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文颖小说与新世纪文学的世界性因素

2020-03-03张恒军

关键词:世界性朱文作家

张恒军

(1.辽宁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81;2.大连外国语大学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044)

一、引 言

朱文颖是“70后”代表性作家,她与魏微、戴来、金仁顺、乔叶、李师江、徐则臣、鲁敏、盛可以、冯唐、慕容雪村、梁鸿、李修文、安妮宝贝、阿乙……这样一群人构成了“70后”小说家主力群体(1)孟繁华,张清华.凝视玛丽娜/身份共同体70后作家大系[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2.。以往的朱文颖研究,一是关注其作品的地域性特征:“南方,对于朱文颖一直是最重要的空间”(2)王尧.在南方生长的诗学——《莉莉姨妈的细小南方》阅读札记[J].当代作家评论,2011(3):105.,她笔下的苏州“是寓言的城市,是一个边界模糊、底子暧昧的寓言”(3)李静,陈诚.论苏州作家的日常生活书写[J].小说评论,2014(3):74.,而上海则“以一种‘借来的面目’出现”(4)叶子.苏州作家与“上海想象”[J].小说评论,2014(3):65.;二是阐释朱文颖对苏州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她以一种“江南的文体风格”(5)林舟,葛红兵.朱文颖小说六人谈[J].小说评论,2000(2):26.,在陆文夫等苏州作家市井书写的基础上,“用心在‘过去的故事’里寻找‘古典’”(6)曾一果.市井风情里的“世俗人生”——中国当代文学中的“苏州书写”[J].文学评论,2015(2):136.,又加入了“现代的怪诞、虚无和恐怖”(7)曾一果.市井风情里的“世俗人生”——中国当代文学中的“苏州书写”[J].文学评论,2015(2):136.;三是书写女性视角下的社会风貌:“朱文颖的《虹》将这个社会细胞——家庭的溃败写到了极致。”(8)孟繁华.短篇小说与我们的文学理想[N].文艺报,2015-01-19(2).在这些研究中,鲜有文章涉及其作品的世界性因素。其实,她的作品处处弥漫着世界性因素,她将古典优雅的江南水乡与东方智慧置于全球化视域下审视,创作出长篇小说《高跟鞋》《水姻缘》《戴女士与蓝》《莉莉姨妈的细小南方》等、中短篇小说《哈瓦那》《重瞳》《凝视玛丽娜》《浮生》《繁华》《花窗里的余娜》《世界》《听见天使唱哈里路亚》等经典性作品,部分作品被译为英、法、日、俄、韩、德、意及白俄罗斯等语言。在进行文学创作的同时,朱文颖长期致力于国际文学交流,参加各种国际文学节和国际文学交流活动,希望借此开拓国际化视野,“在全球背景和本土地域文化中寻觅并发现一条新的路径”(9)作家影像:朱文颖[J].中篇小说选刊,2019(5):封二,封三.。因此,对朱文颖文学创作“世界性因素”的考察具有双重意义:一是可以管窥世界文学与新世纪中国文学的相遇,探寻世界文学框架下中国文学产生的新变;二是探究这种新变在朱文颖作品中的呈现,探寻作家如何在其创作中注入世界性因素,丰富其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二、深入更隐秘的真相和文本:世界性因素的文学内部呈现

“世界性因素”这一命名最早是陈思和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10)陈思和.《马桥词典》:中国当代文学的世界性因素之一例[J].当代作家评论,1997(2):30.,随后进行了不断地完善。他认为“世界性因素”包括作家的世界意识、世界眼界以及世界性的知识结构,也包括作品的艺术风格、思想内容以及各种来自“世界”的构成因素(11)陈思和.我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比较文学,2006(2):9.,这些因素沟通了中国文学与世界的“关系”,应该视中国文学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在“世界性因素”这一命名提出之前,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即提出“世界文学中的中国文学”的命题,认为“中国文学获得了与世界文学相通的‘共同语言’”(12)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J].文学评论,1985(5):3.。的确如此,“世界”是一个广阔的舞台,“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形态的现象都在这一平台上呈现出来,构成一种丰富繁复的多声部的对话”(13)陈思和.我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比较文学,2006(2):9.。跨进新世纪,中国文学开始全面进入“世界文学”视野,尤其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进一步加强,并呈现出新的特征。

