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对策研究
2020-03-03祝福恩
祝福恩,石 银,2
(1.哈尔滨工程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哈尔滨150001;2.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哈尔滨15008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多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1]50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意见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建立健全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的体制机制。”[2]27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习近平总书记确立的新时代党建伟大工程的新任务和总要求。目前,学界政界对党的建设质量内涵及提高对策尚有歧义,极不利于推进党的建设。因此,有必要从党的政治建设高度进行研究和界定,把新时代党的建设质量推向新阶段,以充分发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显著优势。
一、党的建设质量内涵的政治界定
(一)党的建设质量概念的界定及评析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党的建设质量”概念已成为我国党建领域和政界研究热点,但尚未达成共识,主要有以下观点:
戴焰军认为,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总结党的建设经验,根据党的建设时代特征和形态,对党的建设提出的一个新的重要要求[3]。黄红平等人认为,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指在党的建设问题上坚持质量优先的价值导向,运用科学严密规范高效的质量方法提高党的建设品质和科学化水平[4]。贾博认为,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用“系统化”“品质化”“特色化”来建设党[5]。刘洁认为,在新时代“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质量预判,已经不再适合新时代党建这一独特和超复杂的‘组合’实践”,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中国共产党的独特性质[6]。尤西虎等人认为,“党的建设质量管理是中国共产党以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核心,运用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管理方法提高党的建设品质的管理实践活动”[7]。丁新改等人认为,应以先进性为基点,走质量建党、质量强党之路,以党的建设高质量引领发展高质量[8]。刘舒认为,党的建设质量是指以质量意识、质量规范、质量标准、质量管理、质量评估等内容贯穿于党建全过程,以质量为导向全面衡量党的各方面建设的效果,是一种新型的党建工作方法和模式[9]。
此外,刘红凛、方世南、孔钟声等学者观点,与上述观点差别不大,表明“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已是新时代党建理论的新拓展新深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发表后,有的学者认为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党建的制度体制化。此外,国外学者也高度肯定了习近平总书记党的建设质量理论。新加坡国立大学学者郑永年、俄罗斯及古巴党建学者也高度肯定党的建设质量理论的价值,认为是中国共产党对执政面临问题的理性回应。综合国内外学者观点来看,以下界定值得商榷:
1.对“党的建设质量”从“质量”一般定义或《辞海》定义角度去阐释。《辞海》对质量解读是:“事物、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将“质量”概念引入党建理论,仅理解为以质量为标准衡量党的建设,使党建成效得以质量化、品质化、精准化和操作化,其界定容易出现浮浅化、表层化,无法体现党的建设质量的新时代意义及以政治建设统领党建的内涵。
2.对“党的建设质量”从管理学视角去界定。其观点是拓展了党的建设质量研究的深度及格局,但无法把握新时代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政治建设内涵。从管理学视角指出党的建设质量存在问题,但无法科学预判、测量党建的发展趋势及党的建设质量的优劣和水平。所以,依据质量控制点原理界定党的建设质量,对研究新时代影响党的建设质量的控制点、提高党建成效和水平有可取之处,但无法认知到习近平总书记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政治价值和政治建设统领意义。
3.对“党的建设质量”从党史党建视角进行阐述。从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发展来看,党建伟大工程始终与党史相伴相行,如仅从党史党建视角来研判,无法挖掘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党的建设质量”概念的新贡献新价值。因此说,对党的建设质量必须从政治建设为统领高度进行考量和界定,并达成共识,深刻理解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党的建设质量”的政治性内涵,凸显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的显著优势,及其处在13个制度优势之首的统领位次。
(二)政治建设为统领是界定党的建设质量内涵的依据
从本源意义上说,世界上任何政党,都是按一定政治理想、政治目标和政治原则组建的政治组织。政治性是政党本质属性或第一属性,这是政党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的本质区别。中国共产党不同于西方世界的选举型政党,政治性更强烈更突出更鲜明,政治性体现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党建上必然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根本政治原则和根本要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党建思想的根本特征,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党的十七大确立的党建总要求是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10]。党的十八大确立的党建总要求是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所不同的是后两个建设的位次调整。党的十九大报告确立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1]50。比较来看,党的十七大、十八大要求是“五个建设”,党的十九大是“六个建设”,并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第一位,作为“六个建设”之首,在以其为统领的基础上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所以,我们必须从政治建设高度界定党的建设质量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1]50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也强调,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这既符合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和本质规定,又是对我们党近年来党建成功经验的时代提升,更是对苏共亡党亡国悲剧的科学吸纳,为新时代党建指明了前进方向。