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学主张孵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探索

2020-03-03廖纪元

辽宁教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名优课例愿景

廖纪元

(重庆市开州区汉丰第五小学)

教学主张是教师专业成熟的重要标志,教师专业的培育应指向教师教学主张的孵化。但教学主张的孵化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多路径的实践,积淀丰富的理论理念经验,进而提高教师教学知识的运用与创生能力。作为基层学校,可以通过三个阶段来推进。

一、构建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即本校教师共同认可的专业发展目标,也就是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蓝图。立足基层学校实际,引导全校教师根据自身需求、学生需求、学校需求以及名师发展历程审视等,建构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寻求共同的契合点,形成学校和教师共同发展的蓝图。“基层”与“一线”的特征决定了共同愿景必须与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并且是可亲可近的愿景。基层学校可围绕五个“会”构建共同愿景。

(一)会上课

在人们的定式思维中,学生到学校就是听课的,教师到学校就是上课的。由此可看出,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要务是上课,上好课。学校要引导教师把会上课作为自己专业发展的第一愿景。我们可以建设一条鼓励教师不断攀升的“课梯”:入格课—研讨课—优质课—示范课,通过有效的课例研修,推动着教师沿着这条“课梯”不断攀援,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成为“上课能示范”的践行者,绘就会上课的蓝图。

(二)会评课

评课是“活”的教育学,会评课应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学校要引导教师不但要听别人评课,更要学会评别人的课,将会评课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愿景之一。学校要有意识地强化评课实训,可以是指定人评课,也可以随机选人评课,融“听评”于一炉,提高听课评课的有效性,促进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推进教师的践行深度,从而实现人人、时时、处处“开口能评课”的愿景。

(三)会导课

说起导课,一线教师总觉得是离自己很遥远的事,仿佛可以不去管。其实,导课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会导课也是一名专业水平较高的教师的基本能力。学校要引导教师打破导课的神秘,将会导课纳入自己专业成长的愿景中。学校通过教师结对发展等方式,以课例为载体,落实导课实训,让教师在教会别人中成长自己,最终成为导课的“高手”。

(四)会写文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认为,教师应做“三耕族”,即目耕、舌耕、笔耕。写,是一种更好的学习,一种更好的反思。学校应该引导教师成为“笔耕族”,将会写文章作为自己专业发展的愿景之一。学校通过压任务、搭平台、给方法、多指导、勤推荐等方式,督促教师写教学设计、教育教学随笔、课例评析等,将自己日常工作、学习中的实践与思考成熟化、条理化、纯粹化、理论化,最终提炼成“自己”的东西,得以物化。让教师找到做专业教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推动其成长为“提笔能写文”的专业者。

(五)会研究

研究的范围很广,这里特指课题研究。要引导教师将课题研究纳入其专业发展的愿景之中,以课题研究的“一点突破”,谋求研究的“全线推进”。学校应鼓励教师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寻找课题,进行申报、立项、研究、结题等。这样的课题接地气,有实效,很实用。同时,教师在申报、立项、研究、结题等一系列研读、实践与材料撰写中,丰盈了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当然,学校必须加大对课题的审核、监管和指导力度,莫让课题成“空题”,让教师在摸爬滚打的实战中学会做研究,成为研究的行家里手。

二、铺设发展路径

有了共同愿景,如何来具体描绘这一蓝图呢?这需要学校给教师铺设具体的路径。对基层学校,以下路径可供参考。

(一)交几位名师

专业交往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一名教师如果仅仅只靠自己的摸索,其专业发展的速度是缓慢的,也许会走许多弯路,甚至错路。交名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一所学校,可以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对全校教师进行全方位的了解、考察,包括其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科基础、学科素养、教育理念、教学业绩、科研水平、人际交往等方面。学校可将教师分为三个区域,对A区域的教师,鼓励他们去结交省外的名优教师;对B区域的教师,鼓励他们去结交区县外、本省内的名优教师;对C区域的教师,鼓励他们去结交校外区县内的名优教师。学校尽可能地提供必要的保障支持,如聘请校外的区县名优教师为C区域教师的师傅。鼓励与要求教师每次外出学习时,主动捕捉机会,积极与各地的名优教师展开对话,接受名优教师的思想引领,与名优教师建立QQ、微信、邮件、电话等联系方式,通过这些途径,向名优教师请教、学习。

