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途径

2020-03-03张付丽

林区教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院校高职

张付丽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25)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已经成为国家对现代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高职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重要阶段。新形势下,各高校立足专业背景下的人才培育,以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不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打造创业教育升级版。但目前各高职院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途径还需要不断深入探索。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

为深入了解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素质现状,针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兴趣、创业认识、创业素质、创业阻力等问题,对我省部分高职院校1 000余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916份。调研中发现,各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存在政策与服务落实不到位,创业与专业融合度不够深入等情况;31.2%的学生对创新创业基本认知不清晰,没有明确的目标定位;17.1%的学生认为创新创业是高不可攀的事;学生虽然有创业意愿,但要转化为创业行动,则存在着不愿承担、不敢承担创业风险的顾虑;58%的学生认为创业能力培养主要来源于课堂教学;20.8%的学生认为实践活动是提升创业能力的最有效渠道。在对学校开展创新创业课程情况的调查中,多数学生认为自己最需要补充的是市场营销技能和工商管理知识,对于如何管理团队及财务基本知识缺乏基本了解。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应提升哪些方面技能调查中,学生更偏重于专业知识的提升。通过创新创业情况的调查,可以看到学生创业热情高,但创新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还有待提升。

二、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特别是地方普通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以通识教育为主,针对创新创业意愿较强的学生还缺少有效的指导。还需要不断探索提升学生创业能力的新途径,因此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1]。

1.存在重创业知识轻创业技能的现象

目前,我国多数的高职院校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较高,但教育教学过程中,通常将创新创业教育简化为学生创业知识的传授,而且部分教师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就业工作的一部分,创业目标就是为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特别是存在重创业理论、轻创业技能的情况,没有突出对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创业教育没有与专业课程紧密融合,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还没有落到实处,没有与科学研究、实践实训相结合,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2.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我省高职院校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仍处于探索与完善阶段,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重理论轻实践,向实践的渗透和延伸不够。在课程设置方面多为自主设定,自由度大,缺乏学科的严谨性、系统性、规范性,所开设的各门课程之间也难以形成科学的衔接与有效的规划。没有形成一套相对稳定成熟的课程体系。创业课程内容单一化和简单化[2]。同时,部分高职院校很难获得有利的创新创业课程的资源,无法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3.实践平台实效性没有充分发挥

目前各高职院校已普遍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基地建设在资源整合及资金投入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各类创业园、科技园、孵化器覆盖各高校。但还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空置和利用率不高的情况普遍存在。同时,基地建设没有突出共享性和特色化,不能更好地满足区域人才发展新形态的需要,还存在实践园区条块分割,忽略跨专业、跨院校共建综合实践基地的情况,基地建设的共享性、开放性不够[3]。在创业实践项目培育中,项目的市场转化率不高。

4.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师资建设是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因素,但从我省高职院校目前情况看,一方面创业教育师资配备匮乏,一些学校还没有建立稳定的师资队伍,专职队伍规模不足;另一方面师资队伍没有实现专业化与职业化,教师多数缺少企业及创业实践积累,很难在教学中引入鲜活的实际案例, 教师大多是从理论到理论的教育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创业实践技能的提升。

三、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途径

高职院校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应遵循人才培养定位及创新创业的内涵,确定创新创业教育目标。

1.增强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要充分认识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创新创业教育是人才培养的素质教育,每一位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个性发展,深刻领会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内涵。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列入教学体系框架内[4]。灵活运用于课程模块和实践课模块中,将创新理念贯彻到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项目教学中。把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实现学生创业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使命。将培养能够担当社会责任、引领社会进步的创新创业人才纳入办学规划,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办学中的重要地位。

2.健全和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教学,教学的基本载体是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建设时,应构建依次递进、科学合理的适合于高职高专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5]。应该将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渗透到课程中,使开设的创业课程之间按照承续关系以及内在逻辑体系形成科学的体系。在确立课程体系标准前提下,按照统一的课程体系标准严格规范教学原则、教学要求、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过程。增强课程选择性,通过必修、选修、讲座、大赛、实训等多种形式,构建“理实一体”的课程教学体系。

3.构建“专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将创新创业理念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专业+ 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创业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定位,通过专创融合,建立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的有机统一。通过创业与专业同步发展,实现“通识教育抓启蒙、专业实训强技能、创新创业促发展”。倡导各高职院校“结合专业,办一个实体、兴一份产业、创一个品牌”为建设原则,发挥专业及专任教师在创新创业中的示范作用,制定可行的制度与措施,推进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创新创业。强化专业教育的创新创业内涵,促进创新创业育人目标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教学、专业实训全过程,提高专业实验、实训教学中创新性实验项目比例,使学生专业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4.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搭建创业实践平台,是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举措。在常规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校内外的专业实训室、实训基地、科技园区等各类实践平台,以实习实训、创业孵化、创业大赛、众创空间等一系列要素,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搭建组织空间合理,体现特色的实践平台。努力实现项目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以学校扶持、企业参与、自愿加入、市场化运作”为原则,有效链接创新成果和市场,结合学生的创新创业、大创训练项目等,定期组织项目答辩会,将优质项目转化为市场效益及成果。在各高校间、高校与企业间、高校与政府间建立多维介入、开放共享的创业实践平台,服务于全体学生,这样才能形成创新创业的良好教育氛围。发挥集成优势,推进项目间的融合交叉,以创业实践活动为载体,找准理论与实践结合点,将创业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转化成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5.强化“双创”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教育部文件要求,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要分批次、分年度,有计划分步骤来完成。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批具有高水平、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团队。高职院校首先应建立“多元融合”的师资队伍,采取多元化的教师引进机制。对引进教师的学历、专业以及创业经验做出管理规定。建立“创业名师”、“企业名家”、“科研骨干”为引领的创新创业导师库,为项目提供咨询、评估与诊断等精细化指导服务。其次,加强教师的培训,通过在职培训及挂职锻炼的方式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制定并实施相应奖励及考核办法,鼓励教师基于科研项目带动学生创新创业,给予导师库成员“双向兼职、双方培养、双重身份、双重保障”。也可通过聘请创新创业专家来校进行培训,或者通过院校之间的创新创业教师进行相互交流的方式,提高执教水平。再次,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保证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团队更具活力和创造性。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