世界性因素首先表现在文学作品的内部。作家们在文学创作时注重探索文学共同规律与人类共性问题,在创作题材、创作手法、文学观念上都有意识地体现世界性因素,不同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走向世界”的尝试,而进入一种已“身处世界”并寻找位置感的自觉。

朱文颖出生于1970年,1997年开始小说创作,其代表性的作品陆续出现在新世纪,无论是从文学史意义还是从时间跨度考虑,都应属于新世纪文学。在文学内部,朱文颖以语言为中心,在文学的内在特质,如语言、形式和文体等方面,实现了对世界文学的吸收与转化,展示出独特的世界性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从人类性与时代性的真相突围,展示了创作思想上的世界性因素。她曾在一次文学沙龙中说,自己在早期作品如《高跟鞋》《水姻缘》中,追寻、借鉴的是张爱玲、王安忆、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等作家对于都市与女性的文学书写;但是近年来,她越来越向往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高度与深度,开始重点关注人类性的问题。如果说陈思和在阎连科小说《坚硬如水》与张炜小说《蘑菇七种》《外省书》《能不忆蜀葵》中所发现的人性因素是源于中国本土而达到与世界共通,那么新世纪文学则让以世界性为背景、直接描写人类共性问题的作品的出现成为常态,而这些在20世纪文学中并不多见。朱文颖的聪慧与其创作的精妙之处恰在于此,无论立足点是本土还是世界,她都能洞穿历史的迷雾,直达灵魂的真相。例如短篇小说《凝视玛丽娜》,以行为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c)的事迹为隐喻,展开对时代与人性的描述。从开篇的《节奏0》到结尾的《艺术家在现场》,从内心恶魔性不加控制的爆发,到凝视玛丽娜时每个人都看到了自己的灵魂。两场跨越二十年的艺术行为成为小说内容的主线,而贯穿其中的是两位中国女性戴灵灵和李天雨努力寻找自我、打破束缚、走出迷茫的心路历程。小说选择将一个国际性的特殊事件上升到人类共同命运的高度,并让中国人置身其中。这里既有作者对全世界女性解放自我的艰难困境的感知,也映射出社会与人性百态,某种程度上还蕴含着对存在主义“他人即地狱”的认识。如此看来,同样是展现人类的“恶魔性因素”,朱文颖的叙述方式与阎连科、张炜等作家在20世纪的创作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正是源于这种创新,小说获得了2014年度人民文学奖,评委会认为小说“将绵密细致的女性成长经验藤蔓般缠绕在时代经验的山石之上,从个体走向群体,是被概念化解读遮蔽的个人经验书写的突围之作”(14)2014年度茅台杯人民文学奖授奖辞[J].人民文学,2015(1):206.。

其二,从互文性与流动性的文本突围,展示了创作手法上的世界性因素。尽管朱文颖表示她曾经受到外国作家如玛格丽特·杜拉斯、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Fyodor Dostoevsky)等人的启发,但是细读文本却可发现,这种影响不再是20世纪文学痕迹明显的直接反映,而是悄无声息地转化为作品的骨肉、作家的关怀。如果忽略作家本人的言论,文本隐性的互文性程度更高于显性的实证影响。这一点,比陈思和论述20世纪文学时的情况又要复杂一些。当时的大部分作品,无论如何还能找到冯至与里尔克(Rainer Rilke)之间的决定性影响,《马桥词典》与《哈扎尔辞典》之间的形式同构性。而在新世纪文学中,世界文学影响的存在与呈现面貌显然让人难以捉摸。朱文颖的小说即是如此: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的电影、迪亚曼达·格拉斯(Diamanda Galas)的音乐以及罗丹(Auguste Rodin)的艺术观等,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的创作技巧与创作观念。长篇小说《戴女士与蓝》中的两只鲸鱼分别取自于迪士尼电影《狮子王》中的“辛巴”与《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星期五”,“戴女士”则是黑人爵士乐歌手比莉·哈乐戴(Billie Holiday)的绰号,暗喻小说人物将与哈乐黛一样承受歧视与苦难。短篇小说《春风沉醉的夜晚》则将自我创作追求的“泥沙俱下”发挥得淋漓尽致,形成一种“蓝调”的叙述风格。小说题目与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相似,暗含了主题与阶层之间的联系;通过对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个人经历的描述,让声音与阶层的联系转化为小说的明线;并以将敦煌伪造经卷卖给外国人的王道士为隐线,来暗示夏秉秋身份的欺骗性;小说通篇结构是一种复调式手法,即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一般,表现了每一个人物对于阶层的不同意识与思想交锋。文学评论家通常认为,短篇小说最能见出一个作家的写作功力。而朱文颖能在有限的篇幅中容纳如此之多或明或暗的线索与内容,使之成为杂合不同文化、又保留自我特殊性的作品,实属难得。正是源于这种“颇为震惊”的创新,郜元宝评价道:“心理描写细腻、泼辣,令人尴尬,也让人震撼。朱文颖的观察就像刀一样,把人不断地进行剥离,剥去人的虚情假意。在这个过程中,这些人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淌”(15)平静中的水到渠成[EB/OL].[2019-04-24].http:∥www.shzuojia.cn/plus/view.php?aid=2337.。朱文颖小说的流动性,提升了人们对小说的新的认识。

