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组织承诺对高校科研人才创新的激励价值
2020-03-03林晓玲
林晓玲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44)
组织作为推动高校教科研人才创新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通过“建立认知—产生情感—强化情感”的方式,进而“产生组织承诺—发展组织承诺—提升组织承诺”[1]。各级各类组织运用无微不至与一诺千金的组织承诺,激励高校科研人才开展滴水穿石与点石成金的创新,让广大高校科研人才无“衣带渐宽”的物质之困,在不断总结经验的“蓦然回首”中享受创新的成功。
一、高校激励科研人才创新的组织承诺类型
在高校科研人才创新的实践中,组织承诺兼具“控制取向和融合取向”的功能,通过对“科研人才心理授权”的方式激励个人和团队的创新行为。[2]
(一)物质性激励承诺
物质性激励承诺对高校科研人才创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于支持高校科研人才创新的物质不同,其激励承诺也不同:一是个人基本生活及其提升类物质性激励承诺,相关组织根据国家科研工作有关法律法规等要求,对高校科研人才给予现金、住房、车辆与其他生活物资的奖励承诺,是激励效果较好且影响深远的承诺,如国家层面的最高科学技术奖等;二是创新所需要基础性建筑、硬件与器材类物质性激励承诺,相关组织为支持高校科研人才创新,根据其研究方向、初步成果及其对国家、社会与人类等的贡献愿景,给予其科研所必需的建筑(实验室)、各种仪器与实验材料等奖励承诺,使其科研创新从理论或相对低级的实验,向实践性、实用性与更高级的层面发展。
(二)精神性激励承诺
在高校科研创新实践活动中,基于“组织承诺、知识价值、社会资本、团队带头人”等因素对科研绩效的显著正向影响[3],组织的精神性激励承诺成为无数“胸怀天下”的科研人才在创新道路上“上下求索”的根本动力。根据机构对高校科研人才创新做出的激励承诺,精神性的承诺有以下两种:一是源自专业项目创新的职务性精神激励承诺。这种承诺以科研人才在相关专业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为激励依据,常见的如各种等次的科技奖项、贡献奖、专利发明奖及创新项目所属领域的专业评委会奖等,这些是对相关人员努力与成就的激励。二是源发于区域甚至国家发展大局的行政性精神激励承诺。这种承诺是在相关法律法规与相关政策的支持下,由相关行政职责部门所做出的精神激励承诺,如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个人立功、团队立功及年度考核为优秀等。
(三)职称性提升承诺
职称性提升承诺是最受欢迎的组织激励措施之一。高校科研人才一般是国家编制内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性提升承诺可激励其积极地开展各种创新活动。按照高校现行的职称评定标准,结合高校科研人才创新的成果,其承诺有以下两种:一是按部就班的职称逐级提升的承诺。逐级提升的承诺是从助教到教授的职称提升,以及担任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等方面的承诺,对一些做出巨大贡献的教授给予其参与院士评选的资格承诺等,以激励其继续努力创新。二是在政策范围内的职称破格提升承诺。对于极少数非常优秀、才华横溢、贡献巨大且年轻的科研人才,高校可以直接跨越多个职称级别直接承诺与其才华和贡献相当的职称,如直接聘任为教授等,这对广大青年才俊起到了极大的鼓舞和带动作用。
(四)职位性晋升承诺
鉴于组织承诺在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之间所发挥的中介效应能直接推动“工作奉献、人际关系促进、教学绩效和科研绩效的提升”[4],对一些既具有创新能力又兼具管理才华的高校科研人才,高校可以在尊重其个人意愿和志向的基础上,给予其理想职位晋升的承诺。按照高校现行的职位设置,其承诺有以下两种,如学校学术性职位晋升。这种职位晋升以学校的研究所、学报编委、学科带头人及其他的学术性管理岗位的职位为主,以期既能发挥其个人和团队专业才华,又能使其在专业人才的领导下取得更大的成就。
二、组织承诺对高校科研人才创新的激励价值
组织承诺的目的是激发、培养、保护与不断提高“人才胜任力”,以彰显可持续提升的“科研管理意识、管理能力、主动开拓能力、持续学习能力”[5]等激励价值。
(一)保护与激发科研人才的创新激情
组织作为依法、依规与依据科研规律所设立的服务与管理机构,其首要职责就是保护与激发科研人才的创新激情,使科研人才既能捕捉星星之火的创意灵感,又能以燎原之势的创新热情去开展创新。
