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思”精短 忧思绵长
——舒曼声乐套曲《歌曲一束》中四首歌曲的演唱分析
2020-03-03朱洪男
朱洪男
(沈阳师范大学附属艺术学校,辽宁 沈阳 110031)
罗伯特·亚历山大·舒曼(Robert Alexander Schumann,1810―1856年)是德国著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也是德国浪漫主义音乐成熟时期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大都浪漫热情,耐人回味。舒曼艺术歌曲的创作主要集中在1840年前后,据记载,舒曼仅在1840年就创作了100多首歌曲。舒曼在这一时期以德国浪漫派作家艾辛多夫的诗为歌词,同时在他与克拉拉二人的情感基调下,创作出了声乐套曲《歌曲一束》。此套曲由12首歌曲组成,其中的每首作品都别具一格,堪称艺术歌曲的典范。
这部作品是舒曼艺术作品中的代表作,体现了舒曼创作艺术的最高水平,作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与作者敏锐的观察力融合在一起,把那种无以言表的忧郁、愁思表现得惟妙惟肖,继而让人产生共鸣,沉浸于无尽的思考当中。舒曼在这部作品中充分体现了其与众不同的个人魅力和对音乐的深刻理解,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是作者艺术特点的最好诠释。为了更好地诠释作品的情感色彩,舒曼运用大量的音乐表现手法和技巧,如不协和音程的运用、力度的起伏强弱、转调及大胆离调等。因此,在演唱这些作品时,应把这种缥缈、超脱尘世的意境表现出来。同时,要将歌词本身的文学艺术性与音乐旋律完美结合在一起,使音乐能体现诗句的语调、语气、节奏及力度的变化。这部套曲的每首歌词之间并没有什么情节上的联系,但歌词大多以生疏、欺骗、僻静、黑夜、忧愁等词汇来描写作品所要表达的共同情绪:异乡、孤独并寄希望于未来。它们分别是《在异乡》(In der Fremde)、《间奏曲》(Intermezzo)、《林中对白》(Waldesgespräch)、《寂静》(Die Stille)、《月夜》(Mondnacht)、《异国佳色》(Schöne Fremde)、《城堡上》(Auf einer Burg)、《忧郁》(Wehmuth)、《暮色》(Zwielicht)、《 林 中 》(Im Walde)、《 春 夜 》(Frühlingsnacht)。笔者将以套曲中四首意境深远的歌曲为代表,对其艺术风格及演唱方法进行分析。
一、《间奏曲》(Intermezzo)
这首作品歌词描绘了歌者在看到了一幅美丽的肖像后,为这幅肖像唱起动人的歌并迫不及待地想要寻访画中人。全曲篇幅短小精炼,虽然仅有30个小节,但将情感的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很有味道。此曲为A大调,速度为Langsam(慢的),2/4拍子,以切分节奏为主,钢琴部分与人声部分都以切分节奏型贯穿始终,这种伴奏形式将2/4拍子里的强弱关系完全打乱,强拍成了弱拍,弱拍反而成了强拍,这种交织、恍惚性的节奏刻画出了歌者对遇见爱情后内心的慌乱和向往,同时也体现出舒曼对节奏的巧妙运用和驾驭能力,生动地表现出其繁杂的内心世界和对爱情的渴望。
在演唱这首歌曲时,要把握住节奏和气息的控制。简短弱起的钢琴前奏表现出了歌者那不经意一瞥后所带来的悸动,歌者在前两句演唱上一定要做到平和、自然,气息要支撑住,弱音不能回缩,演唱状态尽量做到松而不垮,保持气息连续性,同时气息还要随着情感的变化不断向前推动,表现出乐曲情绪推向顶点后归于美妙憧憬的意境,进而使得整个旋律线的起伏圆滑、自然。
二、《月夜》(Mondnacht)