党的政治建设在党建总体要求中处于统领和纲领地位,要求“全党要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1]50,其必然成为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建理论与实践也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特征是将“质量”与新时代党建实践相结合,与坚持质量导向的新时代要求相同步,是推进质量管党、质量建党、质量强党新的党建伟大工程,赋予新时代党建新内涵新要求。因此,新时代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含义,是指从党的政治组织本质出发创新党的建设,坚持政治建设统领和质量效益的价值目标,提高党建品质和科学化水平,推动党长期执政的体制机制建设、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个界定是从政治建设统领高度阐释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本质内涵,符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对党体制机制建设要求,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讲话中多次提到的提升执政党能力建设的要求。其界定不只是从“解释”中做语义上的质量界定,还廓清了新时代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诸多歧义,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新时代党建规律的把握及本质认知,增强新时代党建的政治性、创造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党集中统一领导的优势作用。
(三)体现党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的党建总要求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要求全党“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2]27,其重点和关节点在“制度”,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党的建设质量的制度体制建设。这个界定意义有三点:
1.贯彻了党的十九大报告确立的新时代党建总要求。坚持用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其他建设,切实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体现新时代党的建设质量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重、为首、为根本点,由此推导出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特别是党的质量建设的体制机制。
2.体现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1]49及“党的全面领导制度”[2]25要求。我们党在一个时期内存在党建弱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1]53,究其根本是党领导“全面性”不够、“集中性”不强、“制度性”不刚,导致党的建设质量不高。所以,《决定》提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用制度体制刚性确保党的政治建设对党的统领,由此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解决党建中质量不高的现实问题,把新时代党的建设质量推向新阶段,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3.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党的建设质量论、党建制度论。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工会议上的讲话强调:“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包括提高发展党员质量、提高教育实践活动质量、提高选人用人质量、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党的制度建设质量,等等。[11]”党的建设质量是个实践工作体系,这是从党建工作层面对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科学阐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建设质量深化为党建制度体系,表明新时代党的建设质量是包容性广、时代性强、政治性高的动态概念,充分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发展和巨大理论创新。
二、新时代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评价标准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及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提出的“六个必须”,构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质量体系的标准,推进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兰考调研指导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新时代加强党的质量建设,“动力还来自于一个较高的工作标准。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12]。只有在新时代党建实践中处理好党建标准与党的建设质量的逻辑关系,量化的检验标准才能提高新时代党的建设质量。在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尽管没有提出党的建设质量概念,但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面对国内外的残酷环境,深感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战斗性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提出党的建设质量问题,指出:“应当努力把党的称号和作用提高,提高,再提高。”对于“徒有其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世界上只有我们这样的执政党,即革命工人阶级的党,才不追求党员数量,而注重提高党员质量和清洗‘混进党里来的人’”[13]。列宁党的建设质量思想十分鲜明,对今天仍有指导意义。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工会议上讲话指出:“党的十八大前全党忧心忡忡,我忧心忡忡。”忧的就是党的建设质量差、党建缺乏体制机制保障、管党治党“宽松软”等问题[1]6。习近平担任总书记后明确强调党的建设质量,提出了衡量、评价党的建设质量的标准,直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升华到制度化的高度。
(一)构建新时代党的建设质量标准的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构建了检验党的建设质量标准的基本原则:
