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符合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基础设施全员维修机制探索

2020-03-03阳杰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全员基础设施部门

阳杰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柳州545006)

引言

在校园基础设施保障工作中,虽然国内大量高职院校在新校区建设、节能改造、文化氛围营造、场地优化管理等工作中成效显著,但仍存在“基础设施维修”这一管理短板。这是由其特点决定的。高职院校校园基础设施规模大,类型多,主要基础设施涵盖教室、实训室、实验室、工作室、办公室、运动场馆(地)、宿舍、餐饮用房、商业用房、水电用房、校园景观及相关配套的给排水、供配电、道路、照明等范围,可以说是一个微缩版的城市,而且其功能复杂。很多高职院校是综合性院校,基础设施在满足基本的教学、办公、生活的需求外,往往还需要满足各种设置专业的专业需求。例如,制造类专业需满足油污处理、废气排放、噪音处理燃料存储、精密仪器存放、机械承重减震等需求,环化类专业需满足药品存储、药剂废水排放等需求。由于这些特点,加上以事后维修为主的管理机制,高职院校基础设施维修工作常常维修相对滞后。高职院校需要建立优秀的基础设施维修机制,以达到校园内教学、办公、商务、生活等活动开展完全不受基础设施维修工作影响这一最高期望。

目前,广西区内高职院校中还没有这种基于基础设施的优秀维修机制,但是一种基于设备的优秀维修机制却已在各大企业中成熟运行。全员生产维修[1](以下称为TPM,即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由日本前设备管理协会于1970年正式提出。TPM机制以达到设备综合效率最高为目标,以设备一生为对象,将涉及设备的计划部门、使用部门、维修部门等所有部门进行联动,要求从领导者到第一线职工全体人员参加,通过小组自主活动推进预防维修。TPM作为精益生产的一个层面,现已广泛在国内外各大型企业中推广。将管理的对象与目标进行比对,若假设校园的基础设施就是企业的生产设备,则基础设施的及时、有效维修就类似于生产设备的故障率降低,校园基础设施维修工作不影响各类活动就类似于企业生产设备无需维修不影响生产。那是否可以将企业的TPM机制转化成职业院校校园基础设施全员维修机制呢?基于这样的考虑,下面先从TPM理念的几个重要层面尝试将TPM机制向校园基础设施全员维修机制进行迁移,再探索构建符合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基础设施全员维修机制。

一、将TPM机制向校园基础设施全员维修机制迁移

(一)特点

1.全效率

全效率是TPM的第一个特点。TPM目标是增加设备的寿命周期,并降低设备故障率及性能损耗,达到消除因突发故障引起停机损失,或者因设备运行速度降低、精度下降而产生废品的结果。类似的,高职院校校园基础设施全员维修机制的目标是增加基础设施的寿命周期,并降低基础设施的故障率和老化损耗,达到消除因突发故障引起校园教学、办公、商务、生活等相关活动(以下简称“校园活动”)停滞,或者因基础设施老化影响校园活动开展效果的结果。

2.全系统

全系统是TPM的第二个特点。TPM是对设备整个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管理,包括设备制造阶段的维修预防性设计,设备投入使用后的预防维修以及改善维修。类似的,高职院校校园基础设施全员维修机制是对基础设施整个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管理,亦应包括基础设施设计建设阶段的维修预防性设计,基础设施投入使用后的预防性维修以及改善维修。

3.全员参加

全员参加是TPM的第三个特点。TPM要求设备管理不能仅仅涉及设备的管理和维修部门,也必须涉及设备的计划、使用等所有部门;设备管理不是仅与维修人员有关,而是从企业领导到一线职工全体都要参加,特别是操作者的自主维修尤显重要。类似的,高职院校校园基础设施全员维修机制必须明确基础设施管理不能仅仅涉及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修部门,也必须涉及基础设施的计划、使用等所有部门;基础设施管理不是仅与维修人员有关,而是从学校领导到一线教职工全体都要参加,特别是具体使用者的自主管理尤为重要。

