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易班建设的现状、挑战与优化路径探析
——以上海高校为例

2020-03-03赵盼盼

教育观察 2020年41期
关键词:易班思想建设

赵盼盼

(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上海,200093)

易班自2007年诞生于上海以来,紧扣时代变化,不断推陈出新,从WEB1.0、移动App到如今庞大的高校信息数据库,体现了上海高校建设的数字化和智慧化。时至今日,上海高校的易班建设进程如何?有哪些显著的成效?建设过程中面临哪些挑战?这些需要建设者认真梳理分析,并在此前提下评估上海高校的易班建设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易班建设的优化路径。

为充分了解上海高校的易班建设情况,本研究进行了广泛的访谈调研。访谈对象包括上海高校学生、教师、辅导员、易班管理者、易班网运营者、相关技术人员和专家领导等。调研主题包含易班顶层设计、中层建设和基层使用三个层次。调研以数据为依据,实事求是,从易班建设中的组织领导、条件保障、协同支持、宣传推广、内容资源、传播效果、互动体验七个方面呈现上海高校易班建设现状。

前期调研结果显示,上海高校易班建设在基础保障、宣传力度、内容资源和传播机制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同时,也面临着认识不成熟、资源融合不足、平台吸引力和用户体验有待增强等方面的问题。

一、高校易班建设经验总结

(一)工作基础保障体系基本成熟、完善

易班工作在上海高校落地以来,各级管理者、协调者、执行者等都高度重视。目前,上海高校基本确定了组织领导、工作制度、队伍建设、考核激励、实践保障和经费保障等一整套支持易班工作开展的条件保障体系。如成立专项易班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制订年度工作计划或方案,参与工作检查与评估。在队伍建设方面,工作队伍基本配齐,易班网运营能力得到极大提高。高校通过抓住青年辅导员群体具有政治素养高和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注重在辅导员队伍中挖掘新生力量,开展易班网络思政工作,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骨干辅导员。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也注重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经费支持额度稳步提高。

(二)易班在高校学生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自2014年教育部办公厅、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印发《“易班”推广行动计划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引领工程实施方案》以来,国家始终积极支持高校易班的发展。同年,易班开发了手机App,拓展了移动教育平台。时至今日,易班已由一个“新生事物”发展成大学生都知道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据教育部易班发展中心的官方数据,截至2020年5月,易班入驻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576所高校,拥有1790多万大学生实名注册用户。调查显示,上海高校的大学生几乎人人都听说过易班。虽然因各高校建设水平的差异,学生对易班的评价不一,但学生在提及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时,首先想到的或者能够明确的就是易班。因此,易班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它定位准确、目标清晰,有庞大的受众基础。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媒体的发展,易班应树立自信,深化改革,在服务中实现思想引领,以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网络互动社区。

(三)内容资源丰富并与日俱增

易班扎根于校园信息服务,是提供教育教学、校园文化、生活服务的综合性互动社区。网站融合了电子班级、校友录、慕课、SNS社区、微博、朋友圈等各类互联网产品应用,支持WEB、手机客户端等多种访问路径,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校园学生文化建设等功能。建设十余年来,易班网富有极其丰富的数据资源,千万级数量的大学生不断登录、互动,使其数据与日俱增,功能应用年年创新。一些高校整合本土、本校特色资源,创意化、差异化地建设易班,涌现了一大批特色易班应用产品或建设案例。如东华大学的“易课堂”“秋波”课程思政平台,[1]可以开展网上互帮互学,推动学校学风建设,颇受学生好评。易班开放的资源对接功能可满足不同高校的不同建设需求,如上海海洋大学建设了基于易班的迎新系统,带动了易班网活跃度的提升。总而言之,易班就像一座信息“高楼”,而每一所入驻的高校则是独立的“房间”。各高校既能充分共享“高楼”内的信息资源,又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尽情装扮自己的“房间”。