1.理论强党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首先体现为思想理论先进性。”[14]党的建设高质量是以科学理论为支撑,理论强党的“强”体现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和信仰的程度、强度、深度。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强调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理论强党这是个创新,是新时代制定衡量检验党的建设质量高低、优劣标准的原则,我们党必须做到思想建党、理论强党。
2.政治建设原则。党作为政治组织首先要搞好政治建设。党建的高质量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政治建设统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使党的其他建设不偏离政治建设的“纲”,坚定政治建设高度,确保全党自觉践行“两个维护”,政治建设自然是检验党的建设质量标准的原则。
3.实践检验原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党建实践是检验党的建设质量好坏优劣的标准。实践检验实质是人民群众的检验评价。党的建设质量高不高好不好,不能靠有关部门的检验和判定,要靠人民群众客观评价和满意度。习近平总书记在指导湖北抗疫实践中突出强调,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认可度、支持度就是最好的体现。人民群众对新时代党的建设质量优劣高低最有发言权和话语权。
4.体制机制原则。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要求:“必须完善和发展党内制度,形成长效机制。”[14]党的十八大以来直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建的体制机制建设。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高度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13个显著优势,把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作为13个优势之首的统领地位,由此推导出“党的各方面建设的体制机制”,以完善的刚性制度机制确保党的建设质量,开辟党的建设质量的制度化时代。
(二)新时代检验党的建设质量的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既要坚持和发扬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又要根据党建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力推进改革创新,用新的思路、举措、办法解决新的矛盾和问题。”[11]党的建设质量原则和检验标准是不可分离的,但不是对等的。在党建实践中既要有检验党的建设质量的原则,又要制定检验新时代党的建设质量的标准。
1.党的领导标准:“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2]2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政治建设角度和高度强调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我国抗疫重大成效有力证明了党的领导的权威性、组织性、号召性,已得到世界范围内广泛好评。与西方选举型政党在领导力上形成了强烈而巨大的反差,其多党议会制无法快速形成决策。为防止疫情扩散,党和政府决定武汉封城就落实到位;决定医护人员对口支援,19个省市立即派遣医疗队,4.2万名医护人员步调一致参战,进而使疫情发生了根本性的好转。这既标志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质量巨大提高,又是检验、衡量党的建设质量的判定标准。
2.党建工程标准:数量建党转向质量建党。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党建历程看,20世纪90年代后,许多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先后下台或亡党,原因各不相同,但都与建党力度弱、质量不高有关。印度国大党、日本自民党、墨西哥革命制度党由执政党变为在野党,已证明质量建党的重要。党建必须把质量抓好,走出数量建党误区。苏共亡党前,基层党组织数量达42.6万个,党员最多时达1948.78万人,除了我们党以外,苏共党员数量、组织规模是政党之最。血的教训说明,党建仅抓数量建设忽视质量建设,党组织必然出现“肥胖症”“恐龙症”“内虚症”,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战斗性如果没有高质量的党员支撑将必然下降,最终在挑战面前亡党亡国。
对党建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们曾经指出一个问题,苏共早在有20万党员时能够夺取政权,在有二百万党员时能够打败法西斯侵略者,而在有近二千万党员时却丢失了政权、丢失了自己,这是为什么?我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政治纪律被动摇了。”[15]苏共党建由失误到失败,就是只追求党员数量而长期无视党的建设质量的最好例证,其党员数量再多、质量不高也是乌合之众。新时代我们党吸收苏共亡党亡国教训,要把提高党的质量建设作为检验标准,此次举国性抗疫就是对我们党的建设质量的检验和有力证明。
3.制度机制标准:依制依纪依规依法建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全面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的体制机制。”[2]27高质量的党建离不开高质量的体制机制。据党建专家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结合世情国情党情,从七个方面制定出多项党内制度性规定。从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的五年间,共修订颁布了九十余部党内法规,使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协调衔接,使依纪依制治党和依法治国相促进,特别是建立自上而下的监察体制,推动了党内纪检和国家监督体制无缝衔接。因此,党的制度机制完善定型程度必然成为检验党的建设质量的标准。
4.政治建设统领标准:共产党的根本性建设。政治属性是政党第一属性。政治建设是由政党政治性质所要求、所决定的。我们党的政治属性极为鲜明,内在决定了把是否提高党的政治建设质量、是否发挥了其统领作用作为党的建设质量高低检验标准。从古至今,政党在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集中代表,有着鲜明政治纲领、政治目标、政治理想,是遵循一定政治纪律所组成的政治性组织。当今西方世界的政党,都是有产阶级的政党,即使多党制也都是代表不同利益阶层或利益集团。唯有我们党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其政治属性、价值追求、政治目标、政治理想,远高于近代西方国家以选举为主要任务的政党。这是共产党得到最广大人民支持和爱戴的政治缘由。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评价我国抗疫成效时说:“这是中国政党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动员力、号召力根本所在。”西方政党根本不具备这种政治优势和动员力量。
在近代政党政治中,政党沉沦与生死,都与是否抓住政治建设、政治建设是否成功、是否用政治建设统领其他建设成败有关。党的政治建设及对政党质量建设的统领极端重要、极端关键,决定着党的生死存亡。因此,新时代党必须把政治建设作为衡量党的建设质量的重要标准。