三、走向更广阔的现实和人群:世界性因素的文学外部呈现

从外部环境来看,新世纪文学的言说语境发生重大转变。陈思和认为的“在半殖民文化下既要寻求现代化道路又要突出民间文化立场”(16)陈思和.20世纪中外文学关系研究中的“世界性因素”的几点思考[J].中国比较文学,2001(1):10.已经改变。中国人开始越来越明确自我主体作为世界一极的特性。换言之,在中国现实、中国经验之外,世界现实与世界经验也成了新世纪文学的内核。

朱文颖是一位世界性作家。在《从苏州庭院到“马戈的堡”的黄昏》中,她说:“我觉得这个题目——‘中国经验以及世界性’,当这个问题提出的时候可能是站在这样一个立场:比如说从甲方到乙方,从上海到北京,我们需要通过某一种工具、某一种方法才能从‘我们的中国经验’到达‘世界性’这样一个目的地。这两者在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经验体系。那首先这个命题本身对我来说就并不是特别同意。”(17)朱文颖.从苏州庭院到“马戈的堡”的黄昏[J].东吴学术,2012(1):155.

她认为,具有完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完全可能产生某种灵魂上的契合。“所谓的世界性就是某个瞬间的场景,在那个场景之中,我们就是统一的人类。”(18)朱文颖.从苏州庭院到“马戈的堡”的黄昏[J].东吴学术,2012(1):155.正是立足于这样的创作立场,在文学外部,朱文颖始终关注小说的外部世界,如文化、政治、历史等问题,外部环境作为大语境影响与改变着朱文颖的文学书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从地域性的地方意识上突围,展示了一个全球化时代的南方现实。全球化浪潮下,地域性的地方意识一度崛起。作家的笔下大量呈现出对故土的依恋与文化焦虑。这既是苏童“重构‘南方’的意义”(19)张学昕.苏童:重构“南方”的意义[J].东吴学术,2014(5):159.,也是贾平凹《山本》中秦岭的现代性启示。而2012年莫言以“高密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则表明中国人对于现代性进程中的民族化反思具有了世界性的共识。朱文颖正是在这样一个起点上思考“中国经验以及世界性”。她认为,不应拘于狭隘的“地方概念”,而应在充分全球化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地方”的价值:“当我们普遍关注世界性、全球化的时候,我们身边这样的一种变化,这样一种过于快过于迅猛的变化,也是需要我们加以注意的。”(20)朱文颖.从苏州庭院到“马戈的堡”的黄昏[J].东吴学术,2012(1):155.在长篇小说《水姻缘》中,作家描写的经典苏帮菜是格调清新、氛围淡雅的艺术品,传统的苏州人爱吃,也会吃,其对苏州美食的描写大有陆文夫先生《美食家》之风。然而,在温柔如水的江南,传统的苏州正悄悄发生着变化。现代性快速发展,人与人矛盾激化,传统圆融、浑然的境界正在消失,而这种圆融一体却正是参观苏州庭院的欧洲人所认同之处。到了长篇小说《莉莉姨妈的细小南方》,作家又为我们展示了苏童、格非之外的另一种江南,她让南方的向后退成为“一种屈身而就的姿态”,“强化了其中的力量、粗鲁、呐喊和反抗”(21)朱文颖.金丝雀[M].广州:花城出版社,2017:253.。南方在暧昧、柔软之外,更多了一份骨子里的坚强,这也让我们看到朱文颖小说从内容到个体的蜕变,即通过书写“大时代的小生活”(22)吴义勤.大时代的“小生活”——评朱文颖长篇新作《莉莉姨妈的细小南方》[J].当代作家评论,2011(3):118.,发掘现代性中被遮蔽的民族历史,关注世界性中地域文化的变与不变。

