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话语权策论研究
2020-03-03孙舒乐赵景会佳木斯大学黑龙江佳木斯54007
孙舒乐 赵景会(佳木斯大学, 黑龙江 佳木斯 54007)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他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必须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权。”[1]话语权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组成部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面对当今社会的形势变化,高校对于人才不应仅局限于培养学识优良、专业能力兼备的青年人,更须为社会输送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当前大学生面临日益多元的社会思潮与价值观念的冲击,青年学生能否拥有是非分明的洞察力、能否拥有抵挡错误思潮腐蚀的行动力、能否持之以恒地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否到位极为重要的衡量标准。因而,高校应着力加强引导学生在多元的社会大环境下、多种文化与社会思潮交融的情景下,理智而坚决地拒绝错误思潮的侵蚀,以避免不良思潮在高校蔓延。
数字化网络时代,话语权抢夺战的大幕已缓缓拉开,各种思潮接连登上舞台,演化成没有硝烟的战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与社会态势,如何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高校话语主体应坚定不移地围绕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打造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掌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脉搏,结合高校现阶段的实际,打造思想政治教育传统与网络并举的双重金牌思政课堂。
一、增强专业课与思政课、传统课堂与云课堂的协同效应,夯实思想政治教育课堂阵地
(一)创新话语内容,打破传统思政理论课程模式
传统的思政课以理论教育为主导,缺乏对当下时事要闻的有效融合,且拘泥于教师授课学生听讲这一传统模式。若想真正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话语权,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能够触动学生心灵的人物、事件相结合,使学生真正地做到入脑入心,达到育人铸魂的教育目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针对青年学生实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途径,其重要性毋庸赘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要通过教学语言这一载体最直接呈现。教师要把教材单项的书面论述,转化为师生双向互动的交流过程,使抽象的理论、概念、定义转化为鲜活的具有时代性和生动性的口头语言。”[2]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如何将思政理论课变得“鲜活”起来,让学生愿意听、让学生主动学,是需要共同探索的课题。在坚持贯彻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基础上,结合历史事件,发挥史实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不忘历史,继续前行”;融合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发挥榜样的力量,丰富话语内容与资源;找到学生真正的关注所在,引发学生积极思索,重新审视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义务,找到前进的方向与奋发的力量。在正向引导学生的过程中,不断革新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内容和话语形式,以不破不立的坚定姿态,拓宽课程广度,挖掘育人元素,切实将立德树人的教学使命贯彻落实到位。
(二)增强感染力,打造“课程思政”金课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3]“课程思政”金牌课程应体现在专业知识的传承,加之与其相匹配的思想政治因素,着力将理想信念教育融进高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打破长久以来二者割裂的状态,帮助学生树立更加明确的人生目标,掌握高校思政阵地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的结合不是盲目的、生硬的,专业课教师应寻找恰当的切入点进行巧妙融合,以避免生搬硬套的话语内容。打造“课程思政”金牌课程,应深入开发专业课程中的可以进行精准结合的思想政治因素,结合专业体系在不同时段的历史文化背景,引导学生树立对于社会使命、时代使命的强烈认同感。在梳理专业体系的过程中筛选出代表性人物,通过其典型事迹来凸显榜样的力量,使学生在好的故事中受到心灵上的熏陶,从而实现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一直以来,专业课程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传承知识和能力培养等方面,极少触及思想政治教育层面。而培养高校大学生对于党的政治认同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责任,也是应由其他专业课教师一同肩负的责任。高校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与授课技能,同时尊重本学科课程的专业性与科学性,使之与思政因素巧妙融合,达到对于学生润物细无声般的引导、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与奋斗热情,培养专业理论、实践能力与德行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利用“云课堂”,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除在话语内容方面的创新与发展,思想政治工作更应该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新兴互联网教学模式打造精品“云课堂”。将互联网的新兴授课理念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多渠道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一方面,“云课堂”可以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机补充,帮助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查缺补漏;另一方面,云课堂的优势不仅体现在课堂内容的补充与分享,更可以突破空间、地域的限制,推送其他教师,甚至其他高校的优秀教育资源,帮助学生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增强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认同感,激励学生立志报国,努力奋斗,以更为积极的心态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四)启动榜样力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应言传身教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引导,这就要求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在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的同时,拥有坚定的思想政治立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丰富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同时还要结合教育规律,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切实融入教学课堂当中,以丰富课程的思政因素与话语内容。与此同时,高校教师还应创新有吸引力、有感染力的话语模式,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力图解决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与学生主观意愿不兼容的问题,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以乐促学、以学促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加强自身政治理论的学习,更要以高标准要求自身的学术能力和道德素养,以起到榜样力量的辐射作用。在青年学生的生涯中,高校教师担当着亦师亦友的角色,理应在学生迷茫、遇到困难时给予正确的价值引领和及时的帮助;理应秉持对学生高度负责的使命感来精进自身的教学技能;理应以自身的专业素养与德行素养赢得学生敬重,帮助高校青年学生明确人生目标,塑造科学的价值观体系。