三、新时代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对策选择
(一)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理论基础
我党自建立之初就强调思想建设或思想建党,强调理论强党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创新。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党建思想看出,其思想中理论建党、强党是一大亮点和特色。他指出:“理论修养是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清醒。”[15]339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新时代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关键,符合我们党的党情。因此,应对挑战需要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必须以理论强党为突破口。
1.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必须抓好党的高中级干部及领导班子“一把手”理论学习质量。据统计,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的五年间,党中央惩处了中管干部440名“大老虎”,其中,有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等高官。对其违法犯罪的根本原因,习近平总书记尖锐地指出:“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15]342病因找到,必须强化党的高中级干部及“一把手”的理论学习、理论武装。党中央对此已有硬性学习规定,实际上执行得不到位。虽然学习时间达到了,学习质量效果没达到标准。领导干部到党干校学习,必须参加长期培训班,必须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从原著中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而不要从辅导及二手材料上掌握,通过制度提高学习质量、效果达到理论强党。
2.理论强党必须以制度机制解决党员领导干部学习中的诸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理论强党,是基于党员领导干部在理论学习上存在诸多问题开出的“药方”。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现在,有的党员、干部对理论学习不重视,把自学变不学;有的想起来学一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的拿学习来装门面,浅学辄止、不求甚解;有的学习碎片化、随意化,感兴趣的就学,不感兴趣的就不学;不少年轻干部理论功底还不扎实、理想信念还不够坚定。”[14]问题都是“现在时”问题,是削弱党的建设质量的要害问题。原因是学习制度体制的弱化、软化,缺乏执行力,制度“贴在墙上”,没有落实到领导干部的行动上。为此,有关部门必须完善领导干部学习、轮训、培训制度,在学习时突出考试考核制度,从制度体制上解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问题,切实做到理论强党,提升理论素质。
3.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根本路径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孙中山说:“什么是主义?主义就是理论,就是信仰,就是力量。”新思想是今天的“主义”和党员领导干部的信仰,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新发展,反映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执政规律的理性认识和科学把握。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特别强调理论武装、理论自信,执政党如果缺乏理论自信,其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等就缺乏理论根基和支持,不会长久和牢固。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提出“理论强党”,以理论的强带动党整体上的强大和生机,由此为动力提高新时代党的建设质量。
(二)坚持自我革命是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品格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党建理论话语体系中“自我革命”是频率出现较多的词汇。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1]21我国是一党执政、多党参与的政党体制,完全不同于西方世界的一党执政依靠另一个或几个政党监督的多党制体制,我们党执政取决于党能否坚持自我革命品格。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反复要求党要有自我革命精神,永葆自身最鲜明的品格。我们党近百年历史证明,强大政党是在自我革命中创造出来的,党和人民合格的领导干部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打造的。
1.坚持自我革命的品格要切实践行自我革命的内涵。自我革命内涵即是“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新时代推进党建伟大工程、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实质是提升“四自”能力,同一切动摇和削弱“四自”的现象作斗争,以“四自”体现自我革命,以自我革命的质量水平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增强党的战斗力。
2.要正视和解决党员领导干部自身存在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尖锐指出党在自我革命精神上存在的问题:“少数党员、干部自我革命精神淡化,安于现状、得过且过;有的检视问题能力退化,患得患失、讳疾忌医;有的骄奢腐化,目中无纪甚至顶风违纪,违背党的纪律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屡禁不止。”[14]问题是严重存在党员领导干部身上的,时至今日还依然存在,不解决这些问题,必然严重影响党的建设质量,使党员中轻者突破党纪底线,重者违法犯罪。在抗疫中,党中央及许多省市对这种党员领导干部予以惩处,对优秀党员干部提拔重用,目的就是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3.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以正视问题的勇气和刀刃向内的自觉实现自我革命。自我革命是执政党提高自身建设质量的唯一路径。如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原书记赖小民,因涉嫌严重违法违纪被查,庭审时他说,如果党组织和班子成员能及时批评我,也不至于走到今天这一步。其实党组织和班子成员早就指出其问题,他没有正视问题的勇气,没有自我革命精神,外界批评告诫根本听不进去,自我独大,老虎屁股摸不得,最终只能身败名裂。因此说,自我革命精神、正视问题勇气是打造党的整体质量及党员领导干部鲜明品格的根本支撑,是提高新时代党的建设质量动力。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根本归宿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评价党的建设质量高低优劣的主体,进而决定了我们党及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17。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14]我们党近百年的历史,从胜利走向胜利表明,党的建设质量尽管经过曲折,但总体是很高的,这次抗疫中的模范党员已用事实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落实到执政实践上。
