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海明威的自然观
——以《老人与海》为例

2020-03-03殷丽莎

关键词:林鱼圣地亚哥中心主义

殷丽莎

(山西传媒学院 基础课教学部,山西 晋中 030619)

“自然观即为对自然的认知和观念,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分析,最终所总结出来的看待自然的方法,属于世界观中的重要部分”[1]。自然观是引导人们正确看待世界和自然的重要观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接触世界的基础,也是能够深入探究世界的根本观念。自然观念不仅包括对自然的认知,也包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是对自然的总体概括。海明威所表达的自然观与他自身的经历有着紧密的联系。童年时海明威酷爱野外活动,与大自然有着频繁的接触,这对海明威生态思想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海明威的典型写作手法是在文中构建特定的自然环境,将人物放在环境中面对自然所展现出的威力,使人们感受并领悟自然和人之间的关系,《老人与海》则是这种典型写作手法的重要体现。海明威认为人与自然是紧密联系的,人与自然相对和谐,却在许多情况下又难免冲突。通过对《老人与海》的具体分析,笔者将海明威的自然观概括为统治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和尊重自然的非人类中心主义两种不同自然观,这两种自然观的形成和海明威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紧密联系。

一、人类与自然紧密依存——非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

非人类主义自然观是由挪威著名哲学家耐斯创立的深层生态学思想对西方人类中心主义为核心的思想造成了极大冲击。这种生态思想使海明威深受影响。另外,19世纪中期以来,欧美的人文学者开始对工业化进程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反思和批判。受这种社会思潮的影响,海明威通过他的小说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工业社会中物欲横流的憎恶和批判。因此,在他的一些作品中,将自然作为一种独立性的存在,主张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例如在《大双心河》中有一个细节描写,主人公尼克放生了一条鱼,在放生前他把手弄湿,这样的细节是为了避免破坏鱼身上的保护层。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也反映了这样的一种思想,即人与自然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关系,人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海明威如同圣地亚哥这位老人一般,将自己完全的融入自然之中,将自然作为自己的朋友,认为自己是靠着大海的哺育才走到了今天。自然中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的需求却是无尽的,人们需要从自然中获得丰富的物质资源来生存,因此会和有限的资源之间产生矛盾,但是这种矛盾并不是极其激烈的,也不是非要你死我活的斗争[2]。食物链是生物和自然正常循环的重要表现,而人类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才能够保证和自然间正常的物质交换。

在《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是错综复杂的,他的一切生活来源于大海,但是他又破坏了大海,这种矛盾的心情使他深深地明白自己与大海之间的紧密联系。面对哺育自己的大海,圣地亚哥的内心是矛盾和挣扎的。大马林鱼是能够让他得以继续生存的物资,但是同时也是在他内心挣扎中所获得的资源。在打渔的第85天,圣地亚哥面对碰到的大马林鱼不禁想起了之前的往事,也想到了自身对雌鱼的祈求。圣地亚哥对雌鱼的内疚也正是人们在探索自然过程中出现的正常心态,是人们面对自然破坏时内心所产生的积极想法,可以引导人们逐渐修正自己内心的欲望。自然是海明威作品中所体现的重要主题,从郁郁葱葱的森林、奔涌不停的河流以及广袤的大海都为海明威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海明威认为自然具有一定的精神治疗价值,人们可以在自然中寻求心灵的避难所,寻找生命的真谛和正确的认知。在海明威的《大双心河》中尼克则从自然中对自身获得了新的认知,让尼克忘却了战争给他带来的痛苦,使尼克可以重新开始生活。圣地亚哥是一个常年依靠大海生存的打渔人,广袤的大海哺育着他,他从大海中获取能够生存下去的资源,也从大海中获取精神财富。当圣地亚哥在大海中与大马林鱼持续搏斗时,他已经感觉到精疲力尽,但是当他看到小鸟飞到自己的钓索上时,不禁发出了一丝感慨。这种情感的流露是由于圣地亚哥和小鸟一样,都属于自然中渺小的一员,在这大海之中成为了互相慰藉的伙伴,而这来自内心深处的同情,也正是大海所带给这个孤独老人的些许安慰。海洋被海明威称为是“人们能够继续探索的地方”,在《非洲的青山》中海明威描述了在墨西哥暖流中的体会,“即人类无法阻挡水流的运动状态,体现了自然力量的强大”。

