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2020-03-03吉如意

光明中医 2020年24期
关键词:浊毒内瘤上皮

吉如意 陆 敏

WHO于2000年提出上皮内瘤变代替原有的异型增生概念,其中包括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和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1]两类。而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胃癌,是目前国内外普遍认可的胃癌进展流程。因此,早期干预上皮内瘤变对预防胃癌有着重要意义。国内外普遍认为HGIN的癌变率较高,应及时进行内镜下切除治疗,但对于LGIN的治疗尚未达成统一观点,而多项研究表明,中医药辨证施治能有效缓解其症状和癌变进程[2]。

1 中医认识

LGIN作为一种癌前病变的病理状态,在中医古籍中并无明确论述,因其常表现为上腹部胀满疼痛、嗳气泛酸等症状,多依据“胃痞”“胃痛”“反酸”“哕”等中医病名进行论治。“胃病则贲响腹胀,脾病则腹胀善噫”。胃肠其病,或因起居饮食不慎,脏腑内伤,运化乏力;或因外邪客内,袭其不备,而有胃肠失健,久则生痰化瘀,浊毒内生,而生此病。

2 辨证分型

本病表现的证型繁杂,各医家结合各自经验和研究,各有不同看法,为中医临床辨证施治提供辅助依据。赵晓琳[3]通过252例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证候分析,得出LGIN最常出现胃阴不足和肝胃郁热证,而胃内不同部位上皮内瘤变的主要表现证候不尽相同,如胃窦及胃体多表现为肝胃湿热证,而胃角和幽门前区则多为胃络瘀血证。唐伟等[4]则认为癌前病变的证候与患者平素体质类型相关,在患者普遍为平和质和正虚体质的基础下,脾胃虚弱证和肝气犯胃证占多数。宋健[5]通过检查血清PG及PGR值发现癌前病变中的湿热蕴胃/脾胃虚寒证、瘀阻胃络/气阴两虚证有着较高的癌变可能,提示在治疗中需要密切关注此类患者的病情变化。

3 中医药治疗

3.1 中医药复方治疗目前对LGIN的病机认识多围绕标本虚实开展,其中脾胃气虚和阴虚常为本因,标实则可表现为热、毒、痰、瘀之类,其治则治法也以此为准,可概括为益气养阴、化痰消瘀、化浊解毒、舒肝和胃以及分期论治等方面。

3.1.1 益气养阴《黄帝内经》言:“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水谷入胃,化生气血,滋养全身。严丹等[6]认为胃黏膜异型增生以脾胃气虚、阴虚为本,可依本虚予滋养脾阴汤滋养脾阴,治疗后检测Bcl-2基因的阳性表达降低,p53抑癌基因表达升高,治疗总有效率达93.9%,疗效显著。刘礼剑等[7]则以阴虚火旺、脾虚血瘀作为癌前病变病机,选方当归芍药散加味,以奏滋精降火、祛瘀健脾之效,治疗后的临床总体治疗率为91.7%。针对伴轻中度异型增生的脾虚型CAG患者,涂蓓蕾[8]施以香砂六君丸健脾益气,同时适当加用三七粉活血以助腺体恢复,两者一补一运,动静相合。治疗后患者的中医症状、慢性炎症,以及西药联用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叶酸片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在改善胃黏膜病理方面,疗效相当(P>0.05),且均未出现用药严重不良事件。