1.要把人民根本利益、呼声、要求、诉求上升为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实践。在要现代政党政治中,无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还是资产阶级政党,是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或是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政党,都深知人民的重要。资产阶级政党不过是在大选之年到各地去拉拢选民,去“拜票”,一旦当选就把人民特别是人民根本利益扔在脑后,明显是欺骗但也要争取民众的选票。我们党是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党所作所为就是把人民根本利益和要求变成党的理念和实践,其自然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
2.党员领导干部要变“给我上”为“跟我上”。在党的历史上,特别是革命战争时期,英雄人物都是冲锋陷阵在第一线。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抗疫工作讲话,高度评价许多党员医护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及党员领导干部,最大特点是冲在第一线,由“给我上”升华为“跟我上”,牺牲在一线的党员医护工作者都是践行者。截至2020年3月20日,疫情牺牲的公职人员中党员占86%。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怎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怎样服务人民?这就是榜样和结论。
3.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的“人民本位论”“人民中心论”“人民幸福论”。坚持“人民本位论”为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实现质量强党奠定了主体保障和根本动力,学会尊重、相信、爱戴人民群众,建立生死与共的血肉联系。坚持“人民中心论”为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实现质量强党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力量保障,领导干部只有服务人民,解决人民的难点、疑点、堵点,才真正成为人民的一员。坚持“人民幸福论”是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实现质量强党的价值取向,为人民谋幸福是党的初心,是中华民族的本源使命。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抗疫最成功之处是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与西方多党制国家不顾人民死活,仅为个人私利和政党选举而隐瞒疫情、缺医少药的现实形成巨大反差。抗疫中我们党有强大动员力、号召力、执行力,根源在于人民群众主体力、参与力、支持力,使党与人民的价值取向高度一致,必然有力提升了党的建设质量。
(四)坚持对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是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重要保障
反腐败斗争是共产党代表人民必须打胜打赢的政治仗、生死仗。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重大贡献是把党和国家监督体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之中,为新时代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提供监督体制保障。党和国家监督体制的本质是强化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治理和清除党内腐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面临最大威胁就是腐败。”[16]党内贪腐分子尽管不是多数,但表明我们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宽松软的问题,党内滋生腐败分子是制约权力运行的监督质量的强度、力度、制度出现问题。为此,在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的前提下,应采取更严厉的制约监督。
1.“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2]63,强化对权力主体的监督。从新时代党建实际来看,重点要加强对高级干部、各级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还有对领导班子的内部监督,破解对“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的难题。这些监督实质是对权力运行主体的体制机制监督,以监督体制机制的刚性,清除党内贪腐的存量,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拓展党员先进分子增量,壮大党组织质量,巩固党的执政根基和执政资源。
2.以强有力的制度体制监督推进新时代党建高质量发展、内涵式发展。必须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三不机制”,以机制威慑力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我党反腐败斗争已取得了压倒性胜利,“不敢腐”“不能腐”已取得成效,“不想腐”监督成为对领导干部手中权力运行监督体制机制的难点、盲点。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想腐”,权力在运行中仍会异化,表明党的建设质量还不够高,对权力运行监督体制还缺位。所以,构建一体推进“三不机制”要突出“不想腐”体制机制构建,坚定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以体制机制功能帮助其“补钙”,使之有理想的“主心骨”、信念的“压舱石”、信仰的“方向盘”,确保权力的健康运行。
3.党员领导干部学会并习惯在监督中掌权用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树立质量建党、质量强党的意识,适应和学会对手中权力的外部监督和自我监督,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摆正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利益的关系,防止手中权力异化和腐化,坚持依制依法依纪依规办事,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群众监督,做人民的好公仆。做到廉洁从政、洁身自好、廉洁自律;战胜歪风邪气,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为民本质,管好家人和身边人;防止被“围猎”和“诱惑”;警惕“雅贪”,自觉在制度监督中打造自我革命精神,养成自我革命勇气。提高新时代党的建设质量,实现党建内涵式的高质量发展,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的胜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