(四)传播机制成熟,组织传播成效明显

易班具有多种传播形态和属性。首先,它具有大众传播属性,如“今日头条”“微社区”等功能。同时,它也具有组织传播属性,如“YOOC课群”等。易班作为网络传播平台,其大众传播模式与其他网络平台没有根本差异,即特定单位利用网络媒介向大多数成员传送消息、知识的过程。但是,易班的组织传播成效明显。网络形式下的组织传播模式使消息能够即时反馈,使学校能及时回应和澄清一些突发事件、网络谣言,比传统的新闻发言人形式更加迅速和高效。因此,易班能促进高校信息透明化、管理扁平化,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和塑造机构新形象,有利于充分利用非正式传播渠道,完善正式沟通机制和反馈机制。

另外,易班对于高校来说不仅仅只是一个网络平台,其线下实体——学生组织的强大关系,正面影响了易班组织传播的高效性。例如:在易班的某“公共号”上,信息是否接收与查阅都能够一清二楚;在易班“YOOC课群”的学习小组内,教师能够实时查询上课、作业、考试等考勤信息。这种线上线下紧密且高效的联动推动了各级别、各部门、各系统的组织传播,实现了组织间的互联互通,全方位地构建了组织传播生态,促进了传统组织的垂直管理模式逐渐被网络扁平化的水平协作模式[2]所取代。

二、高校易班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对易班的认识有待提升,并需增强信心

易班建设具有一定的发展规律,需有与之相符的建设认识、建设框架和建设路径等一整套科学完备的建设思想,并以该建设思想统一全校的建设认识,指导高校开展具体实践。调查显示,有些高校在易班建设过程中对易班的建设认识不足,直接套用其他学校、其他类似业务的经验与模式,缺乏针对性,容易造成特色不明、成效不显。这样的做法虽能在早期“快人一步”,但随着时间推移,在后期进一步发展时,会产生发展困难频现、创新成本增大等后劲不足的问题。这不利于易班的可持续建设。

(二)各部门资源有待进一步融合共享

调研结果显示,各高校间易班工作对校内资源的融合程度不均衡,同一所高校各部门、各学院、各年级对易班的重视程度也有差异。易班不是商业网站,是由国家监管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应充分整合校内校外资源,联动第一、第二、第三课堂,上下齐心,共建平台,形成以立德树人为总目标的融教育教学、信息资源、校园文化于一体的信息平台。

(三)平台吸引力有待加强

无论传播的媒介、方式如何变化,吸引用户群体起决定作用的始终是内容,内容是新媒体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很多高校易班平台的内容新意不够,信息资讯的传播实效性和针对性有待增强。与其他社会网站相对比,易班的互动性不强,特别是网络社交功能有限。易班平台中的学生网络意见领袖数量较少,没有形成如论坛、微博等平台的类似“大V”的活跃分子,缺乏对社会、经济和教育等领域的问题讨论。

(四)用户体验需进一步优化

易班网和其他互联网产品类似,有一定的技术局限,如遇到超大流量的集中使用时,也会出现系统卡顿等技术问题。事实上,最影响用户体验的还是系统本身的操作设计。用户活跃度比较依赖于组织管理者自上而下的内容更新,有内容时“热”,无内容时“冷”,用户缺乏参与感和获得感,导致网页黏性不强。另外,高校易班的内容发布也受到评价体系的影响。目前,高校易班建设多从EGPA值、经验值、活跃度等量化数据来评价,使得某些高校的易班建设看似风风火火,实则是疯狂刷帖、肆意“灌水”,长此以往将导致易班发展缺乏内生动力,偏向于单向传播,使原本可以拥有大量粉丝的大学生专属交流平台出现人气危机。

三、高校易班建设的优化路径

网络教育平台的发展受到时代、国家政策、学生特征等多方面的影响。对于易班的优化而言,首先要明确易班“为谁而设计”“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等问题。新时代易班的建设必须适应互联网时代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和大学生群体的发展需求日益多元化的总体趋势。

党中央领导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住了时代主动权。[3]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2017年,教育部下发《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被多次提及。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树立互联网思维,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使互联网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深入实施“易班”等新应用推广行动计划。因此,高校要从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努力建设好易班,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既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也是新时代赋予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使命。综上所述,易班需结合时代要求、发展目标和现状瓶颈来综合考虑其优化路径。

(一)明确指导思想,统一建设认识

易班建设应充分把握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遵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网络平台发展规律等,制定出一整套能够指导易班建设的思想、方针、政策。生搬硬套其他网络媒体或类似业务的建设经验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会使易班建设流于表面,很难收获高质量的建设成果。