组织依据各种相关法律,创设稳定、健康与和谐的工作体制机制和各种具体规章制度,为高校科研人才的创新提供安全与可持续的保护承诺。组织以工作秩序维护、科研设施管护、科研资料保密、工作纪律执行及科研人才人身安全保护等为主,让科研人才能安心、专心、静心与精心地开展创新研究工作。如组织设立专门安保经费,为高校科研人才创新提供安保特勤保护、一键报警安保设施保护等。
在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许可的范围内,组织可以做出各种支持科研人才创新的承诺,以激发其创新激情。组织根据科研工作计划的实施进度做出适时、及时甚至即时的承诺,以激发科研人才的慎独、拼搏、不服输、坚韧不拔、吃苦耐劳与突破创新精神,使其能克服不利因素的制约,继续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斗志、层出不穷的创意开展创新工作。
(二)凝聚科研力量与打造科研创新团队
组织是一个有血肉情感、高尚道德情操、远大家国理想与坚定政治信仰的机构及其成员,既有法定队伍建设、“资源整合”、“学科共生”与“建立健全共建机制”的职权[6],又有以德服人、以情暖人、以理晓人、以志导人的道德魅力。
一个志向远大、廉洁奉公的组织,具有振臂高呼、应者云集的凝聚力,能吸引相同研究方向、共同专业理想的科研人才。一言九鼎的组织承诺能激活具有强烈感召力的理想、无限向心力的信念、不竭主动力的热爱、交互亲和力的氛围等,吸引、整合与凝聚科研力量。如在同一科研项目下,一言九鼎的组织承诺能吸引更多相同专业、关联专业、交叉专业与边缘专业的科研人才,形成优势联合、短板互补、灵感互相启发的科研合力。
尽管科研创新工作凝聚了志趣相投、理想统一的人才,但组织需看到每个独立的人才具有不同的个性、兴趣爱好与习惯。这就需要组织科学运用各种承诺,积极主动地在科研人才之间协调关系、磨合角色、消除误解、促进了解与增进友谊等。如组织可以为少数民族的科研人才举办特定民族节日的庆祝活动,使整个科研团队增进对少数民族及其风俗的了解,并尊重少数民族的各种禁忌等,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打造同心、同德、同志的科研团队。
(三)积累阶段性创新经验与催生创新成果
依法并结合高校科研项目与科研人才等方面的实际,开展人才队伍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党纪政务教育等管理工作,为科研人才的创新提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管理保障,是组织的基本职责与组织承诺的基本功能之一。
从组织的存在与组成角度分析,科研人才是组织的有机且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组织及其承诺贯穿科研人才创新的全过程。组织根据科研创新计划及其进度,组织科研人员对科研创新中的错误、失误与不足等进行及时的总结,对其中的重大突破等及时进行凝练,为继续开展创新科研做好各方面的积累,以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创新绩效。
从组织的功能与组织承诺的激励作用等角度分析,组织不仅能凝聚科研人才,还能运用各种适当、灵活与机智的方式激发并集中科研人才的创新智慧。科研人才尽管都是其专业领域的佼佼者,但在创新的过程中也难免因为各种困难的存在,而出现科研瓶颈,这时就需要组织运用适度、适时的承诺激励,启发其在科研过程中能不断地“蓦然回首”,以催生不同专业知识融合创新、技术技能创新、科研器材创新、设备设施创新等。
(四)营造激发创意与激励创新的文化氛围
组织是高校科研人才及其创新活动的依靠,应发挥组织承诺的“魅力影响、个别关怀”的关键动力,从“主观认知、客观条件、主体行为”等路径去营造激励创新的文化氛围[7],使科研人才快乐、幸福、激情洋溢与灵感勃发地开展创新研究活动。
组织站在一个宏观管理的维度,不仅研究科研人才队伍的管理,也研究科研项目自身的学术动态,并积极地把调配各种资源与组织承诺统一起来,以激发创意,[8]既包括科研项目所属专业领域的创意,也包括生活创意、娱乐创意、艺术创意及其他创意。
鉴于科研创新具有挫折多、持续时间长、身心消耗大与意志磨炼强度高等特点,组织根据科研创新规划计划、科研创新实际进展与科研人才身心精神状态等,运用各种适当的组织承诺及时地肯定阶段性成绩,运用可以实现的各种小目标去营造全面激励创新的文化氛围。如组织在科研机构内张贴各种励志名言、诗词,定期为有创意突破的人员举行适度的表彰或庆祝活动等,以激励其鼓足勇气、坚定方向、努力进取。
三、组织承诺对高校科研人才创新的激励对策
组织承诺的目的是在解决“政府宏观调控与科研发展规律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人才集聚过程中的公平度失衡、管理与治理间的活力不足”等问题的基础上,通过“人才聚合、资源集聚”的方式去追求创新的激励价值。[9]
(一)支持创新的硬件与相关设施建设
