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的精品课建设研究
——以高职数控加工工艺与装备课程为例
2020-03-03朱虹
朱 虹
(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1)
一、目前高职院校课程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逐渐与教育领域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互联网+教育”的形式。在此背景下,各个院校纷纷打造数字化校园,积极构建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教学环境,努力提升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不仅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革新提供了便利,更重要的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基于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开发的课程资源更是为高职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发展空间。然而,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课程资源建设情况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还不能更好地满足高职教学模式改革的需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以游离于专业之外的形式存在
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专业与职业岗位紧密对接。任何职业都有其特殊的职业属性和工作过程,不同职业的工作对象、工作方式、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组织以及工具使用等都不尽相同。为满足职业岗位工作要求,受教育者必须接受系统的专业培养,包括知识的范畴和结构体系、技能的训练内容和方法手段体系等[1]。然而,目前大多数高职课程资源是以游离于专业之外的形式存在,即一个专业可能建设了几门课程资源,但是每门课程资源都是围绕各自的课程目标进行建设,而且大多侧重于资源形式的炫彩夺目,课程整体设计缺乏专业系统性。也就是说零散的课程资源不能支持学生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资源共享效果较差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许多高职院校都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和资源建设,并建成了众多优秀的教学资源,甚至打造了许多省级或国家级精品课程。但是由于许多学校和老师的思维理念狭隘,主观上不愿意将资源建设成果开放共享,只能在非常有限的校园内推广使用,极大地浪费了资源。为了遵守国家精品课建设的相关规定,虽然一些学校的精品课程可以从外部进行访问浏览,但由于大多为嵌入网页,因此无法下载使用[2]。
(三)课程资源交互性较差
课程资源交互性较差,不利于引导学习者的自主思考和职业成长。目前大多数教学资源都是围绕课程章节或单个知识点设计成PPT课件、视频、动画、微课、图片等,知识点的碎片性和单点性突出,便于学习者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但是资源整体缺少交互性,对于学习者而言,还是以灌输式学习为主,不利于引导学习者的自主思考。而且知识点过于零散和理论化,缺乏专业系统性和知识应用性,不利于对学习者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养成。
二、精品课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其根本目的是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岗位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从而满足个人就业需求和工作岗位的客观需要,推动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力的发展。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是否能够满足企业岗位标准,毕业生是否能够胜任就业岗位,课程体系设计和教学内容选择至关重要。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是核心,没有科学优质的课程,就不会有合格的毕业生[3]。目前,由中央电化教育馆主持建设的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线上精品课以“主要干什么、重点学什么”的思想为指导设计课程内容,突出对学习者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线上精品课对于打造现代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管理、应用的生态环境,以及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一)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线上精品课建设背景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提高信息化水平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推进职业教育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逐步实现所有专业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4]。2016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要求,深入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三个课堂建设,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同时加快探索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供给模式,创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与应用模式,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为学习者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供方便[5]。
为加快推进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进程,提升学校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及在职业教育混合式教学中应用的科学化与常态化,为职业院校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支持,中央电化教育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了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线上精品课建设项目。依托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汇聚或共建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线上精品课系列资源,打造现代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管理、应用的良好生态环境。
(二)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线上精品课特征
一是突出核心性,即课程建设内容围绕核心专业、核心课程、职业岗位核心能力进行选择。二是突出实践性,即课程尽量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充分融入职业岗位活动最新内容,并且把企业大师、能工巧匠引入课堂,实行校企“双师”授课模式,切实深化校企合作。三是突出混合性,即课程能够满足学生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需求。四是突出课程的普适性,即课程能够满足职业院校广大学生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需求。五是突出资源的可塑性,即解构课程体系以期获得覆盖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的重要知识点和技能点(这里称为“教学点”),并以此为单位进行建设。每个“教学点”既相对完整,能独立使用,又便于拆分、更新与再造[6]。
