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促进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

2020-03-03徐晓丹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双师型双师产教

徐晓丹

(吉林工商学院 旅游学院,吉林 长春130507)

一、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现状

2015年,教育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方向路径。应用型本科高校是指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院校,它承担了数以千万计专门人才的培养任务。教师是一所学校获得成功的内在机制,也是学校转型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队伍的来源相对单一,大多数来源于普通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引进新教师的基本要求都在硕士学位以上,有的高校甚至要求必须博士学位。应用型本科教师有着特定的素质要求,除了要具备高校教师教学的基本素质以外,还需要具备较为丰富的行业企业实践工作经历,强调教师的应用能力,而这对刚毕业走出校门的研究生来说是很难达到的。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原有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及实践技能也远未达到应用型本科要求的较高教学水平,面对学校转型颇感压力与无所适从,应用性教学与科研能力亟待提升,迫切需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二、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作为应用性很强的酒店管理专业,如何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以适应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一个亟需重视的问题。在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背景下,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酒店管理专业自身的专业特点要求,即使在本科教育阶段,仍然要偏向于应用性和实用性。“双师型”教师必须贯彻知识和能力并重的原则,既要重视基础知识、应用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同时也要重视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学习能力、实用技能的培养和提高。目前行业急需既能掌握酒店实践操作技能又能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全国各类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数量与质量难以充分满足行业发展的要求。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酒店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与保障。

三、发达国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

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有着特殊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的要求,既具有普通高等教育又具有职业教育的特征,国外发达国家在“双师型”教师培养方面给我们提供了非常有益的经验借鉴。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对“双师型”教师标准及聘任资格条件均有严格的规定,要求教师既要有从事高等教育的专业素质,同时还要具备不同期限的企业实践经历和经验,方可在高校任教。德国、澳大利亚规定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必须要拥有5年以上的相关实践工作经历,同时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要定期在校内、企业或专业的职业教育机构进行提升。通过校本培训、研讨交流、校企合作、高校进修、网络培训、同伴互助学习等多种渠道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培养,建立严格的督导、跟踪及考核评价体系。从理念、政策保障、制度设计、培养方式等方面系统性地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四、我国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层面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理解还没有统一

目前从理论层面探讨“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学术界主要存在两种理解,一种认为“双师型”教师就是“持有双证”的教师或具有“双职称”教师,即“教师+中级以上技术职务(或职业资格)”,如“教师+技师(茶艺师)”;一种将“双师型”教师理解为“双素质型”教师,即教师要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素质。从实践效果看,这两种说法都难以真正阐明“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拥有证书不能证明教师具备实践经验和能力,素质说又过于宽泛和笼统。“双师型”教师除了要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行业实践经验,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能够结合本专业的理论知识,联系行业所需的实践进行教学与实践指导,使学生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所以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应该是具有“教学+技能”的双重能力,既有教学和科研能力,还有一线实操技术和酒店管理经验的复合创新型人才[1]。

(二)“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现有实践技能水平落后于行业发展的要求

应用型本科高校新引进教师的条件多要求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大多数是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及硕士、博士毕业后直接去高校任教,这些人理论基础比较扎实,但企业的工作实践经历少,缺乏社会工作经验和实践案例的积累,甚至没有[2]。原有升本前一部分“双师型”教师,质量也不尽人意。教师的知识更新速度较慢,不够了解行业发展的前沿动态,有时会与酒店行业实践发展脱节,达不到“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要求。既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的行业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少之又少。

(三)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投入不足,实际效果不佳

在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过程中,试点高校往往会出台一些教师培养的政策措施,但实践中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所需要的资源投入不足。教师专业发展活动需要地方政府、学校、院系投入资金、时间保证、服务支持等条件,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这几个方面都存在困难。学校自身发展资金的不足难以充分保证对“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专项资金投入,教师参加会议、培训、研修的经费比较有限,无法兼顾到每一位教师的成长需求。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师大多承担着较为繁重的教学任务及一定的科研压力,教师很难抽出一定的时间去提高实践技能与提升理论水平。