其二,从普遍性的生存困境上突围,展示了全球化背景下小人物的生存境遇。这一特征,正如《人民文学》2005年度青年作家获奖评语所说,朱文颖在小说《繁华》中“不落雕痕地摄入全球化背景,在人生的漂泊和生命的流转中精心体察中国人心影徘徊的伤痛,人物及命运内在的声息得到了真切的捕捉”(23)第四届青年作家批评家论坛在福建举行,推出2005年度青年作家和批评家[J].人民文学,2005(12):104.。新世纪,市场经济与对外开放全面深化,社会进入消费时代,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影响甚大。文学开始关注人的“物化”。于是,有的作家开始描写全民狂欢,如邱华栋、张欣等呈现的“轰鸣的资本机器”;有的作家开始抒发欲望的沉沦,如卫慧和《上海宝贝》的短暂登台;也有作家在反思时代的迷茫,如苏童《黄雀记》中仙女式的爱恋、困惑与逃离而不得的时代女性。朱文颖早期小说也在思考同样的困惑。处女作长篇小说《高跟鞋》将故事置于上海这个商业与金钱的欲海之中,通过安弟和王小蕊两个家境普通的女孩子在十宝街的境遇,描绘出世纪初都市女性心灵普遍的矛盾和不安。而矛盾与不安又来源于物质与精神的对立,“究竟要走多久,物质才能抵达精神的边缘,或者换句话讲,精神要付出怎样的代价,才能得到它赖以生存的基础”(24)朱文颖.高跟鞋[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1:12.。其后的代表作长篇小说《戴女士与蓝》延续了这一思考。不同的是朱文颖以一种入世的精神,探究大迷茫和大困顿中复杂微妙而“骇人的里层”。正如她所偏爱的基耶斯洛夫斯基所说:“生活是偶在的网络,道德意识像是这张布满尘灰的网上的蜘蛛。……日常道德是什么颜色的?是蓝色,而非黑白分明,一个偶在的个体的命运是由一连串偶然事件集合而成的,个体没有一个恒在的支持。偶在是决定性,即便是爱,也在偶然中成为碎片。而道德即是对残缺和破损的爱的碎片的珍惜,这种珍惜是蔚蓝色的。”(25)徐晓明.上海情结和怀旧主义——读朱文颖长篇小说《高跟鞋》[N].新民晚报,2001-08-29(12).

在全球市场化时代,商品与资本的流动带来了个体在世界范围内的自我主体性,人与人之间复杂多变的社会关系将建立在对物质依赖的基础上。朱文颖对此深信不疑,因而她“没有草率地偏向(或压制)哪一方,她选择了宽容,选择了呈现存在者的真实状态,不作任何简单的道德表态”(26)谢有顺,石非.物质生活及其幻觉——朱文颖和她的《高跟鞋》[J].当代作家评论,2001(6):89.。在《戴女士与蓝》中,“我”和“星期五”身处异国他乡,感受着日常生活与人际关系被物质异化的压力。日本水族馆长“鲁四老爷”的压迫、自尊的丧失、无边的孤独笼罩着,这让“我”与“星期五”抱团取暖,而“宋”承受不住压力选择自杀,“星期五”为了生存也做了暗娼。“我”和“星期五”们为国内生活所迫,又对海外市场充满期待,因此不顾一切冲出国门,然而,底层并没有因为资本全球化而消失,只是进行了空间转移。资本是一张大网,海外则是资本的代名词,也是底层的海市蜃楼,而这种底层的海外幻影不仅是要与外国人假婚的王小蕊的,也是“我”和“星期五”的,还是《春风沉醉的夜晚》中查丽丽、夏秉秋们的,更是全球化时代每一个发展中国家人民的。

四、唤起更深厚的自信与担当:新世纪文学世界性因素的价值

与20世纪相比,新世纪文学产生了众多深化与变异,尤其是当下全球化的深入、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使得新世纪文学无论是书写的内容还是言说的语境,都与20世纪大不相同。中国土壤中滋生的世界性因素,与西方存在着同构、呼应关系,丰富了世界的现代意识,构成中国文学与世界的对话。通过以朱文颖小说为个案的分析,至少可以得到如下两点启示。

其一,世界性因素可以促进多元文化时代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和合。当今世界,全球化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由此带来的时空的压缩,使得人类间的交往更加频繁,各国家、民族文化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则为交往与联系提供了多样化的方式。毫无疑问,我们进入了一个多元文化相遇、共存的时代,跨文学交流成为当今世界文学的基本特征。