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用老人的结局告诉人们,即使征服了自然,也会遭到自然的反噬,最后自食恶果,而这正是海明威的生态自然观。有学者认为,“圣地亚哥是人类的缩影,巨鲨则是自然的缩影,如果两者可以互相适应,人们利用自身的能力则可以创造出更加优越的生活,但是如果执意和自然抗争,所付出的是更为惨重的代价”[3]。

二、从自然中获取自我认知——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

海明威的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和西方的文化有紧密联系,西方文化的核心就是以人类为中心的。海明威在写作中提到了人类要去战胜征服自然的思想,例如,在海明威的作品《弗兰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没有被斗败的人》以及《一个非洲故事》。这几篇小说中他将自然视为人类征服的客体,对于被人类打死的动物没有任何同情,而对于人类打猎成功却要庆祝。这样的思想是受到了西方基督文化的影响。20世纪初期,美国工业革命达到高潮,大量的汽车来到农村山林开展工业化,在这个过程中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受到这样的思想影响,海明威的自然观中就出现了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同时《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不满足于近海所提供的鱼类资源,反而要去探求深海中的资源。这则是人类将自己作为强大勇者的象征,认为只有探求不懂的事物才是自身强大的表现。大马林鱼象征的是人类的贪婪和欲望,大马林鱼比圣地亚哥之前所碰到过的船和鱼都要大,可以说是自然对人类的巨大诱惑。面对这种诱惑人类和圣地亚哥一样,开始想要征服,并从中获取更大的利益。海明威在文章中花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圣地亚哥和大马林鱼与鲨鱼的搏斗,在这个过程中,展现了老人的顽强精神和与命运抗击的勇气。以人类的力量与自然进行抗争,这是典型的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的体现。

海明威的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来自父母影响及其个人的体验。海明威的家乡位于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外,他的父亲在教他狩猎的时候,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的生态观的形成。同时在海明威成长的过程中,他阅读了大量书籍,这些书籍对他的生态观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海明威收藏的书籍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和狩猎相关的作品,这些书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的自然观。例如他所收藏的弗雷德里克萨鲁斯的《在非洲漫游的一位猎人》、休斯蒂甘德的《英属东非猎物》以及《在非洲猎象》等书籍。这些书都是体现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描写的都是人类战胜与征服自然的内容。海明威在《大双心河》中让尼克像渔夫一样实施的暴力,描写了尼克抓到第一条鱼的兴奋,这和后来圣地亚哥杀死大马哈鱼有着同样的意味[4]。

三、海明威自然观的矛盾及其成因

海明威矛盾的自然观,即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将自然作为人类战胜与征服对象的自然观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观,可以将其概述为统治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和尊重自然的非人类中心主义两种不同自然观。这样的自然观和他自身有着紧密的联系:他一方面热爱自然赞美自然,对自然遭到的破坏给予同情;另一方面他又渴望征服自然,这实际上是一种矛盾的自然观。他在作品《非洲的青山》中描述了追猎者和猎物的关系,《一个非洲故事》中小戴维和大象,《老人与海》中捕鱼的老人和海中万物等故事都含有人类渴望征服自然统治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在他的作品《大双心河》和《老人与海》中,通过人与森林和人与大海的关系,表达了人和自然和谐关系的生态意识。《大双心河》讲述的是主人公因战争饱受创伤进行修复的故事。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尼克试图用回归自然的方式,在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过程中找到身心的慰藉,找到人生的活力。故事通过环境描写暗示战争给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带来的毁灭性破坏,表现了主人公回归自然的迫切心情。但故事的主题却充满矛盾:一方面是向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另一方面又想征服自然、战胜自然。海明威矛盾的自然观在这个故事中充分表现出来。