(二)基本思路

TPM的基本思路在于通过改善人和设备的素质来改善企业的素质,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的综合效率,实现企业的最佳经济效益。其中,设备的综合效率主要从时间和质量角度进行考核。从时间角度看,需要增加设备的正常运行时间;从质量角度看,需要增加单位时间内的产量同时通过减少废品来提高产品合格率。虽然基础设施不同于设备,其大多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其是学校活动正常开展的保障。从这个角度看,高职院校校园基础设施全员维修机制的思路应该是通过改善人和基础设施的素质来改善校园的素质,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基础设施的管理效果,为学校正常运行提供最佳的基础设施保障。其中,基础设施的管理效果主要从时间和质量角度进行考核。从时间角度看,应减少基础设施维修对校园活动的影响时间,最好是维修工作既不会导致校园活动停滞,也不影响校园活动正常效果;从质量角度看,需要减少同一故障点短期内反复维修的次数,最好是维修工作能一次性彻底解决故障问题。

(三)主要做法

1.自主维修(小组活动)

“操作者的自主维修(小组活动)”是“TPM最大的特点”。TPM机制中,企业自上而下的全体人员均秉持“自己的设备由自己管”的理念,各小组根据上级的方针,制定小组的工作目标并予以落实。校园中除宿舍外,很少有基础设施仅被少数几个人专门使用,基于这样的特点,高职院校校园基础设施全员维修机制中自主维修的小组应该是基础设施的使用部门,每个部门应根据学校整体方针,制订本部门在基础设施管理工作中的工作目标并予以落实。

2.5S活动[2]

5S活动是TPM中的一项重要措施。“5S”是指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近年来随着管理技术的不断升级,又加入了安全(SAFETY)、节约(Save)、学习(Study)等内容,逐步扩展成为6S、7S、8S。这部分管理经验已经被广泛深入地应用于企事业单位管理,高职院校校园基础设施全员维修机制同样需要包括这部分内容。

3.点检

点检是TPM自主维修的另一项重要措施。点检就是指按一定标准,对设备的规定部位进行检测,尽量提前发现设备的异常状态和劣化。点检主要分为日常点检、定期点检两类。日常点检主要是在较短周期内开展常规检查,该周期多为每天、每周,一般都不超过一个月。日常点检一般由操作人员实施,检查方式以人体五官感觉为主。定期点检主要是在较长周期内开展专项检查,该周期一般在一周或一个月以上。定期点检主要由专业或维修人员实施,检查方式除了依靠人体五官外还需根据设备情况使用专门仪器检查。

高职院校校园基础设施全员维修机制的点检就是按照一定标准,对基础设施的规定部位进行检测,尽量提前发现基础设施的异常状态和劣化。点检由常规点检和定期点检组成。考虑到高职院校基础设施具体使用人员流动性较大,虽然不利于开展短周期的日常点检,但是通过提高人员素质,打通沟通渠道,却能有利于开展不定期的点检。因此,日常点检不设固定周期,由基础设施使用部门根据学校统一部署,结合所使用基础设施特点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要求和指导基础设施使用者随时实施,检查方式以人体五官感觉为主。定期点检主要是在固定周期内开展专项检查,结合高职院校及不同基础设施特点,检查周期应在一季度或半年左右,由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主管部门组织人员实施,检查方式除了依靠人体五官外还需根据设备情况使用专门仪器检查。

4.局部改善

设备故障既有规律性故障,也有无规律的突发故障。TPM的局部改善,是通过完善设计和改造局部零部件,达到改善设备相关技术状态、指标的结果,使设备更高效地适应生产要求。局部改善一般有群众改善和专项改善两种形式。群众改善是由操作人员团队对设备的一般缺陷进行排查、分析,最终提出合理化建议并经企业同意后予以落实。专项改善是由设备管理部门、维修部门、操作人员组成专项工作组,针对设备在设计制造过程中即存在的问题进行二次设计,并整改至消除缺陷。

