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双师型”名师工作室的建设研究
2020-03-03姚鲲鹏
姚鲲鹏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柳州545006)
高素质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整体质量提升的智力保障,能推动职业教育加速发展。而名师工作室由高素质教师组成,他们具有精湛的教学工作能力、先进的教育理念,名师工作室已经成为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抓手。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的《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1]中明确指出,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教师队伍建设要突出“双师型”教师个体成长和“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相结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优化专兼职教师队伍结构,大力提升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为实现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因此,建设“双师型”的名师工作室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
一、“双师型”名师工作室的相关概念
(一)名师工作室的概念
名师工作室就是在教学精湛、科研突出、同行认同、学生喜爱的教师带领下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心理学家勒温提出社会中的群体是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个体会受到来自群体的影响力而产生某种动力,从而形成群体动力系统[2]。名师工作室成员作为一个学习共同体,有着共同的成长价值观,明确的发展目标,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工作室搭建共享资源、教师专业技能及科研水平提升的平台,通过这个学习平台,工作室成员发挥群体动力作用,在研修学习氛围中激发学习成长的内驱力,增进人际心理相容与沟通,感受团体归属感,工作室的成员能够破除专业、职业的壁垒,融通教师个人的知识系统,突破思维盲点,分工明确,团结协作,目标一致,共同成长,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学习系统。
(二)“双师型”教师的概念
理论界对“双师型”教师没有统一的解释。有学者把“双师型”教师概括为“双职称型”——具有两种职称、“双素质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的素质;还有学者理解为“双证书型”——同时具有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证;“双融合型”——教师持“双证”+“双能力”。综合理论界对“双师型”教师的解释,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应该是既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开展专业实践实训操作,同时具有职业知识技能和行业企业经验的复合型教师。
二、高职院校名师工作室建设的现状
高职院校名师工作室的建设顺应了新时代对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为专业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柳职院”)名师工作室建设为例,柳职院2017年开始建立名师工作室,以三年为一个建设期,目前已建立三期共31个名师工作室。
(一)高职院校名师工作室建设成效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31个名师工作室覆盖全校9个二级学院56个专业,有多个企业技能大师与行业专家参与,秉承学校“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价值观,逐步形成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推进专业师资水平。
1.政府支持,学校领导高度重视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3]的出台以及“双高校”建设计划的实施,对高职院校的教师教学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柳职院高度重视名师工作室的建设,2017年专门下发文件《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优秀人才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暂行)》,由教师发展中心具体负责落实,形成科技处、教务处、财务处、后勤处等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部门工作职责明确,协同推进项目的管理和实施。学校给予每个名师工作室配套经费5万元,资金渠道畅通,拨付到位及时,实行专款专用,学校设立专门的名师工作室办公室、配备办公设备,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利的硬件保障。
2.实施“卓越教师”工程,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为企业提供硬核技术支撑
按照“四有标准、跨界融合、高端突破、整体提升”的思路,弘扬柳州工业精神,坚定教师理想信念,强化师德建设。柳职院探索建立“柳职院人才特区”机制,打造领军人才大师名匠聚集高地。工作室为柳州、玉林的多家企业提供生产开发、技术攻关服务,技术服务成为工作室的实力硬核。进一步推进了企业生产、专业教学、技术开发和工艺改进的结合,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柳州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作出贡献。工作室成员发挥“师带徒”新作用,引领“传帮带”共成长的举措,工作室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聚合发力,体现了强大的发展优势,挖掘了青年教师潜在的发展空间,带出了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二)名师工作室建设和运行中的不足之处
1.高职院校名师工作室的“共同体”性缺失
日本教育学家佐藤学认为教师应该形成专业学习共同体,教师要通过集体行动解决问题,通过交流、互助得到提高。[4]名师工作室作为教师学习共同体,工作室的目标是激发成员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要具有教师提升自我价值和自觉学习的吸引力。但目前的名师工作室的目标设定主要由工作室主持人个人制定,缺乏成员共同参与,工作室成员对于工作室目标认识不清,认同度低,践行程度低,难以激发教师专业提升的决心和信心,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方向上没有形成同向同行。名师工作室应该是一个具有持续发展力的共同体,须依靠共同体的教师形成合力达到共赢实现共同发展,但工作室在运行期间,工作室成员缺乏主体意识、共同领导意识淡薄,在凝练工作室特色、形成品牌效应等方面都欠缺工作室团队成员的共同领导和决策,教师只是被动完成工作室布置的任务,对工作室的任务缺乏系统性思考,难以调动工作室成员的积极性。