这样的自然观和时代背景、个人经历有着密切联系。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在西方源远流长,这就决定了西方人对待自然的基本态度,是以人类中心主义为主的,由此形成了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在海明威生活的西方现代社会中,由于工业技术的发展,他见识到了人类社会对自然的改造,社会财富迅猛增加,海明威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非人类主义中心自然观和海明威自身的成长也有紧密的联系,海明威作品中的自然观受到父母的影响很大,尤其是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喜欢带他去打猎,钓鱼,在这个过程中,他的父亲教他一些打猎原则,例如不能为了杀生而杀生。海明威的一生都在自然界游历,他非常喜欢自然,也看过自然万物,例如他曾游历过美国伊利诺伊州大草原、密执安的铁杉林、西部的落基山脉,以及西班牙、东非、古巴等地的自然景观。这些自然景观中不仅有景色,还有他的经历和感悟,这些都帮助他对自然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他的非人类主义自然观还受到了《圣经》的影响。《圣经》中包含爱护美好自然界和保护濒临物种的思想,因为在《圣经》中有大量对野生动物的赞美。尊敬和赞美自然是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最为直接的情感,是海明威对自然的依赖和热爱,也是海明威描写热爱自然所达到的最高层次。海明威将这种热爱之情全部灌注到圣地亚哥身上,塑造了一个丰满且尊重自然的人物形象。国外著名的生态学家认为当人学会思考之后,就会将每一个渴望生存下去的生命都当做自己的生命一样敬畏,因此在体验时也会将这些人物的经历当成自身的经历去敬畏。海明威正是将圣地亚哥当作自己,倾注了自己的生态思想和伦理道德意识,给予圣地亚哥以人文关怀。圣地亚哥属于海明威个人形象的一个缩影,因此圣地亚哥对于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也正是海明威自身的情感表现。圣地亚哥是一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小船上钓鱼的老人”,面对每天都能满载而归的年轻渔人,即使自己早已无法捕到鱼,但是他仍然如此热爱着自然和大海。在他的梦中,他梦到了“长长的金色海滩”“白色海滩”,还有那“白的耀眼的海岬和褐色的大山”,在梦里他如同爱孩子一般爱着这梦里的“海滩”“狮子”。在他的作品《老人与海》中,主人公圣地亚哥对大海的认知是不同于其他人的,其他年轻人认为大海是具有挑战性的,自己要征服大海才能从大海中获取更多的利益。圣地亚哥不仅热爱着大海,也热爱着大海里的每一个生物,包括飞鱼、海龟。当圣地亚哥在黑暗中划船的时候听到了飞鱼出水时出现的颤抖声,他将飞鱼作为自己的朋友,燕鸥也是他同情的对象。但是,鲨鱼、海龟都成为了年轻渔人的猎物,年轻渔人将这些动物和海洋作为lamar,把自己视为大海的征服者。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是从自然中所分化出来的,海中的生物也属于自然中的生命形式,人应当尊重这些生命,实现生命和生命之间的和谐共处。然而在海上年轻的渔人利用自己的优势对自然中的生命形态进行改造,更改生存法则,虽然目前人们从生命中获取了利益,但是终将会受到惩罚。

美国在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西部平原数次发生沙尘暴。西方社会环境也发生了极大变化,大规模的战争屠杀、灾难性的经济危机和贫富悬殊逐渐加大。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海明威参加了前往意大利的战地服务队,这一段战争经历使得他的内心受到了严重的创伤,让他意识到破坏自然的危害性,也坚定了内心的保护自然、回归自然的思想。《老人与海》则通过老人长达84天的英勇斗争体现了海明威对自然和自然规律的总体认识。海明威热爱户外运动,例如打猎、钓鱼、游泳等,这些接近自然的活动贯穿他的一生。然而在他生活的时代,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这样的独特经历,导致他对自然呈现着非常矛盾的心理,形成了矛盾的自然观。在《老人与海》中,主人公圣地亚哥,最终一无所获,强调了自然力量的伟大。但是人类可以去利用自然,从自然中获得生存的资源,和自然和谐相处。海明威认为人和自然要和谐相处,自然界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而自然规律又是不断变化的。海明威的矛盾自然观,实际上和自身的成长、外界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在外界环境的不断影响改变之下,他的自然观呈现出了矛盾的特点,一方面他去赞美自然感悟自然,另外一方面又渴望去征服自然。