类似的,高职院校校园基础设施全员维修机制的局部改善需通过完善设计和区域改造,使基础设施维修不影响校园活动的正常开展。考虑到高职院校不可能为基础设施的每一个不同的使用部门配备专业管理人员,也考虑到不同学科专业对基础设施要求的不同,则高职院校校园基础设施全员维修机制的局部改善可分为部门改善和学校改善两种。部门改善是由基础设施使用部门对基础设施的一般缺陷进行排查、分析,最终提出合理化建议并经学校同意后予以落实。学校改善是由基础设施建设主管部门组织成立专项工作组,针对基础设施在设计过程中即存在的问题进行二次设计,并整改至消除缺陷。

5.人员素质提升

TPM要求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人员教育培训,一方面提高操作、维修、管理等各类人员的思想认识,另一方面提升这些人员的技能水平,确保各类人员均能切实完成上述1~4点做法涉及的工作任务。

高职院校校园基础设施全员维修机制同样需要开展人员教育培训。考虑到学校基础设施使用者、使用部门管理者的流动性比较大,人员教育培训除统一提高思想认识以外,主要从基础设施使用人员、使用部门管理人员和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主管部门管理人员三个角度提升人员技能水平。

6.成果评价

TPM有一套完整的实践体系来严格检查各活动小组目标完成情况,并进行成果评价。这个评价主要从具体任务指标角度和整体经济指标角度来开展。具体任务指标依据点检记录、合理化建议采纳数等情况评价人员、小组工作完成情况;整体经济指标依据设备开动率、性能开动率、合格品率等情况评价设备综合效率。

高职院校校园基础设施全员维修机制亦需建立自身的评价体系,其中具体任务指标亦可参照TPM模式制订,但整体经济指标需选取合适的观测点,使其能量化评价基础设施维修对校园活动的保障效果。

(四)资金使用

企业的资金使用自主性较强,且全员维护可为企业带来直接的实际利益,在此前提下,全员维护所需的人员培训、设备维护、设备改造等经费容易获得企业认可,并得到落实。

高职院校的资金使用自主性相对弱得多,且全员维护并不能为学校带来直接利益,因此,全员维护所需的相关经费相对不容易获得学校认可,难以全额落实。因此,校园基础设施维修工作中,只要不涉及安全隐患,大概率还是会以“不见敌人不挂弦”的形式开展。

二、构建符合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基础设施全员维修机制

从前文可以看出校园基础设施全员维修机制虽然可以借鉴TPM的诸多优秀理念和做法,但是仍有不少情况存在差异,具体做法需要根据高职院校特点进行调整。在充分考虑这些特点的情况下,借鉴企业TPM理念,对前文已完成迁移的高职院校校园基础设施全员维修机制进行适当调整,便可以构建一个符合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基础设施全员维修机制。

(一)定义和特点

高职院校校园基础设施全员维修机制是以保障校园活动正常开展为目的,通过调动校内所有部门、所有师生及员工对基础设施整个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管理机制。

(二)基本思路

高职院校校园基础设施全员维修机制应通过改善部门(人员)和基础设施的素质来最大限度地提升基础设施管理效果。部门(人员)素质提升可以通过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实现,基础设施素质提升可以通过局部改善工作实现。

(三)主要做法

1.自主维修(部门活动)

高职院校基础设施建设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一级管理部门”)代表学校对全校所有基础设施实施一级管理,并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对校园所有基础设施进行二级管理确权,由其主要(计划)使用部门(以下简称“二级管理部门”)对其进行二级管理。

一级管理部门代表学校制定全校基础设施全员维修方针和指标,每个二级管理部门根据学校整体方针和指标制订本部门相应的工作目标,组织推进落实,并接受学校监督。

2.5S活动

一级管理部门组织全校各部门开展5S活动,将具体工作细化、制度化、常态化。

3.点检

实施日常和定期两级点检。日常点检由二级管理部门组织所辖基础设施的使用人员按确定的方法随时实施,并通过确定的渠道和方式报送检查结果;定期点检由一级管理部门根据学校具体情况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实施。一级管理部门应组织梳理、确定无特殊专业(设备)要求的、以人体五官感觉为主的基础设施常规通用点检方法。对于有特殊专业(设备)要求的点检方法,由一级管理部门组织专业人员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4.局部改善

