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教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以广西特色思想政治教育素材《红色传奇》为例

2020-03-03马南楠

教育观察 2020年41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红色精神

马南楠

(广西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南宁,53002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心系广西发展、情系广西人民,在2018年12月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题词,要求“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为新时代广西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广西红色教育资源丰富,有着民族性和区域性特点。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探究红色教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社会现实意义。

一、红色教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一)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优质素材

红色资源是红色文化与红色精神的载体,是红色教育的源泉。[1]红色教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夺取中国革命胜利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育人功能的历史遗存,是以物质和精神表现出来的教育资源,它承载着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事件、不同人物的故事,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红色教育资源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折射出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思想作风和优良传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特点。由此可见,红色教育资源既体现了其教育本源性和教育的优质性,又体现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社会性。因此,红色教育资源可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优质素材。

(二)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当代青年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观念新颖、兴趣广泛,探索未知劲头足,接受新生事物快,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强,对实现人生发展有着强烈渴望。这种青春天性赋予青年活力、激情、想象力和创造力,应该充分肯定。同时,青年人阅历不广,容易从自身角度、从理想状态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世界,难免给他们带来局限性。这是青年成长的规律,我们要尊重这个规律。”[2]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历史反复证明了:我们党奋斗争取的一切都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积极运用红色教育资源,符合青年学子的发展规律,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远离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观念,促进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等红色教育内涵的外延式发展;有助于大学生自我反省、自我约束,规范自身的学习和生活态度;有助于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三)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坚实的文化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华民族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变革和开放精神,使中华文明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五千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红色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奉献牺牲、团结协作、自强不息等优秀传统品格,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性和先进性,承载着革命战士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节。优质的红色教育资源被历史所印证,被实践所检验,被人民所认同。因此,红色教育资源的内涵价值、历史地位和教育意义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有机统一,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坚实的文化根基。

(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知其所来,方能识其所在,明其将往。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3]红色革命遗址、纪念馆、博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广阔的教育场所和实践场地。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内容、实践载体,可以让大学生亲自去感受、体验、认识历史,正视历史。只有不忘来时的路,才能走好正路,才能开辟新路。这种直观、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提高了大学生对红色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的学习热情。

(五)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践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要积极改变教学方法,创新实践内容。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认知在逐步变化,任课教师应该用学生的语言、学生的接受方式传授知识。红色教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内容丰富、感染力足、说服力强。因此,高校应将红色教育资源充分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做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大胆创新教育实践内容,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红色革命精神,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大学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凝聚大学生积极投身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二、红色教育资源的研究和运用

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构建的精神坐标,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撑和宝贵财富。其中,红色故事是纽带,红色精神是灵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讲红色故事、悟红色精神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关键。积极探究、开发、宣传红色教育资源,适时将其转为教育教学资源,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优化本地特色红色教育素材

广西红色教育资源丰富。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以下简称“区党委”)非常重视广西本地区红色教育资源的开发、宣传和运用,由区党委组织部出品广西革命历史题材纪录片《红色传奇》就是鲜活的实例。《红色传奇》是一部广西红色革命历史纪录片,它以1925年梧州成立党组织到1949年广西全境解放为历史背景,解读中国共产党在广西发展和壮大的历史。在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观看和学习《红色传奇》活动走进高校、走近师生。此次活动内容丰富、反响热烈,在区内掀起了重温红色历史、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高潮,吸引了全区广大师生的热情参与。该系列活动有利于推动全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深入开展,有利于提升全区大学生爱党知史、知史爱国的学习意识,有利于培养建设壮美广西、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青年。

(二)注重红色教育资源的融合性和实践性

在红色教育资源的研究中,应以八个“相统一”为指示精神,以教材、学科、课堂、实践融入为主要研究内容,将红色教育资源贯穿教育教学各领域,贯穿教师教书育人全过程,贯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方面。例如,可将红色教育资源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建设中,融入大学生道德教育、社会公德培养等活动中。高校应开设育人效果显著的红色精品思政课程,开展红色征文比赛、红色歌曲合唱比赛等活动,开设“走进博物馆、纪念馆,重走红军路”等研学实践课程。

(三)注重红色教育资源的辐射性和协同性

得天独厚的地方红色教育资源有民族优势,有地方特色,但如果宣传力度不够、辐射效果不好,则浪费了红色教育资源。例如,《红色传奇》记录的是广西本地区的人和事,是一部地方性的历史纪录片,具有声、乐、文、物、诗、歌、图、景等诸多表现元素和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高校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跌宕起伏的红色故事中,引导大学生认识自我、追求理想和释放天性。在此基础之上,高校应整合本地红色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形成红色文化理论研究和思想政治工作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三、引导红色教育资源进课程、进教材、进头脑

