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科研育人实施路径的探索与研究
2020-03-03韩慧仙
韩慧仙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51)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我国正从科教兴国迈向人才强国时代,高等教育需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科研育人是高校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要从全方位、多角度开展科研育人工作。2015年,中央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正式提出了“科研育人”。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十大育人体系”,明确指出科研育人作为“十大育人体系”之一,是“三全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1-2]。科研工作仍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发展的短板,存在科研与教学脱节、与人才培养脱离的问题,高职院校通过科研工作开展育人的实践研究相对少。本文主要介绍高职院校科研育人的内涵、现状及实施路径。
一、高职科研育人的内涵
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的首要职能,此外,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也是高等院校的重要职能。其中,科学研究是高职院校重要的职能之一,是高职院校立校之基础、发展之保障,是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科研育人是指通过科学实践活动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培养、创新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提升。通过优化调整、精心设计科研活动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学术目标的确定和科研价值的取向,培养学生科研报国的理想信念,树立开拓创新的科研精神和理念,培养学生在科研方面锐意进取、精益求精、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3-4]。
要想实现科研育人,需要与课程结合,与教育实践结合,在课程实践和科研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同时,寓思想道德教育于科研过程中,融思想价值于科研活动中,在学术实践中树立学术道德,在科研活动中培养科学精神,在实际项目中完善价值取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5-6]。在提高学生科研素养和科研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政治、思想与道德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高职科研育人的现状
从学校层面看,学校的政策与环境对科研育人的成效起着重要作用。而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科研育人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政策制度还不完善,学校制定科研管理方面的制度,但对涉及学校、二级部门、教师、学生四个层面完善的科研育人制度基本缺少,没有形成系统的科研育人体系与科研育人机制。很多学校对教师的科研考核体系不够全面,存在重科研、轻育人的问题,对教师的科研考核指标已经形成体系,但是对科研育人,尤其是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缺少必要的考核指标[7]。
从教师层面看,高职教师整体科研育人意识不强,多数教师在科研过程中存在重科研、轻作风的问题,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学术研究、学生的学术能力培养和学术水平提高上,忽视了学生的学术道德、学术作风和学术诚信培养。仅有少部分教师会在科研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但主要关注某一类科研活动,而培养模式则单一,参与学生少,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规范的教育和科学引导还不够,没有形成融思想政治教育于科研活动的完整的科研育人体系,培养效果不明显[8]。
从学生层面看,高职院校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科研项目的机会相对少。近年来,各类专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比赛等赛项较多,给部分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机会,但涉及的学生面相对窄,受教育时间受限,大部分高职学生没接受过科研育人的塑造,对学生长远发展与可持续性学习有一定影响。
三、高职科研育人的实施路径
针对科研育人现状,近年来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对高职院校科研育人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与实践,依照学校特色、优势资源,尝试探索构建了科研育人体系,从导师体系、团队体系、科研平台、科研活动、保障体系方面构建了“五位一体”的科研育人实施路径。
(一)全过程育人的导师体系
学校推行导师制,面向全体学生,指派导师。大一期间引导学生专业调研,确立正确专业思想,指导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制定一份三年规划;大二期间主要指导学生参加一个科技创新项目或学生竞赛活动;大三期间主要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或科研项目。通过实施导师制,从学生进校到毕业,导师全程指导学生的学业,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与科研精神,培育学生思想政治素养。
在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寓思想道德教育于科研过程中,融价值观教育于科研活动中。在科研活动和学术实践活动中塑造和完善学生的学术道德、科学精神、价值取向和学术诚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科研能力和素养,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二)师生共同成长的团队体系
实施“六一工程”,即每名教师选择一家合作企业,紧跟一个前沿技术方向,确定一名企业导师,开发一门创客课程,指导一个创客社团,培养一批创客学生,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实施“智慧机电”人才工程,引进科研领军人才,带领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师生共建科研团队、创客团队、竞赛团队、专业协会,开展技术创新与技术服务,把创客创新教育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体系。对加大教师、团队的科研活动支持力度,对于教师及其科研团队通过专利许可、专利转让、对外提供科技服务、技术支持等方式而获得的收益,由教师及其科研团队进行全额分配或支配。全面理清科研收益的权、责、利关系,对教师及其科研团队形成有效的激励。通过这些创新方式,完善学校的科研机制,进一步释放科研潜力,提升科研能力与素养,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三)校企共建科研育人平台
