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及其破解
——基于共享思想的视角

2020-03-03林湘玥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350107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0年5期

林湘玥(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7)

共享,即社会大众按照彼此共同的需要进行资源分享,会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人民的受惠广度和深度。近年来,共享思想在我国线上教育领域得到充分践行。这种共享思想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得到印证。

一、共享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共享思想

共享即分享,共享的源头是社会的共同需要。关于共享的内容,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指出:“在人人都必须劳动的条件下,人人也都将同等地、愈益丰富地得到生活资料、享受资料、发展和表现一切体力和智力所需的资料。”[1]由此可见,马克思认为共享的前提是人人参与劳动。当论及共享的主体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的解放和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衡量人类社会是否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标准”。[2]这种观点论证了人民群众作为共享发展主体的历史必然性,人民群众作为一切社会财富的创造者,理所应当成为社会发展成果的最大受益者。[3]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共享思想蕴含着推动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的伟大理想实现的深远价值。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共享思想

“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内含对马克思共享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享思想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5]共同富裕不仅可指物质层面上人民基本生存条件的普遍改善,还可指精神层面上教育资源的普及和推广。当前共享的内容已不仅仅是基本生存需要, 而是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更高层次的发展条件。[6]参照人民的需求将社会资源进行共享,将社会经济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必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向往,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实现人人共享、普遍受益”。

二、中国线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

共享思想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过程中得到了充分运用,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其中,共享思想对人民精神需求的满足重点表现在教育资源的共享上。由此,我国线上教育应运而生,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尽管如此,我国线上教育仍然面临三重困境,阻挠自身的长远发展。

首先,线上教育难以实现个性化辅导。线上教育具有多人共享的性质,大部分机构采取大班制,一节线上课程可能面向几千甚至几万名用户。授课教师在答疑解惑时,根本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基础不同的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大多线上教育机构只是把视频、习题等学习资料从线下搬到线上。互联网对很多在线教育机构而言,显然更像是一个“中转站”,而机构便是“快递员”。[7]因此,缺失个性化的线上教育很容易变成线下填鸭式教育的翻版。

其次,线上教育机构大多类似,优势不明。从现在的线上教育行情看,大部分线上教育机构大同小异,课程内容、运营方式类似,自身优势及特色不够明显。用户在刚接触线上教育时往往难以抉择,甚至可能浪费自己的时间成本及金钱成本,无法高效地共享到最合适的教育资源。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目前线上教育机构扎堆出现,未来可能面临市场饱和、利润骤减的问题。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大部分线上教育机构创新不足、优势不明,存在倒闭的隐患。

最后,线上教育的课程质量参差不齐。目前线上教育机构间竞争激烈,各大机构为了扩大招生面而不断投放广告。据不完全统计,在2018年的暑期招生战中,10家在线机构的投放总额达到30~40亿元,每日在广告宣传上的费用平均高达1000万元。[8]大量资本投入的背后体现的是各大线上教育机构的商业本质,机构在广告中展现的优质教育资源很可能只是吸引消费者的噱头。机构为了适应消费者消费偏好的变化,尽力打造“网红课程”“网红教师”,而真正的课程质量则难以保障。

三、中国线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针对线上教育面临的三重困境,笔者认为,要想使线上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使共享理念充分运用于线上教育,就需要线上教育机构、教育部门与用户三方主体共同努力,付出行动。

(一)线上教育机构应“自我革命”

线上教育机构应广纳人才,促进其自身的创新发展。线上教育是共享思想的发展成果。但共享不仅是成果的共享,也是过程的共享。不是等到发展完成了才考虑成果的分配问题,而是一开始就在发展中植入共享的基因,使发展的过程本身成为共享的过程。[9]目前线上教育机构方兴未艾,处在还须不断建设和完善的阶段,必须吸纳更多劳动力来推动其发展。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10]机构建设需要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这种共建的过程会为社会提供更多空缺岗位和就业机会,一定程度上缓解劳动力过剩的严峻问题。此外,用户在线上学习的过程中由于个人学习情况差异会产生不同问题,线上教育机构还应增加招聘名额,在招聘授课教师之外再招聘若干专门为用户答疑解惑的助教,提高线上课程的个性化程度。这样也能增加一定的就业岗位,有利于拉动就业,带动消费。在吸纳充足劳动力的基础上,线上教育机构的技术支撑和课程资源将不断创新升级,刺激大众在教育方面的消费。

(二)教育部门应对线上教育机构加强监管

当前各种线上教育平台充斥着网络市场,难免鱼龙混杂,一些不良平台会获得榨取利润的可乘之机。教育部门应提高对线上教育的重视,对线上教育市场进行宏观调控,提高监管力度。例如针对线上教育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进行系统化管理。这样能够对线上教育平台起到良好的约束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线上教育市场的乱象。为了加强监管,教育部门还可让线上教育机构在规定期限内试运营,再对其质量进行考核和评估,使用户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这样也能够使品质值得信赖的线上教育机构脱颖而出,用于教育扶贫,使丰富的课程资源通过互联网远程共享,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一定程度上保障农村地区平等地享有文化利益,让农村地区的学生也能够享受城镇优质学校的教育资源,实现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三)用户应及时反馈意见

用户应结合自身在线上教育机构消费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积极向机构反馈意见,为机构的后续发展提供导向。机构参考用户提出的意见进行改进,才能更好满足用户的需求。这样线上教育机构能够着眼于课程质量的提高,并吸纳更优质的师资创新教学内容,设计消费者喜闻乐见的课程。长此以往便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即在产品共享的同时,生产者为了适应大众消费需求的不断提高而同步改善产品的质量,使产品在发展过程中提高品质。这种良性循环体现了“共享发展既是在共享的基础上实现和完成发展,也是在发展的条件下实现和满足共享”,[11]再次彰显了共享发展理念中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在共享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消费群体将享受到高质量的线上课程资源和优质的教育环境,使整体知识水平的提高得到质的飞跃。

线上教育机构的兴起,无疑是共享思想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有效实践,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当前中国线上教育市场现状良好,前景光明,但还面临一定的发展困境。唯有积极通过不同主体解决问题,继续以共享发展理念引领线上教育,方能迎接人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