《月夜》这首歌曲在舒曼的作品集中被公认为是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完美地体现了舒曼自身具有的浪漫主义风格。该歌曲本身具有不同的分节,原来歌曲中有6句歌词,舒曼在歌词的诠释中为其搭配了不同的旋律,总共有8个小节,每个小节的长短都不一样。舒曼在这首作品中将旋律以及和声的运用几乎达到了一种极致的境界,使这首歌曲超凡脱俗,极具浪漫主义风格。这首作品是一首分节歌,本曲为E大调,3/4拍子。作曲家将全诗的前四句以相同的旋律写出,第五句既是一种承接也是全曲起伏比较大的一句,第六句跟前四句也大致相似,是前四句的变体。引子为6小节,这六小节的前奏在宽广深沉的旋律上展开,真切描绘了月夜的宁静、柔美与神秘。作曲家在前奏标记的力度为Zart、Heimlich(柔和的、秘密的),在将月夜呈现出来的同时,也将演唱部分悄悄牵引出来。演唱部分的第一句便以弱的力度开始,因此在演唱时一定要将气息控制好,用气息将声音托出来,平稳、安静、肃穆地演唱这首歌曲。在弹奏中右手应该采用柔和的力度进行弹奏,引入反复的十六分音符,在旋律声部的声调一定要平稳,直到“Himmel”一词,然后就要采用较低的声音来表现黑暗中天空与大地之间的连接,在“Hatt”这个字上通过“E”来连接下行低音E的本位音,该本位音在月夜中总共出现了5次,因此演唱者在对这首歌曲进行演绎的时候,一定要特别关注每一次这个音的出现都能体现出歌曲神秘的色彩,如同歌曲意境中所表现的那样,黑夜中苍穹拥抱着大地,月夜中的月光如梭,直射大地,让大地显得更加静谧。月夜这首歌的结构比较复杂,因此对于演唱者而言还是比较困难的,需要演唱者有一定的功底作为支撑。这首歌曲虽然是3/8拍,但是使用的却是“pp”的力度,演唱的时候要求速度较慢,强弱必须有一定的规律,在歌曲的前四句,为保持歌唱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演唱时应在每半句做一个气口。需要注意的是,作曲家在第二句歌词中的“im”前很巧妙地运用了一个十六分休止符,我们在这个休止符上应该做一个气口,这样的处理是基于一种语气上的,或者说是音乐上的表述(谱例3)。在第5个小节开始的十六分音符调音的弹奏上,要注意能够控制音量,同时注意颗粒感,就好像鸟儿的翅膀在天空中拍打一样,要想成功演绎这首歌曲,伴奏和演唱要配合得十分默契,歌曲低声部要求演奏者保持相同的节奏,与演唱者的旋律一致,在歌曲演唱的过程中应该采用半声来演绎这首歌,同时气息要稳定。歌曲的第8和第9小节旋律是上升的,在歌曲中这样的旋律总共出现了5次,这是月夜这首歌曲的特点,同样也是歌曲的难点。演唱过程中要注意旋律最高部分的音准,在上升到滑音的过程中要保证连接的圆滑性。歌曲的12小节部分有一处颤音,同样的颤音在整个歌曲中出现了4次,45~46小节处声乐跟钢琴部分同时出现了一个两小节的渐强记号,我们在演唱时需注意这种渐强应是在一定规格里的,而绝非将声音完全放出来,进而破坏了整首曲子的意境。全曲的第六句,也是结束句,前半句与作品中前四句的前半句处理大致相同,只是后半句略做了些变化。后半句歌词中的“Haus”是个两小节的长音,为了有一种结束感,我们应在“Haus”前做一个渐慢的处理,这样才不至于使演唱部分结束得太突兀。只有将歌唱与伴奏融合为一个整体,才能更好地诠释作品那种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整个歌曲要突出一个“静”字,在钢琴前奏中首先勾画出月夜的宁静,然后让人展开想象的翅膀,体现出静谧的月夜和大地融合的景象,让听众心中形成安静祥和的月夜景观。歌曲的风格与节奏的律动要统一,在演唱时要体现出“静”来,尤其是歌曲中的弱音部分演唱要柔和,气息要均匀。月夜这首歌曲从表面上看是表现宁静的,实际上内心却体现了一些焦躁和不安的情绪,不论演唱者通过何种方式对这首歌曲进行演绎,都不能脱离歌曲柔和的风格,要注意歌曲的连贯性,要让歌声与钢琴能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地演绎这首歌曲,更好地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
三、《忧郁》(Wehmuth)
