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原则探析

2020-03-03吉林省北京师范大学长春附属学校侯天宝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牛晓杰

关键词:学段思政课理论课

■吉林省北京师范大学长春附属学校 侯天宝 ■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 牛晓杰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下面笔者就从三个方面谈谈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政治性原则

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俨然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基本特征,中国作为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主要国家之一,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我们积极主张并一直倡导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但文化霸权主义依然存在,文化领域的国际渗透仍是“西化”和“分化”我国不可忽视的领域。所以我们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而这对于大中小学生而言,都是应该适时进行教育和培养的,所以在大中小学的思政课课堂教学中如何教好人、育好人,不仅是知识性的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性问题。在这个意义上,政治性原则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根本原则,坚持为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服务。

构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就要把握好思政课和立德树人之间的内在关系与逻辑结构,只有将立德树人这一育人理念完全地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才能真正体现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和政治功能。

二、有序性原则

(一)小学思政课应该培养学生的意识

在我国,小学阶段目前设置六个年级,跨度比较大,所以小学阶段也经常划分为小学低年段和小学高年段两个阶段,但它们的共性都集中体现在观察注意力、记忆思维、自我意识方面,其个性表现在由于性别、年龄、家庭等呈现出来的不平衡性。这启示我们的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一刀切”,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在小学思政课教学或课程安排上,应尽量培养学生的诚信、规则、家庭、英雄等意识。对于规则意识,拿排队打比方,小学生形成规则意识,对其成长以及对将来走向社会都十分重要。英雄意识,何为英雄?英雄就是非凡出众的人物,指见解、才能超群出众或领导群众的人。培养英雄意识应该从小学做起。现在我们的小学生认识很多卡通片、影视片里的虚构英雄人物,而忘记或根本不知道我们现实中的英雄人物,我们伟大的革命导师、革命先烈被遗忘得一干二净,这对于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都是一种障碍,所以要让小学生从小就有英雄的概念,尤其是要记住缔造和发展我们伟大祖国的英雄。

(二)初中思政课应该培养学生的意识

初中阶段学生情感变得相对丰富而深刻,但有时不能自控。这个时期也是培养学生集体意识、生命意识、民族意识、法治意识的最佳时机,也是让学生有经济常识思维、文化常识思维的有利时机。按照这个原则,初中思政课略难了一些。

(三)高中思政课应该培养学生的意识

高中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得到进一步增强,“三观”处于即将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关注社会的能力大大增强,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判断能力也明显增强,但易出现失衡状态,这个时期加强对学生政治意识、文化意识、经济意识、社会意识、哲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至关重要的。现行人教版新教材对于体现这些方面的意识和能力还是比较恰当的。

(四)大学思政课应该培养学生的意识

大学思政课对培养大学生的担当意识、家国情怀、政治认同、实业报国、国际视野都责无旁贷,但现行大学思政课与高中思政课的内容还有很多重复的地方,没有真正培养出大学生的应有意识,所以大学思政课程内容的改革也应提上日程,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情感需要、知识储备等进行课程体系建设。

三、整体性原则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应该被分割,更不应该被胡乱地混作一团,而要以合理的结构和顺序进行有效衔接,进而达到内部结构的优化。

笔者认为,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学段能相通,学段又各异;一脉能相承,薪火能相传”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想目标。所以各学段要统一起来,有系列化的课程标准、教学指南、评价体系,这样才能使这门课程从小学到大学,成为一门既符合科学又能陪伴成长的学科。

猜你喜欢

学段思政课理论课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