3.1.2 化痰消瘀中医基础理论中对于慢性疾病,多认为“久病必瘀”,由长期的消化道疾病发展而来的LGIN亦多适用此规律。因其病性复杂,或虚或实,日渐常可夹杂瘀血,酿生有形之邪,而见胃黏膜凹凸不平之象,因此晁俊等[9]根据胃镜病理结果,发现异型增生的发生发展,与胃络瘀血密切相关,并提出以瘀血为治疗中心的观点,早期宜配伍行气和血方药,不伤其正,后期则加强化瘀散结之力,以求成效。曾志[10]运用“化痰消瘀活血法”干预造模大鼠后,可见胃黏膜病理有所恢复。李婷婷[11]则以益胃散结方为试验组治疗痰瘀互结证的CAG不典型增生患者,数据显示,试验组的有效率达86.67%,明显高于以胃复春为对照组的6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临床症状也有不同程度的好转。试验组在胃镜疗效和不典型增生方面的病理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83.33%,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1.3 化浊解毒癌前病变时,胃萎不养,黏膜腺体分泌胃液功能下降,濡养失职,加之湿浊热毒等病理因素,浊毒自生,蕴于内腑。国医大师李佃贵[12]根据湿热日久,化生浊毒的病机,提出“浊毒”理论,归纳“化浊解毒”为其治则大方,并创浊毒1号方对证治疗,经治后,病理显示细胞结构较前改善,证实了此理论及方药的有效性。杨倩等[13]也据此理论自拟化浊解毒方治疗CAG浊毒内蕴证,治疗后临床有效率为87%,明显缓解胃黏膜及病理组织学病变积分。然而,葛舒瑶[14]在提出“毒、虚、瘀”是癌前病变的关键因素时,指出“毒”不应仅仅包括痰、热、湿邪等脏腑内毒,还可表现为饮食、用药以及感染幽门螺杆菌(Hp)所致的外毒,同时,“毒”和“瘀”相互转变,可共同损伤脾胃,这为浊毒理论的临床治疗开阔了思路。

3.1.4 舒肝和胃从中医理论而言,肝脏与脾胃同为中焦脏器,两者生理功能紧密联系;从现代医学而言,肝脏内生多种消化酶,生成胆汁,促进消化过程。脾胃若病,则受纳腐熟功能往往有所不逮,水谷失运难化精微,腐蕴于内,清气不升,郁于中焦,则气机阻滞,甚则横犯肝胆。而肝主疏泻,气机不达,或“不通则痛”,或携酸上行,嗳气反酸,反复发作,再伤脾胃,难以自复。正如《景岳全书》中论道:“在阴阳类论以肝脏为最下者,正谓其木能犯土,肝能犯胃也。”因此,舒肝和胃在脾胃病的治疗中往往有出乎意料的疗效。郑进敏[15]根据证素分布规律总结出上皮内瘤变主要为气滞和血虚,与血瘀无明显关联,认为其危险因素为肝,保护因素是脾,诊疗LGIN时应以健脾为其论治根本。吕鹏等[16]也提出胃癌前期由于各方面压力或紧张,患者往往情绪压抑,苦闷忧虑,气滞不畅,在治疗舒肝和胃时宜兼顾它法,适当配伍理气化痰、养阴生津和益气健脾等药物。郭忠聪等[17]则自拟舒胃和肝散,治疗后,检测示胃泌素、胃动素分泌水平明显高于叶酸片、胃复春片的对照组,中医证候以及胃镜病理积分也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因此,在临床诊疗中“肝木犯胃”作为LGIN的辅助诊疗思维之一,可对缓解患者症状及逆转病理提供一定帮助。

3.1.5 分期论治LGIN不论在形成期或进展期都是一项长期演变,其证型虽受体质、环境等限制,也不可避免会发生变化,因此分期论治尤为重要。施文杰等[18]通过现代内镜的“内膜象”和“舌象”总结出内膜受损或内膜失养的病机概要,并通过由气入血的过程将其分为初、中、后三期,初期多见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黏膜萎缩、异型增生征象不甚明显,主要表现为黏膜白象和血管透见;中期则以脾胃气虚为本,兼夹气滞、痰湿、血瘀、毒等标实,病理示异型增生检出率为42.68%,较前呈增加趋势;而后期可有胃阴不足证和胃络瘀血证,其病理显示黏膜粗糙和增生颗粒逐渐占据主导。柳华等[19]在研究癌前病变患者伴Hp感染的血瘀热毒证时,则提出腺体萎缩的病变化中心环节是胃阴亏虚,其发展规律常呈现出由实致虚的三期表现,并分别投以胃善系列方分证论治,首先以Ⅰ号方治疗血瘀热毒证,多采用三棱、莪术等活血化瘀药活血解毒,待病情日渐发展为热毒伤阴证时,换用清热养阴的Ⅱ号方,并佐以沙参、麦冬滋阴养胃,久之则见气阴两虚证,以胃善Ⅲ号方配伍黄精、人参,共助益气养阴之能。此三方互相配合,协同作用,在癌前病变的治疗上成效明显。