确立易班建设的指导思想能够促进理清易班建设的框架和实施途径,进一步规范易班建设,提高建设效率。有些高校的易班建设因缺乏科学的建设认识,要么一味对照工作考核要求上行下效,无法发挥出主观创造力,要么跟随潮流,频繁上线新应用、新功能,忽略易班最本质的功能与任务,导致建设精力分散,难成特色。因此,以科学的指导思想来统一全校的建设认识,能够最大效率地推动易班建设,发挥出统一领导的优势,有利于联合各种力量、各类资源共同建设易班,发挥易班应有的校园网络大社区的作用。

(二)合理整合资源,提升服务效能

统一思想认识是基础,整合资源是目标,提升服务效能是结果。调查显示,目前,上海各高校易班普遍呈现信息多而杂、功能少而散、服务全而粗的总体特点。易班尚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在校的各项需求,提供的各类服务尚待完善。究其原因,一是因为上海各高校的信息化水平比较高,在易班之前已有很多颇有成效的校园网络服务系统,部门协作有待加强;二是有的高校易班追求多而全,精力分散,不能深入建设一个或几个应用,不利于建设特色的突显和精品应用的积淀。

高校易班要提升服务效能,以学生的需求为根本,深入分析当下学生的校园行为特征,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先解决某一个或几个小问题,将其做优、做强,留住易班的第一批“粉丝”。然后,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吸引更多人使用易班、留在易班、离不开易班,这样就实现了“以小博大”。如“课程格子”是一种帮助学生了解课程安排的移动社交产品,它兼具学习、生活、社交等多种功能服务,其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是个性化安排课程,并进行上课提醒。这个功能是吸引大学生的核心功能,是使其成为“爆款”的关键。因此,高校易班建设应有精雕细琢的能力,立足于学生的现实需求,通过现代化、智能化的服务网络,不断满足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娱乐的美好愿望,这样才能真正留住学生。

(三)注重文化引领,加强内涵建设

高校易班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无论使用何种教育素材、教育资源,都应蕴含和积累饱含特色的、优秀的网络文化。然而,从各高校易班的调查情况来看,易班的文化特征有待进一步明确,优质的、个性化、特色化的易班文化较为稀缺。高校易班要多创作优秀的网络教育内容,传播先进的网络文化,逐渐形成特有的包含思政、教育、生活娱乐等多方面内容的网络文化。如一些高校成立专门的网络文化工作室,塑造有特色的易班卡通形象,在校园文化活动中使用统一的宣传标识系统,开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栏等。这些做法能在学生中形成比较固定的认知,有利于优秀易班文化的形成和传播。物质有了文化,才有了灵魂。树立特定的文化形象,赋予更多的文化情怀,才会引起情感需求,产生情感共鸣。因此,高校易班应形成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特色易班文化,加强内涵建设,树立文化品牌,奠定文化底蕴,最终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四)强调互联网精神,提升用户体验感

互联网精神即开放、平等、协作、快速、分享。它是互联网生命力之所在,是互联网发展的关键。易班作为一种互联网产品,也应具备互联网精神,否则将被用户逐渐抛弃。要体现互联网精神,网页操作简单化、流程设计简约化尤为关键。目前,高校易班的各要素法则是自上而下、层级进入,这种设计模式比较复杂。学生普遍反映易班使用起来层级繁琐,信息冗杂,非常不便。如通过易班平台的“公共号”发送通知、话题、投票等,如果没有指向链接直接进入,学生就会迷失在信息大海里。究其原因,就是易班存在首页信息模块区分不明、搜索引擎不健全等问题。另外,现有的易班登录与认证只囿于校园账号,大大限制了其信息辐射圈,也大大限制了学生的社交范围。因此,高校易班应在功能服务精准化的前提下,以易班的首要用户——学生为中心,将自上而下的层级管理转变为更符合互联网行为习惯的扁平化的互联模式,同时简化操作流程,这样才能更好地建设易班。

猜你喜欢

易班思想建设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浅议易班在高校共青团改革中的作用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高校易班平台建设现状调研*
——以嘉应学院为例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