因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研究范本,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加以创新,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严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和标准,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思想阵地,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牢牢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话语权。
二、把握新特征,创新话语形式,抢占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
习近平提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真正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4]网络信息纷繁复杂、多元社会思潮冲击,使得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争夺尤为激烈。高校青年的世界观等认知框架正处于逐渐成形的重要时段,部分学生还不具备甄别庞杂信息的能力。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权,主动出击,抢占思想政治工作网络阵地。
(一)利用好网络宣传,正面引导学生,提升学生对于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论判断能力。一方面,要重视网络宣传的重要作用,以英雄事迹、感人事例等先进思想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感受家国情怀;另一方面,要创造贴近青年学生的网络文化,丰富话语内容,创新话语形式,提升学生的思辨意识。面对西方敌对势力的网络渗透要勇于亮剑,要在第一时间戳穿敌对势力的虚伪面具。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固牢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将思想政治工作话语权掌握在手中。
(二)提升网络意识形态的斗争精神,优化网络意识形态的工作路径
新时代高校应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专业化建设,深入了解高校青年学生喜爱的话语内容与话语形式,普及网络意识形态的基本常识,将敌对势力毒化青年思想的不良意图扼杀在萌芽中。
高校要加强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的领地意识,完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机制,积极推进网络思政工作,不断摸索网络思政平台的运行模式。面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将真实情况公之于众,为青年学生答疑解惑。不断增强高校话语主体的阵地意识,将网络育人的辐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三、掌握领导权,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部门之间、队伍之间的协同作用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是一种控制网络舆论、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的权力,其目的就是要通过主动引导舆论来获取意识形态管理权,从而夺取意识形态的最终领导权。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须常态化推进
掌握高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就要发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政治优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明确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并将思政建设融入日常工作当中,以获取意识形态领导权,抢占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阵地。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才队伍仍须磨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因而,高校应着力打造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为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就要不断提升高校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技能,积极为高校教师创建培训平台,尽可能地提供分享交流的机会。
以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以及青年志愿者为主体的志愿服务队伍,在投身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注重激发青年学生的责任意识,引导学生在帮助他人、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此外,高校应着力培养思想宣传专业性人才,遵循话语规律,将话语内容结合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以生活化的话语形式表达出来,让学生真正发自内心地接受引导。建立网络舆论正向宣传队伍,对学生重点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及时给予回应,并加以积极引导,将意识形态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手中。
(三)各部门形成联动合力,共同承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任
高校党委要发挥协同效应,构建起机关部门与学院联动配合、思政理论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密切配合、专业课教师与思政人员协同配合、传统课堂与网络课堂精准融合、高校传统课堂阵地与网络阵地互为补充的全方位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引导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增强动手能力,强化责任意识,为学生步入社会提供前期指导。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帮助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认识。完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环节,使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因素不断融合。
在政治理论学习、网络舆论引导方面扎实工作,集中向思想政治领域发力,“网上思政”与“网下思政”相结合。“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媒体的建设和发展不仅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校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体现。此外,机关部门和基层组织应协同联动,共同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格局。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应形成各部门协同配合的格局,加强思政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创新备受青年学生喜爱的话语内容与话语形式,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