3.2 中成药治疗LGIN的治疗多不可一蹴而就,往往需要长期服药,而中药汤剂有着煎煮繁琐、口感不佳的特性,可能会使患者的依从性下降,口服中成药则便捷良多。在Hp相关性胃癌前病变中,胃康宁对脾虚寒热瘀毒证有着确切疗效,其机制可能为降低胃黏膜Ki-67蛋白表达,在清除Hp感染,逆转黏膜病理方面也有显著效果[20]。龙华医院的院内制剂胃祺饮与胃复春对照,其总有效率分别为87.67%和86.67%[21]。复方台乌片则在对于肝胃不和型的CAG治疗上也有显著改善[22]。

3.3 针灸治疗“方药攻其内,针灸攻其外,则病无所逃矣。”针灸作为中医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LGIN的治疗上有显著疗效。陈家伟等[23]认为脾胃虚弱为胃癌癌前病变的病机,予艾灸足三里健脾和胃,以扶正祛邪,同时可调节各项相关表达因子及信号通道,进一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蒋敏玲等[24]运用加味柴芍六君方健脾疏肝,联合壮医药线点灸肝俞、脾俞、胃俞、足三里、内关、中脘等穴位,刺激三道二路,调气解毒,其机制可能与突变型p53蛋白、Survivin蛋白以及Syk蛋白的表达变化有关。

4 治疗机制探究

4.1 清除Hp 控制炎症Hp感染在消化系统疾病中是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根除Hp,控制胃黏膜炎症对缓解胃肠道疾病有重要意义。探究癌前病变的全胃胃炎的治疗时,王婷[25]辨证投以四逆散联合化痰消瘀汤剂,治疗周期后的数据显示,Hp感染的转阴率和胆汁反流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为80%和71.43%,两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胃镜病理显示此治疗对胃腺体的萎缩和异型增生也有逆转作用。齐珊珊等[26]对癌前病变伴Hp感染患者采用参芪抑瘤方联合Hp四联根除方案治疗。结果显示总有效率和Hp根除率分别为90.00%和94.44%,同时,与胃癌相关的C-myc蛋白阳性表达率和血清GAS含量有所降低,炎性反应逐渐缓解,减少了胃肠道的刺激,改善胃黏膜癌前病变。

4.2 细胞的凋亡与增殖在研究健脾消毒饮的作用机制时,庞立伟[27]发现经对证治疗后,在胃癌前病变患者的胃黏膜中,抑制凋亡的Bcl-2基因及其mRNA的表达率有所减弱,而增强促进凋亡的Bax、p53等基因的表达,共同诱导受抑制的细胞凋亡,停止癌细胞的增长趋势。同时在癌前病变时,降低了PCNA、Ki67等基因水平,可对低分化细胞的选择性增殖有所抑制,从而达到逆转癌前病变的目的。

4.3 抑制胃癌前病变的血管生成胃黏膜丰富的微血管网络,在癌前病变中有着重要作用。在癌变组织中,持续表达的活化STAT3蛋白使VEGF表达增加,从而促进血管生长以及癌细胞的生成发展。谭育玲[28]通过KM小鼠建立胃癌前病变模型,予自拟益胃化瘀汤进行治疗干预后,小鼠胃黏膜情况有逐渐好转趋势。其暂缓癌前病变生长的机制,考虑与抑制STAT3/VEGF通路,暂缓血管新生相关。

5 小结

综上所述,LGIN作为一种癌前病变,对胃癌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临床对本病的治疗,多在辨证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对本病的认识,灵活运方,并取得了显著疗效。同时大量的临床分析和实验结果,也在逐步探索中医药的作用机制,以求为中医药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但是由于LGIN缺乏统一有力的中医药临床诊治标准,各方药治疗效果难以产生直观对比,而在进一步细化中医药诊治思路后,可对LGIN的诊疗规范起到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浊毒内瘤上皮
浊毒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
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患者的阴道微生态特点
基于文献挖掘的浊毒病症及用药规律研究*
饮水
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研究
CXXC指蛋白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50例面颈部钙化上皮瘤误诊分析
细菌性阴道病加速宫颈上皮内瘤变1例报告
82例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大肠腺瘤的临床特征研究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PITX2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