科研创新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对物质环境具有非常高的要求。组织为科研人才创新配置其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源,是激励其开展创新工作最根本性的支持。首先,配置专业的科研设施。组织可建设专门的科研实验中心,如专业的科研楼、实验室与科研物资仓库等,为科研创新提供安全、专业、舒适与科学的物质环境,为科研人才专心、静心与舒心地开展科研创新工作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配置科研所需要的各种设备与器材。组织配置科研所需要的各种机械、仪器、药品等物品,如基本的各种电器、专业的监测仪器与实验数控机床等,为科研创新提供各种专业的物资支持,让科研人才既能得心应手地开展科研工作,又能在充裕的物资支持下得到更多的创新启发。尤其在第四次科技革命的背景下,组织配置数字虚拟、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装备,是保障科研创新安全、可控与顺利进行的关键。
(二)学校上级主管行政部门与学校创设激励科研创新的体制机制
组织依据国家教育政策创设激励科研创新的体制机制,为高校科研人才创新创设稳定、和谐与科学的制度环境,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和释放人才活力。首先,国家与省市级的教育行政部门要出台激励制度,以营造宏观性、大局性的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氛围。激励制度主要以教育部、省市的教育厅及其他国家部委出台的激励创新的行政法规、指导意见及激励创新的重点政策等为主,以激励高校科研人才积极地发挥才智,实现各省市甚至全国范围内遍地开花的创新。如激励制度中既有对做出科研创新个人和团队的奖励举措,也有对科研人才所属高校及其院系、部门的奖励等。其次,各高校在国家与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激励体制机制的基础上,制定与执行激励科研创新的具体细则,以具有可行性、切实性、针对性及人文性的制度保障和激励科研人才攻坚创新。如根据科研人才所取得的成绩,学校及其所在院系给予其对应的奖金与荣誉激励等,这样既激发了相关人才的创新积极性,也为其他科研人才树立了学习和奋斗的榜样。
(三)学校独立或与其他单位共同创建激励创新的研究场所
建设软硬件齐全的研究场所是组织承诺的执行力、领导力与驾驭力的,物质与精神并举的直接表现之一,是高校科研人才创设、捕捉、孵化、培育创意的、理想与现实统一的创新平台。首先,高校向国家或向地方政府申请专项资金预算,创建产权专属学校的研究场所,支持本校科研人才及吸引其他学校的科研人才开展创新研究活动。如学校把某栋建筑或某个区块建设为科研中心等,为各种研究方向或领域的个人或团队提供组织支持。其次,出于提高创新成果转化率或服务社会、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需要,高校会依法与其他单位共同创建激励创新的研究场所。如在某些企业内设立研究所等,按照约定,高校选派或组建科研团队与企业相关人才一起开展创新研究工作,以通过创新直接帮助企业实现技术升级与发展。此类对于科研人才的组织承诺,一般由高校及其合作单位按照约定共同做出。
(四)学校院系或相关部门创造激励创新条件
高校科研人才的专业及其研究方向决定了其编制归属。具有科研人才人事组织属性的高校院系或其他部门等,也需要从专业发展与珍爱集体荣誉的角度,积极地为科研创新工作创设激励条件。首先,高校为科研人才的专业成长创设各种便利条件,如支持科研人才参加各种国际国内的专业培训、学术研讨与交流学习等活动,推荐其参加各种创新成果评奖活动,使其在开阔专业视野的基础上得到更大的创新启发。其次,高校为科研人才的创新研究提供基本性的支持。如高校协助科研人才申报科研课题、协助采购科研仪器设备等,为其科研创新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激励。院系与其他部门激励创新的实践由于其权限相对较小、能够调配的资源较少,只能为科研人才创新提供最基本的激励,但这些激励却是必要、积极、温暖与正向的,能对科研人才开展更高层次的创新活动起到助力作用。
四、结语
激励高校科研人才创新的组织承诺,是各相关组织依法依纪并在规章制度内做出的稳定性与灵活性、物质性与精神性、督导性与启发性、奖励性与惩戒性等特质并存的激励举措,为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与道路创新等提供资源配置、秩序维护、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与推广的激励保障。在组织承诺及其践行中,高校要注意承诺的频度、力度、精度与高度,确保每一项承诺都能起到助推创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