(二)读几本专著

作为教师,必须要读书,更要读一些专著,在书籍中汲取营养,在专著中积蓄力量。学校可以将教师的发展周期确定为三年,每一个三年结束,教师应制定新的三年发展规划。规划中要明确,第一年读哪些教育教学专著,第二年读哪些教育教学专著,第三年读哪些教育教学专著。专著选择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由学校提供必读书目,另一个是教师自己的选读书目,必读书目数量少,选读书目数量多。对读专著,学校不可硬性规定读书笔记的数量,而让教师根据自己的读书习惯进行研读,学校只是适时开展读书沙龙活动,供教师交流读书心得。长期以来,许多学校对于教师的阅读,强制性地要求写多少读书笔记,结果许多教师把读书当成了一种负担,把读书笔记当作一种纯粹的任务来完成,读书成了苦差事。前文所提到的读书方式,可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

(三)发几篇文章

教育写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又一有效途径。有过写作经历的人都知道,许多时候,脑海里思绪万千,提起笔来却无从说起。其实,教育写作就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教训、思想进行归纳、加工、提纯,最终形成自己的认识、观点、理念。学校可以针对不同层级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写作要求,有的可要求在省市级及以上刊物发表文章,有的可要求在区县级及以上刊物发表文章。为了尽快将教师引上教育写作之路,学校可以成立教育科研写作工作室,由擅长教育写作的领导或者教师主持工作。工作室根据不同教师的情况,指导他们将自己的教学故事、教学经验和教训形成文字,反复修改、打磨,投送给教育教学报刊杂志编辑部。寄出的看似是一篇篇文章,实际上是教师一个个希望和梦想;收获的看似是一篇篇发表的文章,实际上是一个个获得感和成功感。要特别注意的是,缩短教师写作成功的阵痛期,帮助教师在短期内取得成功,进而推动教师不断前行,最终养成写作自觉。教育写作,既是实践的提炼,也是理论的运用,能很好地解决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融合问题,促进教师理论与实践的双提升。

(四)析几个课例

教师观课的两种普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一是绝大多数教师只爱观课,而不愿意听最后的评课;二是有的教师观摩了数十堂名优教师的课,自己的课却还是“涛声依旧”。如何在顺应教师的心理倾向下改变这种状况?分析课例就是十分有效的载体。学校要引导教师对名优教师的课例进行分析,可采用以下三种方式。一是切片分析。将选定的课例人为地切割成若干个小片段,让教师根据自己的水平进行理解、认识、解读,写出评析文字。二是归类分析。教师根据规定主题,从众多课例中寻找相同切片部分,进行梳理、归类、提炼,寻找共性,形成经验性文字。如优课的“热课”“开课”“目标”“过渡”“问题设计”“板书”“结课”等。三是整体分析。指定完整的课例,要求教师对一堂课进行整体分析,形成评析文字,可以是建议,也可以是赏析。最初阶段,每种分析都从指定课例开始,最后走向自由,教师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课例进行评析。分析课例是深度地观课,是把一堂课“揉碎揉烂”,深度剖析一堂课的效果胜过平常观摩十堂课。同时,析课形成的文字就是教学经验文章,可供发表,一举两得。

(五)做几堂优课

课堂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每一个教师,其好课都是有阶段性的,对今天来说是好课,对明天来说就不一定了。所以,教师的好课是动态的。一所学校,要鼓励教师每学期认真做一堂优课,最好是能代表这一阶段自己最高水平的课。学校应提供录制服务,帮助每位教师将自己每一学期“最好的课”录制下来,供教师反思、比对、保存。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录播教室,让这一活动进行得更顺利,成为一种常态。近几年来,教育部开展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如果学校一直在落实“做几堂优课”的常规活动,就能实现自然对接,会为教师的每学期一堂“最好的课”提供更大的展示、交流、评奖的平台与机会。当然,每位教师做自己“最好的课”不是封闭式的,而是全开放的,可以采取自己独立做课、同伴互助和教名优教师等方式。录制的课例也非一蹴而就,允许教师试教、修改,最终呈现最完美的课。