(四)“双师型”教师的评价体系不健全,缺乏激励机制

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还尚未根据学校分型、分类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仍然沿袭传统的高校教师评价标准,职称评定方面仍然重论文、科研项目,轻实践能力、轻应用。对教师的行业实践经历与实践能力指标没有真正落实考核。作为教师自身忙于教学、科研之外,也没有压力和动力去行业实践,往往流于形式,应付了事。一名教师是不是“双师型”教师对自身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对此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这严重影响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进程。

五、产教融合促进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

(一)产教融合对“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家连续出台一系列纲领性文件推进产教融合改革。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发挥政府统筹规划、企业重要主体、人才培养改革主线、社会组织等供需对接“四位一体”的制度架构,推动产教融合从发展理念向制度供给落地。在此背景下,如何开展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师资建设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从人才培养体系的视角理解产教融合的内涵,产教融合的“产”和“教”应该对应指的是产业系统和教育系统。产教融合的基础是“教”,即学校,学校供应人才,属于供给侧;产教融合的导向是“产”,即企业,企业需求人才,属于需求侧;教必须与产紧密结合,才能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产教融合是行业企业与高等学校之间建立的一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需求对接的教育组合模式,旨在实现教育系统与产业系统之间的深度融合,实现互动共赢的一种教育方式[3]。

产教融合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制度创新,它实现了产业链和教育链的有机融合,产业系统与教育系统依托相互的资源和优势,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宗旨,以校企合作为载体,协同发展,协作育人。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既加强了学校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提升了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又为企业人才积累和技术创新增添了新的动力。

(二)产教融合促进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

1.搭建“双师型”师资建设平台,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发挥企业在“双师型”教师培养中的作用,校企共建师资培养平台,整合学校和企业的人力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在酒店企业建立人才培养基地,为“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和实践活动提供场地,鼓励教师积极到酒店实践锻炼、了解行业动态,参与到酒店经营、咨询培训、科研项目研发活动中,促进技能更新,提高知识应用与科研成果转化。同时,高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发挥产教融合的优势,扩展教师招聘的渠道,为行业中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的教师引进、评职、转岗定级等提供绿色通道。通过人才引进、聘用,吸纳酒店优秀员工到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壮大师资队伍规模,提高“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素养。还可以邀请优秀员工开设论坛、讲座,为校内教师提供培训,指导学生参加技能比赛等途径提升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校企双向培养,搭建校企融合“双师型”师资建设平台,优化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队伍结构。

2.制定“双师型”教师分类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

现行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评价缺乏与办学定位、发展目标结合,评价定位模糊,甚至自相矛盾。学校发展定位于应用型,但对教师的评价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师评价体系,脱离应用型的评价内容。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参与实践锻炼的经历与业绩难以与评价相结合,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应制定教师分类评价考核体系,激发“双师型”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升师资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构建学校、企业双主体评价体系,加强教师管理的同时,加大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3.突出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创新合作机制

结合区域特色,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产教融合形式,创新合作机制,紧密对接产业链、服务创新链的需求,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产教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建设一支校企融合的专兼职“双师型”教师团队。突出企业在产教融合中的重要主体作用,强化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动机,通过产教融合对接酒店行业标准,提升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师生的实践技能,更好地适应酒店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为行业企业不断地注入新的技能型、管理型人才及持续的创新动力。满足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多利益主体诉求,实现多方共赢的格局,进而形成自动自发的产教融合“聚变机制”,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4.发挥政府作用,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促进教师发展,既是学校的责任,也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应用型本科“双师型”教师发展有赖于以政府为主体,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4]。一方面,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层次,构建完善的学历体系,将高职、本科、硕士、博士层次的职业教育衔接起来,为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教育提供高层次的师资保障;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市场机制,发挥市场机制对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作用,不断增强高校服务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意识,推动高校主动寻求与行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猜你喜欢

双师型双师产教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