这首歌曲仅有28个小节,是整个套曲中篇幅较短的歌曲,也是笔者认为较为优美动听的一首。这首作品一改舒曼以往在节奏上的复杂与炫技,伴奏部分以传统的四部和声铺展开来,每一个声部都是一条完整、动听的旋律,尤其是伴奏的最高声部,与演唱的旋律声部几乎是一一对应的,这种对应不仅使音乐整体得到统一,更在听觉上使人进入纯净、静谧的状态。此曲的速度为Sehr Langsam(很慢的),3/4拍子。全曲以一个E大和弦作为引子并确定了此曲的主调,随即引出演唱部分。由于第一个和弦上有一个自由延长的标记,因此在演唱时一定要把握好节奏,不能急躁,以确保乐句的完整性。在第13小节还出现了离调,也正是这个离调使此曲的音乐从安静中又略显出一缕忧愁,内心世界与演唱状态也都随之波澜起伏。音乐发展至第18小节时,又转回初始的E大调,演唱感觉也回归到起初的状态,直至结束。
德奥艺术歌曲非常注重对音乐情感的表达,因此我们在演唱这首歌曲时一定要将内心的真实感情投入当中,真正将词曲作家的用意表达给每一位聆听者。就像歌词中所提到的那样,“我不时唱上几句,似乎满心欢乐;谁知我暗中落泪,以解脱忧与愁。”把心中这种无人知晓的忧愁、苦闷与寂寥,以一首优美的歌娓娓道出。
四、《春夜》(Frühlingsnacht)
作为整部套曲的最后一首歌曲,它不仅使整部作品有了一个完美的终止,其意境更是让人久久沉浸于其中,难以自拔。全曲伴奏部分以十六分音符的三连音贯穿始终,并且在力度的强弱上起伏变化,每一个小节几乎都有一个渐强的处理,不仅增强了音乐的流动性,也将整部套曲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以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为线,大致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为1~9小节、第二段为10~17小节、第三段为18~31小节。第一段的歌词所描绘的是春天到来,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隐喻出歌者内心世界的变化。引子以三连音的节奏型展开,虽然只有一个小节,但在三连音的推动下,自然地引出了激动、热情的演唱。第一段共四句,前两句相似,都以上行琶音为主。音乐进行到第一段的第四句,出现了渐慢的标记,因此演唱情绪在这里也要随之放缓,好像是将内心的激动暂时压抑住,等待着更猛烈的爆发一般,所以唱到此处一定要控制好气息,把渐慢的幅度做足,切忌急躁地进入第二段,不破坏整个情绪的发展。第二段的前两句是一种承上启下的铺垫,这两句的伴奏部分很具特色,以下行音阶代替了三连音的音型,与演唱部分交织在一起,既将无尽的春意一一展现,也把歌者的畅快心情表现得尽致淋漓。歌曲进行到后两句,出现了第一个高潮,声乐部分先是以半音阶的形式升高到小字二组的#d,然后再从这个音小三度跳进到小字二组的#f,同时第三句和第四句分别辅以渐强、渐慢的处理,更恰如其分地将激动的情绪表现出来。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现,但在整体情绪上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作曲家在第一段第一句的开始使用了P(弱)的力度标记,而在第三段第一句的开始则用了sf(突强)这一标记,因此我们在演唱时要注意情绪的转变及力度的控制,气息要做好支撑,在富有爆发力的同时做到收放自如。第三段的音乐力度始终连续渐强,与第一段的力度、情绪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直至全曲情绪的最高点,演唱与伴奏部分持续在f(强)的力度上结束了全曲,演唱者既要保证饱满情绪,还要注意演唱与伴奏整体音响的平衡。
《歌曲一束》是舒曼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也是了解舒曼艺术歌曲的一部重要作品。其中每一首歌曲都非常经典、凝练,包含着不同的情感要素,同时也将声乐的美学原则予以体现,使我们在舒曼艺术歌曲乃至德奥艺术歌曲的研究方面受到了深刻的启发和影响,进而深切地感受到这位音乐哲人的真正魅力。