(六)带几名徒弟

“成就别人,发展自己”道出了学习共同体的真谛。学校可以引导每位教师至少结对一名徒弟,让教师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成长自己。师徒结对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一是校内师徒结对,年轻教师与学校名优教师结对;二是校外结对,教师与兄弟学校的年轻教师结对,帮助其专业成长。前文写到的“交几位名师”,与这里的“带几名徒弟”相结合,教师就既是“徒弟”,也是“师傅”,把自己从师傅那里学到的内化为自己的,然后去指导、帮助自己的徒弟,就经历了从吸收到实践运用的过程。

(七)研几项课题

参与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之一。学校要鼓励教师将课程、课堂、课例以及育人、自我发展等方面遇到的问题进行梳理,集中交流、讨论,将其提炼为课题进行申报。如果教师自己提炼有困难,学校可提供智力帮助。教师作为课题主持人与主研人员,按照科研课题管理条例,开展申报、开题、研究、结题等工作,在亲历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在亲历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解决课程、课堂、课例以及育人、自我发展等方面遇到的问题。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教师亲历课题研究,就是深度亲历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研究意识、研究能力的提升,丰富其研究经验和研究学识。

三、提炼教学主张

在共同愿景的指引与激励下,教师通过长时间地在前文提到的七条路径上进行探索、创造、积淀,实践经验与理论理念更为丰富。这时可以鼓励教师独立或者在教育专家的引导下,尝试用一个或几个关键词,或一句话,把自己对教学的理解进行概括和提炼,然后再不断实践、修正、丰富、精炼,最终提炼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教学主张。

当前,我们不缺名师,缺的是有教育思想的名师。对基层一线教师,提教育思想太高、太大,可以提“教学主张”。作为学校,要鼓励、帮助、指导教师收集、整理、梳理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和经验,提炼出自己的教学主张,并可用“我的教学主张”(一句话)+“教学主张描述”(一段话)+“教学主张呈现”(一篇实录)的方式予以反映,将其物化。一个有自己教学主张的教师,应该是一位专业化水平较高的教师。

以下是一位名师的教学主张提炼呈现样本,可供参考。

我的教学主张:让有意义的学习真正发生

教学主张描述:

第一个关键词是“有意义”,学习必须是最有价值的学习。它至少涵盖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内容的有意义,即学什么是有意义的。就语文来说,特别是就小学语文来说,能有效促进学生言语能力发展与人文修养提升的东西,就是有意义的学习内容。更为直接一点,语文教学就是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有意义的学习涵盖的另一个方面是学习方式的有意义,即怎么学是有意义的。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才是有意义的?仍须回归语文本身。学习语文最有意义的学习方式应该为听、说、读、写。学习学习,既有学得,更有习得。“学”之功有限,“习”之功无穷。课堂中学生所学、所用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常态的,也就是学生“习”时也是这种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才能走得远,才有用,才有意义。

第二个关键词是“真正”,对应的是“虚假”。我们知道了应该选择有意义的学习内容、有意义的学习方式,并且也选择了,但是,学生还是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过程仍然在教师强烈干预中完成,有时甚至是教师代替学生完成某段学程,更有甚者,学生只是在配合教师表演“教”的流畅与精彩,这完全是一种被学习。我们要追求的是真学习。这种学习唤醒了学生的潜能,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积极经历学习过程,进行有意义的建构活动,提升语文综合运用能力。这样的学习,要求教师不仅需要研究课程、教材、教法,更要重视学情、情景、环境的研究,找准语文知识逻辑与学生心理逻辑的联系点,并在此着力,促进学生学得语文学科知识、养成语文学科思维品质、形成语文学科思想。

让有意义的学习真正发生,涉及两个关键节点,即“有意义的”和“真正”,必须是有意义的学习,必须是真正的学习。只有两者高度匹配时,才能说有意义的学习真正发生了。

教学主张呈现:一篇,一回,一部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教学实录(略)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作为中,构建共同愿景回答了“到哪儿去”,铺设发展路径回答了“怎么去”,提炼教学主张回答了“去到了没有”,作为基层学校是能作为的。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每所学校的应然作为,通过这样的应然作为,能有效提升学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猜你喜欢

名优课例愿景
长沙市三种名优虾类池塘养殖研究
友谊的硕果,美好的愿景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共绘中国与东盟合作愿景
富一方百姓,造一片蓝天,创名优品牌
课例
绚烂愿景 与你同行
《名优教师设计音乐课教案与评析》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
《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评比——课例选编》(DVD)
全力护航交通安全——解读瑞典“零伤亡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