(三)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线上精品课构成
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线上精品课的形式与此高度相符,它由微教材、同步视频课和媒体资源包构成。其中微教材与“教学点”相对应,能够有效支持VR、AR、APP软件等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而且通过扫描纸质教材二维码就能迅速链接相关资源。同步视频课注重生产知识和企业文化的融合,它围绕教学点、基于工作情景进行设计,并把企业工匠、大师引入课堂,使其以多种角色参与授课,有效促进产教融合。媒体资源包的内容与同步视频课有机融合,支持固定、移动终端的应用,适应线上或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模式,能够实现对学习过程的跟踪、学习数据的采集与分析,能有效促进学习者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的养成[7]。
三、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精品课建设实践探索
(一)数控加工工艺与装备课程简介
数控加工工艺与装备是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从工艺方案的有效实施到科学设计、工装设备的正确使用,再到方案的合理选择、产品质量分析,再到现场进行问题处理的综合能力。数控加工工艺与装备课程特点突出,既有课程本身的复杂性,又有专业系统的综合性。从课程本身来讲,该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内容多、范围广且内容模块之间相对独立,整体逻辑性差。而且,课程理论性和主观性强,开放性思维显著,问题结论缺少唯一性,学习难度大。从整个专业来看,该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系统综合性和应用实践性较强。课程理论层面是基于职业岗位核心能力要求的数控机床、数控刀具、机床夹具、加工工艺等多方面知识的系统综合;实践层面是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知识应用和技能演练。因此,该课程在整个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但是数控编程和加工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更是整个专业的灵魂所在,直接决定着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二)课程建设思路
1.基于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
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重构课程体系中,广泛吸纳企业技术专家、技能大师、一线能工巧匠参与课程的研究。从实际工作过程出发,对数控工艺员、数控程序员、数控操作工等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剖析,同时结合智能制造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抽取出数控加工工艺方面的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围绕职业岗位核心能力,打破课程以往的学科体系,基于工作过程重构数控加工工艺与装备课程的知识体系。明确课程目标,规范课程内容,创新资源形式,为课程更好地服务于专业、专业更好地服务于职业奠定基础[8]。
2.基于职业岗位核心能力设计教学项目
鉴于课程本身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为促进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要积极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围绕数控加工职业岗位核心能力,我们本着典型性、覆盖性和科学性的原则,课程从数控车、三轴数控、四轴数控、五轴数控、车铣复合等五个方面选择了10个典型项目进行工艺过程设计,确保教学内容紧密对接企业岗位要求。数控车削主要用于轴、盘、套等回转类零件的加工,我们选择阶梯轴和螺纹套两个配合零件进行设计,其工艺过程基本涵盖了数车工艺的重要知识点。三轴数控铣主要用于平面、凸台、型腔、内孔等平面类零件的加工,我们选择定位模板作为典型件进行设计,使得三轴数控的大多数工艺知识得以应用。四轴数控一般分为X、Y、Z、A四轴联动和X、Y、Z、C四轴联动,我们选择壳体和叶轮两个配合零件,通过X、Y、Z、A四轴联动完成加工,其工艺过程设计完整,涵盖了生产上多轴数控加工的最新工艺知识和宝贵经验。五轴数控作为最高端的数控加工技术,在航空航天、模具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我们选择航空吊挂框零件进行设计,确保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高度一致。车铣复合方面,我们选择了小轴、堵盖、凸模、凹模四个配件进行加工,其涵盖的工艺知识广泛且实用性强,应用效果好[9]。
3.基于学习者需求设计课程形式
课程资源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学习者提供最具价值的学习内容和最便捷的学习途径,为教师提供最实用的教学内容和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根据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精品课建设要求,对本课程从微教材、同步视频课和资源包三个方面进行建设。其中微教材是整个课程开发的前提和基础。结合《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关于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的指导思想,针对不同教学项目的技术特点,分别组织企业技术专家、工程技术人员、一线技术工人、院校专业教学专家和一线教师,围绕职业岗位核心编写微教材,并融入二维码技术,使得纸质教材与媒体资源有效衔接[10]。接着,以微教材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主线,遵循学习者的职业成长规律,从零件图分析、工艺过程设计、工艺方案实施的全过程开发同步视频课,便于学习者综合工艺能力的培养。鉴于数控加工工艺与装备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在同步视频课开发时积极引入视频、动画等技术手段,并采用企业大师和院校教师“双师”授课的模式,最大限度地还原真实工作情景。另外,为满足学习者差异化的需求、增加资源应用的灵活性并与视频课配套,我们建设了资源包。资源包具体包括图纸、PPT课件、视频、动画、微课等。所有资源不仅支持固定终端应用,同时支持移动终端应用,为学习者的线上学习或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提供了巨大便利。
四、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精品课建设成果特色
第一,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精品课作为一种新形态的课程形式,有助于推动职业院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汇聚优质课程资源,探索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立资源建设、管理、应用生态环境,从而有效破解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瓶颈难题。
第二,对数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数控加工工艺与装备进行基于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的课程建设实践探索,围绕职业岗位核心能力,我们从数控车、三轴数控、四轴数控、五轴数控、车铣复合五个方面设计10个典型教学项目,并对此进行了微教材、同步视频课、资源包的开发。这些科学实用的课程资源对学习者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以及促进职业院校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