利刃剥掉,是被点剥、块剥,还是被环剥。侥幸不被割皮致死,也需忍受一次次被切割的伤痛。杜仲身旁的空气里,始终蕴藏着恐惧,交织着悲伤。

如今,杜仲的栽培品种又一次遍布世界各地。只是,对杜仲而言,这种生存疆域的扩大,少了远古时代的惊喜,人们栽培它当然是为了利用它,尽管现在人们采用了较为科学的剥皮手法,只剥取树皮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涂抹伤口愈合剂,包扎,三五年后,新的杜仲树皮又会长出来。

然而,作为药用植物,这种被活活剥皮的恐惧和伤痛始终是存在的。

4

有意思的是,作为中国传统药材出口的植物,却拥有一个人名——姓杜名仲。或者,伯仲叔季,他该是杜家的第二个孩子吧。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说“昔有杜仲,服此得道,因此名之”,即一个名叫杜仲的人,吃了这种树木后得道成仙,故把该树叫杜仲。也有人说,是一位名叫杜仲的大夫,用这种树木给人治病,民众感念,便称此树为杜仲。

民间关于杜仲的传说故事非常多,大都绕不开杜仲“补肝肾、强筋骨”这个神奇功效。诸多传说经过历朝历代文人的演绎,变得神乎其神。有的故事里,甚至让主人公用嘴巴直接啃咬树皮,嚼服后如同注射了止疼针,瞬间药到病除。

果真如此吗?我不敢苟同。

或许是源于中医以形补形的理论,杜仲白色的胶丝形似于动物的韧带,“断了骨头连着筋”,所以杜仲皮便同川续断、接骨木等植物一样,有了“强筋骨”的药效。

从古至今,中医选择优良杜仲的标准有两条:树皮必须有0.3厘米以上的厚度,树龄在10~15年,折断后杜仲丝韧性强,拉力好。

然而遍查资料,却发现杜仲胶并非杜仲的有效成分,在中药炮制过程中还需要加热将其破坏,以利于“有效成分”煎出。那么,杜仲入药时的有效成分究竟是什么?

发表在2020年4月第17卷第12期《中国医药导报》上的综述文章“杜仲化学成分的主要影响因素概况”中说,杜仲富含脂素、黄酮、环烯醚萜、苯丙素等196种活性成分,具降压、降糖、调血脂、抗肿瘤、抗衰老、抗炎、抗菌、抗毒、抗骨质疏松、抗氧化及保肝护肾等功效。

文中列有一表,表中数据显示,各类化学成分中,木脂素类最多,环烯醚萜类、挥发油类和黄酮类次之,抗真菌蛋白及糖类化合物种数占比最少。其中,松脂醇二葡萄糖苷、京尼平、京尼平苷酸、槲皮素等降压作用明显;京尼平、京尼平苷、京尼平苷酸等,抗肿瘤效果很好,且与其抗骨质疏松作用密切相关;杜仲木脂素与其护肾、抗骨质疏松作用也有关……

请容我暂停两秒,喘口气。

如果不是我付费下载了这篇论文,不是特别想要搞清楚杜仲里到底有哪些有效成分,我是不会有耐心把这篇文章看完的。

然而读罢有些失望,文中列举的有效化学成分太多,功效也太多,这么多化学名称和功效晃得我眼花缭乱,以至于让我怀疑杜仲功效的真实性。什么都能治,也就是什么都治不了。如果这些功效是被科学验证了的,那么非常遗憾,杜仲传统功效的排名显然非常靠后,且有生拉硬拽之感。

发表在《中国组织工程研究》第25卷5期的论文“杜仲活性成分抗膝骨关节炎滑膜炎病变分子机制的网络药理学阐述”是这样说的:杜仲有效成分存在抑制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生长的作用,但杜仲对膝骨关节炎病变过程的滑膜炎症病变作用的分子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唉,这句子,包括文章的名字,是如此之长,我阅读时好几次想帮作者加进标点符号。

简言之,直到现在,杜仲“强筋壮骨”的药效是肯定的,但其作用机理和作用机制,依然不清楚。

我曾经因为跳绳减肥,膝盖出了问题,一度上下楼梯时膝盖疼痛难忍,看西医,说是退行性病变,只开了补充软骨素的氨糖和非甾体类止疼药,治标不治本。后来,我又去看中医,医生开具的药方是服用独活寄生丸,加之功能锻炼,效果还可以。该剂药方中,就有包括杜仲在内的15种药材。

留心杜仲后,我发现古代医家治疗痹证、腰脊伤痛、高血压和妇科疾病等的药方,基本上都是用与杜仲配伍不同的中药,列举如下:

唐《备急千金要方》里的“独活寄生汤”,杜仲与独活配伍,治疗肝肾不足之痹证;《杂病证治新义》里的“天麻钩藤饮”,杜仲配伍天麻,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清《伤寒科补要》里的“杜仲汤”,杜仲配伍赤芍,治疗腰脊伤痛;清《产孕集·补遗》里的“生熟地汤”,杜仲配伍桑寄生,治疗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之胎动不安……

检索国家药监局网,含有杜仲的中成药有:杜仲降压片、强力天麻杜仲丸、杜仲壮骨胶囊。细看说明书,这些降血压、强健筋骨、祛风除湿的药,都有拉大旗做虎皮之嫌,并非杜仲的单一药方。其中,杜仲降压片里与杜仲配伍的药材最少,但也有4种。而杜仲壮骨胶囊里与杜仲配伍的药材,多达22种。

这到底是杜仲的功效,还是与其配伍的中药的功效,不得而知。所以,中药杜仲于人的作用尚需仔细研究,甚至,需要重新审视。

5

杜仲树最显著的特征,是无处不在的胶丝。无论你撕开它的树皮、树枝、叶子还是果皮,都能拉出一条条长长的、细密的白色胶丝。“藕断丝连”,也是杜仲树的有趣之处。

我曾经用杜仲叶子,成功给一位南方的朋友展示了我的“魔术”天赋。

那是个秋天,天空如洗,蔚蓝,高远。杜仲树上的叶子已所剩无几,它们早已像蝴蝶一样,在一场场秋风里,款款地飞临大地,唯余光秃秃的枝干,手臂般伸向蓝天。我从地上捡起一片风干了的焦糖色叶子,在掌心里轻轻搓揉。叶子在双手的来回挤压下,发出噼噼啪啪的断裂声,就像牙齿咀嚼薄脆饼时发出的声响。

见证奇迹的时刻,我伸开手掌,朝碎成一堆渣渣的叶子间吹了一口仙气,那叶子慢慢舒展,再吹,再舒,最后竟然完整地展示出一枚杜仲叶子应有的形状。朋友看得目瞪口呆,她提起叶柄,对着太阳看,叶面上满是裂纹,然而没有哪块缺失,裂纹间隙布满了横七竖八的白色细丝,俨然一件叶子形状的冰纹艺术品。

帮我完成魔术的,是叶子里住着的天然橡胶的姐妹——杜仲胶。杜仲胶在树皮、树根、树叶和果皮里均有分布。其中,果皮里含量最多,为10%~17%,树皮内含量是6%~12%,叶子里含量是2%~5 %。

现在,人们已经搞清楚了杜仲胶是普通天然橡胶的同分异构体,化学结构是反式1,4-聚异戊二烯,国际上称之为古塔波胶,或巴拉塔胶。

拥有热塑性、橡胶弹性和热弹性的杜仲胶迷人极了,也有用极了,它那优秀的触角已经探入工业、军事、医疗器械等领域。甚至,因其对人的齿髓无刺激性,亦被用于人们补牙。

人类的注意力重新分配,不再仅仅盯着杜仲的树皮。杜仲的风采,开始被杜仲胶重新焕发了出来,笑容又回到杜仲身上,一阵风过,杜仲也会唰啦啦、沙啦啦地唱歌。

后来我想,或许是上天怜惜杜仲,专门派了这种天然橡胶来解救杜仲的。否则,从远古存留下来的孑遗植物杜仲,就一直要忍受被割皮之痛。

我了解了一下,目前,提炼杜仲胶的主要部位是杜仲的叶子,虽然杜仲叶片的含胶量不算多,但是叶片的产量高啊,据说10年生单株杜仲的产叶量可达10公斤。所以,有人极力推荐,杜仲叶片是我国橡胶工业原料的补充资源,并且可循环利用。

看到这则消息后,我真的非常欣慰。我看重的,不是杜仲胶弥补了我国天然橡胶的严重不足,而是人类终于可以放过杜仲树皮,仅从落叶中便可加工获取杜仲胶。杜仲树的价值被重新定位,尽管这定位也是以人为本的。

想必,杜仲树也是欣慰的吧。树叶儿每年都要飘落,从飘落的树叶里能提炼出对人有用的天然橡胶,当然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事情。

真心希望有一天,杜仲能彻底告别伤痛,不必再为头顶上的那一把把尖刀利刃而恐惧。

猜你喜欢

杜仲树皮
窗下的树皮小屋
树皮的秘密
HPLC法同时测定杜仲-当归药对中5种成分
咦,动物们都说爱树皮
小松鼠啃树皮
略阳杜仲
UPLC同时测定杜仲中6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聚焦微波助脱除纤维素提取杜仲籽壳中杜仲胶
殃及池鱼
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