(一)红色教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的引导和栽培。”思想政治理论课用正确的思想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夯实其人生根基,擦亮青年一代最鲜亮的精神底色。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红色教育资源既适用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又适用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机结合的教育,还适用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人格塑造和社会道德教育。把《红色传奇》中的真人、真事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从理论教育拓宽到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极大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真实感和现实感,有利于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提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性和多样性、主导性和主体性、灌输性和启发性、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要求。

(二)红色教育资源促进课程思政的开展

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新时代高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两个重要方面。课程思政创新立德树人理念和授课方式,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主渠道从单一的思政课扩展到各学科的全部课程,客观上扩大了教师队伍,创新了授课载体,更新了教育内容和讲授方式,有利于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彻到育人工作的各个方面。同时,高校应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及时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成果,以及具有区域特色和个人特点的育人内容有机融入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教学中。

(三)夯实思政课教师理论功底,让红色教育内容进头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思政课是一门有内涵、有情感、有温度的课程,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教书育人,而且要在学生的心里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思政课教师使命光荣、责任重大,重大的使命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能够灵活、生动地运用不同背景、不同时代、不同层面的红色教育资源,在感性视听和理性分析中将不一样的红色故事讲给大学生听,激发大学生学习红色历史、自觉思考红色精神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讲政治、讲纪律、讲规矩,严于律己,积极传授红色文化知识,在授课过程中用人格魅力感染、吸引和帮助学生,让红色教育内容走进大学生头脑里、心窝里、骨髓里,让星星之火照亮大学生内心的迷茫,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四、让红色教育资源“实”起来

社会实践是高校促进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全方位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方式之一。高校教师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让理论知识得到多方位有效延伸。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能够增长见识,增强责任意识,促进职业能力发展。让红色教育资源融入社会实践的“第二课堂”,有利于增加大学生红色革命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有利于加深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认识,让社会实践课真正“实”起来。

(一)利用红色教育资源渲染校园红色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为大学生接受教育和个性成长提供了优质的外部环境,不仅服务在校大学生成长成才,而且也将较强的文化精神影响力延展到全社会。[4]利用红色教育资源渲染校园红色文化氛围需要做到以下四点:一是通过校内橱窗、活动展板、校园广播、校报等大力宣传红色革命文化,弘扬革命精神。二是开展“用青春告白祖国”“听红色故事”“诵红色家书”“找红色线索”等红色活动。三是邀请校内外老教师、老模范做革命传统报告,讲革命传统故事。四是利用重大红色纪念日,如纪念湘江战役胜利85周年、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等重要纪念日,举办红色系列歌咏比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或相关学术类研讨会议,通过与会专家精彩的报告营造校园红色文化的学习氛围。大学生需要榜样,需要用英雄的精神来激励自己。红色教育资源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弘扬奋斗精神,而且能够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让大学生自觉维护身心健康,强化担当意识,凝聚正能量。

(二)利用社会资源建设红色实践基地

各地区各高校应该结合自身区位优势和特点,依托社会各项资源,建设红色实践教育基地,譬如:广西桂林建设湘江战役精神教育基地,广西百色建设百色战役精神教育基地,广西龙州建设龙州起义精神教育基地等。同时,可以与贵州、湖南等周边省市红色教育基地进行结对共建,建立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利用寒暑假组织大学生前往瞻仰、学习交流。可要求学生结合参观内容写出观后感,使红色教育的社会实践规范化和常态化。高校要通过各类红色教育实践基地探索形成红色文化理论研究和思想政治工作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把思政“源”课堂与社会“活”课堂有效结合起来,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观摩实践中感悟人生。

(三)利用学生社团活动丰富红色教育实践形式

“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突出了隐性教育的重要性。参加社会实践、参观红色遗址、聆听红色故事都是帮助大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隐性教育形式。隐性教育宛如空气,日用而不觉;像春雨,润物细无声;似春风,著物物不知。[5]可把红色文化教育、扶贫助困政策与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服务革命地区、服务红色老区、服务贫困山区的实践中得到历练。有目的的隐性教育、实践教育既丰富了学生社团的教育形式,增强了学生社会实践的意义,又提高了主题实践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红色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红色是什么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红色在哪里?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追忆红色浪漫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