按照校企共建、产教融合的原则,深度融入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链,共建国家级众创空间、湖南省级重点实验室、湖南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智能应用技术研究所、湖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示范校等,打造跨专业融合的五大科研平台,依托平台发挥科研育人功能[9],满足智能制造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智能汽车技术、智能制造服务四大专业群师生的科研与技术服务的平台需求。
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大量的科研案例和科研成果本身就是最好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案例,将这些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引入学生实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学习效果。依托校内教学实训场地开展科研工作,开发设计教学实验平台。促进教学与科研的深度融合和良性互动,创建新型的科研育人教育体系。在科技创新中培养人才,在培养人才中科技创新,构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的“科教融合”育人体系,培养具有科研素养与科研精神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10]。
(四)创新开展科研活动
围绕技术创新与专业竞赛开展科研活动。一是学生通过参加专业协会、创客社团、科研项目等常规性科研训练活动,完成特定科研单元,熟悉科研环节,积累科研经验,奠定科研基础,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与科研精神。二是学生通过参加竞技性科研比拼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与综合素养。三是学生通过参加技术开发、技术服务、专利申请、专利转化等面向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格。
(五)多层次健全保障体系
一是完善科研管理制度,修订了《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科研团队管理办法》《导师制管理办法》等制度;面向二级学院、教师、学生层面,制定科研育人考核评价机制,形成制度保障。二是成立导师制推行领导小组,将导师制实施情况写入二级学院目标责任书,建设组织保障。三是形成创新课程教师、科研团队指导教师和导师组成的师资队伍,建立师资保障。
四、高职院校科研育人的实践探索
依托校企生产性实训基地、创客空间、实训中心等开放式科研平台,组建科研团队、创客团队、竞赛团队,在科研导师的引领下,以科研项目与科技竞赛项目为载体,指导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实现了科研育人与科研活动、学校创文化与考核评价等相结合,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一)科研育人与科研活动相结合
科研育人与科研项目、科技创新竞赛、科研培训、主题活动相结合,加强学校师生的科研能力,加大师生科研素养的培育。2019级起本校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推行了导师制,培育了50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项目;2020年计划培育50个大学生创新创业重点培育项目。近三年,有146名教师开展了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有上万名学生参与了创新创业竞赛、科研项目与技术服务。申请发明专利共计35项,其中学生参与申请发明专利12项。学校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类竞赛有较大突破,把创新创业融入育人体系[11]。教师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有较大提升,积极参加各类竞赛:2018年获省级以上奖项35项,2019年获省级以上奖项12项。通过竞赛项目培训与参加竞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科研精神,构建了“项目培育+产品制作+项目转化”创新创业竞赛体系。
(二)科研育人与学校“创文化”相结合
科研育人与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学校“创文化”相结合,把“学校成功创业、教师成于创新、学生成为创客”的校园文化融入科研育人过程。学院通过提供多功能综合性创客空间,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创客人才培养机制,把创客创新教育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体系,通过创客空间、创客社团、创客课程开展创新教育,营造创新教育氛围。2018级开始,所有专业都开设了创新设计与制作和创业基础必修课程。
(三)科研育人与考核评价相结合
学校新修订的《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科研团队管理办法》中,明确要求在教师科研项目、科研团队的建设中加强学生的参与和培养,把对学生的培养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把科研育人与对二级部门、师生的考核评价相结合。2020年开始把导师制实施情况写入二级学院目标责任书,把教师的思想道德素养、科研诚信、学术精神,以及对学生思想道德等育人要求贯穿在教师的日常考核中。制定实施教师教研科研工作量考核办法,将评价结果与教师职称评定、绩效发放、评优评先挂钩。把思想品德、学术诚信、科研素养、团队精神、科研精神计入学生的日常德育考核,德育考核50%的分值由导师打分,不合格留级。完善学生科研行为的考评机制,将学生专利获得、创新实践、参加科研项目研究等计入学分。建立以学生学习和发展成效为核心的育人机制及教师管理机制,加大投入,保障科研育人教育的经费。2019年共有62名学生创新获奖、287名学生技能竞赛成绩转换为课程学分。
总之,作为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如何发挥科研育人的功能,如何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科研活动全过程,将科学研究和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结合、深度融合,实现思想道德教育与科学研究的互相促进、良性互动,是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是高等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新时代的国际国内形势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出了新要求,高职院校需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道德建设贯穿于教育教学科研的全过程,真正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三全育人任务。本文分析了高职科研育人的内涵,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指出了高职院校科研育人的现状,并研究探索了高职科研育人的实施路径。本校近年来依托校企生产性实训基地、国家创客空间、实训中心等科研平台,通过组建科研团队、创客团队、竞赛团队,在导师的引领下指导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实现了科研育人与科研活动、科研育人与学校创文化及科研育人与考核评价的相结合,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素养与科研精神,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