四、海明威自然观在当下的现实意义

在海明威的创作早期,始终坚持在作品中赞美自然,并且这种意识始终贯穿在海明威的创作始终。海明威将自己对万物和自然世界的热爱融入到了《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思想中,而这种敬畏之情也正是我们应当学习和理解的。大马林鱼是老人在海中最为有力的竞争对象,也是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主要描写的形象之一,将海明威热爱自然的观念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大马林鱼是在第85天被老人所钓到的,他和大马林鱼在一起纠缠了一天一夜,也没有任何改变。圣地亚哥认为自己杀死大马林鱼是一件不仁不义的事情,这对于老人来讲何尝不是一种折磨,将老人曾坚信自己没有老过的心态被打磨得逐渐疲累,除去老人的自责和内疚,老人对大马林鱼还具有一种敬重的情感。大马林鱼在《老人与海》中可以视为自然的象征,圣地亚哥与大马林鱼斗争的过程正如人类与自然斗争的过程相同,虽然最终老人取得了胜利,但是内心也出现了自责的情绪,最后大马林鱼被其他鲨鱼所分食,老人一无所获。

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人类一心想要征服自然,征服大海,可是也会受到自然所带来的报复。“人类应当敬畏自然,在从自然中获取资源的同时也对自然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不能破坏生物圈,将自己作为自然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将自己作为征服者和主宰者。”[5]人与自然之间紧迫的关系是由于人类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进而引发多种自然现象变化和自然灾害。当自然对人们的进行反抗时,人们会意识到自身力量的弱小,人们也逐渐认识到生态环境破坏的严重性,也发现了人和自然之间的不平衡状态。人类无法主宰自然,自然也不是需要被人类征服的对象。自然是人类获取资源的来源,可以为后代子孙创造美好家园,因此每个人都必须意识到保护自然的责任,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海明威的自然观形成对当代有重要启示,对当前培养青少年生态观能够带来正能量。孩子成长过程中接触最多的是父母,父母要践行正确的生态观,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老师,可以和孩子共同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感受自然,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们形成保护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书籍的阅读,对自然观形成也有一定影响,因此学校和家长要培养孩子热爱读书的良好习惯。通过阅读环境和生态保护等方面作品,对孩子自然观的塑造和形成具有积极意义。只有孩子们走进自然贴近自然,才会明白自然和生命的真正价值,才能够有效地保护好自然。

总之,人类社会之所以如此快速发展,正是得益于自然对我们的慷慨赠与,而不是我们对自然的驯服和征服。人类目前所拥有的技术已经具备深入探索自然的实力,但是却仍然无法发现大海深处、地心底处的奥秘,面对地震、海啸、冰雪等各种灾难,我们显得格外渺小。人和自然是必须要完全融入到一起的,只有这样才能建立科学的社会生态系统,让中国社会逐渐深化可持续发展政策,让世界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老人与海》正是海明威自然观的集中体现,表现了海明威内心深刻的生态意识,他认识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助。通过《老人与海》海明威希望人们能够重新重视自然规律,不能突破自然的底线去谋求自身利益。近年来,不断发生的自然灾害已经给我们以警示,这就告诉我们应当提升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这种自然观与当前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不谋而合的,只有人们学会保护自然,才能够珍惜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相处。

猜你喜欢

林鱼圣地亚哥中心主义
超越霸权中心主义——主权平等的第三世界历史经验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
——运动的诗篇
论我国实体中心主义的非法证据排除模式
习近平外交思想对“西方中心主义”的回应与超越探析
大马林鱼
高原地区应用氧调有望实现
直面失败,迎接成功
卡斯特罗骨灰循“进军哈瓦那”相反路线行进 落葬圣地亚哥
An Eco—crit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flicts in the Poem “Snake”
过气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