对于文学而言,多元文化时代的重要特征是泛文学因素的介入与作者、作品世界性的提升,文学的泛化成为一种世界性现象。传播工具、哲学美学观念等因素极大地推动了文学想象空间的拓展。文学的泛化并不代表着文学的消亡,相反带来的是文学意识的更新与范围的扩大,使得电影、音乐、科技等大众传媒的文化因素都成为文学的一部分,而中外文学关系的复杂性“影响”也因此日益深入。换言之,在这场文学泛化的文化盛宴中,作为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关系的“世界性因素”,已经不再限于传统文学类型之间的交互,而是涉及各种文学与文化因素的交叉影响。在多元文化相遇不断加剧的当下,我们需要树立一种广义的文学观念,扩大文学范畴,以便为已成为现实趋向的“后文学”时代做好准备,这种观念也就是朱文颖小说中世界性因素的“泥沙俱下”,即文学和合。这种和合既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是实现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理想关系状态的基础。

中国文学的世界影响,“一个核心指标就是中国文学在海外的传播情况”(27)何明星.中国文学的世界影响——新世纪十年回眸[J].中国图书评论,2013(1):61.,中国文学“走出去”的重要一环是作家文学观念的跨越与作品言说语境的更新,即作家应当在文学中以现实为语境,展现民族与世界的共性问题,体现其人类性价值。从朱文颖的创作生涯来看,她实现了从囿于个人经验、描写地方特征到与世界文学接轨的观念转变,这也是她作品被译为多国语言出版,部分作品被法国国家图书馆馆藏,并多次入选夏威夷大学纯文学刊物MANOA“环太平洋地区最有潜力的青年作家作品专辑”的原因。学界认为当前中国作家普遍存在期待被国际认可的焦虑,而这种焦虑也是促进作家进行文学创作的动力。新世纪文学如果进一步增强自己的世界性因素,并借助全球化市场的力量普及,必定会建立起更为深厚的文学自信。

其二,世界性因素有助于文学从边缘走向“重返中流”(28)肖向东.重返中流:对新世纪文学走向的审思[J].江海学刊,2006(2):197.的努力。中国文学自古就有以文章“经世致用”的传统,强调文学对现实社会的观照,而新文学自产生开始便以“启蒙民智”“解放思想”“救亡图存”为己任,造就了文学在20世纪中国的“弄潮儿”地位。及至20世纪90年代,后现代主义开始消解文学的济世传统;商业化也渐渐迫使文学放弃独立性,文学的边缘化在所难免。在这个维度上,新世纪文学中世界性因素的加强是对文学社会责任的回归。世界性因素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关注人类共性,全球化时代的人类命运是一个息息相关的共同体。朱文颖小说对全球化语境下传统文化、小人物处境的反思就显得尤为重要。现代世界的发展并非自然而然,人类的现代性进程经历了许多曲折与磨难,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在特定的空间中浓缩西方发达国家在不同时空中的发展历程”(29)仰海峰.现代性的构架: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双重审视[J].哲学动态,2014(4):5.,这种“时空压缩”使得其自身社会的发展比西方更为艰难。各国家、各民族都在焦虑自我文化的独特性即“民族特色”的问题,对各自历史与时代的铭记会为将来的世界提供更好的经验。因此,文学不能仅仅关注“变”与随波逐流,更应该关注身边的“不变”,因为“不变”的事物具有超越性的价值,是我们以开放姿态拥抱世界的文化根基,也是人类未来发展的持续性动力。处理好这一问题将会赋予个体生命在历史使命中的主体意义,进一步提升文学改造社会的力量,释放文学担当的力量。

五、结 语

由是观之,在不同文化交往与渗透日益加剧的新世纪,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已不再是简单的借鉴,而是包含了丰富的文化意蕴,继承和发展了文学的历史感与时代感;也不再是西化与否的二元对立,而是在大时代中寻求地域与世界、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文学和合,关注“变”与“不变”的突围。这也是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未来发展的共性所在。

猜你喜欢

世界性朱文作家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Modeling the heterogeneous traffic flow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self-stabilizing and autonomous vehicles
科学家白蕊:我就是要解决世界性难题
热闹的大山
Teacher:Teacher—dominant or Student—centered
林俊:中国皮革业的世界性求索者
发现木耳
基于社会网络小世界性改进的信任感知推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