实施部门改善和学校改善两种局部改善。部门改善由二级管理部门对基础设施的一般缺陷进行排查、分析,最终提出合理化建议并经学校同意后予以落实。学校改善由一级管理部门组织成立专项工作组,针对基础设施在设计过程中即存在的问题进行二次设计,并整改至消除缺陷。

5.人员素质提升

开展人员教育培训。除统一提高思想认识以外,还要从基础设施使用人员、二级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和一级管理部门管理人员三个角度提升人员技能水平。其中,对基础设施使用人员主要开展日常点检及信息报送流程培训;对二级管理部门管理人员要在基础设施使用人员培训内容的基础上增加宣传、沟通、指导方法的培训;对一级管理部门管理人员要在二级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培训内容的基础上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流程的培训。

6.成果评价

建立评价体系。首先依据学校整体方针,分别评价考核一级管理部门和二级管理部门的任务完成情况及效果;其次明确能量化表征基础设施维修校园活动保障效果评价标准。

(四)具体步骤及要点

1.启动及保障

高职院校校园基础设施全员维修机制改革项目得以落实开展有两大必要条件,一是学校自上而下思想的高度统一;二是有具体可行的制度文件及改革方案。因此必须在学校建立正式的项目启动、推进工作组,由学校正职领导担任组长,由一级管理部门牵头协助组长编制制度文件及改革方案文本、启动项目并实施推进。

2.基础设施管理确权

根据学校自身特点,梳理出所有基础设施的二级管理部门,二级管理部门管辖的基础设施边界必须清晰,不能出现无人管辖的空白地带,也不能出现两个(及以上)部门均可管理的共管地带。

3.制定学校方针及部门计划

一级管理部门根据学校管理成熟度逐年制订、调整学校整体方针,明确当前阶段校园基础设施全员维修工作的重点、难点和整体目标。二级管理部门依据学校整体方针制订可行的部门计划,由学校审核同意后予以确定。

4.实施过程

按照项目改革方案落实自主维修、5S活动、点检、局部改善、人员教育培训及成果评价工作。在改革初期,一级管理部门应适当建立监督及通报机制,及时发现各相关工作中的问题并及时纠正,推进改革工作顺利开展。

5.工作分析

及时对改革工作进行两类分析。第一类是分析基础设施维修工作中处理的基础数据,比如故障地点、类型、数量等数据;第二类是分析基础设施维修工作本身的情况,比如工作难点、亮点、教训、经验等。

6.反馈修正

针对工作分析的结果,及时对改革方案进行修正,有序组织整改,做到持续改进。一方面通过对基础设施维修工作中基础数据的分析结果,修正改革方案中对不同基础设施的点检周期和点检方法等内容,使全员维修工作更符合基础设施基本规律;另一方面通过对基础设施维修工作本身情况的分析结果,修正改革方案中各项工作的组织、实施、评价方式,使全员维修工作更符合管理基本规律。

三、下一步研究方向

通过上述思路和步骤建立、执行并持续改进的校园基础设施全员维修机制是符合高职院校特色的,可以在校园资金有限、基础设施情况多样、人员构成复杂的情况下,做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基础设施的管理效果,为学校正常运行提供最佳的基础设施保障,提升管理部门管理水平和使用部门(人员)满意度。思路明确了,下一步就是落实具体工作,其中重点或难点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点检方法确定

点检方法是实施高职院校基础设施全员维修机制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设计一个能够相对全面、直观地引导普通师生们利用人体五官感觉查找基础设施故障或隐患的方法,是执行高职院校基础设施全员维修机制的关键所在。如果处理不好,全员维修将成为口号,完全无法落实。

(二)基础设施管理确权

如何建立大量基础设施与二级管理部门的对应关系,如何清晰且无争议地划分二级管理部门所辖基础设施的边界,将是基础设施管理确权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可能会导致改革工作阻力重重,甚至半途而废。

(三)学校整体方针制订

在改革初期,如何把握学校整体方针的尺度,如何在指标完全量化的精细化目标和指标基本无量化的粗放式目标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将是学校制订整体方针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这个问题处理不好会导致改革工作过于激进或不温不火。

猜你喜欢

全员基础设施部门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全员核酸
图们市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全员培训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全员校运会,全员齐参与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