2.名师工作室的管理和考核不完善
名师工作室需要有一套完整的组织、管理、指导、评价办法,但目前柳职院尚未完善针对名师工作室项目的详细管理办法,从考评的方式上看,主要以工作室最终提交的教学科研成果为评价标准的结果性评价方式,对于工作室如何组织成员积极参与学习提升,工作室成员学科专业及技能成长的实效上缺乏过程性评价与实践技能考评的方式,评价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对于工作室建设周期内的工作动态没有追踪评价,这些对于调动工作室成员积极性、推动工作室提质增效方面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及考评机制,难以形成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系统化的管理机制。
3.名师工作室建设与行业企业缺乏深层次有机结合
从高职院校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建设目标看,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为其提供研发、生产等的技术支持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行业企业专家具备的精湛技术多是通过工作实践获得,在学校环境中难以学到,他们的参与帮助提升教师实践操作技能,同时能加强校企联动。因此不少高职院校倡导在组建名师工作室时,可根据需要吸收若干名行业企业专家、能工巧匠加入,大力鼓励工作室与相关企业合作以促进教师双师素质提升。但是从工作室实际组建和运行情况看,高职院校自建的名师工作室,团队成员大多是学校教师,极少有行业企业专业人员加入。在建设过程中,少有工作室与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工作室建设与行业企业有机结合不够深入,难以发挥深化校企合作的功能。
三、高职院校“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建设的策略
根据2019年《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教师〔2019〕6号)文件要求,到2022年,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超过一半。建设1000个国家级“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和1000个国家级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因此名师工作室的建设要对标“双师型”教师建设目标,推进“双师型”名师工作室的建设。
(一)跨界汇聚融合打造“双师型”名师工作室
《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要依托职教园区、职教集团、产教融合型企业等建立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目前的名师工作室的团队成员主要是学校教师,与行业企业结合得不是很紧密,不能突显工学结合优势。因此,工作室应该对接行业企业,与企业达成校企合作协议,携手共建名师工作室,把企业技能大师、名匠纳入名师工作室队伍,或者工作室到企业参加实践实训,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生产和服务,把工作室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按照《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5]的要求,打通行业企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从教渠道,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与高职院校教师双向流动,发挥各自优势,共同致力于“双师型”教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共同开展行业专业产学研活动,实现企业和学校“双赢”。
(二)深化“双师型”名师工作室的考核评价改革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学校的类别、办学层次出台完善、规范的“双师型”教师标准认证体系,为职业院校开展正常的教学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及实践技能提供制度保障。确保“双师型”教师认定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学校根据认证标准认定“双师型”教师,审核批准“双师型”名师工作室。高职院校应建立健全名师工作室的考核评价体系,发挥其激励、监督、管理和教育等功能。有效发挥考核评价体系的“指挥棒”作用,充分激发教师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学校应对名师工作室开展前测、中期评审、后期督导,对工作室的所有成员进行跟踪考核评价,确保工作室目标达成,成员学习成果转化和落地,把成员的企业生产项目实践经历、业绩成果、对外服务活动成效以及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数量纳入评价标准,形成对名师工作室的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
(三)以“双师型”教师培养为目标准确定位名师工作室的功能
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应按照国家教育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目标,准确定位高职院校名师工作室的功能。工作室明确目标,理清思路,以任务驱动落实成果[6],有效发挥名师工作室在专业领域的核心地位,推进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确保名师工作室科学长效的运行。高职院校名师工作室的工作应注重“强化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作用”。名师工作室以负责人牵头带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针对青年教师制定针对性的提升培养计划,开展一系列产、学、研、用、培活动,用3-5年时间打造一支专业技术过硬、教学技能强、实践技能精的“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
名师工作室还应及时掌握专业技术发展的动态和前沿、掌握行业企业人力资源需求计划及标准等情况,参与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划课程设置方案、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指导等工作。同时,名师工作室要成为教学改革的实验室,引领专业教学改革,深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革,为专业建设发展与专业教学改革出谋划策。名师工作室充分利用团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优势及技术优势,积极为企业技术改革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利用名师工作室中技能大师的技术专长,开展各类实践技能培训,指导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